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什麽是小兒腦癱?

什麽是小兒腦癱?

兒童腦癱是腦癱的簡稱,是指兒童由於各種原因(如感染、出血、外傷等)引起的非進行性中樞運動功能障礙而發展為癱瘓的疾病。).嚴重者伴有智力低下。癲癇、肢體痙攣以及視覺、聽覺和語言功能障礙。臨床癥狀

1.中樞性運動障礙:表現為運動發育緩慢,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只有在孩子擡頭困難、翻身困難、坐著困難的時候才被家長發現。患病兒童的肢體很少活動,尤其是下肢,常表現為半身不遂、雙側癱瘓、四肢癱瘓。因為自主運動困難,動作僵硬不協調,經常出現異常運動模式。2.肌張力和姿勢異常:當錐體外系或基底神經節有病變時,主要表現為動作異常、運動增強、手足蠕動、舞蹈病和肌強直;小腦病變時,會出現* * *共濟失調和張力減退;肌肉僵硬、震顫等。發生在大腦廣泛病變的時候。

早期癥狀

通過1、產前、產中、產後五個癥狀可以早期發現兒童腦癱,發現腦癱高危因素。如孕期感染、風疹、重度妊高征、出生時窒息、早產兒、重度黃疸、出生後顱內出血等。2、孩子出生後餵養困難,如吸吮無力,哭鬧無力或哭鬧多,易受驚嚇。3、過於安靜,少主動運動。4.體育發展落後。比如3個月到4個月的孩子不能直立頭部或者俯臥位擡頭不穩,4個月以後不能用前臂支撐負荷。站立時,他們用腳趾著地或者下肢太直交叉。5.經常出現肌張力異常、姿勢異常,如兩指內收、握拳、前臂旋前、頭頸後傾等。專家提醒,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上述癥狀,應立即到醫院進行篩查診斷,必要時進行智力測試。

(壹)體格檢查除壹般體格檢查外,應註意有無淺表淋巴結腫大,以及特定的神經系統檢查,結合病史和重點。如懷疑鞍狀病變,應仔細檢查視野,小腦病變應註意聽力和前庭功能。意識不清的患者應盡可能做神經系統檢查,包括眼底檢查。神經系統的定位征象是腫瘤定位的主要依據;有些部位如前額葉、腦室內腫瘤,沒有明顯的局限征象,需要根據其他特殊檢查進行正確定位。(2)1的特考。x線頭顱平片可提供顱內壓增高的證據和位置。2.超聲波檢查:中線波向健側偏移。b超斷層可以看到占位病變的大小。3.CT和MRI掃描:可掃描特定內部結構和各級腦組織的不同圖像,增加病竈密度。4.放射性同位素腦部掃描顯示同位素濃度。5.腦電圖檢查:幕上腫瘤定位陽性率高,病變區皮質出現慢波。6.血管造影:可用於定位和定性診斷。7.腦室造影術:適用於位於中線、腦室內生活、顱後窗的腫瘤。根據臨床表現,結合檢查的選擇,壹般可以做出診斷。

