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各種礬類中藥的功效和作用

各種礬類中藥的功效和作用

白礬

別名:生礬、明礬、雪礬、雲母礬

禁忌人群:陰虛胃弱、無濕熱,急性腸炎痢疾患者以及體弱者、孕婦等不宜食用。

適宜人群:精神分裂癥、風痰痼病、中風痰厥、失音不語、癔病等痰涎阻塞包絡心竅患者適宜食用;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以及傳染性肝炎和肺結核咯血等病癥患者適宜食用。

中醫認為明礬具有收斂,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止血止瀉,清熱消痰的功效。近年來的研究證實,明礬還具有抗菌,抗陰道滴蟲等作用。壹些中醫用明礬來治療高脂血癥、十二指腸潰瘍、肺結核咯血等疾病。

白礬的功效和白礬的作用

治癲癇,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

白礬的功能主治:止血,解毒,殺蟲,消痰,燥濕,止瀉。

1《藥性論》:治鼠漏,瘰癧,療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2《醫學入門》:治耳卒腫出膿,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瘡,牙齒腫痛出血,歷久碎壞欲盡,急喉風痹,心肺煩熱,風涎壅盛,作渴泄痢。

3《別錄》: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兼治蛇蠍、惡犬、壁鏡、驢涎,馬汗毒傷。

4《綱目》:吐下痰涎飲磷,燥濕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蝕惡肉,生好肉,治癰疽疔腫,惡瘡,癲癇,疸疾,通大小便,口齒眼目諸病,虎犬蛇蠍百蟲傷。

5《本草衍義》:火枯為粉,貼嵌甲,牙縫中血出如衄者,貼之亦愈。

6《本草蒙筌》:禁便瀉,塞齒疼,洗脫肛澀腸。

敷膿瘡收水。

7《醫林纂要》:生用解毒,煆用生肌卻水。

8《本經》: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9《日華子本草》:除風去勞,消痰止渴,暖水藏。

治中風失音,疥癬。

和桃人、蔥湯浴,可出汗。

枯礬

枯礬,又名煆白礬。取揀凈的白礬,置砂鍋內加熱溶化並煆至枯幹,取出。

性狀為不規則的結晶體,大小不壹。無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棱,有玻璃樣光澤。質硬而脆,易砸碎。氣微,味微甜而澀。以色白、透明、質硬而脆、無雜質者為佳。易溶於水或甘油,不溶於酒精。水溶液顯鋁鹽、鉀鹽與硫酸鹽的各種反應。產甘肅、安徽、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枯礬的功效與作用功能主治

消痰,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治癲癇,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①《本經》:"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②《別錄》:"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③《藥性論》:"治鼠漏,瘰癧,療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④《日華子本草》:"除風去勞,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風失音,疥癬。和桃人、蔥湯浴,可出汗。"

⑤《本草衍義》:"火枯為粉,貼嵌甲,牙縫中血出如衄者,貼之亦愈。"

⑥《本草蒙筌》:"禁便瀉,塞齒疼,洗脫肛澀腸。敷膿瘡收水。"

⑦《醫學入門》:"治耳卒腫出膿,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瘡,牙齒腫痛出血,歷久碎壞欲盡,急喉風痹,心肺煩熱,風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蠍、惡犬、壁鏡、驢涎,馬汗毒傷。"

⑧《綱目》:"吐下痰涎飲磷,燥濕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蝕惡肉,生好肉,治癰疽疔腫,惡瘡,癲癇,疸疾,通大小便,口齒眼目諸病,虎犬蛇蠍百蟲傷。"

⑨《醫林纂要》:"生用解毒,煆用生肌卻水。"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0.2 1錢。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註意

陰虛胃弱,無濕熱者忌服。

①《吳普本草》:"歧伯:久服傷人骨。"

②《本草經集註》:"甘草為之使。惡牡蠣。"

③《藥性論》:"畏麻黃。"

④《本草衍義》:"不可多服,損心肺,卻水故也。"

⑤《本草經疏》:"凡陰虛內熱,火熾水涸,發為咽喉痛者,不宜含此。目痛由陰虛血熱者,亦不宜用。"

