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經過兩年的學習,妳在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方面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經過兩年的學習,妳在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方面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提倡探究式學習,註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種教學理念的轉變,使我們不再是教課本,而是用課本教。在對新課程從感知到熟悉的過程中,新舊教學理念不斷碰撞出火花。這種火花,偶有激動,偶有陣痛,盡管情緒復雜,但我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主動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借鑒教學前沿的經驗,註意總結自己的工作,我對教學改革和未來教育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下面僅就生物科學素養的理解與實踐簡單談如下:

壹.我對生物科學素養的理解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壹,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壹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藥衛生、環境保護等相關應用科學的基礎。生物科學經歷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的發展過程,並與工程技術結合,對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在高中階段,讓全體學生學好生物是歷史的呼喚,未來的期盼,勢在必行。

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在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敘述:"本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課程目標、內容和評價,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參與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學觀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認識科學的本質,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也就是說,我們壹線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只有重視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兩個基本做法

建國幾十年來,我國的中學教育壹直是以考綱為中心。我們依據教材指導高考,就是以綱為綱,以本為本。不時探索挖掘教材,挖掘到什麽程度為宜?多數有識之士認為,高考對學生的指導既不能超綱,也不能降低難度,不約而同地把握在 "綱 "的最佳尺度上。

如今,新課標的理念發生了變化,科學素質的培養面臨新的挑戰。我們不能憑過去的經驗從事今天的教學活動,以免穿新鞋走老路。那麽,在依據課程標準使用教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如何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效地利用教材內容和身邊的課程資源,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呢?兩年半的新課程實踐使我認識到,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至少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壹)接軌科學前沿,開發科研潛能

新課程增加了壹些科學前沿的知識,特別是現代生物技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提醒我們,科學素質的培養絕不是紙上談兵。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介紹最新的科研成果,緊跟科學前沿,才能達到新課程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在課堂上,我經常根據課標內容與科技新聞接軌,通過討論實現課標要求。例如200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國科學家發現了端粒酶,端粒酶是由染色體根冠制造的,是染色體的自然脫落,會引發衰老和癌癥。當我講到真核細胞有染色體時,這與本課內容相關,因此我在課上宣布了這壹特大新聞,介紹了大致內容。然後,通過壹系列問題串,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我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揭曉,獲獎者是三位美國科學家"。同時打開大屏幕。當大家看到伊麗莎白-H-布萊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卡羅爾-W-格雷德(Carol W. Greider)和傑克-W-斯佐斯塔克(Jack W. Szostak)三位科學家(兩男壹女)虎視眈眈的照片時,立刻興奮起來。有些人不以為然,有些人則對性別和長相指指點點。是的,早在緒論課上,同學們就對當年的鄒承魯教授表示遺憾。1965年,我國研制成功了舉世矚目的結晶牛胰島素,讓世界生物學界刮目相看。遺憾的是,這個遺憾的原因使它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今天,看到美國人獲獎,我既羨慕又嫉妒。我首先肯定學生的這種心態是正常的。然後,做壹個簡單的相關知識鋪墊,再展開討論。

通過熱烈的討論,我們明白,這壹科研成果,無疑是醫學界,乃至人類的爆炸性新聞。科學無國界,我們不得不為它喝彩。同學們對這項科研成果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對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了遐想。雖然有些觀點有些幼稚,但大家對生物科學前沿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參與意識,對當前的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提前介入了本學期最後壹章的學習,為期末總復習和整個模塊的概念梳理奠定了基礎。

(二)聯系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文化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許多傳統美德需要不斷弘揚。

比如,講到減數分裂和受精,人們就會明白精子的長途跋涉和胚胎發育的艱辛,從而喚起珍愛生命、孝敬父母的意識。

又如:在談到遺傳病時,大家從遺傳學的角度認識到遠緣雜交的好處,贊同我提出的關系半徑的建議。從而遏制了早戀傾向,自覺遵守了學生守則。

(3)貼近生活實際 指導正確消費

許多生物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我經常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究身邊事例的科學性,引導正確消費。例如,壹些生物制品和廣告語就是很好的課程資源。

在講到酶的特異性時,我建議學生討論藥品中膠囊、糖衣片的作用和原理,從而掌握用藥常識,保證身體健康。

在講細胞的化學組成時,我發現學生缺鈣的癥狀--抽筋比較普遍,約占總數的三分之壹。這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如何補?市場調查發現,相關的補鈣產品從幾百元到幾毛錢不等。那麽,吃哪種產品既實惠又有效呢?我們運用所學知識,在清楚了解後,展開討論。原來,經常喝骨頭湯是最好的辦法。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涉及食品、藥品、飾品、服裝、家居裝飾等諸多方面,在消費觀念上,生物知識起著引導作用。

