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關於陳嘉庚的事跡

關於陳嘉庚的事跡

陳嘉庚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 教育 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生前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陳嘉庚 事跡 ,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陳嘉庚人物簡介

1.華僑世家

陳嘉庚,原名陳甲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於福建省同安縣集美社(現屬廈門市集美區)的壹個華僑世家。祖父陳簪聚(1795年-1856年)壹生中並未出洋,僅在集美社“儉樸自守,勤謹克家,處於海瀉,耕漁自給”。陳簪聚育有三子,長名纓忠,次名纓斟(1836年-1876年),三名杞柏(即陳嘉庚父親,字纓如松)。此兄弟三人,都曾到南洋星洲經商。纓斟少壯時曾在叻(新加坡舊簡稱,下同)開設米鋪。陳嘉庚父親出生年月無記載,推斷應在鴉片戰爭之後,1909年逝世於集美。陳杞柏何時出洋尚不可知,其與孫厝孫夫人結婚應在19世紀70年代初期,1874年生陳嘉庚,1889年生陳敬賢。

至於陳杞柏南渡後如何在叻創立順安米店,如何累集資本而創業的問題,因資料缺乏,難以詳悉,據學者推斷,陳杞柏幼年來叻在其兄長的米店工作,從勤儉中累集資金,因而在19世紀70年代創立順安。除經營米業以外,長袖善舞的陳杞柏還兼營地產,辦理碩莪廠,開辟黃梨園數百頃,創辦黃梨廠以制成品外銷歐美各國。1900年是陳杞柏實業的頂峰,其各業各產等資產***40余萬元(叻幣)。陳杞柏實業上的成功為陳嘉庚後來自己獨自創業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和基礎。

2.商業佳話

陳嘉庚17歲(1891年)時渡洋前往新加坡謀生,起初主要在他父親經營的順安米店服務,***做了13年。陳杞柏晚年實業失敗,順安於1904年停業,欠債權人20余萬元。陳嘉庚接手衰敗的家業後,於1904年創建菠蘿罐頭廠,號稱“新利川黃梨廠”;承接了壹個也經營菠蘿罐頭廠的日新公司;自營謙益米店。是年,陳嘉庚之弟敬賢來新加坡習商,管理謙益米店財務,主理新利川菠蘿廠業務。1905年,陳嘉庚創辦“日春黃梨廠”(兼制冰)。1906年,陳嘉庚入股恒美熟米廠,在福山園套種樹膠。經過兄弟二人同心努力,自1905年起三年間各年分別獲利(實利)5萬多元、4萬多元、13萬元。

新加坡當時的法律規定“父債子免還”,但以信譽為重的陳嘉庚雖然經濟拮據,卻宣布“立誌不計久暫,力能做到者,決代還清以免遺憾也”。面對家道中落,陳嘉庚艱苦奮鬥了4年時間,終於有些盈利,他便不顧親友反對,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找到債主,到1907年為止,連本帶利還清了父親所欠的債務。此事成為新加坡華人商業史上壹大佳話。當然,當時也曾有人說他“傻”,但他說:“中國人取信於世界,決不能把臉丟在外國人面前!”“我們中國人壹向言必信,行必果。”陳嘉庚“壹諾萬金”的信譽迅速傳遍了東南亞。此後,人們十分相信陳嘉庚的商業道德和信譽,都願意與他做生意。可以說,陳嘉庚之所以能在家業衰敗後艱苦創業10年左右成為百萬富翁,與他“壹諾萬金”的誠信商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3.入同盟會

1906年,孫中山由法國到日本,中途逗留新加坡,抵日後又重返新加坡。同年6月,孫中山在晚晴園主持成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在此期間,孫中山曾與陳嘉庚初次會面。同盟會新加坡分會成立後,新加坡成為革命黨人在南洋的活動中心。陳嘉庚是經朋友林義順介紹才結識孫中山的,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熏陶,陳嘉庚熱情投身於民主革命,還參加了新加坡同盟會會員的秘密會議,與孫中山***商制訂了黨旗方案。這次聚會,激發他踏上了革命征途,給陳嘉庚壹生難以磨滅的印象。

1910年春,陳嘉庚在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啟迪下,痛感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向往進步,與胞弟陳敬賢雙雙剪掉發辮,同壹批有誌之士脫離清廷關系,在中國同盟會盟書上發誓簽名:“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有權,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有渝此,任人處罰。”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陳嘉庚政治生涯的重要裏程碑。從此,他遵照孫中山的革命宗旨,喚醒僑胞,支持民主革命和振興中華的壹系列活動。