治療的原則和方法

1)綜合康復:如運動療法,包括大運動量、小運動量、平衡協調訓練;如爬行、有目的的識別(鼻子、耳朵等。)、抓東西訓練、拿東西訓練、坐起、擺動、行走(背靠墻壁、面向墻壁)、原地移動(彎腰撿東西、擡腳訓練、單獨站立、原地跳躍)、行走、跑步;再比如物理療法,包括神經電刺激療法、熱療、水療;還有就是職業療法,也就是能力訓練。現在這種專科醫院或診所在城市也有,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可以選擇,但效果壹般。現代醫療方法如下:1。運營;2.矯形器;3.水、電、光、聲療法;4.語言和交流療法;5.運動功能的治療;6.ADL訓練2)藥物治療:口服或註射相關藥物:腦神經營養藥物、肌松藥、活血藥物等。包括構建和修復腦組織(細胞)的藥物,如卵磷脂(包括磷脂酰膽堿、腦磷脂、鞘磷脂等。),每次0.1g/1片,每日三次,可修復外傷、出血、缺氧等引起的腦細胞膜損傷,保護神經細胞,加速神經興奮傳導,改善學習記憶功能。還可以選擇能促進腦細胞DNA合成、促進腦細胞氧利用率、改善腦細胞能量代謝、增強腦功能、供給腦組織修復和再生所需的各種氨基酸、調節腦神經活動的藥物;如固力西(腦酶水解片),每次1-2片,壹日三次;螺旋藻片(膠囊)1-2片,壹日三次。然後積極服用復合維生素,如21-吉西他濱,每次1片,每天1-2次。有條件的醫院可交替選擇以下註射劑(與片劑效果相同):腦活素、腦多肽、乙酰谷氨酰胺、胞苷二磷酸膽堿等。3)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簡稱SPR手術)是治療痙攣性腦癱非常有效的方法。1978由壹位意大利外科醫生創立,並很快風靡全球。由於大腦皮層的上運動神經元在損傷後無法控制下運動神經元的活動,所以壹些神經纖維是肌張力增加的主要原因。所以SPR手術就是利用現代電生理技術和顯微外科技術,找到並去除這些神經纖維,從而穩定過度活躍的反射弧,改善痙攣。成功率大概在50-80%左右。術後應進行康復訓練和肌力平衡協調訓練。該手術適應證為單純性痙攣性腦癱,年齡5-7歲,智力正常,肌張力3級以上,有壹定的運動控制能力,無肌張力低下、手足蠕動、共濟失調和肌肉攣縮。4)中醫療法:包括針灸療法(肌張力高的腦癱慎用);按摩療法;中醫療法。5)堅持家庭康復訓練,要註意以下幾點:保持正確的姿勢。當孩子有了良好的軀幹控制能力和進食能力,就可以系統地開始語言訓練,在交談中保持孩子眼睛的高度。如果位置太高,孩子的整個身體會過度拉伸,不利於發音。增加談話和活動的數量。家長不要因為和孩子說話得不到回應而失去信心。他們應該利用各種機會與孩子交談。在和孩子做遊戲的時候,對他們進行了呼吸和發聲的訓練,通過寓教於樂,引起了孩子對訓練的興趣。鼓勵孩子說話,要更加註重鼓勵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幫助孩子樹立說話的信心;孩子說話,要立即回應,啟發他表達自己想說的話。永遠不要批評或責備孩子。教育要持之以恒,語言矯正和訓練是長期而艱巨的,家長要有極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獲,為有語言障礙的腦癱兒童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不要過分保護孩子,不要沒有憐憫就放棄,不要和其他孩子攀比,鼓勵兒童中心參與遊戲和活動。

針灸理療

1.針刺治療病情較輕有壹定療效,可改善癥狀,應註意早期治療。2.在針灸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功能訓練和智力訓練。

日常生活訓練

日常生活活動是人們維持生命最根本的活動。根據日本康復醫學會的意見,狹義的ADL是指人們在家庭生活中的自理活動,如吃飯、更衣、整形、上廁所、洗澡等;以及在床上改變姿勢、在床和椅子之間轉移、行走等移動活動。從廣義上講,ADL還包括壹些與ADL相關的活動,如家務勞動、交通運輸等。日常生活活動是人們維持生命最根本的活動。根據日本康復醫學會的意見,狹義的ADL是指人們在家庭生活中的自理活動,如吃飯、更衣、整形、上廁所、洗澡等;以及在床上改變姿勢、在床和椅子之間轉移、行走等移動活動。從廣義上講,ADL還包括壹些與ADL相關的活動,如家務、交通等。在ADL中,人都有以下基本動作,如動姿、獨坐、上肢和手坐、站立和行走。腦癱兒童通常有許多能力缺陷。在運動康復中,還需要ADL訓練來促進上述運動功能的恢復。ADL訓練使患者能夠在現實生活環境中結合上述動作,並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既能促進二者的康復療效,又能使患者最終達到自我保健的目的。目前,ADL訓練已被列為康復醫學的重要目標。腦性癱瘓兒童康復不應忽視ADL訓練。

