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水產品的認證

水產品的認證

國際上最著名的水產品認證當屬於MSC 和 COC水產品認證。任何獲得這兩種認證的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往往會非常的高。因此,很多地方的漁業都希望獲得這兩種認證。

MSC(海洋管理委員會)是壹個國際非營利組織,旨在促進及獎勵責任的海洋資源管理,並為可持續及妥善管理的漁業設立壹套資源獨立的認證準則。

MSC COC水產品認證就是MSC推出的壹項已被認可的針對海洋漁業以及加工水產品的良好管理的供應鏈認證項目。經認證的符合條件的水產品可以使用MSC標誌。

MSC的目標:

保護世界未來漁業供應,鼓勵可持續發展的海洋漁業

和各個利益建立合作關系:包括水產品捕撈者,零售商,消費者以及資源保護者;

在產品標簽上以明確的標誌來說明:

捕撈來源於良好的海洋環境

此產品可以持續捕撈

MSC標準的三大原則:

捕撈必須遵守的原則是不能過度捕撈,並且捕撈是在可持續的發展的基礎上

經營應遵循保證維護漁業的生態系統,生產力以及生物種多樣性(包括生長環境,多物種相互生存)

漁業遵循有效的管理系統原則,遵守相應的地方、國家及國際法律和標準,保證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已有眾多水產品獲得了MSC認證:西澳大利亞大龍蝦、泰晤士青魚、阿拉斯加三文魚、南非鱈魚等。歐美眾多國家的超市和餐飲機構都積極引入獲得MSC認證的水產品。

綜上所述,在人們對海洋環境日益關註的今天,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的熱點。MSC認證正是符合了這壹歷史潮流!

壹、世界及我國水產品產量與人均占有量

在近20年間,全世界的水產總產量壹直保持低速持續增長,由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9000萬噸左右增長到2001年的1.3021億噸;我國的水產品產量壹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勢頭,2001年達到4406萬噸(FAO2001年年報數),占世界水產品產量的32.46%,是位於第二位秘魯的5.3倍,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的最高年產量;尤其是養殖產量已占到世界養殖總產量的70%以上;

2001年,全世界人均水產品占有量不到20公斤;而我國2002年的人均水產品占有量已達33.8公斤,超過了世界人均占有量,但人均食用量仍很低,不到13公斤。相對於水產消費大國而言,我國的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還很有限,如日本國1986年的人均占有量既已達92公斤等。  我國水產品產量 世界水產品產量 人均占有量 2001年 44063216噸 130207388噸 33.1公斤 2002年 45868909噸 132989226噸 33.8公斤 二、國內的水產品流通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

水產品因為他的營養與藥用價值被人們逐步深刻地認識,使得其市場和消費群體逐步擴大,需求量逐年增加。盡管由於近幾年產量增幅較大等原因,使得國內大宗水產品的價格穩中有降,但這也只是結構性和區域性過剩,消費總量仍呈大幅增長勢頭,而且高檔水產品的需求量急劇攀升,價格大幅上漲,預計這種發展勢頭仍將保持壹段相當長的時間。經過近20年的水產品市場發育,我國的水產品流通已呈現下列格局:

(壹)批發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已成為水產品流通的主渠道

近幾年,我國的水產品批發交易發展迅速,水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也較快。除沿海主要港口城市外,大多數大中城市也都相繼建立起了適合本地特點的水產品批發市場。我國的專業水產品批發市場已有333個,其中主產區、主銷區和主要集散地有13個農業部定點的專業批發市場。這些批發市場集冷藏、運輸、批發、零售於壹體,對水產品市場的繁榮直到發積極地推動作用。

此外,水產品市場信息網絡建設也較快,如全國水產商情網絡、沿海國有海洋捕撈信息網絡、長江流域主要城市水產品信息網絡、14個大中城市水產品信息網絡、全國水產品信息網絡等,對水產品市場信息交流、擴大產品銷售等都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二)水產品零售業交易活躍,對批發交易起到了互補作用

我國的水產品零售除國有副食商店、個體水產商店和生產企業直銷外,主要是遍及各地的城鄉集貿市場。1998年,城鄉集貿市場已發展到9萬多個,其中城市2.4萬個、農村6.5萬個;總交易量為1491萬噸,交易額1659億元,對水產品批發交易起到了很好的互補作用,也方便了消費者。

(三)區域水產品市場尚待發育,潛力巨大

四川、重慶、湖北兩省壹市是傳統的水產品主產區和主銷區,尤其是淡水水產品的銷量壹直很大,這些地區素有吃魚習慣,而且食法多樣、獨特。2002年,四川省的產量為65萬噸、重慶市的產量為21萬噸、湖北省的產量為272萬噸,這些產品的80%以上都是在本地區銷費,且集中消費於大中城市,只有小部分產品銷往外地。上述兩省壹市人口眾多,合計有1.5億,人均水產品占有量不足25公斤,遠遠低於全國的人均占有量。如果要達到2002年(36.05公斤)全國人均占有量的水平,尚有100萬噸的發展空間,若其農村市場繼續開發、周邊市場繼續拓展,以及人口增長因素壹並考慮,生產空間會更大。