4.橡膠大王

當橡膠第壹次從巴西移植到馬來西亞,他即用2000元購了種子,播種在菠蘿園中,進而大面積 種植 ,到1925年,他已擁有橡膠園1.5萬英畝,成為華僑中最大橡膠墾殖者之壹,被稱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橡膠王的四大開拓者之壹。之後他開辦橡膠制品廠,生產橡膠鞋、輪胎和日用品。先後在國內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國大埠設立分銷店100多處。他還經營米廠、木材廠、冰糖廠、餅幹廠、皮鞋皮廠等,廠房達30多處。鼎盛時期(1925年)營業範圍遠及五大洲,雇傭職工達3萬余人,資產達1200萬元(叻幣,約值黃金百萬兩)。

他首創橡膠制品大規模生產,促進了僑居地民族工業的發展;他開辟了橡膠制品和其他制品直接輸出的國際市場,在華僑中第壹個打破英國壟斷資本的壟斷局面;他還培養了成千上萬的企業家和技術人才。後來因日本膠制品在東南亞削價傾銷,加上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沖擊,他的企業如江河日落,終於在1934年全部結束。

5.支援抗戰

1937年10月,他發起成立“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任主席。1938年10月,在著名閩僑菲律賓的李清泉(他致函陳嘉庚,稱南洋華僑應該在香港或新加坡,組壹籌賑總機關,領導募)印尼的莊西言(他

亦致函陳嘉庚,囑托他在新加坡組南僑總會,所言目的與李清泉同)倡導和勸說下,又經國民政府行政院(莊西言致函陳嘉庚後,致電行政院建議陳嘉庚領導南僑組織籌賑總機關)致電要求,陳嘉庚出面聯絡南洋各地華僑代表在新加坡開會,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被推舉為正主席(李清泉、莊西言為副主席)。他帶頭捐款購債獻物,精心籌劃組織,使南僑總會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便為祖國籌得約合4億余元國幣的款項。此外,他組織各地籌賑會為前方將士捐獻寒衣、藥品、卡車等物資,以及在新加坡和重慶投資設立制藥廠、直接供應藥品等。

1939年,他應國內之請代為招募3200余位華僑機工(汽車司機及 修理 工)回國服務,在新開辟的滇緬公路上搶運中國抗戰急需的戰略物資。

1940年,他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團歷訪重慶、延安等地。特別是訪問延安之後,陳嘉庚正統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據實發表關於延安觀感的演講,盛贊陜甘寧邊區的新氣象。通過對國***兩黨轄區的訪問,陳嘉庚認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6.歸國服務

1949年,他應毛主席電邀,回國出席全國政協,參加開國大典。他看到偉大祖國站立起來了,決心定居祖國,為祖國建設服務。他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馳驅祖國南北大地,舟車勞頓,席不暇暖,致力於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並對推動華僑愛國大團結、鼓勵華僑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起到積極作用。他生前叮囑“把集美學校辦下去,把300萬元存款捐獻給國家”,並壹再呼籲祖國統壹,彌留之際還對臺灣的回歸深表關切,體現了壹個愛國者的赤誠之心。國家還為此設立了陳嘉庚科學獎。

 陳嘉庚的教育事業

1.重視教育

陳嘉庚不僅是偉大的愛國者、著名的實業家,而且也是壹位畢生熱誠為國興學育才的教育家。陳嘉庚事業達致頂峰時,不過擁資壹、二千萬元左右,在當時的華人企業家中,比他富有的人為數不少,但為國家和民族興學育才始終如壹地慷慨輸捐而自己壹生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的,唯有陳嘉庚。正因為如此,黃炎培先生曾說:“發了財的人,而肯全拿出來的,只有陳先生。”他辦學的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毅力之堅,為中國及世界所罕見。

陳嘉庚說:“民智不開,民心不齊,啟迪民智,有助於革命,有助於救國,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萬代的事業,是提高國民 文化 水平的根本 措施 ,不管什麽時候都需要。”本著上述辦學目的和動機,他不惜傾資辦學。

2.興學動機

陳嘉庚致富後首先想到的是興學報國。他說:“國家之富強,全在於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於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早在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獻2000銀元,在家鄉創辦惕齋學塾。民國3年3月創辦集美高初兩等小學校,此後又相繼創辦女子小學、師範、中學、幼稚園、水產、商科、農林、國學專科、幼稚師範等,並逐步發展,在校內建起電燈廠、醫院、科學館、圖書館、大型體育場。在昔日偏僻的漁村裏建設起舉世聞名的集美學村。陳嘉庚興學的動機和愛國情懷,可以從如下他在1918年“致集美學校諸生書”中得到反映:

