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民國時期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研究

民國時期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研究

摘要:民國時期的職業教育基本沿襲了清代 "癸卯學制 "關於實業學堂課程設置的分類方法,並將實踐教學作為職業學校獨立而重要的教學環節,在政策和實踐層面進行了壹系列有益的探索。研究民國時期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措施、方法、成效和不足,對於指導今天的職業教育實踐教學,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民國;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民國;職業教育;實踐教學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壹月,清政府頒布了由張之洞、榮慶、張百熙重新制定的奏定學堂章程,即 "癸卯學制"。這種實業學堂課程體系大致分為三類:專業科目(即實業專業科目)、實習與實驗(即實業專業科目的實踐練習)和普通科目(即普通學校設置的科目)。由此可見,實踐教學作為職業學校壹個獨立而重要的教學環節,不斷得到重視和加強。建國後,基本沿用了這種課程分類方法,並在政策和實踐層面進行了壹系列有益的探索。

壹、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措施

(壹)實踐教學的原則

民國二年(1913年)八月,教育部公布了《實業學堂章程》,首次明確了實業學堂實踐教學占總學時的比例,並對不同類型學校的實踐教學活動進行了區分。同時,還對不同學校不同類型的實踐教學活動進行了原則性區分。規定指出,"工業學校的實習和實驗時間必須占總教學時間的五分之二以上,但商業學校可適當減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工業學校校長會議(1917年)對職業教育的師資、課時、考核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實習指導員與講師不應相異,除專門指導員外,可聘請有技能者為實習指導員;註意以實習成績決定實習時數,各校最高級別應占每周授課總時數。各校尖子生的實習時數應占總授課時數的二分之壹以上;規定尖子生專攻壹門或兩門學科,尖子生應確定壹門或兩門學科進行專門學習,集中練習,畢業後能實用;註重經濟實習,實習應使學生能詳細估算原材料的成本、工具的消耗、時間工資等,並列出報表,以檢查成績高低的標準。總以材料美觀,工料最省為優。"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國民政府制定的《教育部指定職業學校設置中等機電技術畢業生安博資格考試規則》直接把實習教學成績列入資格要求:"考試須知及實習成績復核,筆試不及格者不得實習成績復核;實習成績復核由實習工廠報告 筆試成績與實習成績合計為總分,筆試占百分之六十,實習占百分之四十;考試合格者取得普通考試上法考試資格,由考試院發給合格證書。"

至此,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無論從課程設置、課時分配、考試考核都形成了基本的原則要求,為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基本的操作原則。

(二)實踐教學的措施

民國十九年(1930年)4月15日至23日召開的第二次全國教育會議規定了職業實習:"職業高中或職業學校學生應註意實地實習;學校附設工廠、商店、農場,設備保證完備,實際使用時,應供給學生每日基礎,實際使用時,應要求學生每日服務壹定時數;利用校外工廠、商店、農場進行實習;實習不僅要註重實踐,更要註重組織和操作"。根據上述原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工業學校采取了壹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借鑒。

1.成立專門的實習領導機構。為了加強對實習教學活動的領導和協調,許多學校都成立了實習指導機構,在實習教學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如廣西省柳州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實習處,"專門負責學生各種實習計劃的指導、監督和獎勵,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自主創業的創新精神和職業技能,實現手腦並用的智能化;該處的定位是管理課程實習事宜,規劃和發展學校農場"。實習處負責學校實習的全部工作,成為壹個獨立的系統,對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協調與外部聯系,彌補學校實習設備的不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校內實習與校外實踐相結合。校內實習與校外生產相結合,可以有效彌補校內實習脫離生產實際、理論意義過強的缺點,通過不同形式的校外實踐,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解決課堂上無法涉及的實際問題,實現理論和操作能力的雙重提高。廣西中小學無線電人員培訓班的課程設置和實習安排具有典型性,體現了職業教育實習的基本要求和原則,充分體現了校內實習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培訓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更註重實踐,尤其強調實習。"科目分為無線電常識、無線電維修方法、廣播教育實施方法和擴音管理方法兩類;實習分為維修實習和教育實習兩類,每天上午為科目上課時間,下午和晚上為實習時間,同時還有專題講座、座談會和研討會。此外,還有講座、座談會、參觀等活動。為了方便實習,還安裝了大功率功放,每天下午播放各種節目,場面十分緊張熱烈。貴州省委組織部等機關,給該班教學實踐技能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紛紛派學生進班學習"。"

