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金融危機真的會讓很多人失業麽?

金融危機真的會讓很多人失業麽?

全世界任何地方的銀行都要黃金。將來是否能夠制作金幣,並且把金幣當作全球統壹的交易工具呢?

請看下面的文章,如果舉壹反三,再不斷努力,我看最後,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等全球統壹的單壹的貨幣制度可能會出現,但他是壹個漫長的歷史進程。

全球貨幣制度的歷史變遷與亞洲區域貨幣整合前景2007-08-03 20:41

國際貨幣制度變遷的百年歷史也是人類對以貨幣表示的信用秩序選擇的歷史。經過了各種形式的金本位制和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及牙買加體系後,國際貨幣制度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在全球金融壹體化的背景下,又出現了區域匯率協調安排和貨幣區域化趨勢。歐盟區內歐元的成功啟動和中北美區的貨幣合作以及拉美國家的"美元化"是這種趨勢的具體表現。2030年,世界將形成兩個主要的貨幣區--歐洲貨幣區和美洲貨幣區。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壹極,亞洲(註:這裏所指亞洲包括中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十個國家和地區。)各國(或地區)有必要加強本地區內的金融協調與合作,亞洲區域貨幣面臨著重新整合的必要與趨勢。本文認為:亞洲地區經濟金融壹體化程度在不斷提高,主要國家和地區的主要經濟指標也已逐漸趨同,但貨幣合作的基礎仍較為薄弱,還不完全滿足最優貨幣區的標準。亞洲區域貨幣未來整合的趨勢是單壹貨幣亞元,但這壹演進的過程是逐步、漸進的。其演進可分三個層次:壹是建立區域內的金融合作組織;二是建立亞洲匯率機制;三是最終過渡到亞洲單壹貨幣區。亞洲貨幣聯盟和亞元的建立雖困難重重,但仍值得期待。

壹、全球貨幣制度的歷史變遷

貨幣制度,也即貨幣體系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壹系列***同標準、國際協議、規章制度、組織機制和由此產生的協調機制的總稱。縱觀國際貨幣體系的百年變遷,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1.1870-1914年是金本位的"黃金時期",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流通、自由兌換,在各國之間可以自由轉移,從而保證了金幣內、外幣值的穩定。"黃金輸送點"規則也使得國際金本位制具有自由調節國際收支的機制,從而保證了各國貨幣之間匯率的穩定。因而,在此期間,全球經濟貿易迅速發展,國際貨幣秩序和匯率較長時期保持穩定。但是,國際金本位制運行到20世紀初仍不可避免地面臨瓦解的境地,這主要是由於黃金生產與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各國只能增加流通中的紙幣,這為它的瓦解創造了物質條件。其次,缺乏嚴格的國際監管機制,盈余國傾向於將盈余凍結以獲得更多利潤,這樣,紙幣與黃金的自由兌換便難以維持。另外,黃金充當貨幣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資源。美國經濟學家特裏芬指出:"如果再用黃金作為世界貨幣,人類的命運就取決於金礦主的利潤,人類就要做金礦的奴隸,就要做金礦主的奴隸。"