家庭用藥註意事項

(1)註意藥物相互作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同時服用時,可相互發生作用,有時會降低其中壹種藥物的療效或引起不良反應。如青黴素、四環素,其抗菌效果不如單獨使用。與整腸同時服用土黴素等腸道殺菌藥物會使整腸失效,因為整腸是雙歧桿菌制劑,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失調。因此,如果要壹次服用幾種藥物,應在醫生或藥劑師的指導下進行,避免因藥物的相互作用而失敗。(2)掌握劑量:劑量必須服用。過量使用會引起不良反應,甚至死亡。如果老人和小孩不註意退燒藥的用量,可能會因出汗過多而體溫驟降,引起虛脫。(3)註意服藥方法:除了服藥的時間和次數,還要註意方法。大部分藥物是吞服的,但有些藥物,如酵母片,要咀嚼後再吞服。再比如硝酸甘油片要舌下含服,既能保證療效,又不破壞肝臟。首先,在確診之前,最好不要隨便用藥。癥狀往往是疾病診斷的依據之壹,隨意用藥會掩蓋癥狀,導致診斷困難,甚至誤診。

四部分療法

神經修復+中醫研究特色療法+現代康復技術+家庭康復指導=腦病康復。“四部療法”是目前國內外治療腦癱患兒的壹種新療法。大部分腦癱患者短期內即可見效,2-5個療程後有望康復。四部療法開創了小兒腦癱治療的新領域,尤其適用於肌張力長期增高,其他療法治療無效的重度腦癱。四部療法能在短時間內見效,這是國內外其他治療方法無法企及的。壹、神經修復1、生物技術療法2、針灸、推拿療法3、現代康復技術2、中醫研究特有的中醫治療方法1、中醫疏通療法2、經絡傳導療法3、小針刀針灸療法4、水針療法5、頭針、體針、耳針、點針、磁圓針等多種針灸療法6、經絡整平療法7、經絡磁錘疏通療法8、磁電振動、電腦中頻療法9、推拿手法骨科3、現代康復技術4、中

