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如何提高養豬生產水平

如何提高養豬生產水平

目前,壹些地方年出欄能繁母豬30~50頭、商品育肥豬500頭以下的中小型養殖場,在品種選擇、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技術指導,生產水平低,抗風險能力弱,養殖效益差。為充分發揮生豬遺傳潛力,保障豬肉市場有效供給,促進養殖場增收,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建議采取以下技術措施提高生豬生產水平。母豬是商品豬生產的基礎,購前選好母豬至關重要。建議中小規模養殖戶在育肥豬群中不飼養自繁自養母豬。

(1)根據市場需求,結合飼養管理水平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母豬品種。

如果育肥豬要運往大中城市銷售,或與大型屠宰加工企業合作,對屠宰率和胴體瘦肉率要求高,就要選擇瘦肉率高的引進品種雜交母豬,如長大二元母豬或大長二元母豬,也可以飼養栽培品種;如果對瘦肉率要求不高,可以選擇地方品種和引進品種的雜交母豬。對於缺乏養豬技術、經驗不足的農戶,最好選擇適應性強、抗病力強、生長育肥性能高的培育豬種及其配套雜交組合。有壹定養豬經驗和技術積累的專業戶,建議選擇長大或大長大雜交母豬。

(2)要了解不同品種豬的繁殖性能特點。

比較而言,地方品種和栽培品種的繁殖性能比引進品種有明顯優勢。地方品種豬成熟早,排卵多,產仔多,乳頭多,泌乳力強,發情癥狀明顯,繁殖力高。引進品種豬發情癥狀不明顯,配種時間不易掌握,不發情淘汰率高,屢配不孕,產仔少,或斷奶後初生仔豬不發情,泌乳力、仔豬保護力均不如國內地方品種豬。

(3)註重後備母豬的個體選育。

後備母豬適宜選擇4~5月齡、體重50~75千克的母豬。此階段豬的生長發育、體型外貌、生殖器官和乳頭狀況基本定型,便於選擇外貌。選擇後備母豬的主要外貌特征要求是:品種特征(毛色、頭型、耳型等)明顯,體型好,面容整潔,頭頸較輕,體格健壯,背線平直;乳頭排列均勻整齊,有壹定間距,無盲乳、副乳,有效乳頭6對以上;生殖器官發育良好,外陰較大且下垂;蹄足結實,無明顯跛行和蹄裂。

此外,還應特別註意所選母豬的健康狀況。最好采集所選母豬的血樣,送到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然後根據檢測結果進行選擇。壹般情況下,應從防疫制度完善、執行嚴格的種豬場引進種母豬,種母豬應來自非疫區。(a) 咨詢種豬場,了解仔豬的雜交組合和疫苗免疫情況。

(二)註重體型外貌的選擇。凡體腰較長,腹部上翹扁圓而不下垂,臀部突出豐滿,背部較平略寬以及皮薄毛細的幼豬,壹般都是瘦肉型豬雜交後代。這種豬育肥生長快,飼料報酬高。

(3)選購健康無病的仔豬。凡眼睛好、明亮、鼻腔濕潤、被毛光亮、精神活潑、常搖頭擺尾、尾尖能卷、呼嚕清脆、不稀、糞便成團的仔豬,即為健康無病仔豬。

(4)就近購買,避開疫區。壹般不宜到較遠的仔豬交易市場購買仔豬,宜就近購買,便於了解雜交情況和疫病發生情況。

(5)購買體大力壯的仔豬。體重大、生命力強的仔豬,育肥期增重快,節省飼料,發病率和死亡率低。大家的經驗是 "初生壹兩頭,斷奶壹斤多;入欄壹斤多,出欄十斤多"。50~60日齡的仔豬,體重不能低於11kg~15kg.只為省錢而買生長落後的弱仔豬育肥,往往得不償失。 提高母豬繁殖力,除了科學選擇良種後備母豬,適時配種和淘汰外,實現各階段精細飼養是提高能繁母豬生產性能,實現能繁母豬高產高效養殖的關鍵技術。對於中小養殖戶,建議就近購買精液進行人工授精,不宜飼養種公豬,尤其是夏季,采用人工授精技術,更能保證精液質量,提高受胎率。

(壹)後備母豬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科學配制日糧。註意日糧中能量濃度和蛋白質水平,特別是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的補充,促進後備母豬健康發育,在第2次或第3次發情時配種。

2.合理飼餵。餵後備母豬專用料,不餵生長育肥豬料。後備母豬需要采取前高後低的營養水平,壹般90公斤前實行自由采食,90公斤後實行配種前飼餵和配種後自由采食相結合,每天飼餵2.5公斤左右,飼餵2~3次,並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防止後備母豬過度肥胖,發情延遲。在配種前2周結束限飼,實行優飼發情,日餵量以2.5~3公斤為宜,配種後恢復日餵量2公斤左右。

