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如何治療寒氣侵腸胃的綜合癥?

如何治療寒氣侵腸胃的綜合癥?

中藥

【治療】溫中散寒,和胃止痛。

[處方]文薇湯:炙黃芪、桂枝、高良姜(或幹姜)、炒白芍、黨參、炒白術、

砂仁、木香、枳殼、陳皮、炙甘草、麥芽糖、生姜和大棗。

【用法】酸水患者加烏賊骨、煆瓦楞子;嘔吐患者可加入半夏、伏龍肝(廚房土),或黃土煮熟後與開水混合,用澄清水浸泡中藥;呃逆加丁香、柿子;腹瀉患者加炒扁豆、薏苡仁;胃下垂加入當歸、升麻、柴胡和枳實。

中藥方劑

(1)加味傅亮丸桂枝湯

主治:胃脘痛突然發作,疼痛無止境,隨溫熱而減輕,隨寒冷而加重。多有受涼或食寒史,或伴有吐清水、惡寒、手腳不溫、喜熱飲、口淡而不渴、舌苔薄白或膩、脈遲等。

[處方]高良姜、香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蓽茇、生姜。

【用法】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劑。

(2)復方胃痛湯

主治:胃痛。

[處方]黨參、蒲公英各20克,茯苓、丹參各65438±05克,砂仁6克,炒白術、木香、藿香、蘇梗、香附各65438±0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30日療程1。

(3)安微粉

主治:胃脘痛。

[處方]黨參、黃芪各20克,丹參、蒲公英各30克,延胡索、香附、神曲各65438±05克,幹姜、白芨各65438±00克,甘草6克。

【用法】* * *研成細粉,每次服用10g,壹日三次,1個月為1個療程。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之品。

(4)丁··著

適應癥:上腹部冷痛,伴有劇烈疼痛。

[處方]丁香、附子、炙甘草各6克,幹姜、白術各10克,人參6克(或黨參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30天為1療程。

(5)厚樸溫中湯

主治:胃脘痛。

[處方]厚樸15g,陳皮、豆蔻、茯苓、木香、生姜各10g,幹姜、炙甘草各6g。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21日為1療程。

(6)胃痛靈

主治:寒凝血瘀引起的胃痛。

[處方]訶子、山姜、厚樸、幹姜、茯苓、甘草、草果、陳皮、延胡索、制香附、制神曲、麥芽。

【用法】制成粉末,每次3g,溫開水送服。

(7)香砂六君子

主治:胃寒疼痛。

[處方]黨參12g,白術、茯苓、生姜、半夏各10g,炙甘草、陳皮、木香、砂仁各6g,紅棗4枚。

[用法]每日1劑量,煎服,15天為1療程。

(8)黃芪建中湯

主治:胃脘冷痛,遇冷劇痛,喜溫壓,食欲不振,口淡無味;或吐白沫,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沈。

[處方]白芍18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10g,黃芪10g,大棗4g,麥芽糖30g。

【用法】將諸藥煎取汁,加麥芽糖,分兩次溫服,每日1劑。

(9)文同軟膏

主治:感冒胃痛。

[處方]吳茱萸、幹姜、丁香各50克,茴香75克,肉桂、生硫磺各30克,花椒5克,梔子20克,蓽茇25克。

【用法】上藥,研成細末,貯於瓶中,密封。使用時,取25克藥粉,加入等量的面粉。用開水調成糊狀敷於臍部,熱敷加熱水袋。

(10)大黃附子湯

主治:腹部突然絞痛,可觸及腫塊,疼痛拒按,惡寒喜溫,面色偏冷,腹脹嘔吐,舌淡苔白,脈緊。

[處方]大黃9克,附子9克,細辛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針灸療法

【取穴】中脘為養胃穴(註:養胃穴是臟腑經絡氣血在胸腹部匯聚的穴位。),也是小腸、三焦、任脈的交匯點,也是人體臟腑、腑、氣、血、筋、脈、骨、髓精氣匯聚的細胞點。即漳門、中渝、鐘山、舒歌、陽陵泉、太原、大榭和懸鐘。),能治壹切胃病和腹痛。舒為腎經、脈沖穴(註:脈沖穴能調理十二經脈的氣血,是十二經脈氣血的沖,故稱“十二經脈之海”、“血海”。)會穴可治腹痛腹脹,用中脘更有效。舒天采集胃經和大腸經穴位,是治療胃腸疾病的重要穴位。能和胃,理氣止痛,配中脘有效。足三裏是治療腹痛的總穴,所以有“腹留三裏”之說。能健脾和胃,溫中散寒,消脹止痛。

[處方]中脘、壹俞、舒天、足三裏。

【練習】先針刺中脘和舒克李燦止痛,再針刺足三裏和舒天15分鐘(不要太長)。每隔5分鐘輕輕降針壹次,針出來的時候慢慢把針擰出來,也就是按針孔揉壹會兒。針刺後可滾艾條,輕灸中脘穴10分鐘,隔日1次,7 ~ 10次為1療程。

  • 上一篇:用姜片擦頭皮或用老姜片,促進生發脫發。
  • 下一篇:妳為什麽掉頭發?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