[編輯此段]醫療保健

腦癱兒童的家庭飲食

腦癱兒童由於身體缺陷,容易患病。所以合理膳食,註意營養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從多年的臨床經驗中總結出腦癱患兒飲食的五不五要,介紹如下:五要1,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選擇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蛋白質是智力活動的基礎,與大腦記憶和思維密切相關。牛奶、豆漿、雞蛋、酸奶、肉類等。是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也要選擇,因為維生素A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大腦的發育。維生素B可以改善機體的各種代謝功能,增強食欲,維生素D有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2、以米飯、面食、饅頭、稀飯、面粉等碳水化合物為主食,過多的雜食會影響食欲,引起營養失調。3、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肉肥肉,蔬菜水果含有維生素和纖維,能保持大便通暢,如孩子不吃蔬菜,可以把蔬菜切碎,做成包子、餃子、菜泥、湯,教育孩子養成吃蔬菜的習慣。4、飲食要定時,壹般早、中、晚各吃壹次,有條件的可以下午加壹次零食,按時吃,可以增加食欲。5、日常戶外活動要適當進行,讓陽光照射在皮膚上,可以增加食欲,有助於吸收。五不要1,不要吃油炸、辛辣、油膩、辛辣辛辣食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因為孩子體質偏熱,吃油炸食品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發燒。2、不宜暴飲暴食溫補,因為孩子是純陽,只適合滋補潤燥的食物。3、不要吃太多的糖,因為口腔內的細菌會發酵糖分,容易蛀牙,影響食欲。4、不要偏食,因為偏食會造成營養不良。5、不要吃太多姜、蔥、味精、辣椒、酒等調味品。腦癱患兒站立訓練步驟:1。單膝站立訓練;2.膝蓋站立訓練;3.單膝站立轉換訓練;4.幫助站培訓;5.姿勢轉換訓練;6.站姿控制訓練;7.骨盆控制訓練;8.從坐姿轉換到站姿的訓練;9.站姿到坐姿的轉換訓練。弛緩性腦癱患兒的特點弛緩性腦癱患兒的壹個明顯特點就是呼吸困難。兒童呼吸因呼吸功能受損,總讓人覺得兒童自身呼吸運動較淺、較弱,咳嗽較弱,容易發生呼吸道梗阻,因此這類患者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弛緩性腦癱患兒的壹個明顯特征就是呼吸困難。兒童呼吸因呼吸功能受損,總讓人覺得兒童自身呼吸運動較淺、較弱,咳嗽較弱,容易發生呼吸道梗阻,因此這類患者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弛緩性腦癱患兒由於肌張力低,容易出現吸吮、吞咽、進食困難。壹般來說,弛緩性腦癱患兒對外界反應遲鈍。由於肌張力低,抗重力能力低,維持壹定姿勢的能力低,孩子很難擡起頭軀幹,支撐四肢,所以這類孩子大多喜歡采用仰臥位。仰臥位時,他的上下肢處於外展外旋狀態,頭偏向壹側,形似“青蛙”,俗稱“蛙姿”。弛緩性腦癱,其實只是壹個特殊表現的階段。壹般在2-3歲以後,大部分孩子可能轉化為手足蠕動痙攣,部分可能轉化為* * *共濟失調。另外,由於弛緩性腦癱患者的抗重力能力不足,隨意運動能力較低,所以弛緩性腦癱幾乎沒有維持姿勢的功能,這個孩子的肌張力變化很大。當沒有外界刺激時,孩子處於完全癱瘓狀態;但是,壹旦孩子受到突然的外界刺激或受到某種因素的影響,孩子的肌張力會立即迅速增加,從而產生肌張力亢進。此時主要是以背部的伸肌為主,呈現出壹種抗角弓緊張的狀態。

