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耳毒性簡介

耳毒性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耳根中毒癥狀5病因病機6耳根中毒診斷7證候分析8耳根中毒治療8.1辨證施治8.2方藥治療8.2.1治療方法8.2.2方藥8.2.3古方參考8.3外治法9膿瘍患者的日常保健10預防膿瘍112參考治耳根毒3穴1古籍拼音r gēn dú

2英文參考急性耳後淋巴結炎【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乳突潰瘍[湘雅醫學詞典]

耳下急性淋巴結炎[湘雅醫學詞典]

3.總結急性耳後淋巴結炎[1]為病名[2]。辨證論治的標準,選擇醫生,第三卷。又稱附在耳後的骨癰[3][4]。指以耳後骨處腫脹、疼痛、發熱、觸覺波動甚至潰爛、流膿為特征的耳部疾病[1]。

中醫的耳後膿腫類似於西醫的耳後骨膜下膿腫[4]。

請參見耳毛。

4耳中毒癥狀患者耳內有膿,耳內膿差,耳內疼痛,耳後及耳後骨疼痛壓痛,甚至腫脹如半球,耳殼常向前推進。幾天後,腫脹部分仍可發軟潰爛。[3][4]。

剛開始耳朵根部腫的像痰核,但是不動的時候會輕微的疼,而且腫的逐漸增大,像老鼠壹樣,又紅又痛[3]。

全身癥狀可見發熱、頭痛、口幹、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數等[4]。

如果由於體質虛弱或治療不當,潰瘍長期存在,膿液常滲出,就會變成虛證的軟管,治療起來比較困難[4]。

5耳根毒的病因病機耳根毒是少陽膽經風熱所致[3]。

耳根毒多因流膿燒耳,肝膽濕熱,或治療不當,膿液排泄障礙,邪毒不隨膿液流出而泄,而困於內,燒骨,血肉腐敗,而聚成癰腫[4]。

《外科證治規範》卷三:“耳根毒,在耳根,癆如痰核,不動時微痛,足少陽膽經,三焦風熱所致。”

《清囊秘錄》說:“耳根毒,由心腎、怒悲、肝經郁結、風熱蘊結所致。”

是少陽膽經風熱所致[2]。

6耳毒性的診斷是耳朵化膿,耳後骨紅、腫、痛、嫩,或潰爛化膿,為耳毒性[4]。

7證候分析:膿耳火熱邪毒熾盛,侵及耳後骨,故該部位痛而嫩[4]。

邪毒困於內,燒骨,血肉腐爛,聚成癰腫,故升如半球,耳膜常被向前推[4]。

膿液已發展,所以腫脹部分變軟,有波動感,可破裂排膿[4]。

口幹舌燥,舌紅苔黃,小便黃,便秘,都是熱盛所致。發熱不退,脈強,為邪之實[4]。

如果身體虛弱,正氣被邪毒所壓倒,邪毒久困,腐屍不去,新肌不生,則潰瘍久不愈,膿液常滲入瘺管[4]。

8耳毒性的治療8.1辨證熱毒聚竭型耳後骨膜下膿腫,指熱毒。常見癥狀為中耳膿液驟減,耳內及耳後疼痛加重,發熱,頭痛,口苦,咽幹,小便黃而便秘,舌質紅,苔黃厚,脈弦或滑數。

耳後膿腫為正氣虧虛、毒瘀互結證,糾正虛毒互結,表現為耳後膿液持續,反復發作,纏綿不散,耳後腫脹潰爛,潰爛時間延長,出現瘺管、白膿、生瘡。

8.2方劑治療8.2.1療法瀉火解毒,化瘀排膿[4]。

8.2.2本方劑在治療膿胸方劑[4]的基礎上,可重用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黃連。