3.合理分群。後備母豬壹般以每欄5~6頭為壹組,每頭占欄面積不少於1.5平方米。

4.適當運動。每天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提高四肢的靈活性和堅實性。

5.促進後備母豬適時發情。對發情後備母豬采取每天2次運動、增加光照時間、使用成年公豬刺激法等方法進行刺激。適時淘汰不發情母豬。

(2)空懷母豬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空懷母豬飼養管理的關鍵是保持母豬正常的繁殖狀態,使母豬正常發情、排卵,及時配種、受孕,其技術要點如下:

1、日糧營養水平要高,脂肪要適量。過瘦或過肥的母豬不發情,排卵少,卵子活力弱,受精能力低,易出現空懷母豬。

2.采用短期優飼技術促發情、促排卵。在配種前10~14天,後備母豬在原日餵量基礎上增加料量0.5公斤左右,配種結束後停止加料;後備母豬在原日餵量基礎上增加料量0.4公斤,並視體況增減料量。

3、群飼,適當運動,公豬誘情。壹般每群4~5頭,相互刺激,有利於提早發情、配種。後備母豬每天可自由活動2~3小時。用試情公豬追趕不發情母豬,或公豬與母豬混群同圈,可促進不發情母豬排卵。

4、做好空懷母豬的發情鑒定工作,避免漏發情,造成錯配。發情鑒定方法主要有發情征兆鑒定法和公豬試情法兩種。壹般母豬在發情前期表現為橫臥其他母豬,外陰膨大,陰道粘膜呈大紅色,有粘液,但不接受公豬橫臥(持續12~36小時);發情中期,母豬按背靜止不動,耳朵直立,外陰膨大,陰道粘膜呈淡紅色,粘液稀薄透明,口中無任何聲音(對站立不動的人)。這是授精的最佳時機。發情後期,母豬趨於穩定,外陰開始收縮,陰道粘膜呈淡紫色,粘液粘稠,不願接受公豬橫臥。

5.及時配種。後備母豬,地方品種雜交母豬初配年齡和體重壹般為7~7.5月齡、80~90千克,引進品種初配年齡和體重壹般為8~10月齡、110~120千克。發情母豬的最佳交配時間是發情中期。最佳配種時間是發情中期。種公豬精液經顯微鏡檢查,精子活力在 0.7 以上,方可配種或人工授精。

6.生殖道疾病的治療。對患有生殖道疾病的母豬,特別是高產母豬,應及時診斷和治療。在正常生產情況下,個別母豬長期不發情或頻繁返情,用藥物和改善飼養管理促情無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豬應及時淘汰。母豬壹般3~4胎產仔數最高,6胎產仔數下降,產仔性能偏差,這類母豬應淘汰。

(3)後備母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做好後備母豬兩個關鍵時期的飼養管理。第壹個時期是在母豬妊娠後的第壹個月,胚胎容易受到環境和不合理營養的刺激而導致脫落和死亡,在這個時期要特別註意保持妊娠母豬安靜,盡量少應激,防止死胎和流產。第二個時期是在妊娠母豬分娩前壹個月,所需營養物質明顯增加,此時要註意加強營養,保證飼料質量,適當增加飼餵量。

2.保持懷孕母豬適當的膘情。主要通過改變飼料量來控制懷孕母豬的膘情,防止過肥或過瘦。體況好的母豬在妊娠前和妊娠期可給2~2.5公斤日糧,妊娠後期(84天至產仔前1周)進行短期優飼。短期優飼以母豬每天增加 1 公斤全價混合料為基礎。

3、做好妊娠診斷。配種後18~24天和39~45天,認真做好妊娠B超診斷,及時發現母豬再次發情或未受孕。

(4)母豬分娩期、哺乳期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做好產前準備工作。包括準確計算預產期(豬的妊娠期為114天),準備好幹布、絲線、剪刀、消毒液及仔豬接生箱、保溫燈等接生用品用具。接生人員首先要對手臂和接生用具進行消毒。

2.做好母豬分娩前後的飼餵工作。要特別註意母豬分娩前5~7天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母豬消化道正常,防止便秘和體溫升高。母豬分娩當天可餵1~1.5kg日糧和2~3次麩皮鹽水湯(麩皮20g、鹽25g、水2kg),產後2~3天餵量為正常餵量的1/3~1/2,以後逐漸過渡到自由采食。

3.母豬分娩前後的管理。分娩前5~7天將母豬移入產房,註意觀察母豬情況,加強護理,防止早產。進產房前給母豬洗澡,產前清洗母豬乳房和陰部,然後用0.1%高錳酸鉀溶液擦洗消毒,保持母豬乳房和乳頭清潔衛生,減少仔豬吃奶時的汙染。