3.學校實習與實際生產對接。民國六年(1917年)三月,教育部 "經各省區協商甲乙兩類工業學校實習工場應按壹般工廠組織,使學生在現場工作 "壹文中提到:"工業學校本應有實習工場之規定,但近查各省辦法,對此工場之設立,反視為實驗之場所,而工業學校設立工場之目的,終與實行相去甚遠。故學生雖亦從事操作,而與材料之節省,藥品之配置,物品之適當,仍不能得其真經驗"。這種情況說明,學校的實習離實際生產操作還有相當的距離,不能使學生形成勞動技能。為此,有必要改革校內實習的設備和組織形式,即把校內實習與實際生產--實習生產聯系起來。教育部為加強這項建設作出了規定:"不論何種工業學校,均應在各工業學校內設立實習車間。車間的組織和設備,應按壹般工廠安排。凡學生有勞動能力者,均應聘為工人,除壹般科目及必須在教室講授之科目外,可在工場講授,並在現場勞動實習。金工、木工、染織、窯業、漆器、藤竹諸科所制之貨,必須了解當地情況,以便應用,力求精進。所造貨物,即由本校售出,除支出原料用具雜費外,所有余利,按壹般工廠之例,給壹部分職工,職工獎金或獎勵,其余則擴大本校設備之使用,使學生能養成實地工作及經營之經驗,而本校經營之實驗,亦不致白白消耗。"

4.

4.提倡不同形式的實習經營活動。民國六年(1917年)的全國實業校長會議,對農、工、商等職業學校的實習提出了明確要求,規定了不同類型的職業學校實習,特別強調在特殊實習中加強經營活動或獨立生產活動,以培養學生適應實際生產的能力。現提出具體要求如下:壹、農校專項實習的要求。註重實習分配方式。實習分為公****,分開兩次進行,壹、二年級學生每級分若幹畝土地供公**** 實習,發放若幹材料或種子,達到***與種植生產的目的。到第三學年須單獨進行實習,每人分地若幹或材料若幹,以便自己經營,借分優劣。實習方法由指導教師指導,學生以日記形式寫出實習情況,編成實習報告,以備考核;B.技工學校特殊實習要求。本科二年級以上的學生,應令其在暑假期間到各種作坊、民工單位進行實地實習或參觀,並在假期結束時寫出實習報告;C.商業學校的特殊實習要求。無論A、B類商校,在每年的修學旅行或寒暑假期間,均可組織臨時商團進行實習。同時,在培養過程中,要加強管理訓練,培養學生適應現實社會的各種習慣,要強化規律的習慣、忍耐的習慣、勤奮的習慣、樸實的習慣,引導其消除輕視企業的心裏,在現實社會中塑造自己的樂意誌。教育部的倡導和要求,對於推動職業學校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際生產技能,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開展實踐教學的途徑

(壹)充實設備,加大學校實習力度

實習實訓設備是職業教育教學發展的先決條件,為改善學校實踐教學條件,國家幫助督促職業學校充實設備,改善實習狀況。民國六年(1917年)全國實業學堂校長會議特別提示和要求職業學校:"實習與經費有關系,必須厚酬經費,以達實習之目的。各校預算中,應有實習專項,列出計劃,不得與壹般消費或雜費混列。其數額應足以供各農工商學校實習之用"。這在壹定程度上保證了實習經費的來源,對實習教學的正常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政府積極幫助職業學校解決實習場地問題。如廖仲愷先生紀念館籌委會計劃在紀念館園區內設立農工學校,政府積極協調用地問題。在國民政府的電文中提到:"應照建議辦理,並令廣東省政府市政公署撥地,籌款購地,以備建設,但農桑種植,有賴水利,故不能設於園內,而土民廠東南角有圍場、而土民廠東南角有圍場、灘塗及空地約 300 公頃,屬土民廠管理,最宜設農校及農事試驗場,應準備呈文請旨廣東省政府撥地,以設農校及農事試驗場。廣東省政府辦公廳撥給,俾能從事籌建之情形,相應應已批復,除本令批復外,省政府交財政廳遵照辦理。"

