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現狀及今後應采取的對策

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現狀及今後應采取的對策

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矛盾現狀

(壹)中國制造“聞名世界”

由於國際產業分工及要素的全球流動,發達國家逐漸放棄在本國高成本的生產環節,把產品的中間環節全部或部分向中國轉移。壹個世界品牌諸如LV 的包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高知名度,但如果妳發現這是在中國制造的,並不會驚訝,從冰箱、彩電、集頂盒到襯衫、鞋帽、發夾,發達國家只要消費的商品都可以在中國找到源頭。據統計,美國人穿的十雙鞋中,有七雙產自中國,中國制造的產品在世界七大洲廣泛分布。但“MADE IN CHINA”並非全部出於中國人之手,哪怕給ARMANI大衣釘紐扣的工作由中國婦女完成後以中國口岸為出口基地,也算是中國制造,實際上,中國並非獨立制造如此多的產品,只不過發達國家把最便宜、最浪費時間、最耗費勞動力的生產環節交與中國,世界第壹大貿易國貌似顯得中國很重要,但其競爭力與效益還差得很遠。

(二)微笑曲線下的低利潤鏈條

目前國際化的產業鏈趨向更深層次的延伸,產品的產業鏈條跨越國界,除了新產品的研發設計外,其它諸如標準化生產、銷售、售後服務等皆在國外進行。雖然國界之外的生產鏈條具有增值性,但生產關系決定了雙方在分工中的地位不同,發達國家主導著價值的創造與分配關系,發展中國家服從於發達國家標準化生產的指令,其生產與服務環節是附屬於主導國。

用微笑曲線表示的產業分工鏈則很形象地表達了明顯的層次關系及發展中國家所處的地位,笑臉下端窄小區域是所謂“世界工廠”的生產區域,在這個區域,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按照主導國要求做著低技術含量的工作,利用豐富的資源與低勞動力成本實現著產品的規模化運營,看似中國加入了全球化的分工格局中,並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此角色的份量又如此之輕,利益的空間又如此微薄。而微笑曲線上面的左右兩端則劍指創新設計與全球營銷,而其無限延伸的狀態也形象地表達了在分工中主導產業分工國家利潤的無窮大。

(三)“中國加工廠”缺乏競爭力

中國珠三角、江浙、閩南地區是承接加工貿易的主要地區,由於核心技術相對缺乏,其生產環節依附於國外,在材料的選用、制作工藝等方面都有著苛刻的要求,導致其在本國加工環節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比如我國出口的彩電、DVD、MP3 等視聽產品多數依靠著國外的核心技術,以中國為基地生產電子元件,並組裝出口,其產品價格較低,又多為貼牌生產,無法與歐美大品牌競爭。

另外,在中國的外商企業對高精尖技術的嚴格保密與封鎖,中國的生產企業望塵莫及,只能依靠勞動力與資源優勢吸引外企進口核心部件後在中國進行組裝成品再出口,這幾年機電產品增長速度很快,貌似中國在加工制造領域具有較強的實力,而事實卻是外強中幹。在CRT 彩電慢慢退出市場後,平板彩電在中國生產與出口逐漸增加,但其核心技術與專利卻來自韓國、日本與美國。2008 年的金融海嘯,很多專門做貼牌生產、委托加工的企業收到退單甚至企業倒閉。市場上的領導者其實就是競爭力的角逐,誰擁有強大的技術或是品牌優勢,誰就可以笑得更久,馳騁得更遠。

(四)加工貿易占據半壁江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加工貿易經歷了從“三來壹補”方式到目前發展迅猛的出口加工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各種海關特殊監管區形式,極大促進了中國加工貿易的發展。截止2009年,各式海關監管區域有93 個,其中以出口加工制造業為主的功能區57 個,以保稅物流業為主的功能區有36 個。1980 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6.7 億美元,占當年進出口總值的4.4%,到2010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1577.7 億美元,占2010 年進出口總值的38.9%,雖然略低於2008 年41.1%,貿易方式略有優化,但依舊反映著加工貿易在中國進出口的“半壁江山”的地位。2010 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057.35 億美元,其中加工貿易利用外資占壹半以上。

在出口產品中,機電產品出口占加工貿易的比重達70%以上。中國出口加工區生產的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手機等產品已占世界生產總量的70%,實現了高新技術產品的聚集效應。目前中國機電產品的出口額、市場占有率僅次於德國。機電加工貿易出口比重大,約占80%的出口份額,壹般貿易僅占10%左右。另外,這些加工企業多為外國獨資企業與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的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超過60%以上,加上中外合資企業出口後,外資企業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超過80%。