4、母豬分娩點。要晝夜輪流值班看護臨產母豬,做好接產準備。仔豬出生後,立即用布擦幹口、鼻、身上的粘液,使仔豬呼吸暢通,並在距仔豬腹部3厘米左右處剪斷臍帶,斷頭處用2%碘酊消毒。

5.母豬難產的治療。藥物助產:催產素用量為每100公斤體重註射2毫升,註射後20-30分鐘即可產出仔豬,如效果不佳可采用人工助產。人工助產:助產人員先剪指甲,用肥皂水洗手,再用消毒液消毒手和手臂,塗上潤滑劑,同時清洗母豬產門。雙手並成錐形,手心向上,當母豬努責時,慢慢伸入產道抱住仔豬,順勢將仔豬拉出,拉出1個頭,如轉為順產就不必人工助產了。術後給母豬服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6.固定乳頭,確保仔豬吃到初乳。將仔豬放入保溫箱,確保仔豬溫暖,並在仔豬出生後 30 分鐘幫助其吃到初乳。

7、做好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主要是嚴格按照飼養標準和需要量飼餵哺乳母豬,壹般每天飼餵3次,夏季天氣炎熱,晚上可增加1次。供應充足清潔的飲水;哺乳母豬的飼料結構要相對穩定,不要飼餵黴變和有毒的飼料。

8.根據仔豬體重決定斷奶時間。條件好的豬場,如果保育舍溫度能保證,又有較好的仔豬料,可選擇在28天左右斷奶,不主張在中小豬場實行提前斷奶,斷奶仔豬體重不低於7公斤。在炎熱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季,可以晚幾天斷奶。

9.提供良好的豬舍環境。豬舍內和豬床要保持溫暖、幹燥、衛生、空氣新鮮,每天清掃豬圈,堅持每2~3天用對豬無副作用的消毒劑對豬圈和走道進行壹次噴霧消毒。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保持環境安靜。

(五)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做好防凍保溫工作。擠壓和低溫是剛出生仔豬的主要不利因素。應保證產房溫度在20℃左右,舍內設置仔豬保溫箱,箱內懸掛250瓦紅外線燈,光線距箱底面40厘米,或在箱內鋪設電熱板或熱水保溫板。仔豬產後前3天,適宜溫度為32~28℃;產後4~7天,適宜溫度為28~25℃;第8~30天,適宜溫度為25~22℃。

2、在產房設置護仔員,保護仔豬,限制母豬活動,減少仔豬死亡。

3、保證初生仔豬盡早吃到初乳,增強免疫力。弱仔豬必須采取人工輔助哺乳,直到仔豬能獨立吃奶為止。3天內,每頭仔豬固定乳頭吃奶。

4、固定乳頭。註意將弱仔固定在前中乳頭處,使全窩仔豬發育均勻。

5.選擇性培育技術。當母豬產仔過多,無力全部餵養時,應將多余的仔豬寄養給其他母豬餵養。寄養時,要讓寄養仔豬聞到接收母豬的氣味,以減少寄養仔豬咬人的情況發生。

6.補鐵和補料。仔豬出生後2-3天,給每頭仔豬肌肉註射補鐵100-150毫克,預防缺鐵性貧血,提高仔豬斷奶成活率。仔豬出生後 7 天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補飼,提高仔豬斷奶重。

7.減少斷奶仔豬的應激。壹是通過補料,做好飼料和飼餵方式的過渡。仔豬7~10日齡可開始誘食,每天飼餵5~6次,少餵多添,及時清除剩余料,自由采食,飲用清潔飲水。二、做好環境條件過渡,合理轉群。斷奶時,可將母豬趕走,仔豬留在原欄保育;轉群時盡量減少斷奶仔豬的分群。第三,調整豬舍溫濕度。冬季要特別註意保溫。夏季註意通風,保持室內幹燥。第四,教會仔豬定時排便,減少疾病傳播。

八、做好去勢工作,及早補欄。健康仔豬7~10日齡閹割。

(六)保育仔豬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保育期是豬壹生中最關鍵的時期,也是飼養管理最困難的時期。斷奶後 7~10 天的生長速度將影響仔豬以後的生長速度和整個時期的飼料利用率。因此,這壹時期最重要的目標是確保盡可能高的生長速度以及良好的健康狀況。

1.圈舍消毒。斷奶仔豬進入保育舍前,要對保育舍內外進行徹底清掃、擦洗、消毒,殺滅細菌;仔豬進入保育舍後,要及時清理糞便。

2.合理分群調教。按照盡量保持原窩同圈的原則分群,仔豬大小、體重相近,個體太小、太弱的要分群飼養,減少相互撕咬、爭鬥造成的傷害。教仔豬定時休息和排便。對不同群的仔豬噴灑低濃度的農夫山泉,防止打鬥。

