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民國時期石膏主要用來幹什麽

民國時期石膏主要用來幹什麽

石膏是良藥

智說

養生

有壹味中藥叫石膏,雖然這只是壹味普通的中藥。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剛參加工作時在山東壹個村裏駐隊。生產隊長的兒子是村小學的教師,患骨關節病,大概就是現在被稱為“死不了的癌癥”——類風濕吧。那時他已經臥床不起,關節疼痛、腫脹、發燒,幾家醫院的醫生都束手無策。有病便亂投醫,附近公社有位民間奇醫因善用石膏,人送外號“石膏先生”。於是生產隊長把石膏先生請來,先生看罷病人說:“到公社買壹車石膏來吧!我再配上幾味中藥煎湯,喝完這車石膏再說”。隊長心想,“中藥都是以錢、以兩算分量的,哪有說要吃壹車的?”可又沒別的法子,只好去買。不過他第壹次只買了十幾斤壹小袋,回來說買了壹車存倉庫裏了,先拿壹口袋用著。石膏先生在他家住了幾天指導煎藥、服藥。開始石膏的用量並不大,每天幾兩,以後逐日增加,七天後病人沒有異常反應。先生臨走說:“就這樣不斷加量,喝完這幾百斤再找我”。先生走了,他們依囑照辦,石膏用量從每天幾斤加到十幾斤……十幾天過後,兒子的癥狀開始減輕,生產隊長有了信心,不斷買石膏。前後兩三個月,總***用了多少石膏已經記不清了,估計足有上千斤。生產隊長兒子的病壹天天見好,身上的熱退了,腫消了,飲食增加了,可以下床活動了,又可以給學生上課了……幾十年過去了,這件事我壹直記在心裏,可總想象不出這上千斤的石膏,病人是怎麽喝下去的。

今年4月份我患口腔潰瘍,看中醫,藥方裏就有生石膏30克。藥劑師囑咐:石膏先單獨煎15分鐘再加別的藥。我遵囑先煎煮石膏。這時我才明白,生石膏並不是我想象的像粉筆那樣的石膏,壹泡即粉,成為糊糊,而是堅硬如石,煮石膏就像煮石頭壹樣,人喝的是水,並不是吃石膏。原來“石膏先生”加大石膏用量是為了保證石膏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濃度,以增強療效。生石膏煎煮後分量未減,最後隨藥渣壹起倒掉。

從東漢張仲景《傷寒論》以來,均認為生石膏是清陽明經的主藥。陽明病,是外感傷寒的盛期,正是人體與疾病抗爭的相持階段。從西醫角度看,多有菌血癥或毒血癥的表現,有時甚至有敗血癥的可能。應該說病情是比較重的,致病菌非常活躍,無論中醫、西醫,在治療中都是強調盡快消滅致病菌,直接殺菌就是首選方法。現代研究表明:石膏具有相當強的消炎殺菌能力。在中醫裏稱為清熱。但石膏與壹般的抗生素不同,它是通過鈣鹽的堿性,改變細菌的生存環境,從而置病菌於死地。

石膏煎煮前後,其重量外觀看似沒有變化,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醫學研究實驗,單味生石膏較長時間的煎煮後,其水用pH試紙檢驗呈現藍色,說明水液已經堿化,只是這種變化並不反應在重量上。

生石膏在中藥裏是寒涼之藥,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鈣(CaSO4·2H2O)。《中華人民***和國藥典》中記載:石膏,性味辛、甘、大寒,歸肺經、胃經;主要功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斂瘡生肌,收濕止血。