⑥《本草匯言》:"泄痢日久,由於脾胃氣虛;婦人白沃,由於中氣下陷;營血不足以致寒熱者,不宜用。"

枯礬 來源外治方 原料枯礬6克,冰片1.2克,五倍子1.5克。 制法***研細末。用時,先按前法常規消毒後,再用麥(草)管或小紙管將藥末吹入耳內,每日3次。 用法 功效據報道,用本方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30例,大部分治愈,療程較短,未愈者,也有好轉。 另外,新生兒出生兩、三天後,每天洗完澡,用枯礬粉輕輕塗抹、揉擦其頸、腋、臂部及皮膚皺褶處,乃至全身皮膚,然後再用松花粉輕撲全身皮膚。其中枯礬粉壹般用10-20天,松花粉則可長期使用。如果新生兒不用枯礬粉揉擦皮膚,只要孩子稍壹出汗,身體的頸部、腋部、會陰部(特別是女孩)就會發生皮膚糜爛,而用枯礬粉揉擦過的孩子就不會發生這種現象。

膽礬

(《品匯精要》)

異名石膽、畢石、君石(《本經》),黑石、銅勒(《吳普本草》),基石(《別錄》),立制石(陶弘景),石液、制石濃(《石藥爾雅》),鴨嘴膽礬(《濟生方》),翠膽礬(《本草蒙筌》),藍礬(《中藥材手冊》)。

炮制揀去雜質,研成小塊。

性味酸辛,寒,有毒。

①《本經》:"味酸,寒。"

②《吳普本草》:"神農:酸,小寒。李氏:大寒。桐君:辛,有毒。扁鵲:苦,無毒。"

③《藥性論》:"有大毒。"

④《日華子本草》:"味酸澀,大毒。"

歸經入肝、膽經。

①《綱目》:"入少陽膽經。"

②《藥品化義》:"入肝、膽二經。"

功用主治催吐,祛腐,解毒。治風痰壅塞,喉痹,癲癇,牙疳,口瘡,爛弦風眼,痔瘡,腫毒。

①《本經》:"主明目,目痛,金瘡,諸癇痙,女子陰蝕痛,石淋,寒熱,崩中下血,諸邪毒氣。"

②《別錄》:"散癥積、咳逆上氣及鼠瘺惡瘡。"

③《藥性論》:"破熱毒。"

④《唐本草》:"主下血赤白,面黃,女子臟寒。"

⑤《日華字本草》:"治蚛牙,鼻內息肉。"

⑥《本草圖經》:"吐風痰。"

⑦《本草蒙筌》:"治喉蛾毒。"

⑧《本草匯言》:"消喉痹,療齒疳齦爛。"

⑨《玉楸藥解》:"治腳疽、痔瘺、楊梅、金瘡、白癜,壹切腫痛,帶下、崩中,上氣,眼疼弦爛,瘋狗

咬傷,百蟲入耳,腋下狐臭。"

⑩《醫林纂要》:"行肝風,瀉肝火,斂肺氣,清肺邪,亦兼補心,軟堅去毒。功用略同白礬。"

用法與用量內服:入丸、散,1 2分。外用:研末撒或調敷,或以水溶化洗眼。

宜忌體虛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水英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

②《藥性論》:"陸英為使。"

選方①治纏喉風、急喉痹:鴨嘴膽礬二錢半,白僵蠶(炒、去絲嘴)半兩。上為細末。每服少許,以竹

管吹入喉中。(《濟生方》二聖散)

②治口瘡、喉閉、乳蛾:膽礬壹錢,熊膽壹錢,廣木香三分。通為細末,以木鱉子壹個,去殼,磨井水,

以鵝翎蘸藥敷之。(《攝生眾妙方》)

③治初中風癱緩,壹日內:細研膽礬如面。每使壹字許,用溫醋湯下,立吐出涎。(《譚氏小兒方》)

④治牙疳:胡黃連五分,膽礬、兒茶各五厘。為末敷。(《沈氏尊生書》膽礬散)