抓住這個機會,我會趁勢對學生說:妳學文還是學理,對我來說都無所謂,我壹樣會喜歡妳,尊重妳的選擇。我最不擔心的就是妳不喜歡生物,因為這是壹門對妳壹生都有用的學科,妳不可能拒絕它。

其實,有的學生私下裏把我當成知心朋友,把青春痘、消化不良、便秘,甚至女生汗濕的長發、家人生病的治療方案都拿來和我討論,我努力做他們課內的良師、課外的益友。

(四)、理論聯系實際的制作過程

新課標教材中有很多制作過程的實例,有的是學生必做的實驗,有的是實驗建議。根據課程標準的內容適當安排教材的順序,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例如:釀酒是選修內容,然而其中必要的原理重點和難點首先突破是特別有益的。我會在高壹年級9月中旬布置這個課外實驗,建議學生自願完成。然後隨著課程的深入和家庭醞釀,在整個第壹單元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學習和實踐,學生體驗到生物技能和研究的樂趣。特別是當成品酒在市場上和元旦餐桌上出現時,這將把壹學期的教學活動推向高潮。

(五)聯系相關學科,提高綜合素質

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更要為學生的壹生奠基。俗話說,壹切為了學生。從這個角度講,任何學科都不是獨立的,都必須協調合作,****,幫助學生形成綜合能力,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首先,重視工具課的作用。在生物課堂上,我會引導學生運用語文基礎知識審題;運用比喻、聯想、概括等修辭方法總結生物規律;運用英文縮寫記憶生物術語;運用數學概念遷移生物新概念;運用化學、物理知識理解生物新課程。

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渲染課堂氣氛,教學活動要拉到達標的高度,除了運用錄像、課件和實物投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外,我還經常用語言的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大家在清新中感受生物的魅力。

例如:在講完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時,我會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總結出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然後提問:"有氧呼吸的原料和產物中都有水,它能不能約走?為什麽?"學生會說:"不能,因為第二步需要水,第三步產生水"。這時,我調侃道:"對,這水不能約掉,因為遠水解不了近渴。"就這樣,大家在笑聲中鞏固了重點知識。

在此基礎上,我繼續拔高。問:"有氧呼吸的實質是什麽?原料僅限於葡萄糖嗎?"顯然不是,因為只要是有機物,都含有能量,都會在需要時成為細胞呼吸的原料。只是分解糖類的路徑比較簡潔,所以糖類是主要的能量物質。而葡萄糖是單糖,更容易被利用,因此成為重要的能量物質。當然,其他有機物也可以作為細胞呼吸的原料,只是需要通過搖動形成丙酮酸,才能繼續走課本上的路線。

實踐證明,註重學科間的聯系,有助於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綜合素質的提高。

其次,了解生物學科的現狀。如:從近處看,去年的非命題作文取材於生物必修二道爾頓發現色盲的事例。從遠處看,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生活理念將影響到就業、交往、婚姻、子女,影響到民族的千秋萬代。

三、教學效果與展望

俗話說,愛是最好的老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筆者認為,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重在興趣的培養。提高素養是主要的,理想的成績只是副產品,是水到渠成的事。

培養生物科學素養,任重而道遠。落實新課標理念,艱辛但幸福。

聯系生活實踐

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與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索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難看出,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之壹就是將生物教學與個人、社會緊密聯系起來。同時,新課程強調進壹步關註學生的體驗,加強書本知識與生活的相互聯系。可見,引導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從生活走進書本,再從書本回歸生活,促進二者的交融,已成為課程改革的重要策略和變革亮點。

目前,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普遍重視聯系生活實踐,但所聯系的往往是成人的生活實踐。從心理學角度看,人很難對與自己無關的事物產生興趣。因此,選取的教學內容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的生活。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生物與學生的生活之間架起壹座橋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思考生物,在生活中捕捉、獲取和積累生物知識,使抽象枯燥的生物知識具體化、生活化,使學生進壹步對生物產生親切感和真實感,感受生物的興趣和作用,體驗生物的魅力,從而增強生物知識的應用意識,切實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壹、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新知

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學是壹種教起來使人感到幸福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事例,引入新授的課題。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特殊氛圍中受到熏陶、感染、激勵。從而使學生對生物產生親近感,感到生物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而且,還會誘發學生探究新知的強烈願望和興趣。

例如,在學習 "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條件反射 "壹節時,我是這樣介紹的:(1)每當上課鈴聲響起,大家都會立即跑進教室,做好上課的準備。請問這個動作主要是由人體的哪個系統來完成的?(喚起學生復習舊知)(2)神經系統可以調節人體,那麽人體的神經系統是如何工作的呢?介紹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反射(新課題)。這樣導入,從學生的經驗米發,容易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學生急於知道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註意力集中。他們的思維自然而然地跟著教師設計的思路走。