中醫有個以生石膏唱主角的名方——“白虎湯”,由生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組成,其中生石膏用量最大,是君藥,其他依次為臣藥、佐藥、使藥。按中醫理論,凡以生石膏為主的藥,均取其清熱之功能(也可以說是殺菌消炎的功能)。改變致病菌生存環境是其殺菌消炎的主要方法和機制。有人用白虎湯治療大葉性肺炎(不用西藥)和用青黴素治療大葉性肺炎對比做過臨床試驗。對比治療發現,用青黴素後,退熱曲線是:1至3天後,體溫直線下降,以後在正常區徘徊,病需要繼續治療。而用白虎湯後,其退熱曲線是:用壹次藥,體溫立即下降,但降溫幅度不大,比如從40℃降到38℃,第二天上午體溫又有回升,但比第壹天的高溫要低,如39.2℃,再服藥後,降溫幅度也比第壹天大,如37.6℃,體溫逐漸呈鋸齒狀下降,直到壹切正常。也就是說,用青黴素雖體溫下降快,但病情並不能明顯好轉,體溫和病情異步,體溫下降後病人仍有不適感覺。而用白虎湯,體溫與病情的變化是同步的,體溫下降,說明病情好轉,體溫恢復正常,疾病痊愈,病人自我感覺良好。通過白虎湯與青黴素對大葉性肺炎的對比治療,發現二者療效、療程均相差不大,這說明生石膏的清熱或者說是殺菌消炎的功效非常強,敢與現代化藥品比肩。

生石膏在清實熱時,還可以外治表證,中治營血病,內治臟腑病,其抗菌範圍非常寬。如大青龍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棗)主治肺氣壅遏;用越婢湯(麻黃、生石膏、生姜、炙甘草、大棗)消腫利水,治急性腎炎。醫學家研究指出,腎炎感染原因現在還不甚明確,但無論是病菌、病毒或機體反應,均能用越婢湯的瀉熱、消腫功能取得療效。用西醫的話說:石膏的抗菌譜非常寬,是其他抗生藥不能比擬的,這與石膏的堿性分不開。

中醫治臟腑病用生石膏也有不少名方,如瀉黃散、清燥救肺湯、玉女煎、紫血丹等。清熱不壹定就是殺菌消炎,尤其是清虛熱更是如此。醫學研究認為這裏用生石膏,主要是通過堿性作用,調整人體內環境,也就是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陰平陽秘。

石膏有“生”、“熟”之分。石膏既能內服,亦可外用。外用石膏要經過煆制,火煆後的石膏就是熟石膏。中醫認為石膏火煆之後,辛性失去,寒性減退,甘性仍然保存。而其清熱,或曰殺菌消炎的作用,主要來自石膏的寒性。外用時為什麽棄生就熟呢?中醫學家認為,用熟石膏主要是去其辛味,因為辛主發散。外用壹般都是局部,局部病痛當然就地解決為好,若因辛味將熱邪發散開,則於治療不利。甘入脾,對肌肉恢復有利,雖寒性略減,但甘寒配合,正邪都照顧到了,所以能取得好的療效。

石膏的用法史上有過不少爭論。按照中醫理論,寒涼藥大劑量使用,常有損陽敗胃之弊,有“苦寒傷陽”的說法。因此,有的醫家為避其寒涼之性,主張火煆後內服。清末民國中醫大家張錫純(1860至1933)反駁說:“石膏,醫者多誤認為大寒而煆用之,則宣散之性變為收斂,以治外感有實熱者,竟將痰火斂住,凝結不散,用至壹兩即足傷人,是變金丹為鴆毒也”。又說:“歷觀方書,前哲之用石膏,有壹證用至壹斤者,有壹證用至數十斤者,有產後亦重用石膏者。然所用者皆生石膏也”。“外感有實熱者,放膽用之,直勝金丹”。他還說:“愚臨證四十余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證當以數千計。有壹證而用數斤者,有壹證用十余斤者,其人病愈之後,飲食有加,毫無寒胃之弊”。近賢,北京四大名醫孔伯華老先生也力辟石膏大寒之謬,因善用石膏而有“石膏孔”之美譽。北京同仁醫院孔嗣伯,乃孔伯華之子,子承父業,繼承先人遺訓,亦善用石膏而享譽醫林。孔嗣伯先生曾對門生教言:“石膏之藥性涼而微寒,對熱證放膽使用,絕無僨事之虞”。並概括生石膏之療效,“其體重能瀉胃火,其氣輕能解肌表,生津液,除煩渴,退熱療斑;宣散外感溫邪之實熱,使從毛孔透出,其性之涼並不寒於其他涼藥,但其解熱之效,遠較其他涼藥而過之;治傷寒之頭痛如裂,壯熱如火,尤為特效;並能緩脾益氣,邪熱去,脾得緩,而元氣回”。

  • 上一篇:有壹種困,叫濕困,5款去濕好藥助妳神清氣爽
  • 下一篇:天貓超市加盟條件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