2.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參戰國實行黃金禁運和紙幣停止兌換黃金,金本位制崩潰。戰爭結束後,人們重建了金本位制度。除了美國實行金本位制度外,英法等國家實行金塊本位制,其它大多數國家實行金匯兌本位制。所以,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經歷了金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並存階段及金本位制的瓦解階段。金匯兌本位是壹種"虛金本位",使得本國對外貿易和財政金融受到金本位制國家的控制和影響,是壹種附庸貨幣制度。1925年、1933年英、美先後放棄了金本位制,資本主義各國組成相對獨立的貨幣集團,各貨幣集團為了自身的利益加強外匯管制,對世界經濟和貿易產生了巨大的破壞作用。這壹期間不存在統壹的貨幣制度,這種狀況壹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3.1944年7月,在美國布富頓森林召開了有44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簽訂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布雷頓森林協議》,規定了關於匯率安排和對成員國國際收支調節機制的壹系列規章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實際上是壹種"可兌換黃金的美元本位",但又與金本位完全不同,因為金本位與國內貨幣供應聯系起來,這會引起貨幣緊縮、失業和蕭條,現在這種聯系割斷了,逆差國可以得到基金組織的幫助而不必在國內實行貨幣緊縮。但這種體系的建立是英美貨幣主導權之爭的結果,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國家貨幣以固定匯率與美元掛鉤,實質上使美國幾乎獨占了貨幣金融領域的遊戲規則。更為重要的是,布雷頓森林體系隱含著深刻的內在矛盾,即"特裏芬兩難";若美國國際收支保持順差,則國際金融市場美元短缺,勢必影響全球經濟的正常發展;若美國國際收支持續逆差,雖可滿足國際間對美元作為支付手段和儲備手段的增長性需求,但逆差的擴大意味著美元的泛濫,國際間對美元信心的下降乃至瓦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礎必將動搖。20世紀60年代,美國爆發了美元危機,並宣布放棄維持黃金和美元的比值的義務,其它國家紛紛宣布不再繼續履行貨幣平價的義務,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布雷頓森林體系實質上是國際貨幣制度的壹種"霸權合作",壹切外圍國家必須服從和維持美元,各國不能靈活運用匯率作為調節國際收支的工具,只能被動地在市場上輸出入美元來抵消或平抑美元的過剩或供給的不足。當其它國家越來越不能從這樣的制度安排中獲益時,體系性崩潰就無可抑制地爆發了。

4.1976年的"牙買加協定"和"IMF章程第二次修正案"宣布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也是後布雷森林體系的起點,其主要特點在於:壹是貨幣的大量黃金化為既定事實,美元成為未制度化的主要本位貨幣;二是全球固定匯率制度的崩潰,匯率調節更多地依賴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三是大國之間缺乏制度化的貨幣合作,實際上是壹種國際放任自由制度。

這種既無本位及其適度增長約束,也無國際收支協調機制的體系,通常被稱為"無體系的體系"。這壹時期,世界性通貨膨脹開始蔓延,各種區域性金融危機頻繁爆發。因此,歐盟開始了向貨幣聯盟邁進的初步嘗試,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選擇了釘住單壹貨幣或貨幣籃子,絕少任由匯率自由浮動。"無體系"的體系對國際收支和清償力的適度增長兩個核心問題不能給出較好的解決方案。它過分強調匯率的單邊自主以及協調機制的非制度化,使協調變為逆效。同時,由於缺乏制度化的監督機制,各國在貨幣供給、財政政策等方面不能形成概括性的協同制約協議,造成了清償力不能適度增長的軟弱性。

5.全球化中的貨幣聯盟時期。20世紀80年代後期,國際貨幣體系出現了壹些新的特征:壹是經濟、金融壹體化背景下,世界上出現了壹股貨幣集團化的潮流,產生了不少區域性貨幣組織,如西非貨幣聯盟、中非貨幣聯盟和阿拉伯貨幣基金組織等。但這些貨幣集團尚處於壹體化程度較低的發展階段,對國際貨幣體系的影響不大。歐盟的建立及歐元的成功啟動則將貨幣壹體化推向了壹個全新的高度;二是美國經濟保持了長周期的景氣,北美的南美洲部分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區域美元",即美元化現象。三是區域性金融危機頻繁爆發,各國都在尋求組建區域性貨幣聯盟的有效途徑,以維系世界金融的穩定。據估計,到2030年,世界將出現兩個主要貨幣區--歐洲貨幣區和美洲貨幣區。