“教育不振則實業不興,國民之生計日絀,?言念及此,良可悲已。吾國今處列強肘腋之下,成敗存亡千鈞壹發,自非急起力追難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數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舉不足攖吾念慮,獨於興學壹事,不惜犧牲金錢竭殫心力而為之,唯日孜孜無敢逸豫者,正為此耳。諸生青年誌學,大都愛國男兒,尚其慎體鄙人興學之意,誌同道合,聲應氣求,上以謀國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禎,懿歟休哉,有厚望焉。”(按:“致集美學校諸生書”,錄自《陳嘉庚先生紀念冊》)

3.創辦學校

1913年,陳嘉庚在家鄉集美創辦小學,以後陸續辦起師範、中學、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校***十所;另設幼稚園、醫院、圖書館、科學館、教育推廣部,統稱“集美學校”;此外,資助閩省各地中小學70余所,並提供辦學方面的指導。1923年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批準“承認集美為中國永久和平學村”,“集美學村”之名就是由此而來。規模這樣宏大,體系這樣完整的“學校”,全國還找不到第二個。

4.籌措校費

1921年陳嘉庚認捐開辦費100萬元,常年費分12年付款***300萬元,創辦了廈門大學,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個系,這是壹所華僑創辦的唯壹大學,也是全國唯壹獨資創辦的大學,於1921年4月6日開學,陳嘉庚獨力維持了16年。後來世界經濟不景氣嚴重打擊華僑企業,陳嘉庚面對艱難境遇,態度仍很堅定地說:“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廈賣了,作為維持廈大的經費。

陳嘉庚傾資興學,他希望有誌之士,聞風繼起,振我中華,故雖企業收盤,仍多方籌措校費,艱苦支撐,百折不撓,估計他壹生用於辦學的款項,約達美金壹億元以上。在他的倡導下,許多華僑紛紛捐資興學,蔚然成風,影響極為深遠。

5.海外辦學

在新加坡,陳嘉庚對於當地華僑子女的教育也非常熱心,1919年創辦了規模宏大的“新加坡南洋南洋華僑中學”,是當時南洋地區華僑的最高學府。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他又創辦水產航海學校,南僑示範和南僑女中等學校。當時有教會請陳嘉庚捐款10萬元創辦壹所大學,陳嘉庚慨然答應,但提出要以兼設中文課程為條件。

在承擔集美、廈大兩校龐大開支的同時,陳嘉庚還於民國10年聯絡新加坡華僑,組織同安教育會,支持同安縣創辦40多所小學。民國13年,陳嘉庚把同安教育會改為集美學校教育推廣部,至民國24年,先後補助本省20個縣市的73所中小學,補助總額達193227銀元,全部由陳嘉庚承擔。在僑居地,陳嘉庚竭力倡辦華文學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學校。民國4年在新加坡捐資創辦崇福女校,民國8年又捐資3萬元創建南洋華僑中學,後來又捐40多萬元作為該校基金。民國36年3月,創辦南洋女子中學。

6.教育思想

陳嘉庚不僅是壹個教育事業家,而且不愧為壹個教育家。在長期辦學的實踐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壹、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對重男輕女。大力倡辦女子學校,讓女子能上學,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開了風氣之先,是難能可貴的;第二、強調優待貧寒子弟,獎勵師範生。他反對辦學分貧富,盡力幫助貧寒子弟上學。同時,他非常註意師範生的培養,嚴格選擇和物色師資人才,對於好的加以獎勵;第三、講究教學質量,註意全面發展。陳嘉庚從辦學開始,就壹直註意“德、智、體三育並重”,強調全面發展;第四、主張“沒有好教師,就沒有好學校”,強調要確立教師在學校的主導地位,他認為要辦好學校,關鍵在於領導和教師,“千軍易得,壹將難求”,要提高教學質量,很重要的壹條,就是“要選教師”,因此,他十分重視選擇校長和教師;第五、為了振興實業,培養生產技術人才,倡辦職業技術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並訂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計劃”,設立同安教育會和教育推廣部。他為教育事業奮鬥了壹生。

7.生活簡樸

陳嘉庚為集美和廈門大學興建數十座雄偉的高樓大廈,自己的住宅卻是壹所簡樸的二層樓,既小且暗,辦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艱苦樸素,自奉菲薄。床、寫字臺、沙發、蚊帳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褲子、鞋子、襪子全都打補丁。他家有數百萬財產,晚年卻為自己規定低的夥食標準即每天五角錢,經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幹、腐乳加上壹條魚。他身體力行的座右銘是:“應該用的錢,千萬百萬也不要吝惜,不應該用的錢,壹分也不要浪費。”