(四)中西部地區和內陸農村市場潛力巨大

因區域資源、傳統消費習慣和消費水平問題,我國的中西部地區和內陸農村的水產品市場很不發達,人均水產品的占有量和消費量都很有限。目前我國農村人均魚蝦消費量只有4公斤左右,不足城鎮的三分之壹。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消費水平會逐步提高,農村的水產品市場會得到進壹步發育,9億多的農民,若達到年人均10公斤水產品的消費量,將有500多萬噸的消費空間。

池塘水質變壞怎麽辦

養魚先養水。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較好的水質能減少魚類疾病的發生,更有利於魚類的生長和生存。在實際生產中,往往可以通過水體顏色、氨氮含量、底泥顏色等的變化來判斷水質的好壞。

1.紅水 池塘水色變紅主要是由於矽甲藻或金藻成為優勢種群而引起,通常情況下無大礙,但壹旦天氣突變,造成藻類大量死亡,便會產生毒素而致水體惡化,甚至直接導致魚中毒死亡。因此,池水壹旦變紅,必須及時改良。在天氣晴好時,先用四季安或季胺鹽碘等潑灑消毒,第2天再用雙氧氯、強氯精等潑灑1遍,3天後再視情況追肥1次。

2.黑水 當池水呈黑色,表明池中較多有機質未得到及時轉化,如殘餌、動物殘體、排泄物、池底腐殖物等,這些物質腐敗後,消耗大量溶氧,極易產生硫化氫、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危害水生動物健康,使其免疫力下降,導致病原微生物侵染,甚至發生魚泛塘現象。壹旦發現此種黑水時,第1天~第2天分別施用1次雙氧氯等含氯藥物,氧化過多有機質,待3天後,用百豐活力凈水王全池潑灑1次。

3.白濁水 當池水呈白濁色時,表明池塘有機耗氧物質過多,相對而言,將大型有機質分解成營養鹽類的微生物較少,致使浮遊植物得不到營養鹽類而大量死亡,從而使池中物質循環被破壞,池水接近老化,且嚴重缺氧,這種池塘內的魚壹般在淩晨至天亮太陽升起前易出現浮頭。發現池水為白濁色時,第1天施用“水寶加氧包”,使有機質在絮凝後得到及時氧化,第2天全池施用百豐水產寶1次,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進水體物質循環。

4.氨氮含量過高的水 投餵高蛋白質飼料、冰鮮肉類或以活魚為食的精養魚塘,如螃蟹池、對蝦池、烏鱧池、鱖魚池等,如果在平時養殖管理中投入較多高蛋白的餌料後,新陳代謝產物中氨氮含量過高,影響水產動物攝食生長,使其免疫力降低,極易造成寄生蟲或病原微生物感染。因此,以高蛋白質飼料、冰鮮肉類或以活魚為食的精養塘,每隔10天~15天施用氨凈或池底凈1次,及時降解氨氮。如果通過水質檢測,發現池水氨氮含量嚴重超標時,應及時向池中施用氨凈、氧寶,第3天再用肥水素、肥水寶之類潑灑1次,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進浮遊生物的繁殖生長,增強水體的物質循環能力。

5.臭水 由於池水腐殖質沈積,動物殘體、殘餌、糞便沈入池底後進行腐敗分解,致使池塘底泥發黑、發臭,從而極易產生甲烷、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極易對生活於中下層的水產動物造成威脅,如鯽魚、草魚、青魚、螃蟹、蝦類、鱖魚等品種。情況嚴重時池塘中下層的水產動物常浮於中上層,不願到正常生活水層。如出現上述情況,每隔10天~15天要施用1次百豐水產寶,以增加有益微生物,加速沈入池底的有機質或腐殖質的轉化,避免底泥發黑、發臭及產生甲烷、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發現池塘出現底泥發黑、水發臭,應立即采取換水措施,在換水後,第1天施用活力凈水王,第2天施用速效肥水寶來調節水質。

三、國際水產品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 世界鰻魚養殖主要分布於我國大陸、臺灣省、日本和韓國,近幾年的總產量基本穩定在23萬噸左右,我國大陸的養殖年產量占世界養殖年產量的70%多。世界鰻魚出口量約為13——14萬噸,其中:中國大陸約為10——11萬噸、中國臺灣省1.5——2萬噸、歐洲1.5萬噸,我國大陸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高達75——83%,在日本市場上的占有率為85%以上。

鰻魚的國際市場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港澳、東南亞、美國及加拿大。日本市場上的年銷售量達13——14萬噸,其中進口11——12萬噸,且市場基本穩定;韓國市場上的年銷售量約為1——1.3萬噸,呈連年上升趨勢,具有壹定的發展潛力;歐洲市場上的年銷售量為2萬噸左右,尚有壹定的發展空間;港澳和東南亞市場的年銷售量為烤鰻1000多噸、活鰻3000多噸,有壹定的發展空間;美國和加拿大市場上年銷售烤鰻2000——4000噸,有待開拓。我國國內的活鰻年銷售量為3——4萬噸,人均不到30克,而我國的臺灣省人均年消費量為60克,日本則高達1000克以上,可見國內的鰻魚市場還很大。 因資源短缺,國際市場上的傳統魚片如狹鱈、青魚、鰈魚等供應明顯不足,而羅非魚以其無肌間刺、易於繁殖和養殖,適合於加工等特點而成為首選替代品種,成為國際市場上最活躍的水產品貿易對象。1998年我國羅非魚的出口量僅473噸;2001年則增長到13590噸,2002年又猛增到3.2萬噸。美國市場對羅非魚的需求量仍在上長。