二、亞洲區域貨幣合作是全球區域性貨幣壹體化的必然要求

從外因來看,區域性貨幣壹體化將成為新的潮流,亞洲不可能壹直孤立於潮流之外。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形勢下,為避免金融動蕩,最有可能出現的是區域性貨幣聯盟,區域性貨幣壹體化將形成新的潮流。隨著歐元影響力的擴大,可能會形成壹個以歐洲貨幣聯盟為中心,包括歐盟其它成員、中東歐法朗區、地中海以及洛美協定國家的歐元集團。新的世界貨幣體系中出現歐元與美元"二元化"現象,這使得亞洲各國(地區)產生了危機感,若不加強本地區的貨幣合作將被置於十分不利的境地。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經濟聯系十分密切的亞洲國家更深刻地認識到,弱小經濟體的貨幣難以獨自抵擋國際遊資的沖擊,要想同國際遊資的沖擊相抗衡,本地區貨幣不再作為某大國貨幣的附庸品,亞洲國家必然加強地區內的金融協調與合作,創立壹個穩定的亞洲統壹貨幣,從而穩定亞洲金融市場,促進亞洲經濟健康發展。

從匯率制度來看,地分依賴美元的匯率安排威脅到了亞洲經濟的穩定發展。亞洲大部分國家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如港元、泰銖等。當大量國際遊資對亞洲進行沖擊時,亞洲國家貨幣對美元被迫大幅貶值,幣值的突然下降帶來了地區內的經濟恐慌,股價巨幅下跌使經濟發展遭到嚴重的打擊。要消除與美元掛鉤的匯率風險、降低經濟交往的不確定性,唯壹途徑就是消除美元的影響,從過於依賴美元的匯率中解脫出來,創立亞洲統壹貨幣。

從貨幣合作的成本和收益來看,區域內的貨幣合作和單壹貨幣的實施會使成員國之間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還可以進壹步穩定匯率,徹底消除匯率波動的風險,從而擴大區域內貿易和投資的規模,促進經濟的發展。貨幣合作的主要成本在於成員喪失了各自貨幣政策的主權,但隨著區域經濟壹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這壹成本會變得相對較小。

三、亞洲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與貨幣合作的可行性

1997年,日本提出了建立亞洲貨幣基金的設想,並承諾為這壹基礎提供了1000億美元的資金。2000年5月6日到8日,亞洲開發銀行年會和中日韓及東盟***13國財長會議在泰國清遼召開,標誌著亞洲貨幣合作已開始走向務實的階段。但這些設想能否實現主要應考慮亞洲地區經濟壹體化程度以及實行單壹貨幣的最優貨幣區標準是否已經具備。

(壹)從區域經濟壹體化角度看,亞洲各國經濟互補性強,區域內貿易投資發達,各國間有較強的依存度。東亞地區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勻,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中國大陸和"亞洲四小虎"自然資源非常豐富,而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自然資源較缺乏。因此,由於各國進出口產品和資源互補性強,使得東亞各國和地區間的貿易和投資往來非常發達。從東亞地區的進出口貿易額來看,其相互依存關系十分緊密(如表1)。

表1 東亞各國和地區的相互依存關系

單位:億美元

輸出國(地區)輸入國(地區) 日本 亞 洲 亞 洲 中國大陸

"四小龍" "四小虎"

日 本 - 779.3 311.8 161.8

亞洲"四小龍" 315.8 392.6 291.2 319.8

亞洲"四小虎" 234.2 307.5 52.6 31.5

中國大陸 110.1 419.3 24.3 -

資料來源:林華生著《亞洲四級經濟》,經濟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P11.

