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與鴉片貿易有什麽關系?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與鴉片貿易有什麽關系?

康熙統壹臺灣後,下令開放海禁,對外貿易得到恢復和發展。此時,英國率先對華貿易,到18世紀中葉,占歐美對華進出口總值的壹半以上,到18世紀末,增加到歐美對華進出口總值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清初的對外貿易,中國早已脫超,傳統產品茶葉、絲綢、布匹、瓷器在歐洲市場大受歡迎,銷路日增,而西方除了將印度棉花轉運到中國外,無法提供其他合適的商品。英國機制棉布和毛織品在中國市場滯銷虧損,只能將大量白銀輸入中國以平衡貿易逆差。外國商品難以進入中國市場,主要原因是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結構對外國商品有很強的抵觸情緒,還有壹部分原因是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對中外貿易往來設置了重重障礙。清政府擔心如果開放貿易,中國人與外界接觸,會加強反政府的傾向和力量,因此嚴格控制中外交往。壹方面,它限制中國人出洋貿易和居留,嚴格規定船只的大小和類型、貨物的種類和數量、水手和商人的人數以及往返海上的時間限制。另壹方面,限制外國人來華活動,指定廣州壹港為通商口岸,規定進出口貨物的種類,制定外國商人在華流動和居留的規章制度,並進行檢查和防範。特別是建立了商人制度,來華的外國商人只能與指定的商人交易,不得與其他人交易。外國進口商品由特許商人銷售,外國商人從內地購買出口商品,也由特許商人購買。即使是外國商人繳納關稅和辦理交涉事宜,也必須通過特許商人,不得與政府直接交往。這種閉關鎖國的政策是建立在落後的自然經濟基礎上的,力圖與外界隔絕,以維護和維持封建統治。它不僅沒有消除或減輕外國的侵略,反而扼殺了中國的對外貿易和航海,阻礙了中國學習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當時,英國不願與中國長期貿易逆差,為了扭轉局面,開拓市場,做出了種種努力。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派馬戛爾尼使團到北京,要求開放通商口岸,割讓舟山壹個小島,作為英國人儲藏貨物、居留商人的地方,允許英國人自由來往廣州,同時頒布稅率,禁止加征附加稅。這些咄咄逼人的條件有些當然是不能接受的,但清政府沒有認真交涉,就是壹概拒絕,馬戛爾尼使團在承德、北京呆了壹個半月,無果而歸。嘉慶二十壹年(1816 年),英國又派阿默斯特使團來華,但在覲見皇帝的禮儀上,雙方各持己見。清政府要求行跪拜禮,阿默斯特堅決拒絕,雙方形成僵持,甚至因此未能進行對話,英國使團被遣送出境。

英國資產階級終於找到了改變對華貿易不利局面的辦法,那就是大量進口鴉片以抵消貿易逆差。鴉片最初作為藥品少量進口到中國,到18世紀末,進口量逐年增加,達到每年4000箱。清政府意識到鴉片的危害,於嘉慶五年禁止鴉片進口,後又重申禁令並采取各種禁煙措施。但英國鴉片販子通過賄賂和走私,使鴉片進口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逐年增加,到鴉片戰爭前夕,年進口量高達4萬箱,其價值超過了中國出口的茶、絲、布全部價值的總和。中國的對外貿易由外超變為內超,每年為抵消貿易逆差,外流白銀達1000萬兩。

罪惡的鴉片貿易在給英國商人和英屬印度政府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給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鴉片煙不僅摧殘了許多中國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導致白銀大量外流,擾亂了貨幣流通過程,擡高了銀價,使銀貴錢賤,影響了生產和貿易。官兵吸食鴉片,精神萎靡,不理政事,不習武功。清朝的財政收入也因貨幣流通混亂和稅源枯竭而減少。

清政府壹直試圖禁絕鴉片,但沒有成功。壹些與鴉片利益相關的官員阻撓和反對禁煙。道光十六年(1836年)許乃濟放寬鴉片,進口照章納稅,並允許內地種植,這壹荒唐主張遭到許多正直官員的駁斥。在這場嚴禁與弛禁的爭論中,黃爵滋提出重治煙癮,煙民限壹年內戒除,否則處死刑。這壹嚴格徹底的禁煙主張,得到了壹些官員的支持。總督林則徐支持這壹主張,並在轄區內切實執行禁煙令,收繳煙槍,戒除煙癮,取得了成效。道光帝也主張禁煙,召見林則徐,派他到廣州查辦鴉片。

兩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及後果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奉旨以欽差大臣身份到廣州禁煙,查獲並焚毀鴉片二百三十七萬斤。英國鴉片販子和英國政府拒絕放棄這壹利潤豐厚的貿易,並發動了戰爭。

  • 上一篇:藥品責任糾正
  • 下一篇:關於猜物品的謎語_趣味謎語大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