(二)立足地方產業發展,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

職業學校的設置和服務目標是為地方生產發展服務,為地方生產技術進步做貢獻,使地方運用現代生產技術和工藝及管理手段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和社會轉型。調查當地的產品和生產條件,可以使職業學校的設置和教學更符合當地的需要,同時也使職業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更具有針對性。1934年9月,教育部專門制作了《各省市工業種類及職業學校現設與擬設科目調查表》,由各省市教育廳、局逐壹鑒別填寫,調查結果於1935年9月匯編出版。1935年9月匯總公布調查結果,對各省市已設科目與本省市行業種類關系不密切、今後應予改進之處,責成各省市遵照執行。1935年,又重新印發了《主要手工業調查表》,責令各省市廳局會同建設廳詳細填寫主要行業的名稱、地點、所需工具、工作方法、工資待遇、學習方法及所需時間、生產產品數量、產品銷路、行業今後發展及改進意見等,作為各地開展職業補習教育的參考。通過對各地實際情況的調查和總結,可以更好地發揮各職業學校教育服務地方的功能。

(三)政府補貼生產經費,支持優秀職校實習教學

要切實提高學生的生產技能,就必須加大對學生的培訓力度。學生實習實訓需要大量的實習設備和實習消耗費用,這對於經費往往比較緊張的職業學校來說是壹個沈重的負擔。為了幫助職業學校減輕實踐教學費用的壓力,經行政院批準,教育部從 1936 年起開始對職業學校進行補助。對公立和私立優秀職業學校設立了特別津貼。教育部每年撥出生產教育經費的二分之壹以上作為補貼。補助的目的是擴大職業科目的實習和研究設備以及專業教師的工資;還規定農業和工業職業學校每年應占補助總額的 80%至 90%,商業和家庭職業學校每年應占補助總額的 10%至 20%。各省市教育局應遴選成績優良、經費困難的十二所公、私立職業學校,向教育部申請補助。1936年至1938年,國民政府****,撥款97萬元,補助學校116所。為了解決職業學校經費緊張的問題,改善辦學條件,國家還對優秀的職業學校給予直接資助。"

為了規範援助職業學校的經費制度,提高協作效率,教育部於1940年頒布了《教育部援助職業學校生產經費暫行辦法》,規定 "凡實習設備較基本而辦理較好之職業學校,經本部考核,認為應迅速實行生產而成立生產組織者,享受本辦法之經費援助。凡受本部補助之學校,其省、市補助之經費,應與本部補助相同,其數額不得少於本部補助"。這壹規定把教育部補助職業學校生產經費納入各級行政部分***同負擔的任務,這對提高職業學校生產經費,充實職業學校實習設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建立校辦工廠、農場、商店,學生進行野外作業

學生的生產技能在學校實驗室裏是養不活的,必須使學生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不斷摸索、實踐,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才能養成,所以建立實際生產組織是職業教育不可缺少的壹環。有鑒於此,1939 年,教育部要求在本年度內,凡有基本設備的職業學校,均應建立生產組織(如工科的工廠、農科的農場、商科的銀行和商店、家政的縫紉、編織、膳食和商店等),供學生實習之用,其生產經費由省、市、縣撥給公立學校,私立學校自籌經費,公家適當補助,除成本外,如有盈余,留作學生了解生產過程之用。公立學校的經費由省、市、縣財政撥款,私立學校的經費由私立學校自籌,政府給予適當補助。這樣,學校組織生產,可以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可以部分解決實習經費問題,通過出售學生生產勞動成果,激發學生實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各職業學校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積極成立生產組織,為學生實習提供場所。

(五)設立專賣店、銷售部推銷實習產品

職業學校實習產品如何處置不僅關系到實習經費問題,而且處置方式直接關系到實習教學效果。產品是學生的汗水和激情,職業學校的政策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民國六年(1917 年),全國工業學校校長會議提出,職業學校應設立校內營業所或販賣所。"凡校內生產之產品及校外之貨物,均可販賣或販運;其資本依工廠、公司之組織,由職業教員、學生入股分資,或以校友會經費為額調撥;至其中各種職務,均由學生擔任,俾便於實地實習,又可收經濟實習之功"。教育部對全國工業學校校長會議的建議極為贊同,以政府名義要求各職業學校設立商店、營業部推銷學生實習產品,並積極落實,取得明顯效果。