中國應對國際分工轉移的戰略選擇

(壹)進壹步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

發達國家把核心技術留在本國,而把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看中的是勞動力成本低,產品價格更具競爭力這壹優勢。這說明中國的比較優勢仍然集聚在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內涵也在上升,很多技術與資本密集型出口產品中的勞動密集度高的環節都滲透了較高水平的技術,比如占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第壹的機電產品就存在著勞動力密集的生產環節。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中國轉移同時提供了大量就業,在深圳、珠海、汕頭等地外資企業占本地總企業數壹半以上,對提高就業水平、培養技術人才有積極的作用。

(二)從加工鏈的低端向上遊轉移

盡管勞動密集型產業代表著中國的比較優勢,但隨著全球化的進展及經濟形勢的變化,如果這種優勢不順勢而上,壹直停留在較低的加工鏈條上,僅僅依靠勞動力優勢,僅僅作為創新國家的附屬產業,那麽在激烈的競爭中就不會有發言權並最終被更有優勢的國家所替代。在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下,中國出口比重與增速下滑,珠三角、長三角等以加工貿易為主的企業受到了重創,由於對發達國家出口依存度超過50%,當危機沖擊歐美國家時,外資撤離、外商取消定單等行為對中國的加工貿易企業產生了巨大負面影響,企業開工不足,崗位縮減、業務量大大減少。如果中國企業總是滿足於低端加工制造以獲取加工費,則永遠停留在全球產業分工的最弱勢環節,沒有主動權更沒有發言權,只有不斷通過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掌握核心技術與培養研發團隊才能有機會與歐美國家比拼。

(三)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移

在全球化分工的產業鏈條上,中國制造無疑是較光彩的壹筆,從輕工、化工到重工,每壹產業每壹類產品都有中國制造的身影。但中國這個制造類大國,竟然在國際品牌中沒有絲毫的位置,上世紀90 年代開始,國際奢侈品牌就在中國設代工生產線,至2009 年,60%的國際奢侈品品牌在中國有自己的生產線,中國廣東深圳、東莞以及浙江溫州等地的壹些企業從事國際奢侈品代工生產,世界著名奢侈品牌Armani、BOSS、傑尼亞、Ralph Lauren 等多數產品產自中國,雖然誨莫如深地印著“中國制造”的標簽,但實際支付給中國的價格簡直是不值壹提。技術創造產業,只有企業不斷重視研發與創新,以技術與實力引領的產業升級才會使中國企業走上歷史舞臺,中國的海爾、格力、聯想正在做著努力與嘗試,以信息產業的提升帶動制造業的發展,以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引領配套產業勞動效率的提升,從而提升整體產業的競爭力。

技術創新的同時不能忽視品牌的力量,品牌與技術的結合是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再多的貼牌生產都無法與民族品牌、世界知名品牌相提並論。意大利之所以在高級服裝及服裝定制領域首屈壹指與其眾多的世界品牌有著直接關系,意大利在服裝設計領域擁有壹流的服裝設計大師,具有高超的設計理念及能夠準確的把握時尚潮流,從而形成了比較優勢的集聚力量,在服裝設計、布料生產方面的競爭力使其它國家望塵莫及。

(四)“ 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中國企業較高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及大量的外資企業成為出口的主力軍,對民族產業構成壹定的威脅。對發達國家的依存度越強,在經濟波動時受到的影響越大,中國企業不應把立足點放在這些有技術優勢的創新國,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要把市場盡量做大做全,水平分工與垂直分工相結合,與發展水平相近國家加強產業合作,比如與非洲國家加強石油勘探合作,與東南亞國家加強第三產業合作等,都將提升中國產業的自主升級。2005 年,中國就成為了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最多的地區,以外資為主力的出口企業所占比重超過60%,這些企業多為加工貿易型企業,要提升民族產業的競爭力,勢必需要更多的民營資本及跨國資本的聯合,跨國企業在世界市場的經營將會擴大中國海外市場,提高中國企業知名度,減少與歐美國家的貿易摩擦,“引進來”不是最終目標,“走出去”才是中國產業提高競爭力的途徑。

  • 上一篇:連鎖藥店管理系統軟體哪個比較好
  • 下一篇:社區工作者個人總結範文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