⑤治走馬牙疳:北棗壹枚去核,入鴨嘴膽礬,紙包煉赤,出火毒,研末敷之。(《簡便單方》)

⑥治口舌生瘡:膽礬壹分,幹蟾壹分(炙)。***研為末。每取小豆大,摻在瘡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

,水盡為度。(《聖惠方》)

⑦治小兒鼻疳蝕爛:膽礬燒煙盡,研末摻之。(《瀕湖集簡方》)

⑧治風眼赤爛:膽礬三錢。燒研,泡湯日洗。(《明目經驗方》)

⑨治痔瘡熱腫:鴨嘴青膽礬(煆、研),蜜水調敷。(《仁齋直指方》)

⑩治腫毒不破:膽礬、雀屎各少許,點之。(《仁齋直指方》)

⑾治甲疽胬肉疼痛,膿血不止:石膽半兩,煆過細研,敷瘡上,日二、三度。(《聖濟總錄》石膽散)

⑿治風犬咬毒:膽礬末敷之。(《濟急仙方》)

⒀治百蟲入耳:膽礬末和醋灌之。(《千金方》)

名家論述①《綱目》:"石膽,其性收斂上行,能湧風熱痰涎,發散風木相火,又能殺蟲,故治咽喉

口齒瘡毒有奇功也。"

②《本草述》:"婁全善有雲:喉痹惡寒者,皆是寒折熱,寒閉於外,熱郁於內,切忌膽礬酸寒等劑點喉,反使其陽郁不伸,為患反劇。若然,則此味宜於喉閉及纏喉風者,乃治陰不能蓄陽之痹,是為風淫,屬不惡寒之喉痹也。其不宜者,乃不治陽不能達陰之痹,是為風虛,正屬惡寒之喉痹,正全善所謂切忌者也。蓋此味在時珍雲入手少陽,能散風木相火,故其治上壅之風痰及喉痹鼠漏,皆少陽相火之為患也。如惡寒之喉痹,原因郁熱,非屬相火,宜消陰伸陽,不宜收陽助陰。投劑者,可得鹵莽乎哉。"

黃礬

別名金線礬(《海藥本草》),雞矢礬(《本草蒙筌》)。

藥用部位為硫酸鹽類礦物黃礬的礦石。

功能主治

治痔瘺、惡瘡、疥癬。

①《唐本草》:"療瘡生肉。"

②《海藥本草》:"主野雞瘺痔,惡瘡疥癬等疾。"

③李杲:"治陽明風熱牙疼。"

用法與用量

外用:煆研細末撒或調敷。內服:入丸劑。

選方

①治痔瘺腫痛,膿血不止:黃礬三兩,烏蛇六兩(酒浸,去骨、皮,炙令黃),黃耆三兩(銼),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駱駝胸前毛三兩半(燒灰)。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煎黃耆湯下二十丸。(《聖惠方》黃礬丸)

②治小兒聤耳出膿水:黃礬半兩,烏賊魚骨壹分,黃連壹分(去須)。上藥搗羅為末,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日三易之。(《聖惠方》黃礬散)

③治婦人頰上瘡,瘥後每年又發:黃礬石二兩(燒令汁盡),胡粉壹兩,水銀壹兩半。搗篩礬石,胡粉更篩,先以片許豬脂,於瓷器內熱研水銀令消盡,更加豬脂,並礬石、胡粉,和使粘稠,洗面瘡以塗之,又別熬胡粉令黃,塗膏訖,則薄此粉。(《補缺肘後方》)

④治急疳蝕齒斷,唇口壞爛腫痛:黃礬、青礬、白礬(燒令汁盡)、白狗糞灰、莽草、雄黃(細研)各半兩,石膽(細研)、莨菪子(炒令黑)、幹地龍(微炒)、人糞灰各壹分,麝香壹錢(研細)。上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先以鹽漿水漱口三兩度,於上點之,日三用,有涎勿咽。(《聖惠方》黃礬散)

⑤治妒精瘡:黃礬、青礬、麝香。上三味等分,為末,小便後敷上,不過三度。(《千金方》)