同時,亞洲地區內的投資合作往來也逐漸增多。亞洲經濟發展持有的"雁型"模式為地區的經濟合作與技術交流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隨著東亞各國經濟的復蘇,東亞新興工業區逐漸成為東亞國家的最大投資者。1998年日本對亞洲直接投資總額增加到8.357億日元,占全球的16%;截至2000年5月底,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投資金額超過6233億美元,其中的前5名除美國外,其余全部是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區域內長久的貿易合作及發達的貿易投資,表明亞洲經濟壹體化程度在不斷提高,亞洲經濟正逐步走向"自立",這為進行貨幣合作,組建貨幣聯盟,建立單壹貨幣帶來了充分的可行性。

(二)從最優貨幣區理論看,具有下列特征的國家適合組成貨幣合作區:經濟開放度較高、勞動力和資本流動性較強,工資價格具有充分彈性,貨幣政策目標相似等等。

1.對外經濟開放度

伴隨經濟壹體化的是投融資活動的壹體化,因此,衡量壹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應僅僅以對外貿易占GDP的比重來衡量,而應考慮綜合開放程度,以體現壹國貿易、投資、金融三方面與世界經濟融合的程度。東亞地區的綜合開放度是很高的,但國別差異較大,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是地區性的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對外開放度很高;而中國、日本、韓國綜合開放度指標較低。就平均水平而言,東亞地區的開放度要高於西歐地區,說明以出口為主導的亞洲"四小"及東盟各國基本屬於開放經濟,對匯率波動十分敏感,因此迫切需要穩定匯率,進行貨幣合作。

2.工資價格彈性

東亞地區三個方面的特征使工資和價格具有較大的彈性。第壹,東西地區是具有較高增長速度的發展中地區,壹些國家的工業化剛剛完成。而另外壹些國家則正處於工業化的過程中。工業化的過程伴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大批量轉移,這種轉移在滿足了工業化過程中對城市勞動力的巨大需求的同時,保證了勞動力市場的充分彈性。第二,東亞國家和地區壹般都不制訂最低工資法、就業保障法等法規,使工資基本由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勞動力市場不發生扭曲。第三,亞洲國家工會的力量與歐美國家相比比較弱小,談判能力低;失業保險制度也不健全,導致工資剛性不強。工資是構成企業成本的最重要部分,工資的較高彈性保障了產品價格的較高彈性。

3.要素市場的靈活性

要素市場越靈活,資本及勞動力的流動性越高,成員國財政轉移的程度越大,這些國家越有可能組成最優貨幣區。亞洲各國和地區目前限制勞動力流動的因素很多,包括語言障礙、法律障礙、文化障礙、政治障礙等等,這都使東亞整個地區勞動力的流動程度很低。

資本的流動性可以用金融深化的程度來反映,因為金融深化是資本充分流動的特質基礎。金融深化的程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核,壹是政府對金融的管制程度,如利率管制、外匯管制、資本流動管理、金融業準入管制等等,壹是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如金融機制的數量、金融工具的豐富程度,國際金融設施等等。

亞洲各國(地區)金融發展的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可以分為三類:第壹類,由中國香港、新加坡組成,該類國家和地區金融深化的程度較高,是地區性的金融中心,基本不存在資本流動的障礙。第二類由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泰國和日本組成,該類國家和地區正處於金融深化的過程中,政府對金融的管制已大大放松,金融市場也有了壹定的發展。第三類由中國、韓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組成,這類國家金融自由化起步較晚,目前還存在較多的政府對金融的管制,資本流動的政策和市場障礙都很大。由於亞洲區域的大國--中國、韓國、日本都存在壹定程度的金融抑制,資本流動存在壹定的障礙,致使整個亞洲區域的流動性不高。

4.經濟發展水平和壹致性。

東亞地區在金融危機之後GDP逐年增長但有壹定差異;失業率均在30%-6%,消費者物價指數均在較上的幅度內波動;基本利率除了菲律賓和印尼外,其它國家的利率水平較為接近;外債占GDP的比率除菲律賓、泰國、印尼外,其余均在歐盟國家所制訂的60%以下;匯率波動幅度也不大。這些充分說明東亞十國和地區的主要經濟指標已漸趨同,經濟發展水平正趨於壹致,這在走向統壹貨幣的道路上已邁出了非常關鍵的壹步。

