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品為土鱉蟲科昆蟲土鱉蟲(Boleny)的幹燥雌蟲。捕撈後,開水燙,曬幹或曬幹。
▲性味與歸經:鹹、寒;有壹點毒。肝經。
▲功能主治:破瘀血,續筋骨。用於肌腱斷裂、血瘀閉經、腹部包塊。
▲中藥功能:(1)祛瘀消痞,治療骨折:用於血瘀閉經,跌打損傷,脘腹腫塊。
(2)祛瘀止痛:用於瘀血引起的肝脾腫痛、腰肌勞損、扭傷。
▲用法用量:3 ~ 9g。
▲註:孕婦禁用。
▲存放:放在通風幹燥處,防止蟲蛀。
土鱉蟲的藥用價值: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真地鱉
拼音姓名tǔ·比ē·chónɡ
別名土鱉蟲、土鱉蟲、土鱉蟲。
地鱉蟲的幹燥全雌體。或BOL。BOL。],蜚蠊科昆蟲。
原始形態1,土鱉蟲呈扁圓形,蓋形,黑色有光澤,雌雄同體,雄性有翅,雌性無翅。雌蟲長約3厘米。頭小,觸角呈絲狀。腹部有9個橫聯,腹部黑褐色,胸足有細毛,多刺。藥比較脆,容易碎,很多腳都掉了。腹部有壹種灰黑色的物質。空氣很臭。喜生於潮濕的地方和角落疏松的土壤,分布於全國各地。2.[b]土鱉蟲[/b]外形與土鱉蟲相似,橢圓形,雌性體長3.0 ~ 3.6厘米。身體呈深褐色,無光澤。胸腹部各段兩側各有壹個小黑圓形黑點。分布在河北等地。
栽培喜歡生活在潮濕疏松的土壤裏,怕太陽,白天不睡覺,晚上出來。冬末春初是冬眠期。繁殖在夏天和秋天最強烈。小規模養殖,可在室內挖壹個甕狀的洞,口大,深約3尺(如果是濕的,要挖淺),壁要光滑,裏面的松土要1尺深以上,口要用蓋子蓋好,防止地鱉蟲逃跑。不如用壹個破底的大罐子埋在地下當投餌池。大規模養殖,在室內建造更大的三角形或方形養殖池。挖大約1英尺深(如果地面幹燥,可以挖得更深),周圍砌磚墻。墻壁高出地面1.5英尺,上面放上木棍,用粘土(最好用石灰)封死,中間留1 ~ 2個洞。在水池地面上鋪上松土和草屑(不用手揉搓時松土的水分要濕潤)。餵食:冬眠期間不進食,待氣候轉暖,春季恢復活動時開始餵食。主要飼料是米糠、麥麩、碎豆餅等。晚上地鱉蟲出來時,將飼料均勻地撒在疏松的土壤表面,每3 ~ 4天吃1次。夏季氣候炎熱。每3 ~ 4天灑水1次,同時補充多汁飼料,如南瓜漿、青菜葉、爛果、去皮南瓜碎片等。來補充蟲子所需的水分。
夏季捕捉,開水燙,曬幹;或者先用清水洗凈,再用鹽水煮熟,曬幹或用小火。
作用亞甲藍試管(2g生藥/ml)對白血病細胞有抑制作用。
味道又鹹又冷。有壹點毒。
功效: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閉經,產後瘀血腹痛。(土鱉蟲的功效和作用)
用法用量:1 ~ 3人民幣。孕婦不宜服用。
附加處方
1,跌打,跌打,傷痛:土元1兩,焙幹,磨碎。1元每服,黃酒送服,每日兩次。
2、閉經、痛經:土鱉蟲2錢,丹參5錢,赤芍、香附各4錢,桃仁、延胡索各3錢,水煎。
3.黑色素瘤:土鱉蟲、金銀花各2公斤,大棗、核桃仁各65438±0公斤,制馬錢子半公斤,冰片6元,豬膽汁65438±0.5公斤。研磨除豬膽汁外的細粉。將豬膽汁煮沸1小時,加入藥粉,用適量蜂蜜制成藥丸,每丸重2.5元。每天早晚服用1粒。
備註:市場上有壹種“邊地鱉”,是半翅目東方地鱉,比地鱉稍長,紫黑色,有光澤,背部下半部有紅邊,上半部有黃色金邊。大多生在潮濕的墻角下。主產於福建、湖北、廣東、廣西等省。此外,還有壹種虱子,也叫水龜,屬於龍鳳科,Cybister tripunctatus Oriental就是gschwendtn。蟲體扁平,長方形,中央略凸起,前窄後寬,體長不超過3厘米。背部墨綠色,部分為深色,腹部為黑色或黑紅色,有時部分棕黃色。頭前端、前胸和鞘翅目兩側有黃色或橙色條紋,腳脛端兩側有刺。刺的長短不壹,外面很腫,這是它的主要特征。它們大多生長在池塘、稻田、溝渠或湖邊的淺灘上。應標明華東、華南、西南等地的分布。
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