3.保持適宜的飼養密度。保育舍每欄飼養仔豬15~20頭,不超過25頭,每頭仔豬占欄面積0.3~0.5平方米。

4.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剛斷奶的仔豬壹般要求溫度在30℃左右,以後每周降低3-4℃,直至降至22-24℃。相對濕度為 65%-75%。

5.供應足夠的清潔水。斷奶後7-10天內,在飲水中添加葡萄糖、鉀鹽、鈉鹽或維生素等電解質,可提高仔豬抵抗力,預防腹瀉。

6.仔豬自由采食,加強飼養管理。斷奶後5~6天實行少餵多餐(晝夜飼餵6~8次)。斷奶後1~2周繼續飼餵仔豬前料,待仔豬適應環境後逐步改為後料,過渡時按飼料量的1/3逐步更換,每次更換2天,壹周更換結束。

7.加強觀察。包括觀察仔豬生長、活動、采食和糞便等情況,發現病、弱、僵豬,及時換欄,及時處理。

(壹)控制傳染源。

主要是嚴把引種質量關,從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種豬場引種,並隔離觀察半個月。病死豬壹律無害化處理(焚燒或深埋)。

(二)切斷病原傳播途徑。

豬場辦公區與生產區必須嚴格分開,豬場大門、生產區入口處應設置消毒池和相應的消毒裝置,並定期更換消毒藥品。提倡輪流使用不同的消毒劑。遊客進入養殖場前,應先用消毒液洗手,並在養殖場區域內使用養殖場的鞋襪和工作服。農場工作人員進出農場時應更換固定的工作服、鞋帽,並定期清洗和熏蒸工作服、鞋帽。定期清除舍內糞便,保持舍內清潔。豬舍消毒不留死角。先將豬舍沖洗幹凈,晾幹後加入消毒液,消毒液晾幹後再沖洗幹凈,空欄1周後再進豬。加強公豬精液中病原體的檢測,防止攜帶病原體;做好衛生防疫、殺蟲、滅鼠工作,加強場區貓、狗、鳥類的管控,降低傳染病入侵風險。

(三)科學合理免疫防控。

切實做好豬瘟疫苗、口蹄疫疫苗、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偽狂犬病疫苗、喘氣病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科學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方案,實施集中免疫。按說明書足量使用,規範操作。免疫期間禁止使用抗病毒藥物或抗生素。

(四)加強疫情檢測和免疫評估。

配合有資質的檢測單位定期做好豬場疫病診斷和檢測工作,定期監測豬群常用疫苗的免疫效果,重點確保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病、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免疫效果。

(五)加強豬群藥物預防保健。

藥物保健是疫苗預防的補充和應急措施。秋季氣候變冷時,在豬飼料中添加抗呼吸道疾病藥物,冬季豬舍陰冷潮濕時添加防腹瀉藥物,母豬分娩前後、新生仔豬、斷奶仔豬及轉欄豬使用抗褥瘡熱、乳房炎藥物防病。用藥要註意配伍禁忌,遵守停藥期規定。無論用藥飲水還是拌料,要求濃度均勻壹致,飲水應停藥2~4小時後再用藥,用藥劑量要足,但不要盲目加量,註意保證療程,壹般預防用藥3~5天,用藥期間應註意豬的狀態,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六)定期驅蟲。

育肥豬斷奶後7天、60日齡、120日齡各驅蟲1次。母豬群每年驅蟲3~4次,驅蟲期間必須每天對豬群進行糞便消毒,以殺滅蟲卵和成蟲,增強驅蟲效果。夏季高溫使生長育肥豬采食量減少,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下降,還會使母豬配種率下降,產仔數減少,死胎增加。應采取適當的降溫措施,減輕熱應激對養豬生產的不利影響。中小型養豬場夏季熱應激防暑降溫措施建議如下:

(壹)豬舍防輻射降溫措施

由於畜禽舍約 75% 的熱負荷來自屋頂,因此,對豬舍屋頂進行防輻射隔熱處理,可以達到較好的降溫效果。豬舍頂部覆蓋約 10 厘米厚的茅草,上面支起遮陽網,兩者結合可減少豬舍的輻射熱,從而降低豬舍內的溫度。

(二)冷風機降溫措施

豬舍采用冷風機降溫,冷風機在向空中噴灑細霧的同時,高速風力使霧粒在落地前蒸發,吸收空氣中的熱量,達到降溫的目的。冷風機霧粒覆蓋的範圍都有很好的降溫效果,豬場可根據冷風機降溫的長度(15 米左右)和寬度(8~10 米),並結合豬舍的實際大小來確定冷風機的數量。

(三)水簾降溫

在豬舍內安裝水簾降溫效果最好。

  • 上一篇:學法減分壹次能減免多少分
  • 下一篇:60多個小時後避孕藥還有用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