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對傷寒的定義,

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對傷寒的定義,

張仲景與《傷寒論》(上)

在公元2世紀以前,人們已經積累了防治疾病的豐富經驗和知識。而且由於當時傳染病的不斷流行,根據後漢的記載,在光武建立的13-26年(公元37-50年),從靈帝建寧四年到鐘平二年(公元17l),共發生過七次大疫。因此,它促進了醫學家對疾病預防和治療的認識。在醫療實踐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理論聯系實際的著作,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張仲景的著作——《傷寒論》。

張仲景與《傷寒論》(下)

簡而言之,三陽經的證候多為熱證和實證,而陰三經的證候多為寒證和虛證。在指導臨床實踐中,基於六經的治療使人們有章可循。

在八綱辨證、六經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發汗、嘔吐、瀉下、調和、溫、清熱、補、消”等治療方法。因為疾病的病因都是人體抗病的正氣與邪氣鬥爭的表現,結果要麽是邪盛要麽是衰,要麽是邪勝則退。因此,在治療中,應采用扶正祛邪、發汗止嘔、溫補消等方法。這些都是按照扶正祛邪的原則制定的。

此外,張仲景還提出了“以脈為證,以脈為證”的靈活辯證方法。在討論治療時,應根據疾病的輕重緩急,采用表裏兼治、表裏兼治的方法,並討論治療禁忌癥和綜合針灸療法。

今《傷寒論》及《金匱要略》。

《傷寒論》共22篇,397法,113方。《金匱要略》有25篇,262方。從其中記載的內容可以知道,早在公元2世紀,中醫經過醫學家張仲景的實踐和總結,已經能夠正確使用退熱藥、導瀉藥、利尿藥、催吐藥、鎮靜藥、興奮劑、健胃藥、止瘧藥、止痢藥等,而且大部分都被現代科學證明療效可靠。

人們還可以在《金略·臟腑經絡證》第壹章中看到:“人若能謹慎,不讓邪風幹絡,調和經絡,不散臟腑,即治之,則四肢必感重滯,即導、吸氣、針刺、揉搓,不堵九竅於今...取食存其寒、熱、苦、甜,不留身。”也就是說,如果人能細心保養,不要讓致病的陰風侵入經絡。如果他們只是進入經絡,還沒有蔓延到臟腑,他們將得到治療。如果四肢感到不方便,他們會調整呼吸,應用針灸和按摩,使眼,耳,鼻,口,尿暢通無阻...穿衣要調寒熱,飲食要酸甜,才不會使人體衰退,疾病才不會侵入肌肉和皮膚。這是指導人們與疾病作鬥爭的認識和方法,要求人們對疾病做到末防早治。

1700年前的張仲景,在中國醫學史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總結了公元3世紀以前我國的醫療經驗,確立了辨證論治的原則,精挑細選療效可靠的方劑,對掌握疾病的防治和促進醫學的發展起到了壹定的作用。此後歷代眾多醫家對張仲景的學說進行了循序漸進的探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進展,從而形成了中醫傷寒學派。

據有關記載,張仲景除《傷寒論》外,尚有以下著作:《張仲景治婦方》二卷;《張仲景方》十五卷;張仲景的言論;張仲景《評病方》壹卷等等。上述參考書目可能是從《傷寒論》中分解出來的部分內容的單行本,可能不會另外說明。

  • 上一篇:我想學紅燒肉的方法
  • 下一篇:我病毒性角膜炎壹個月了,為什麽還是不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