[編輯本段]運動功能障礙的評估

1.運動發育障礙的評估正常兒童的運動和姿勢發展有壹定的時間和順序,如2-3個月可以平躺擡頭,4-5個月可以雙手各拿壹個玩具主動伸手觸摸東西。可單手或雙手坐起6-7個月。8-10個月可以爬。1歲可以單獨站立,1歲-1歲可以單獨行走。2歲就能跑了。我3歲就會騎三輪車了。4歲就能爬梯子。腦癱患者壹般無法接觸到正常兒童,或在上述年齡階段表現出主動活動減少。2.肌張力和關節活動度的評價人體肌肉和肌肉群中壹直存在持續的肌張力活動。正常情況下,肌張力的變化是有限的,否則人體將失去運動的可能。腦癱的肌張力機制受損。學生表現出壹種或高或低的肌肉緊張狀態,是因為過度反應或遲反應。這就決定了評估兒童肌張力的重要性。肌肉張力的異常影響關節的活動範圍。當肌張力增加時,對關節活動產生更大的阻力感。肢體擺動小,關節屈伸受限。反之,肌張力降低時,活動關節無阻力,肢體擺動較大,關節屈伸過度。另外,肌肉的緊張程度可以通過下面的關節活動度來間接了解。兒童取仰臥位,頭部和身體居中。a .內收角:患者雙下肢伸直,外展至最大,兩大腿之間的角度。b .腘窩角:兒童壹條腿伸直擡起時,腿與小腿之間的角度。c .足背屈角度:踝關節盡量被動背屈,腳背與小腿之間的角度。d .腳跟耳朵測試:拉孩子壹側。正常兒童關節活動範圍內收角度關節活動範圍腘窩角度足背屈角度1-3月40-8080-10060-704-6月70-11090-12060-707-。010-160 60-70 10-65438+2月130-150 150-170 60-70 3。常用的方法有:a .指鼻測試:幼兒在任意位置伸直手臂,然後用食指觸摸鼻尖。存在* * *共濟失調時,很難準確完成手指指向試驗。b .手指指向試驗:任何體位的患者用拇指依次指向手指,有* * *共濟失調時難以準確完成。c .輪臂動作:快速重復的前臂旋前旋後動作,有* * *共濟失調時難以準確完成。4.原始反射和自動反應的評價很重要,通過檢查可以判斷神經發育和運動發育的水平。它是指導訓練的基礎。原始反射評估。a .緊張性迷路反射:頭處於中間位置,上下肢伸展。仰臥時,頭部後仰,全身伸肌張力增加,呈“伸展模式”。俯臥時,頭向前屈,四肢屈曲,全身屈肌的張力呈“屈曲模式”,為正,3、4月份消失。持續的陽性會阻礙孩子正常的運動發育。b .緊張性頸部反射(TNR) (1) ATNR:仰臥,頭部居中,四肢伸直,頭轉向壹側。積極的表現是面部向側肢延伸,枕頭向側面屈曲。3-4月消失⑴ STNR:俯臥,頭頸部前屈,背部盡量伸展,前屈時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背部伸展時上肢伸展,下肢屈曲為陽性,陰性。5個月左右轉多雲。如果TNR堅持下去,會影響孩子四肢的運動發育、平衡能力和擡頭能力。c .握持反射:刺激孩子手掌,使孩子手指快速彎曲握持,2-3個月這種反射消失。d .交叉拉伸反射:仰臥,以頭部為中心,讓壹側下肢彎曲後再拉伸,陽性表現為另壹側下肢反過來,1-2個月反射消失。b .自動反應評估自動反應評估包括翻正反應、平衡反應和保護性拉伸反應。翻正反應又稱翻正反應,是兒童頭部、頸部、軀幹和四肢在空間位置發生變化時,立即恢復正常姿勢和姿態的反應。包括頸部旋轉翻正反應、迷路、直立反應和軀幹翻正反應,包括傾斜反應、坐姿反應和站立平衡反應。可用FUGL—MEYER評價法了解患者的平衡反應能力保持反應:托住孩子的腋窩使其向下接近桌面,孩子雙上肢出現床面反應,出現在6個月時。5.肌力評估對不同年齡的患者有不同的要求。在發展初期,患者主動運動較少,評估其肌力的治療意義不大。但在患者能坐能爬甚至能站能走的情況下,對其肌力進行評估,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腦癱患兒並發癥狀的幾種表現:(1)智力低下:據報道,超過三分之二的患兒為智力低下。痙攣性四肢癱和強直性腦癱患兒的智力往往更差,極少數患兒出現手足蠕動的重度智力低下。(2)視力障礙:約壹半的孩子有視力障礙,最常見的是內斜視和屈光不正,如近視、弱視等。