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胡雪巖的個人與生平

胡雪巖的個人與生平

■胡雪巖(1823-1885),名胡光墉,字雪巖,安徽績溪人,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曾經營錢莊、糧食買賣,兼營地產、典當等,後在杭州清河坊大井巷創辦胡慶余堂國藥號,富甲壹方,被譽為 "壹代巨賈"、"紅頂商人"。

如今在杭州鼓樓,還有壹座保存完好的 "胡雪巖故居"。

■生平: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順觀,字雪巖,湖裏村人。墉小時候家境貧寒,幫人放牛為生,稍長,經人推薦到杭州余錢店當學徒,得到店主賞識,朋為街坊。鹹豐十年(1860 年),因余錢店老板無後人,臨終前將錢莊贈與他,他自開阜康錢莊,與官場中人打交道,成為杭州的大商紳。鹹豐十壹年(1861 年)十壹月,太平軍攻打杭州,廣勇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米幫助清軍。左宗棠被任命為浙江巡撫,並任命光墉為總管,主持全省錢糧、軍餉,阜康錢莊因此獲利頗豐。京城內外,凡到阜康辦理外庫、存款的公職人員不計其數。他還協助左宗棠興辦企業,主持上海交通局,兼管福建總局,通過購買外國機器、軍火和邀請外國技師,從中大量提成。他還操縱江浙商務,專營絲綢、茶葉出口,操縱市場,壟斷金融。至同治十壹年(1872年)阜康錢莊分行達20余處,布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多萬兩,土地萬畝。由於輔佐左宗棠有功,被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是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胡慶余堂學記藥行成立,光緒二年(1876年),在杭州湧金門外購地10余畝,建橡膠廠。胡慶余堂學藥,以熟藥局為基礎,聘請浙江名醫,搜集古方,總結經驗,精選400余個丸散膏丹和膠油酒方,精制成藥,便於攜帶和服用。當時戰亂頻繁,疫病流行,"胡氏瘟疫散"、"諸葛行軍散"、"八寶赤靈丹 "等藥物大受歡迎。此後,胡光墉親自書寫 "戒欺 "匾額,教導員工 "醫藥關乎性命,尤不可欺","采購求真,修整求精"。胡慶余堂所用藥材直接從原產地采購,並建立了自己的養鹿場。胡慶余堂成為大型綜合性中成藥制劑企業,國藥字號,享譽中外,對中國制藥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光緒八年(1882 年),鄺永信在上海開辦絲廠,耗銀 20 萬兩,高價收繳國內絲綢數百萬匹,企圖壟斷絲綢貿易,惹怒洋商,聯名拒買中國絲綢。又因海關和海運操縱在外人手中,不能直接出口。第二年夏天,被迫賤賣,損失1000萬兩,家資去了壹半,周轉不靈,風聲四起。各地官僚競提定金,群起敲詐。11月,各地企業倒閉,家族資產變賣,胡慶余堂易主,宣告破產。隨後,清廷下令革職抄家,嚴厲追罪。鄺墉遣散妻妾奴婢,於光緒十壹年十壹月去世。

■附文:

胡雪巖的人文視野

☆作者:胡雪巖:牧羊人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錢經 "2005-08-16

胡雪巖,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商界名人,充滿傳奇色彩:錢莊小夥計出身,為朝廷辦事,結交權貴,賑濟粟米;洋務運動,大清外交政策,?犬馬之勞;洋務運動中,他聘洋匠,引器械,頗有建樹;左宗棠西征,他籌糧器械,向外國借錢,立下赫赫戰功。幾經折騰,他從錢莊夥計變成了響當當的紅頂商人。他構建了以錢莊、當鋪為基礎的金融網絡,開設藥鋪、絲棧,與洋人做生意,與洋人打商戰。

胡雪巖壹生,是非褒貶,這裏且只分析他的人性。胡雪巖的成功,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善於用人,取人之長,不求人之全。他說,壹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會用人。清代的顧子熙曾寫過壹首詩:"駿馬能歷險,耕犁不如牛。車能載重,舟不如江。高智之人,難謀其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要太苛求自己。

拓展人脈--拉攏官僚

第壹次開錢莊,胡雪巖免費為布政使家的知府開戶,外人以為阜康錢莊有知府、封疆大吏撐腰。

胡雪巖的發跡在於他慧眼識珠,賭當時的窮秀才王有齡能東山再起,於是向錢莊借了500兩銀子,交給王有齡,讓他進京做官,成為王有齡的資本。胡雪巖因此失業賦閑,卻為自己鋪就了壹條光明大道。不能不說他眼光獨到,善於識人。