5.政策目標的相似性

政策目標相似性越高,在對付經濟沖擊時貨幣合作各國政策協調越容易,貨幣合作越容易成功。衡量各國政策目標是否壹致的壹個重要指標是通貨膨脹率。對1992-1998年東亞國家(地區)的消費價格指數進行比較發現低通貨膨脹率組包括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及中國臺灣;高通貨膨脹率組包括印度尼西亞、中國、菲律賓。各國通貨膨脹率的標準差為5.2%,大於1970-1980年西歐9國通貨膨脹率的標準差。東亞國家在通貨膨脹率方面的明顯差異,為建立統壹貨幣區後的政策協調帶來了壹定困難。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亞洲地區的壹體化程度正不斷提高,但在生產要素流動性以及政策目標壹致性等方面還不完全滿足最優貨幣區理論,因此,目前的亞洲地區距離統壹貨幣--亞元的建立還有很大壹段距離,也還不具備建立壹個真正意義上,有制度保障、以匯率目標區為主體的、如同歐洲貨幣體系的貨幣合作機制的條件。確切地說,目前處於貨幣合作的前期準備工作階段。這個時期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壹,雙邊性。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雖有所提高,但仍處於壹個中級階段,貨幣壹體化還沒有提到日程上來,壹些經濟貿易聯系密切,經濟壹體化進展較為順利的國家之間產生了在貨幣壹體化方面進壹步行動的意願和可能性,但是整個區域內經濟壹體化的程度存在差異,貨幣合作便經常在兩國或三國之間進行,以兩國或幾國簽訂協議的形式存在。

第二,還沒有涉及匯率穩定的嚴格的框架協議,只是進行匯率穩定的嘗試性合作,如建立雙邊或多邊的政府貨幣互換協議,緊急時刻貨幣援助的協議,***同幹預市場匯率的行動等等,還沒有形成匯率目標區計劃。

第三,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還沒有進入高級階段,貿易投資內部關聯度還沒有達到壹個較高階段,距離最優貨幣區的條件還存在距離。

四、21世紀亞洲區域貨幣合作的未來前景

全球化背景下,作為貨幣體系基礎架構的貨幣聯盟演進路徑具有多種可能性,目前至少有單壹貨幣聯盟、多重貨幣聯盟以及主導貨幣區域化三種形式。未來亞元屬第二種演進路徑,即多種貨幣聯盟,其演進大體上可以分三個層次:

壹是建立區域內的危機解救機構。如亞洲貨幣基金組織AMF(Asian Monetary Fund)。就目前亞洲區域現狀來看,正是處於這壹層次。AMF的建立可以借鑒IMF的成功經驗,綜合亞洲金融結構的特點來進行設計。AMF的基本框架應該先易後難,經過有關國家、地區充分協商和討論後實施。鑒於東亞國家、地區經濟聯系相對密切、經濟差異較小、可以首先在"東盟"範圍內醞釀和實施,其它條件成熟的亞洲國家、地區可以隨後逐步加入。作為區域性的金融市場的研究中心,AMF應發揮以下幾方面功能:第壹,對各成員國進行常規性監測,提出分析報告以及金融監管和政策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第二,研究制定成員國行為標準和規則,提高各成員在金融運作方面的透明度和監管有效性。第三,建立融資機制,分散和化解區域金融風險,穩定金融市場。第四,發揮最後貨款人作用,對陷入金融危機和經濟困難的成員提供及時的緊急援助,以穩定其金融局勢,避免出現全面的社會經濟危機,防止引發區域性金融危機和經濟動蕩,緩解金融全球化的系統風險。