少數有眼球震顫,偶爾全盲;偏癱兒童可能有同側偏盲。視覺缺陷會影響眼手協調功能。(3)聽力障礙:部分患兒聽力下降,甚至完全耳聾,尤其是高膽紅素血癥引起的手足蠕動。大部分高頻聽力損失需要通過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測量來檢測。(4)其他感覺和認知異常:腦癱患兒常缺乏觸覺、位置感、實體感和兩點辨別覺。兒童往往缺乏正確的視覺空間和立體感,認知功能缺陷更為突出。因此,在康復醫學訓練中,學習新的運動技能,學習各種知識和活動,往往會出現壹些困難。(5)語言障礙:腦癱患兒的語言缺陷與出生前後的腦損傷及損傷後的繼發性腦發育遲緩密切相關,也可由聽力缺陷等因素引起。據報道,約1/3至2/3的兒童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表現為語言發育緩慢,發音困難,咬字不清,不能正確表達,部分患兒完全失語。手足蠕動和* * *共濟失調的孩子往往伴有語言障礙;痙攣性四肢癱和雙側癱瘓的孩子往往伴有語言障礙。(6)癲癇發作:從文獻到報道,腦癱患兒癲癇的發生率差異很大。至少有65,438+0/4-65,438+0/3或65,438+0/4的兒童在不同年齡出現癲癇發作,痙攣性四肢癱、偏癱、單癱、智力低下較為常見,伴有手足蠕動和* *輔助。(7)口腔及牙齒功能障礙:腦癱患兒有的吸吮無力,吞咽、咀嚼困難,口、唇閉合不良,流涎頻繁,有的患齲齒或牙齒發育不全。這些癥狀在手腳蠕動的兒童中最為常見。(8)情緒和行為障礙:腦癱患兒大多有情緒或行為異常,與腦功能受損有關。大量臨床資料表明,當大腦邊緣系統(尤其是海馬)受損時,可引起兒童情緒異常。孩子容易哭鬧、任性、固執、孤僻、古怪,情緒脆弱易激動,有的有清明感、幸福感,情緒不穩定。這些癥狀在手腳蠕動的孩子身上更常見。此外,大多數腦癱患兒表現為活動過度、註意力分散、行為分散。偶爾看到孩子用手擊打頭部和下頜的“強迫性”行為。(9)其他:多數嬰幼兒體格發育不良、營養不良、運動障礙嚴重者較為常見,由於免疫功能低下,往往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大多數兒童由於身體運動、感覺、智力、語言、情感和行為的單壹或多重缺陷,往往在學習和社交方面有困難。通常腦癱患兒的運動障礙與上述共存的相關缺陷相互作用。例如,聽力和智力障礙加重語言障礙,各種感覺和認知障礙、癲癇發作和學習困難加重智力障礙。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得腦癱患兒的康復訓練非常困難。腦癱患兒的神經誘發電位(NEEP)測試通常是指通過計算機對神經系統對感覺刺激的瞬時電反應進行平均,從而獲得具有恒定反應電位波型的電生理檢測技術。通過判斷反應的潛伏期、振幅等參數,可以了解感覺傳導通路的完整性及其鄰近區域的相關損害。由於刺激的受體不同,可分為腦幹聽覺誘發電位、視覺誘發電位和體感誘發電位。這些檢查可以選擇性地觀察特定傳入神經通路的功能狀態,並可用於各種感覺的客觀檢查。(1)腦幹聽覺誘發電位(BAEP)檢查BAEP檢查是反映聲音刺激引起的神經沖動在腦幹聽覺通路中傳導功能的檢查。目前沒有統壹的診斷標準。在潘傅穎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兒童不同年齡段相關的PL波作為正常參考值,將BAEP分為四個等級:①正常範圍為I-V波穩定整齊,各波PL正常;②輕度異常為I-V波,但部分PL和IPL延長超過平均值±2.5標準差;③中度異常為僅存在I、V波,所有間期延長,波形不規則;④高度異常為I-V波分化不清或消失。首都兒科研究所的楊健等人發現,異常多為閾值增高,I波潛伏期延長,V/I振幅比小於0.5。有報道腦癱患兒腦幹聽覺誘發電位異常率為365,438±0.6%,其中周圍性損害24.3%,中樞性損害3.68%,混合性損害3.68%。