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黃芪膏是做什麽的?

黃芪膏是做什麽的?

科及藥用部位本品為黃芪、膜莢黃芪或其他同類植物的根。

性味,歸經味甘,微溫。入脾肺經。

功效: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生肌,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

1.用於氣虛,乏力,或中氣不舒,脫肛,子宮脫垂等癥。黃芪能健脾益氣,有升陽解郁之功,故可用於氣虛乏力、中氣抑郁。臨床用於益氣健脾,常與黨參、白術同用。用於益氣升陽,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配伍。

2.用於表虛自汗。黃芪有護陽止汗的作用。治表虛自汗,常與麻黃、浮小麥、牡蠣同用。表虛易患風寒者,可與防風、白術等同用。

3.用於氣血不足、膿腫內陷、化膿或化膿時間較長者。黃芪能溫脾胃、生肌、補元氣、托瘡,故壹般稱為瘡癰之要藥,臨床上常用於氣血不足、瘡癰內陷、膿腫不潰,或破潰後久不愈等癥。若用於膿腫內陷或慢性潰瘍,可配伍黨參、肉桂、當歸。用於化膿不潰爛,可與當歸、金銀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同用。

4.用於水腫、腳氣、面部浮腫等癥狀。黃芪能益氣健脾、運陽利水,故可用於氣虛癥狀的水腫。通常與白術、茯苓同用。此外,還可與當歸、赤芍、桃仁、紅花、地龍等活血化瘀通絡藥配伍。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糖尿病,也可以用。常與生地、麥冬、天花粉、山藥同用。

方劑以著名的生黃芪、黃芪綿、黃芪北口(生,多用於固表、托瘡、利水、除痹等。)炙黃芪(蜜炙,用於補氣健脾。炒黃芪(用麩皮炒至微黃,用於補氣。)

壹般用量及用法:三錢去五元,水煎。

(編輯或作者的)註釋/評論/備註

1.黃芪,原名黃芪,最早見於《本經》,是臨床常用藥。黃芪有以下特點:不僅常用於補氣補虛;常與祛邪藥同用,以扶正祛邪。在補氣補虛方面,如果用人參,會大大補充元氣;用附子,可助氣助陽;用白術,可益氣健脾;用當歸,會補氣生血;用人參,手術,提升,樵,氣,陽。在扶正祛邪方面,玉屏風散如與白術、防風配伍,補虛散結,固表止汗,治療防禦不足自汗,易受寒;在四妙湯中加入當歸、金銀花、甘草,可以補充毒素,治療體虛、癤腫難愈者;在季芳茯苓湯中加入茯苓、防己、桂枝、甘草,可益氣通陽、利濕,治療皮膚及四肢水腫。補陽還五湯加桂、熊、赤芍、桃仁、紅花、地龍,可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治療半身不遂。等等,可見其臨床應用非常廣泛。

2.與人參、黨參相比,人參的補氣作用更強,能生津安神;黨參專補肺脾,益氣;黃芪的補氣作用不如人參,而人參、黨參沒有補氣升陽、固表扶裏、利水消腫的作用。黃芪為補氣助陽之藥,故不適用於氣滯濕阻、食積胸悶、熱毒潰瘍、表裏過盛、陰虛陽亢等諸癥。

方藥實例為補中益氣湯(脾胃學說):黃芪、人參、白術、當歸、升麻、柴胡、陳皮和甘草,用於治療中氣不足、清陽下陷、子宮脫垂、脫肛、四肢乏力、氣短、氣虛發熱等。文獻記載經典:“治癰久潰,排膿止痛,烈風痢疾,五痔鼠?”,進補,小兒百病。《大明本草》:“補氣,強筋骨,長肉,補血...血崩,帶下去。”珍珠膠囊:“治療疲勞和自汗,補肺氣...緊實皮毛,益胃氣。《本草綱目》:“能固表無汗,止汗,溫肉,泄陰火,解肌熱,補中焦,溫三焦,健脾胃排膿,固內撐。

  • 上一篇:男人喜歡妳,想和妳上床。
  • 下一篇:IGEEKHOME註冊商標了嗎?還有哪些類別可以註冊?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