綠礬

功 效:燥濕化痰,消積殺蟲,止血補血,解毒斂瘡。

 主 治:治黃腫脹滿,疳積久痢,腸風便血,血虛萎黃,濕瘡疥癬,喉痹口瘡,爛弦風眼。

 性味歸經:酸澀,涼。①《日華子本草》:“涼,無毒。”②《品匯精要》:“味酸,性寒,無毒。” ③《本草再新》:“味酸而澀,性涼,有毒。”入肺,肝,脾,大腸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0.5 1.5錢。外用:研末撒或調敷,或為溶液塗洗。

 用藥忌宜:多服能引起嘔吐腹痛,胃弱者慎服。①《綱目》:“畏醋。”②《本草經疏》:“令人作瀉,胃弱人不宜多用。”

 別 名:青礬(《唐本草》)、皂莢礬(劉禹錫《傳信方》)、皂礬(《普濟方》)

 處方名:皂礬、青礬、綠礬、生皂礬、煆皂礬等生皂礬為原藥打碎生用入藥者。對胃、腸有刺激,壹般不生用內服。處方中寫皂礬、青礬、綠礬均指煆皂礬。為原藥放入鐵鍋內,加熱至熔化,將幹時在中間挖成空洞,燒至四邊及中間發紅時,乘熱倒入米醋,拌透焙幹,取出放涼入藥者。

 商品名:皂礬,青礬,綠礬。以潔凈無雜質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常產於氧化帶以下富含黃鐵礦半分解礦石的裂隙中。產山東、湖南、甘肅、新疆、陜西、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采得後,除去雜質。宜密閉貯藏,防止變色或受潮。

 拉丁名:Melanterite

 炮制方法:煆綠礬(又名:絳礬、礬紅):將綠礬和米醋同放在砂鍋內,蓋好,放炭爐上燒煆,待綠礬溶化時,即用竹片攪拌均勻,使礬、醋充分混和,然後加熱再煆,至全部呈絳色為度,取出放冷。(每煆綠礬100斤,用米醋20斤)

 考 證:出自《日華子本草》。①《唐本草》:“絳礬,本來綠色,新出窟未見風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謂之石膽,燒之赤色,故名絳礬矣。出瓜州。”②《本草圖經》:“礬石,生河西山谷及隴西武都石門,今白礬則晉州慈州無為軍,綠礬則隰州溫泉縣,池州銅陵縣,並煎礬處出焉。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煉乃成。綠礬形似樸消而綠色,取此壹物置於鐵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熾,其礬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又有皂莢礬亦入藥,或雲發了綠礬也,《傳信方》治喉痹用之。”③《綱目》:“綠礬,可以染皂色,故謂之皂礬。又有黑礬,亦名皂礬,不堪服食,惟瘡家用之。煆赤者欲名礬紅,以別朱紅。”“綠礬,晉地河內、西安沙州皆出之。狀如焰消,其中揀出深青瑩凈者,即為青礬,煆過變赤,則為絳礬。”

1《現代實用中藥》記錄:綠礬用其小量,能補血,用於貧血及萎黃病,並治胃腸出血,配合他藥為丸劑用之。

生用大量作催吐劑。

外用,火煆透,治結膜炎,白癬,膿皰疹,腋臭等,系用本品之稀薄液,有收斂作用。

2《醫學入門》記錄:綠礬消水腫黃疸,小兒疳積,治甲疽腫痛出水。

3《唐本草》記錄:綠礬療疳及諸瘡。

4《綱目》記錄:綠礬消積滯,燥脾濕,化痰涎,除脹滿黃腫、瘧利、風眼、口齒諸病。

5《日華子本草》記錄:綠礬治喉痹,鐘牙,口瘡及惡瘡,疥癬;釀鯽魚燒灰和服,療腸風瀉血。

6《醫學正傳》記錄:綠礬治黃腫病:

  • 上一篇:初三下冊化學知識點總結
  • 下一篇:知識產權的概念 要求詳細 08年4-9日13點30分前回答 我會追分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