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如何辨證治療經前期?

如何辨證治療經前期?

本病的辨證應以月經的量、色、質及臨床見證為依據。月經量多、色淡質薄者,多為氣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的癥狀多為腎虛;月經過多、色紫質稠者,多為血熱;量多或少,色紅或紫,胸腹部脹痛,噯氣頻繁。面紅目赤者,屬肝郁火旺;少量紅色、骨蒸潮熱屬於陰虛火旺;月經血塊多,腹痛,血瘀多。

月經初潮的治療以清熱補虛為主。但不宜用大苦大寒來清熱,以防寒凝血瘀;補虛壹定要配以理氣的產品,不要突然補滯氣。對於血瘀者,只考慮活血,不投破血之品。

(1)氣虛不服用。月經初潮,月經量多,面色蒼白,體虛乏力,心慌氣短,腹空,以及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白,脈弱。治療要益氣、補血、調經。首選方子是歸脾湯(糾正和註解女性的好方子)。人參(或黨參)10 ~ 15g,黃芪15g,龍眼肉、酸棗仁12g,白術、茯苓、遠誌10g,木香、當歸、甘草各6g,生姜3片,大棗10g。可加入仙鶴草30克、烏賊骨15克、阿膠(溶化)10克滋陰止血;便溏者加益智仁、補骨脂各65438±00g,止瀉固痢;心悸患者加柏子仁10g,五味子6g,養心安神。

參考處方如下。

①居袁劍。人參、白術各10g,黃芪15g,炙甘草6g,升麻3g(適用於氣虛或虛脫的抑郁癥患者)。

②補中益氣湯(脾胃學說)。黃芪15g,人參、白術10g,當歸、陳皮、升麻、甘草6g,柴胡3g(適用於中氣不足患者)。

(2)陰虛血熱。月經量多,顏色暗紅色或紫色,質稠。易怒,面紅唇幹,喜冷飲,小便短赤,大便幹燥。舌質紅或下垂,苔黃幹,脈滑。治療要清熱涼血,調經。首選藥方是景清散(傅青主婦科)。

白芍、地骨皮各65438±05g,茯苓、牡丹皮、青蒿、生地各65438±00g,黃柏6g。月經量過多者,加白茅根、藕節30g,茜草10g,涼血止血;對於口幹咽燥的患者,用加拿大人參12g、麥冬10g清熱生津;大便幹結者,加黃(下背)6g,瀉熱通便。

參考處方如下。

①清熱止血湯(上海中醫學院婦產科主編)。生地黃20克,當歸炭15克,生白芍15克,槐米和旱蓮草15克,仙鶴草30克,牡丹皮12克,炒蒲黃10克,熟軍炭8克(適用於熱郁腹痛者)。

②早期煎服(辨證論治標準)。生地、白芍各65438±05g,當歸、黃柏、知母、黃芩、香附各65438±00g,阿膠(化)65438±00g,黃連、川芎、艾葉、炙甘草各6g(適用於月經過多患者)。

(3)肝經郁熱。月經早,量多或少,顏色紫或紅,或有血塊。

胸脅脹痛,胸腹脹痛,心煩易怒,口苦咽幹。面紅,目赤,舌紅,苔薄黃,脈弦。治療要清肝解郁調經。首選方藥為丹梔逍遙散(內科文摘)。牡丹皮、梔子、柴胡、白術、茯苓各65438±00g,白芍、當歸各65438±02g,薄荷3g,生姜3片。肝火旺、口苦咽幹、面紅目赤者加龍膽草10g,瀉肝火;月經量少,有血塊者加益母草20克,紫莖澤蘭12克,養血活血;情緒不穩定者,加合歡皮15g,緩解抑郁;胸脅脹痛、乳房脹痛嚴重者,加橘核15g,荔枝核15g,調暢氣機。

參考方藥:清肝大瘀湯(修訂流行傷寒論)。白芍、當歸各65438±02g,梔子、菊花、牡丹皮各65438±00g,陳皮、柴胡、甘草、橘葉各6g,薄荷3g(適用於肝郁、胸痛嚴重者)。

(4)陰虛內熱。月經初潮,月經量少或正常(或月經量多),紅稠。顴骨潮紅,午後發熱,骨蒸盜汗,五心燥熱。舌質紅燥,少苔,脈弱。治療宜養陰清熱調經。首選方藥為涼地湯(傅青主婦科)。生地、玄參各30克,麥冬、白芍各65438±05克,地骨皮、阿膠各65438±00克食譜中可加入龍骨30克、牡蠣30克,收陽固陰。(5)心煩熱重者,加鱉甲、青蒿、白薇各10g,以解虛熱。

參考處方如下。

①生地黃散(蘇文、病機、行氣、保命集)。生地黃、熟地黃、地骨皮各65438±02g,枸杞子、天冬、黃芪、白芍、黃芩各65438±00g,甘草6g(適用於月經過多、氣虛患者)。

②地骨皮飲(醫宗金鏡)。地骨皮、牡丹皮、當歸各10g,生地、白芍各12g,川芎6g(適用於血虛發熱患者)。

(5)腎虛不固。月經早,量多或少,顏色淡而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精神萎靡,尿頻尿滴。舌紅,苔薄白,脈細弱。治療宜益腎固沖調經。首選方劑為補腎固沖丸(湖北中醫藥大學婦產科)。菟絲子240克、續斷90克、鹿角霜90克、巴戟天、杜仲90克、枸杞子、白術90克、當歸60克、阿膠、黨參120克、砂仁15克、大棗50枚(去皮)、熟地黃150克。* * *是細粉,煉蜜是丸。每次服6g,壹日三次,經期停用。月經過多者,去當歸,加補骨脂60g,以壯沖任;白帶量多、便溏者加肉豆蔻、吳茱萸各20克,溫補脾陽。

按壓:本方原用於治療腎氣不足、沖任不穩所致的滑胎。臨床應用表明,對腎虛引起的經前期也有很好的療效。對於腎虛引起的所有疾病,很難做到早晚收工,所以用藥丸緩圖比較合適。

參考方劑:谷音湯(鏡月全書)。黨參12g、熟地黃15g、菟絲子18g、山藥、五味子各6g、山茱萸10g、遠誌、甘草各3g(適用於腎陰不足、虛寒月經提前或不穩者)。

(6)血瘀。月經前期,經色紫暗,有血塊,小腹脹痛,不肯按。血塊排出後,腹痛減輕。舌質暗或有瘀斑,脈細或澀。治療要活血調經。首選方劑為桃紅四物湯(藥宗金鑒)。桃仁和當歸10g,紅花和川芎6g,熟地15g,白芍12g。方中可加入三七10g,活血止血。氣滯患者,分別加川烏10g,烏藥10g,理氣;月經量多,腹痛明顯者,加蒲黃炭9 g,蛇紋石9g,祛瘀止血止痛。

參考方藥:少腹逐瘀湯(益林改錯)。當歸、赤芍、五靈脂、延胡索各65438±00g,川芎、蒲黃、幹姜、沒藥、小茴香、肉桂各6g(適用於感冒癥狀患者)。

  • 上一篇:肚子裏有蟲吃什麽好?治療蛔蟲的食療偏方有哪些?
  • 下一篇:關節炎反復,我給妳開個方子,利尿排毒,讓妳充滿活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