盡管陳嘉庚曾是南洋成功的華人大實業家之壹,但他的個人生活卻始終十分簡樸。他的個人自傳中寫到,“我之個人家庭,年不過數千元,逐月薪水足以抵過。在集美建壹住宅,不上壹萬元,他無所有。”但是他極具公益心,尤其對於興辦教育,非常熱心。早在1913年,他就在家鄉創辦小學,1918年又創辦師範學校,並設立中學,附設男女小學和幼兒園。隨著他的企業的興旺發展,他又繼續在集美開辦水產航海學校,商業學校,農林學校,幼兒師範等,同時也設立了科學館(現集美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圖書館和醫院等,使集美成為了系統完整的學村。

 陳嘉庚投身政治

1.早期活動

陳嘉庚雖身處南洋,但壹直心系中國,積極支持中國國內的革命活動。他結識了孫中山,在1910年加入同盟會並積極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辛亥革命後,陳嘉庚擔任福建“保安會”會長,籌款支援福建,穩定了當地局勢。

陳嘉庚對於文化事業,也是積極支持。他支援了範長江、夏衍等人主辦的“國際新聞社”和《華商報》等,還匯款支持鄒韜奮復辦《大眾生活》周刊。

1928年中國濟南慘案發生後,南洋華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聲援運動,陳嘉庚擔任“山東慘禍籌賑會”主席,積極籌款救濟難民,還發起抵制日貨運動。

2.堅決抗日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在新加坡成立,陳嘉庚被推選為主席。他自己帶頭捐款,還組織各類活動。近1939年壹年,南洋華僑就向祖國匯款3.6億多元,從盧溝橋事變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4年半期間,***計捐款約15億元,極大地支援了中國國內的抗日力量。

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失守後,我國對外交通瀕於癱瘓。新修建的滇緬公路成為最主要的軍運大動腦。不但需要大批軍運汽車,而且急需大批熟練的司機和汽車修理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南進出口物資運輸總經理處商請陳嘉庚先生在南洋代招募司機和修理工(通稱“南僑機工”或“華僑機工”)。陳嘉庚領導的南僑總會遂於1939年2月迅速發出《征募汽車修機、駛機人員回國服務》的第六號通告。陳嘉庚壹方面號召華僑捐款捐物,購買大量汽車和軍需物品,另壹方面還親自到南洋各埠演說動員,廣大華僑青年熱烈響應、紛紛報名參加。白清泉等在新加坡首先報名,當即批準30名;廖國雄、賴玉光等在巴株、巴峇帶頭報名,當即批準50名。同年2月18日,首批南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成員80名在新加坡集中出發,南僑總會舉行盛大歡送會。陳嘉庚勉勵大家:“妳們是代表千萬華僑回國服務的,壹定要堅持到底”。新加坡報紙出版歡送專刊,把首批回國機工贊頌為“八十先鋒隊”。

3.反對賣國

陳嘉庚堅持抗日到底,針對汪精衛等人的妥協方案,在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上提出“敵未 出國 土前,言和即漢奸”的著名提案。電文提案經5次刪改,原意被歪曲,鋒芒被砍掉,盡管如此,仍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振奮了全國人民和廣大海外僑胞的人心,對於當時重慶的主戰派亦起著很大的鼓舞作用。

(按:上述“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是盛傳的十壹字之提案,和事實有出入。提案原文不止11字,而是三條、100多字。汪精衛壹夥刪去其第二、三條提案,對第壹條則幾經修改,想模糊提案的針對性,刪改為“公務員不得談和平案”。後經大會成員激烈討論,認為9個字的修改案含糊不清,不倫不類,形同兒戲,表示反對。最終定下的則是19個字,即“在日寇未退出我國土之前,公務員不得言和案”,成為國民參政會正式文獻記錄在案,在1938年11月2日重慶《中央日報》上公諸於眾。由於這是陳嘉庚提出的震動中外的堅決反對漢奸國賊、妥協分子投降賣國的著名提案,因此特摘錄原文如下:

陳嘉庚反對汪精衛投降賣國的著名提案

議長、秘書(長)公鑒:

東電悉。庚因事未能赴會,甚歉。

茲有提案二宗,乞代征求參政員足數同意並提請公決。

壹、日寇未退出我國土之前,凡公務員對任何人談和平條件,概以漢奸國賊論。

二、大中學校、在抗戰期間,禁放暑假。

三、長衣馬褂限期廢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

陳嘉庚 叩首(10月26日)