不久,王有齡果然如願以償,捐官道臺,支持胡雪巖開辦自己的銀行。胡雪巖在創辦自己的阜康錢莊時,首先主動免費為壹些身份特殊的夫人小姐開戶,這些特殊的客人就是知府步正之的家人。在阜康錢莊開業之初,胡雪巖曾專門拿出壹筆銀子,分成若幹份,每份二十余兩,分別開了存折,交給了知府布政使的家眷。官眷得胡雪巖存折無端贈送,壹方面是見者有份,愛不釋手,遂紛紛將錢存入阜康;另壹方面,此檔子已口口相傳,外人不知,都知道阜康錢莊有撫臺、族內大戶撐腰。招牌靠得住,口碑傳開後,錢莊生意自然滾滾而來。

胡雪巖此舉借了督撫布政使的力量,長了錢莊的人氣。他能看清人的能耐。同時,誘餌誘魚,引魚上鉤,也是現在企業營銷的常用手段。壹位經濟學家說過:當壹種新產品壹時得不到認可時,引誘也是刺激消費者購買的壹種促銷良策。銀行首開禮品存折,也是壹種促銷手段。

涉足典當業--聽下屬的

華裔下屬朱福年是典當業的行家裏手,和他壹聊,胡雪巖就下定了開典當行的決心。

銀行是胡雪巖的第壹筆生意,之後他有了自己的第壹家典當行--公記店。事實上,胡雪巖本身就是錢莊的夥計,對典當業並不熟悉。不熟悉行業是商人的壹般原則,而他進入典當行業的真正原因是他與錢莊夥計朱福年的談話。朱福年是胡雪巖在聯合絲業巨頭銷羊莊的過程中收的檔手,後來又為胡雪巖服務。由於朱福年祖籍徽州,而徽州在中國歷史上是典當業的大管家,即舊時的潮風,所以朱福年從小就熟悉典當業的行情,熟知典當業的行情。胡雪巖從朱福年那裏了解了很多關於典當業的經營、行規等常識,明白典當業利潤豐厚,而且典當業無論時運好壞,都有生意可做,是壹個相對穩定的行業。

當然,胡雪巖之所以要投資典當業,與他對當時各行各業的了解有關。在戰亂頻仍、饑荒不斷的年代,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不要說那些靠天吃飯的窮苦人家,即使有些積蓄的小康之家,也會時不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急難之時,往往不得不借當以度急難,以至於當時典當業遍布全市各鄉鎮。以胡雪巖的眼界,是不會忽略這個可做的行當的。

與朱福年的談話,更加堅定了胡雪巖投資典當業的想法。胡雪巖讓朱福年為自己留意典當行的人才,自己回到杭州後,立即在杭州城開了第壹家典當行貢記店,後來在朱福年等人的幫助下,他的典當行發展到20多家,範圍包括浙江、江蘇、湖北、湖南等華中各省和華南大部分地區,後來成為他僅次於錢莊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胡雪巖曾說過:做生意壹定要熱鬧。做生意要活潑,就是不要固守壹方天地,而是要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做出靈活的應對。胡雪巖借助身邊的專業人士開拓自己的財源,不拘泥於自己熟悉的行當,說到底,就是時刻想著尋找新的投資方向,不斷擴大自己的投資經營範圍。壹個商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意,到頭來只會固守不前,連正在經營的生意都不壹定經營得好,更不用說為自己廣開財源了。

藥店生意--親戚

壹個很會花錢又特別好賭的紈絝子弟親戚,胡雪巖卻讓他開起了壹家名聲在外的南北大藥店。

胡慶余堂是胡雪巖名下又壹個有聲望的老字號,也為他贏得了胡氏好漢的好名聲。這家藥店與他娶的壹個小妾有關。這個叫芙蓉的姑娘祖上開了壹家很大的藥鋪,後來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她的舅舅外號叫劉不才,本來是個花花公子,極度揮霍,又特別好賭,藥鋪倒了之後就靠借貸為生,難以為繼。不過,這劉步才瘦驢不倒的架勢,還有壹點顧難,因為芙蓉為妾,不願認胡雪巖這個親戚,他手裏握著幾張祖傳秘方,心裏還想著有朝壹日能重振家業。

胡雪巖娶了芙蓉姑娘,難住了親戚劉步才,胡雪巖可有兩個選擇,壹是送劉步才壹筆銀子打發走,不再與他有任何關系;二是按芙蓉的主意,由芙蓉去勸說劉步才拿出祖傳秘方,胡雪巖幫其賣掉壹萬兩銀子讓他自己去住,讓他自己去闖。可胡雪巖不這麽想。他壹心想認親,想借劉步才開壹家屬於自己的藥店。憑著自己的眼光,他壹眼就看出此時做藥店生意也會是壹個相當不錯的財源。

眼下的亂世,壹來大軍行軍打仗,轉戰奔波,必然需要防疫藥品;二來大軍過後必有大疫,逃難的百姓有病保命。況且,開藥鋪還有活人濟世行善的好名聲,容易得到官府的支持,在為自己賺錢的同時,還能賺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胡雪巖認為自己不懂藥店生意無所謂,劉步才明白,只要能收服他,逼他改換門庭,自己就可以當家作主,而自己手中的幾張祖傳秘方也可以充分發揮作用。於是胡雪巖擺了壹桌認親宴,給足了劉步才面子,在這桌宴席上就開始了藥店的選址、規模、資金等事宜。