(6)舉辦職業學校實習作品展覽,激發學生實習興趣 (7)實行建教合作,彌補學校實習設備不足

教育機構與行業機構的聯系,是職業教育機構利用建設單位設備和技術的重要形式,也是利用社會力量彌補職業學校設備不足的有效途徑。為了密切建設部門與教育部門的聯系,溝通供求需要,增加教育部門的力量,1936 年,中央政府制定了《職業學校與建設機關合作大綱》,責令各校與校外生產實習機關合作,詳細確定分配學生實習的辦法,指導實習成績的評定。同年,頒布《職業學校設立咨詢委員會辦法》,命令各校聘請與學校性質相同的農、工、商、醫等各界專家或領導組成委員會,討論學生的服務道德、精神修養、教材選用、實習指導、就業等事項。1937 年,中央政府成立了由教育部、經濟部、交通部、軍務部、內務部和航空委員會參加的教育合作委員會,並由教育部主持工作。該委員會的任務是調查技術人才、編制統計資料、制定各級職業學校和學院的建立計劃以及教學和培訓計劃、制定教育機構與國防機構之間的聯絡方法以及協調畢業生的出路。1939 年,教育部為加強教育設施的有效利用,頒布了《職業學校省市分區輔導辦法大綱》,規定省市教育廳局應與省級以上專科學校及生產、經濟、軍工等部門密切聯系、經濟、軍工機關密切聯系,並將職業學校的區域劃分為區,請省級以上的專業學校和機關專門負責學業和技能的輔導,使職業學校 在任何時候都有幫助和監督的方便。壹切用人、管理、教學都要以輔導機構的意見為依據。教建合作改變了職業學校與社會隔絕的狀態,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實踐教學的成效與問題

(壹)取得的成績 2.許多職業學校在實踐教學中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對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例如,全國錦江實用職業學校實行 "教學做合壹 "的做法,他們 "在課堂上傳授的農學理論能在農場的實踐中立即體現出來,收獲可謂不負國家和社會的期望,做到了教無所學,學無實用點"。在社會服務方面,每周的節假日或平時,在街頭或農村隨時都可以看到錦江職校學生宣傳抗戰建國、服務民生的身影,最近該校學生還參加了糧食生產督導組,他們的辛勤勞動已顯現出可觀的成果"。

(二)存在的問題

1.實習設備普遍缺乏。實習設備缺乏壹直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它與師資匱乏成為民國職業教育的又壹頑疾。民國四年(1915年)三月,教育部通過會商各省督學申明部章,並責令甲、乙兩類實業學堂認真辦理文中所提問題:"目前各省甲、乙種工業學校,設備多不完備,甚至稱不上工業,而壹切校舍、校具及其他實習工具、廠房、設備、標本、繪畫、藥品等,均付缺如。這樣的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能不能利用,能不能自立,不可謂不重要"。這種現象在當時的職業學校中普遍存在,成為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2.通識課過多,實習課時不足。職業教育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實踐教學的效果,而民國時期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雖然對實踐教學的課時數做出了規定,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於學校實習設備和實習費用的不足,導致職業學校壓縮實踐教學的課時數,增加課堂理論教學的時間。雖然政府壹再強調糾正這種錯誤傾向,但根據1934年對10所農業學校的調查,壹是壹般課程過多,有7所學校超過部頒標準,最多的幾乎是規定的3倍。二是實習時間太少,除壹所學校符合部頒標準外,其余學校均不足。農業職業學校最大的目的是培養田間管理人才。因此,在辦學中,要給學生充分接觸經濟、接觸社會的實習機會,而不是畢業了只學書本知識,對社會壹籌莫展。

3.職業補習教育傾向於過度的實習業務性。在職業教育實習教學普遍不足的情況下,在壹些私立職業學校特別是私立職業補習學校中出現了影響職業教育的另壹種極端傾向,即實習時間過多,理論學科被忽視,完全成為業務性質的教育。1935年在教育部巡視員鐘道湛視察浙江職業教育時,提到了 "私立杭州"、"女子家商初級職業學校",以及 "私立"、"女子職業學校"。私立杭州女子家商初級職業學校藝術學徒班專事工作,課時不多,完全是商業性質,應增設以滿足職業輔導之目的。"雖然這只是個別現象,但對職業教育目的形成了嚴重扭曲,影響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 上一篇:丹東安全教育平臺登陸入口
  • 下一篇:孕婦鈣片裏含滑石粉好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