二是建立起類似的歐洲匯率機制ERM的亞洲匯率聯動機制AERM(Asi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在這壹層次的初始階段,由於亞洲還難以擺脫美國經濟的依賴和影響。各國匯率制度基本上都是釘住美元,與平均匯率聯動,因此,在這個層次上可以使用美元作為外部名義駐錨實施AERM,即與美國經濟貿易往來密切的國家用美元取代本國貨幣的流通,並根據本國貨幣與美國的匯率來確定與各成員國之間的匯率,各國有責任和義務將匯率維持在特定的匯率目標區內。隨著亞洲區域經濟壹體程度的不斷提高,亞洲經濟逐步走向獨立,對美國依賴將不斷減少,這時各國可以根據其在區域內貿易比重和經濟實力狀況選擇壹籃子貨幣,實行釘住壹籃子貨幣,對外則統壹浮動的固定匯率制度(Mackinon,2001)。在這壹層次上的匯率合作機制可以從兩國或多國開始,逐步擴展到次區域和全亞洲區域。

三是最終過渡到亞洲單壹貨幣區ACA(Asian Currency Area)。實證分析表明由於各成員國之間缺乏內在的約束機制,因此,匯率合作機制很難維持,亞洲匯率聯動機制須向ACA演進。關於亞洲單壹貨幣區的構建,又可以分為三種:

1.以日元為核心建立亞洲單壹貨幣區。日本的經濟規模居全球第二,其通脹率壹直維持在較低水平,日元也是區域內最國際化的貨幣。近年來,日本與東亞各國的經濟關系越來越密切,在某些國家,其重要性已經超過了美國。但是,日本的某些缺陷使日元難以擔當中心貨幣的角色。日元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中的比重較低,並且與美國相比,還缺乏壹個成熟的、有壹定深度和廣度的國內金融市場,因此日元在國際金融交易中的地位更低。此外,日元匯率波動頻繁,是發達國家中最不穩定的貨幣之壹。近年來,日本國內資金嚴重過剩,存貸款利率持續超低,日元大幅貶值,國內經濟發展極不穩定。壹些亞洲國家也難以忘卻日本推行"大東亞***榮圈"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因此,日元要成亞洲區域的支柱貨幣面臨經濟和政治上的雙重障礙。

2.以人民幣為核心建立亞洲單壹貨幣區。中國是亞洲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壹:其整體經濟規模和巨大的國內市場使中國在東亞乃至全世界都有相當的影響力和發言權。東南亞金融危機中,中國始終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政策抉擇,使人民幣在穩定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也為中國贏得了國際信譽。但是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還難以勝任中心貨幣的角色。如目前人均GDP仍處於較低水平;雖然已接受IMF第八條款,資本項目管制仍很嚴格,中國落後的及嚴格管制的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也使人民幣很難在短期內成為國際貨幣,人民幣的國際化仍需時日。

3.模仿歐元創立亞洲單壹貨幣區。即區域內幾國***同創立內部駐錨,從記帳單位貨幣開始,最終過渡到單壹的可流通貨幣。由於日本GDP占東亞地區的2/3,其實質和以日元為核心創立亞洲單壹貨幣是如出壹轍。

歐洲貨幣聯盟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貨幣聯盟要有壹個政治聯盟為後盾。與歐洲相比,未來亞元的建立其困難可能主要在政治方面。長期以來東亞各國和地區壹直存有分歧,如領土糾紛、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價值觀的差異等,因此他們更多的是把彼此視作競爭對手而不是潛在的合作夥伴。其次,單壹貨幣和亞元的建立需要各國讓渡壹部分經濟政策的自主權,服從壹種***同的貨幣政策。然而,東亞國家並沒有顯示出願意放棄部分貨幣政策的自主權以換取貨幣合作成功的決心。因此,如何在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加強亞洲各國政治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是建立亞洲區域貨幣聯盟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展望亞洲區域貨幣合作的未來前景,雖然目前建立亞洲單壹貨幣--亞元存在諸多障礙和困難,但如果亞洲各國能相互信任,互助合作,亞洲經濟能夠相對平穩發展,亞洲區域貨幣整合仍有巨大的空間。

  • 上一篇:*** 資質什麽意思
  • 下一篇:哪裏有正規的學校學化妝?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