蝦類及其加工產品 蝦類及其產品貿易額占世界水產品貿易額的20%。世界蝦類的出口主要依賴於其養殖業,2000年世界養殖總量為80多萬噸。泰國為22萬噸,我國為21萬噸。我國的蝦類出口有著明顯的價格優勢,因為生產成本相對較低。 (貽貝、扇貝、牡蠣、蛤類等)

1999年世界貝類的貿易量為47.5萬噸,其中我國占26%(12.2萬噸).其次是荷蘭(5萬噸)。日本和法國是主要進口國,1999年法國的進口量為6.7萬噸位。2002我國的出口量為6.9萬噸,創匯額為1.1億美元。我國貝類產量居世界第壹位,貨源充足,生產成本較低,價格低廉,具有明顯的出口價格優勢。但因我國海域汙染嚴重,產品質量上存在壹定問題。 2002年我國頭足類產品出口量為37.7萬噸,出口額7.7億美元;其中45%為來料加工貿易,55%為壹般貿易。頭足類主要是資源類產品,近100%為捕撈產量。

海產底層魚類 因國內資源問題,我國出口的魚片主要是來料加工,其中以鱈魚為主。 我國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粉進口國。1999年進口量為63萬噸,3.7億美元;2002年進口量增長為95.8萬噸。

此外,歐盟市場對淡水小龍蝦的需求量、東南亞市場對河蟹的需求量、日本和東南亞市場上對魚糜及其制品的需求量也在與日俱增。

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中存在的主要有:

(1)藥物殘留問題成為制約我國水產出口的首要問題,成為國際對我國出口水產品限制的主要理由。

(2)我國水產品貿易的國際化程度低,2000年國際水產品貿易額552億美元,我國僅占7%。

(3)出口市場過分集中,盡管我國水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出口到日本、美國、韓國和歐盟4個國家的總量就達出口總量的85%。

(4)出口結構不合理,產品多樣化開發不足,出口產品主要集中為鰻魚、對蝦、低價值凍魚和冰鮮魚類。

(5)水產品季節性生產和國際市場均衡需求矛盾突出。

(6)行業的組織化程度低,惡性競爭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從世界範圍考察,漁業生產和水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在未多集中於工業化程度不高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是世界漁業大國,水產品的生產總量和消費總量在世界漁業各國中都占有絕對優勢,尤其是我國水產養殖產量占世界養殖產量的70%以上,可養殖水域和漁業勞動力資源都非常豐富,生產成本低,在國際水產品市場上占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具有繼續發展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巨大優勢。

四、精深加工的水產品市場極具開發潛力

水產品加工和綜合利用是漁業生產的延續,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和綜合利用,對支持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僅提高了漁業資源的附加值,也為涉漁產業拓展了發展空間,還為漁農民就業提供了發展途徑。

我國已能生產水產加工品數百種,如烤鰻、魚糜制品以及傳統的薰制品、糟制品等。據FAO統計,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水產品產量的75%左右是經過加工後銷售的,而我國如今的加工比例僅占產量的30%左右,其淡水水產品加工的比例更低,占我國水產品總產量60%多的淡水產品中,加工的比例不足5%,而鮮銷的比例高達95%。

水產品通過加工後上市,可集中回收利用水產品加工廢棄,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同時,還增加的水產品食用的快捷性、方便性、多味性、多樣性和個性化等。另外,水產品還有壹些特異性和功能性作用,如今的研究已經發現在水產品中有2000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是保健性食品、功能性食品以及藥品的加工原料,通過加工可消耗掉大量的水產品原料,從而為水產養殖生產和水產品產量的增加提供發展空間。

五、調整養殖品種結構,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

在目前我國淡水養殖產品的品種結構中,適合出口和加工出口的種類不多,在2002年1900多萬噸的淡水產品中,鰱、鱅和鯉魚就占了730多萬噸,占38%多,而國際市場需求量大又適合加工出口的羅非魚、斑點叉尾魚回的產量不到8萬噸,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另外,江團、中華倒刺魚巴、鱖魚、鯽魚、河蟹、淡水小龍蝦、銀魚、池沼公魚、鯝魚、香魚以及許多冷水性魚類的國內市場和東南亞市場也有壹定的發展潛力。因此,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種類的養殖生產,可謂市場前景廣闊。

在海水養殖業中,繼續擴大魚類、貝類和甲殼類的養殖生產規模,提高產業化程度,提高產品質量,會繼續放大國內外市場空間。

  • 上一篇:入秋後還能喝姜棗茶嗎 姜棗茶怎麽做
  • 下一篇:超市過期食品處罰標準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