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惠來縣的民族風俗

惠來縣的民族風俗

場景屏:或現場、藏景、美景屏。它是壹種廣場展覽造型藝術。以場景為內容,人物由有壹定布景的小孩扮演。真人(故名“活景”)假景是固定的,塑造成壹定主題的景觀。出行時,可能伴有鑼鼓,更為恢弘,成為春節或重大節日期間的頂級節目。靜海鎮有張、林、曾三個姓氏,以園林綠化聞名,代代相傳。

潮州音樂:民國初年,縣城裏有儒家音樂社,也叫休閑社、音樂社,是人們下班後可以集體演奏、玩耍的地方。縣城有壹個“藝青社”的音樂班。民國36年(1947)成立“陶青社”,是壹小群精通和熱愛潮樂的人,起到了積累和整理樂譜的作用。

方言歌:潮州歌書是壹種以潮汕方言為形式的長篇敘事詩。唱專輯時,照著專輯唱,歌曲悠揚悅耳。聽眾壹邊聽文曲,壹邊做手頭的工作。歌本只由歌手流暢背誦,七言五語平仄押韻,四名壹韻,無音樂伴奏。

唱漁歌:漁歌的內容反映了漁民的生活和生產。1958期間,神泉鎮業余劇團編排了多首漁歌,其中《唱響新漁村》參與汕頭民歌。

大鑼大鼓:大鑼大鼓是惠來縣春節期間遊行表演的娛樂活動。壹組大鑼大鼓可由數百人組成,頭尾可定為1~2裏。前面旗幟飄揚,鑼鼓鏗鏘,絲竹悠揚。大鑼大鼓表演的時候,隊伍前面用壹根竹子掛了壹面紅色的橫幅,上面貼著“為國為民平安”的金色字樣。然後是大旗隊,肩上扛著大旗,幾十人,壹百多人,緩緩行進。然後是壹個樂隊,有24個大鑼(有的多達32個),8個深鈸,10個海螺。

奧武:方言裏叫舞蹈奧武。鰲魚是由竹、木、布制成的。它有3英尺長,有領頭魚的身體。舞蹈演員揮著章魚的手。壹班有五個人。伴隨著鑼鼓,有追逐、穿花、跳躍、躍龍門、搏擊、響春等動作。

舞獅:方言叫舞虎舞獅。惠來縣從春節到元宵節有舞獅的習俗。獅子的身體是壹塊近乎垂直的黃布,獅子的尾巴是壹大簇芳香的洋麻絲。舞蹈時,壹人在前面舞獅頭,另壹人彎腰舞獅尾,按鑼鼓節拍表演。動作合理,如舔背、抓癢、打瞌睡等。還有壹種是“高腳獅”,舞獅者踩著高蹺,加壹只假面母獅。舞獅之後有武術表演,多為拳、棍、叉、雙刀、雙鐧等南派真功夫。有些人還表演跳入火圈的驚險動作。

舞龍:方言叫龍舞。惠來縣的舞龍活動始於清朝鹹豐年間。青山鄉螃蟹村,葵潭鎮長春村,都有“雙龍搶寶”的舞蹈。光緒年間,會城鎮英內村開始組織舞龍隊,此後每年春節都要舉行舞龍活動。龍是用竹、木、布塑造和繪畫的。九段或十壹段為壹龍,配以鼓、鑼、鈸。動作有翻肚皮,翻筋鬥,躍過龍門,追珍珠等等。

歌舞:惠來歌舞,壹組英文歌大致分為渾厚渾厚的紐扣作為“前棚”;五彩繽紛的戲劇片段是《後門》。集舞蹈、戲劇於壹體。七菜:在潮汕平原,惠來人有正月初七吃七菜的習俗,寓意可以明目,招財。最早可以追溯到晉代,在董洵的《答問風俗》中就有記載。七個菜是哪個沒有具體規定,多為潮汕產的大白菜、春菜、羽衣甘藍、厚蓮,數量不限。