耳後腫脹有波動感,可用仙方活血飲清熱解毒,用乳香、沒藥行氣活血、解毒止痛,皂角刺、穿山甲排膿,促進其排膿,邪熱得以泄出[4]。

對於便秘患者,可增加黃、芒硝,以瀉熱通便。熱盛口苦者加龍膽草、梔子,癰潰爛流膿者去皂角、穿山甲,加桔梗、薏苡仁[4]。

若潰瘍持續時間較長,宜補益氣血,排膿托裏,祛腐生肌,加減托裏消毒散[4]。

若身體寒熱,荊可防解毒散汗[3]。

對於發熱腫脹較重者,仙方活生飲宜用升麻、柴胡加水酒對半煎服[3]。

化膿的人拿頭三浦[3]。

體弱者服用托裏透蒲湯,及時切開引流。小的可以自己崩,撒紅丹,貼太乙膏[3]。

膿液要用生肌玉紅膏治療。如果膿液稀薄,傷口愈合慢,應服用湘貝楊蓉湯補之[3]。

8.2.3古方指“外科精致耳根毒”:生於耳根,狀似痰核,但微痛不動,為膽經、三焦風熱所致。宜加升麻、柴胡,或金桂丸,體弱者必可助之。小柴胡湯加青皮、紅花、桃仁、牛蒡子,用於因怒而耳下腫脹者,或肋痛、脈緊者。寒熱之時,加荊芥、防風,蓋肝者以內藏血為主,蓋肝者以外養筋為主,生氣者以逆氣為主。所以筋疲力盡,動物腫脹,不自我調整,就會傷肝,耽誤肺結核,再去追糜爛的藥,那麽很多人就治不好了。

8.3外治1)耳科治療同膿耳,主要是清除膿痂,保證引流通暢,滴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物。如黃連滴耳液[4]。

2)耳後腫脹可用如意黃金粉或紫晶錠敷於患處。或與鮮羊草、木槿花葉搗碎外敷[4]。

3)如果腫脹有波動感,就是膿腫,可以切開排膿[4]。

9.膿胸患者的日常保健在膿胸的護理中,要註意經常清除耳內膿液,正確使用滴耳、吹耳藥物。在滴耳和吹耳之前,要清除膿和積粉。耳垂時,側臥,患耳朝上。滴完藥液後,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數次,使藥液到達患處並停留較長時間。吹耳藥要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不要吹得太多,以防堵塞耳道,妨礙引流。此外,密切觀察病情應特別註意膿液、頭痛、發熱、意識等癥狀的變化,以便及時預防或發現膿耳變綜合征。[5]

飲食上少吃雞蛋、豆制品等引起邪毒的食物[5]。

患耳膿、耳膜穿孔未愈者,應避免遊泳,以免水進入耳內加重病情[5]。

10膿胸的預防預防膿胸的關鍵是提高抗病能力[5]。兒童患麻疹、流行性喉炎等疾病後,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此病。更要註意預防,發現耳部癥狀,及時診治,避免流膿[5]。

母乳餵養不當也容易引起此病,所以要戒掉躺著餵奶的習慣,避免因過多的母乳進入耳朵而引發此病[5]。

另外,防止汙水進入耳朵,當水進入耳朵後,盡快擦拭幹凈,保持耳道清潔衛生[5]。

初發膿胸患者應盡早徹底治療,以免久拖不愈而成為慢性,或成為其他綜合征[5]。

11關於化膿耳的惡化病例是指附在耳後的膿腫(耳根中毒)和耳的面癱(耳口眼?斜)、化膿性耳眩暈和黃耳傷寒[3]。

膿耳退行性變綜合征多由膿耳邪毒過多,或治療不當,邪毒不散,蝕骨流膿,邪毒蔓延所致。因此,該病更為復雜和嚴重,甚至危及生命[6]。

化膿性耳朵;;化膿性中耳炎)是疾病的名稱[7][8]。又稱耳[8]、耳癰[5]、耳纏[9]、耳基[5]、耳癰[5]、耳濕[5]、耳毒[5],是耳朵感染的五種類型之壹[7]。指以鼓膜穿孔、耳內流膿、聽力下降為特征的耳病[3][9][1]。有急有緩,有虛有實之分[5]。化膿性耳炎是耳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尤其是兒童。常造成聽力損傷,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甚至可能導致並發癥,危及生命。所以要積極做好預防和治療。

《外科豐功偉績》卷三:“耳膿腫臭,因耳中流膿。書中有雲:黃膿為耳;紅膿是風耳;耳朵周圍包著白膿;膿聲震耳欲聾。”

《馮小費秘錄》卷六:“耳多五名,常有黃膿者,謂止耳;經常有紅膿的叫膿耳;耳朵裏有臭味的叫耳朵;有白膿者,謂之耳裹;耳內空空如也,有時有綠膿者,謂之囊耳。”

《醫宗金鏡·外科心神精要·耳癤》:“此證為耳內悶腫有膿,因膿色不同而得名。如果有黑臭的膿液,稱為耳膿腫;壹個有綠膿的人的名字令人震驚;有白膿者,以耳命名;有黃膿者,謂之耳,皆由胃濕、肝火所成。”

化膿性耳相當於西醫的化膿性中耳炎[5]。

  • 上一篇:白附子的用途
  • 下一篇:茄子柄真的能治療咳嗽嗎?依據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