胡雪巖的胡慶余堂由此成立。此後幾十年,胡慶余堂成為名滿天下的老字號藥店,北有同仁堂,南有胡慶余堂之稱。胡慶余堂不僅成為胡雪巖穩定的財源,也為他贏得了胡氏好漢的好名聲,對他的其他生意產生了極好的影響。

壹個錢老板,娶了壹個小妾,看到胡雪巖四面出擊,不斷為自己開辟財源的新生意,真是不禁刮目相看,尤其是他能用壹個揮霍無度還好賭博的親戚來完成這筆大生意。胡雪巖說:做生意要做得熱鬧,不能死磕壹方,靈活出擊,想到就做,絕不猶豫拖延。

炒地皮--隔壁閑話

壹次休息時,胡雪巖偶爾聽到隔壁閑談上海土地規劃炒作的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胡雪巖賺了壹筆。

胡雪巖炒賣土地,純屬偶然聽到隔壁客人的閑言碎語,但他是個有心人,也就真的去做了。

有壹次,胡雪巖因在上海做絲綢生意,在虞姬客棧休息,卻無意中聽到隔壁房間裏有兩個人在談論上海的房地產。這兩個人非常熟悉洋場的情況和上海房地產的開發方式,他們談到洋人的城市開發、設計、建設與中國的不同之處,甚至中國人往往是先做好市場,住進去人再修路,而這種修路,大多是自發的、自然的,沒有人會特別註意修路這件事。其中有壹位說:根據上海外灘的情況,主幹道就兩條路,這樣開下去,南北兩邊的繁華是看得到的,其實到了西邊這壹帶,更可利用。有遠見的,趁著這個時候,不管它的蘆葦蕩、水田,想方設法買下來,等洋人的路開到那裏,坐在家裏等發財。

接下來兩人的壹番對話,引得胡雪巖躺倒在地。出於商人神經的敏感,他馬上感到這又是壹個機會,但苦於自己以前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他立即雇了壹輛馬車,由泥城城墻向西,不擇道路地實地勘察,並在勘察途中,提出了兩個方案:壹是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乘地價便宜,買壹塊地,等地價上漲後再轉手賣錢。二是通過顧迎春(胡雪巖的朋友,為洋人買辦)的關系,先摸清洋人開拓市場的計劃,買下洋人準備修路的地界附近的地皮,轉手發財。

不用說,胡雪巖靠著這個機會,眼睛盯上了上海的房地產生意,為自己找到了壹個絕對可以發大財的財源。事實上,到了 19 世紀初,上海每畝土地的價格已經從幾十兩漲到了 2700 兩,再過幾年,上海外灘的地價甚至高達每畝 30 萬兩白銀。這樣的買賣,豈不是財源滾滾?

在這裏,壹個偶然的原因,讓胡雪巖找到了壹條生財之道。也許有人認為胡雪巖此舉全憑僥幸,但換作另壹個人,會有這樣的結果嗎?其實,胡雪巖的很多創業點子都是別人提了也沒在意,但只有胡雪巖註意到了,並馬上付諸行動,壹步壹個腳印做出來的。

在各種傳記中,都有說胡雪巖的處世哲學是朋友多了路好走,敵人多了墻好過,與人交往,他處處為對方著想,心胸寬廣,豁達大度,不計個人恩怨。據說,當遇到十分難纏的敵人時,胡雪巖也是盡量只拉弓,不放箭;當敵人知難而退時,心裏明白是胡雪巖手下留情,便會心存感激。壹方面,胡雪巖善於化敵為友,另壹方面,胡雪巖又低估了自己的敵人。當英國人瓦特發明蒸汽機引發工業革命時,手工業的沒落是遲早的事。胡雪巖不是沒有看到這個問題,但為了維持江南廣大農村蠶農的生計,他不願改弦更張,更不願屈服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實力。他力排眾議,囤積生絲,壟斷經營,企圖迫使洋人高價收購。但胡雪巖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低估了對方的實力,洋人聯合拒絕購買胡雪巖庫存的絲綢,迫使胡雪巖不得不賤賣他的絲綢,從而導致破產。

作家高陽在描寫紅頂商人胡雪巖時,曾這樣寫道:其實胡雪巖的手腕也很簡單,胡雪巖會說話,更會聽話,不管那人是怎樣的言語無味,他都能壹本正經,兩眼壹瞪,好像聽得很有興趣。同時,他還真在聽的緊要關頭添上壹兩句話,舒展壹兩分義氣,讓滔滔不絕的人,有壹種快意在心頭,自然覺得投機成了知己。

  • 上一篇:韓國洗發水(韓國洗發水品牌)
  • 下一篇:想建冷庫,上海哪裏有冷庫安裝工程公司?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