4.訪問延安

1940年3月,陳嘉庚率領南僑總會組織的“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考察團”,慰勞抗日前線的將士與後方的軍民,這是他人生中的壹大轉折。從1927年到1940年回重慶之前,他是堅決的“擁蔣派”,稱“蔣委員長乃中國國內外四萬萬七千萬同胞***同擁戴之唯壹領袖”,“蔣委員長的意誌,即中國全國國民的意誌”。抗戰義捐款項悉數匯交國民政府行政院。訪問重慶與延安之後,他了解了中國抗戰的真相,分清了是非,思想認識產生了飛躍,斷定“***產黨必勝,國民黨必敗”。

陳嘉庚訪問延安是他政治生活的壹個裏程碑。他說,這次來延安慰問不容易,國民黨造謠言破壞***產黨的名聲,處處設障礙阻撓我們到延安。蔣介石捧他、拉攏他,並幹擾他和中國***產黨領導人接觸。陳嘉庚為了弄清國***摩擦的真相,勸說國***兩黨團結抗戰,於1940年5月31日抵達延安。他原定在延安停留三天,恰巧因隨行的李鐵民車禍住院,這樣陳嘉庚在延安多住了四天, 6月8日清晨,離開延安東行,前往山西戰區慰問考察。

“陳嘉庚當時訪問延安是需要壹定的膽略的。當時延安臨近前方,經常受到空襲。延安城已被日機炸平,新建的窖洞也有被炸塌的,空襲警報的槍聲不時破空而起。就在陳嘉庚先生訪問延安之前的4、5月份,王震將軍剛率領三五九旅粉碎了日寇對晉西北河防的六路進攻,山西全境的八路軍配合晉西北戰場,大破日軍,殲敵5萬余名。在陜甘寧邊區,保衛延安的戰備大演習剛剛結束,留延安的200多名華僑青年,也在各自的學校、機關參加了演習,隨時準備行軍打仗。”

在訪問延安期間,陳嘉庚先生參加了四次群眾性集會,同毛澤東、朱德和其他黨政領導人多次會晤,深入交談;參觀了中國女子大學、抗日軍政大學、延安市容和安塞鋼鐵廠、印刷廠;與財政、公安、司法負責人談話;廣泛接觸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的校友;並同延安各界人士和歸國華僑青年進行了多次接觸和座談;出席延安各界的歡迎會和歡送會。

陳嘉庚這次訪問延安,經過實地考察,親眼看到邊區軍民壹致,官兵壹致,認為這是“克敵制勝之本”。反觀國民黨“大後方”官員腐敗,坐待外援,民眾疾苦無人過問,軍事節節失利。對比之下,感到中國***產黨深知民心僑心,國民黨無視民心僑心。陳嘉庚說,這次訪問延安最感滿意的是,真正看到中***堅持國***團結、堅持抗戰到底,立場堅定,態度誠懇;對邊區各界艱苦奮鬥的精神尤為感動。通過這次訪問堅定了他對抗戰勝利的信心。他心中的“疑團”也解開了,破壞抗戰、投降賣國、貪汙、禍國殃民的是國民黨,真正抗日救國、維護團結統壹、廉潔奉公的是中國***產黨,斷定“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內戰時期活動1946年國***內戰爆發後,陳嘉庚反對美國援助蔣介石,以南僑總會主席名義致電美國總統和國會表示抗議。並且抵制蔣介石召開的國民大會,指出蔣介石“壹夫獨裁,遂不惜媚外賣國以鞏固地位,消滅異己,較之石敬瑭、秦檜、吳三桂、汪精衛諸賊,有過而無不及。”1947年,又組織“新加坡華僑各界促進祖國和平民主聯合會”(簡稱“民聯社”),積極聲援民主黨派關於制止內戰的鬥爭。

1940年毛澤東對陳嘉庚描繪未來的國家:壹沒貪官汙吏;二沒土豪劣紳;三沒賭博;四沒娼妓;五沒小老婆;六沒叫化子;七沒結黨營私之徒;八沒萎靡不振之氣;九沒人吃摩擦飯;十沒人發國難財。

5.晚年活動

1949年5月,陳嘉庚應毛澤東的邀請,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當年9月,以華僑首席代表身份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參加了中華人民***和國開國大典。

此後,陳嘉庚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第壹屆全國人大會委員,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

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病逝於北京,享年87歲。後安葬於福建集美鰲園。

看了“ 陳嘉庚事跡”的人還看了:

1. 陳嘉庚的事跡材料

2. 陳嘉庚的故事讀後感3篇

3. 陳嘉庚的故事讀後感

4. 關於弘揚嘉庚精神征文作文大全7篇

5. 關於嘉庚精神的征文範文4篇

  • 上一篇:黑龍江省醫療保險慢性病報銷
  • 下一篇:物理實驗儀器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