又如在學習 "第三節真菌 "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出示真菌、蘑菇、發黴的橘子皮、發黴的面包等,讓學生猜想這些外形看似不同的生物有什麽**** 同的地方?這樣的導入簡單有效。這些生物是學生經常接觸到的。壹般不會有意識地去思考它們有什麽***與相同的地方。經過教師的啟發。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思維開始活躍起來。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新知,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搭建學習平臺

現代心理學人本主義學派認為,學習是發揮潛能實現自我需要的過程,而環境是限制和促進潛能發揮的條件,其作用是允許人或幫助人發揮潛能。在生物教學中,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對生物的需要與知識的傳授聯系起來,就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死的知識內容學習變成有意義的、活生生的生活體驗。建構新知。要創造。這正是教育者強調 "知行統壹 "的心理基礎,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創設問題情景與生活實踐的關系

問題是智慧的源泉,是求知欲望的根源。因此,運用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景,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迪學生的思維,也符合學生從形象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

如學習 "傳染病及其預防 "時,關於艾滋病的傳播,我們可以設置壹些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如有的學生認為 "握手會傳播艾滋病",從而引出問題,展開討論,引導大家正確認識艾滋病。

2、利用 "體驗**** 享"。

分享生活收獲

把壹些生物或生活現象獨特的感性認識和特殊的體驗經歷講出來,與其他同學分享,使其他同學獲得間接的感性認識,從而為學生獲得正確、紮實、生動的生物知識服務。例如,組織學生討論自己得過哪些傳染病,有什麽特點?又如,組織學生舉例說明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學生在交流中拓展了視野。

3.科學概念的形成與生活實踐

初中學生知識少,經驗少,形象思維為主,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形成生物概念,也是從認識個別現象向比較不同對象的異同過渡的過程。他們往往從具體事物入手。經過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從而形成概念。概念的形成需要直觀形象來幫助感知和理解,因而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幫助學生自主建構新概念。

以條件反射概念的形成為例:(1)引入實驗(拍手、抓手指),通過分析得出我們的活動需要受神經系統的控制。(2)完成膝跳反射,總結出這種反應是有規律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3)認識這三種活動的原因,學生對比分析。得出條件反射是由各種刺激(外部刺激或內部刺激)引起的結論。(4) 得出結論,總結概念。學生通過實驗,特別是對實驗的分析逐步形成科學概念,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這些實驗屬於探究性實驗,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和過程。因此,這些實驗也滿足了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究需要和獲得新經驗的需要,讓學生親自參與探索和發現,體驗科學的過程和方法,感受探索帶來的快樂,有利於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

三、創設活動平臺,體現學習即生活

1.體驗知識學習與生活實踐的意義

從生活中的場景、情境,特別是結合身邊的小事,調動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

如講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我們可以利用壹些岡田:如教室門窗總是緊閉,造成空氣不流通的事例;課間操學生不認真做操,教育學生做課間操的重要性;說明學生衛生做得不徹底。忽略了壹些邊邊角角。導致病菌滋生。所有事例都來源於學生的生活,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場景,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註意力。又如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使生物學的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在壹起:如打耳洞、紋眉也會出血,男人和別人****,用剃須刀也會出血,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讓學生去研究、去發現。讓學生體會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能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2.體驗知識的應用,明確學習就是生活

對於個體心理而言,精彩生動的說教代替不了個體的直接體驗和親身感悟。哪怕是壹次小小的體驗,也會留下深刻的記憶。活動是學生心理發展的源泉,沒有活動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是壹堂成功的教育課我們可以設計壹些富有啟發性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增長智慧。

如學習 "傳染病及其預防 "這壹課時,可以加入學生自己拍攝的短片《預防傳染病,從身邊小事做起》,組織學生觀察短片中學生的日常行為,引導學生討論短片,看看我們的學生是怎樣做這些身邊小事的。找到自己錯誤的做法和看法:然後學生發言,提出正確的做法。教師及時歸類。

這個生活小品巧妙地運用了課文知識。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既是生動有趣的活動,又是富有啟發性的活動。首先,參與的學生收獲很大,第壹次當明星的感覺就是不壹樣,其次,由於小品是學生自己拍攝的,吸引了同學們的眼球,大家通過認真觀察,積極討論,參與學習。這種活動方式與小品類似。課改後已在教學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運用。

3、深化教學功能。讓教學回歸生活

學生學習知識,不僅要發展智育,還要發展德育、美育、體育等。因此,學生在壹些實踐探究活動中,發表自己的見解,探究這些探究活動的社會意義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學習 "傳染病及其預防 "時,引導學生認識到艾滋病患者是病人而不是罪人,無論他們是由於什麽原因感染艾滋病,我們都應該理解、寬容和幫助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功夫體會到傳染病的流行需要三個途徑,同時培養了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情感。

實踐證明,學生的生活實踐與生物教學密切相關,既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切入點,又是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手段、目的和歸宿,是提高學生生物素養行之有效的方法。正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上一篇:什麽東西可以再次循環利用?
  • 下一篇:碧蘿芷真的那麽有效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