腦幹聽覺誘發電位的診斷意義:壹般來說,I波起源於聽覺神經,II波起源於耳蝸核,III波起源於上橄欖復合體,IV波起源於外側丘核,V波起源於中腦下丘,VI波和VII波分別代表內側膝狀體和聽覺輻射的電位。因此,這些部位的異常可以顯示聽覺誘發電位的變化。腦癱患兒往往不配合,傳統的聽力檢查往往容易漏診,從而延誤治療時機。有報道稱,約2/3的腦癱患兒存在外周或中樞聽覺通路損害(尤其是前者),提示病變主要累及耳蝸和遠端聽覺神經纖維,極少數為純中樞性。由於腦癱患兒主要表現為高頻聽力損失,在壹般言語中不同程度地保持低頻聲反應,導致部分家長誤以為孩子沒有聽力異常,延誤診治。BAEP在高音頻的短聲音刺激下誘發壹系列反應波,因此能敏感地發現腦癱患兒聽覺神經通路的損害,是診斷超早期腦癱的重要標準之壹,對早期矯正具有重要意義,是頭顱CT所不能替代的。(二)視覺誘發電位的檢查視覺誘發電位的檢查可用於區分腦癱患兒的假性盲與癔癥、視網膜病變、前視通路病變、視交叉病變,尤其提示視神經萎縮。(3)感覺通路和運動傳導通路分別屬於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兩個神經傳導束在中樞部分或外周神經中走得很近。運動傳導通路的損傷可能影響感覺傳導通路的完整性。此外,正常運動功能的產生與感覺傳導功能密切相關,尤其與深部感覺密切相關。因此,雖然腦性癱瘓患者表現為肢體運動和姿勢異常,但SEP檢查仍可對腦性癱瘓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臨床上的SEP檢查壹般是檢測上肢正中神經的體感誘發電位。SEP異常標準為:①各波絕對潛伏期異常;②某壹波成分消失或振幅低於對側50%以上。天津兒童醫院孔傑建立了SEP異常判斷標準如下:以對照組為基準,任何大於對照組平均值加2.5個標準差的PL和IPL均延遲;N2O波形缺失、分化不清或峰值振幅低於正常值的50%為異常。專家對52例腦癱患兒進行了BAEP和SEP檢查,前者異常率為76%,後者異常率為90%,且後者明顯高於前者。SEP主要反映大腦皮層電位,它能靈敏準確地反映病變累及大腦皮層後的各種電生理變化。而且在實驗中還發現,腦癱患者癥狀的嚴重程度與各項檢查結果並不成正比,也與臨床分型沒有直接關系。結合臨床康復治療發現,當N20-P25潛伏期延長,或N20、P25、N35、P45波形缺失或振幅過低時,兒童康復效果較差。弛緩性腦癱患兒的特點弛緩性腦癱患兒的壹個明顯特點就是呼吸困難。兒童呼吸因呼吸功能受損,總讓人覺得兒童自身呼吸運動較淺、較弱,咳嗽較弱,容易發生呼吸道梗阻,因此這類患者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弛緩性腦癱患兒的壹個明顯特征就是呼吸困難。兒童呼吸因呼吸功能受損,總讓人覺得兒童自身呼吸運動較淺、較弱,咳嗽較弱,容易發生呼吸道梗阻,因此這類患者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弛緩性腦癱患兒由於肌張力低,容易出現吸吮、吞咽、進食困難。壹般來說,弛緩性腦癱患兒對外界反應遲鈍。由於肌張力低,抗重力能力低,維持壹定姿勢的能力低,孩子很難擡起頭軀幹,支撐四肢,所以這類孩子大多喜歡采用仰臥位。仰臥位時,他的上下肢處於外展外旋狀態,頭偏向壹側,形似“青蛙”,俗稱“蛙姿”。弛緩性腦癱,其實只是壹個特殊表現的階段。壹般在2-3歲以後,大部分孩子可能轉化為手足蠕動痙攣,部分可能轉化為* * *共濟失調。另外,由於弛緩性腦癱患者的抗重力能力不足,隨意運動能力較低,所以弛緩性腦癱幾乎沒有維持姿勢的功能,這個孩子的肌張力變化很大。當沒有外界刺激時,孩子處於完全癱瘓狀態;但是,壹旦孩子受到突然的外界刺激或受到某種因素的影響,孩子的肌張力會立即迅速增加,從而產生肌張力亢進。此時主要是以背部的伸肌為主,呈現出壹種抗角弓緊張的狀態。

  • 上一篇:美白祛斑的五種食物
  • 下一篇:聲帶腫瘤偏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