謝神:農歷六月中旬的10到六月中旬的12,每個村子,每個社區,每家每戶都選擇壹個吉日,為祭神做準備。平時有表演(包括皮影戲)、大鑼大鼓、八音課、紙袍布鞋、全豬全羊、優雅裸體...特殊的儀式包括上刀梯、燃煙火、十年壹次的點火。為孩子祈福:為孩子祈福的習俗與燈密切相關。“登”在潮州話中與“丁”同音,給婆家帶來了陽剛之意。生過男孩的人會在宵夜時舉行“元宵節”。其實,為孩子祈福的“燈”和“鼎”習俗,不僅在潮汕地區有,在其他很多地區也有。

每年的3月23日,每年的媽祖聖誕節,潮汕村民都會去天妃廟載天妃壹程,希望能向媽祖祈福。而那些扶不起媽祖轎子的,只是袖手旁觀路上,等著媽祖聖駕路過,摸摸媽祖的轎子,認為沾了光。

在民俗活動中,還是有很多人把這種心理期待放在民俗活動中。比如新娘結婚,除了壹盞油燈,還要準備壹些桂圓幹。除了富貴圓滿之意,還包含了想要早點生孩子的願望。這年頭結婚的,總會搓完餃子再數。如果餃子是單數,就說明生了個男孩。如果是偶數,表示生女孩。

保胎:女性懷孕有很多禁忌;婦女臨產時,必須請助產士;壹個丈夫不能呆在產房裏伺候妻子,他應該像全家男人壹樣離開產房。為了順利分娩,有些人會去廟裏拜“婆婆”,祝福分娩。媽媽生完寶寶後,胞衣不能隨便扔掉;娘家壹定要準備好雞蛋,送到娘家去補充。

坐月子,結束葷食:產婦產後壹周不能在產房呼吸,稱為“坐月子”。在第七天(有些地方是第九天或第十二天),舉行“結束肉食”儀式,孕婦開始吃肉和魚來滋養身體。同時,還要給鄰裏的親朋好友準備禮物,比如男生吃甜面,女生吃土豆粉做的餃子,稱之為“餃子”。滿月時,必須為親朋好友準備豐盛的酒席,稱為飲“滿月酒”。很多地方會在嬰兒出生第十二天給嬰兒洗澡,在浴盤裏放壹塊碗那麽大的石頭,預示著這個孩子將來會有勇氣。最大的烽火臺

海上烽火臺。位於惠來縣靜海鎮半梅村西南石陂山的壹角。最初建於1882,幾棟建築被毀。建於1989,燈塔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高68米,塔頂燈光24.5海裏。主燈每10秒閃爍壹次,配有雷達應答器和無線電導航系統。是國內16導航平臺中最高的,被譽為“亞洲第壹導航塔”。

葵潭大埂花園

葵潭大耕園位於葵潭鎮324國道北側,由81歲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成員、中國古建築專家薛福新設計。大埂花園占地16800平方米。

應氏宗祠

在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西北八公裏處,有壹條狹窄的小路通往古逸仙廟,古稱“龍洞”。這裏風景秀麗,幽靜雅致,自然風光優美,民間傳說:當當地幹旱缺水時,只有這裏的泉水終日汩汩流淌。

葵譚石徑院

石坑醫院位於惠來縣葵潭鎮玄武社區,由林石坑先生投資興建。

石坑醫院分為兩部分。前部有石雕,葉選平、馬萬祺、啟功、沈鵬、孫毅清、關山月等領導人及港澳臺知名人士。丹青墨寶的畫有278幅,醫院收藏了500多幅有標題的畫。在主樓的後半部分,九個院落融為壹體。殿內雕梁畫棟,鑲嵌玉雕石柱,別具壹格,精美絕倫。大殿及四廂刻有詩、詞、楹聯、匾額數百幅,東西回廊掛有匾額、楹聯,均為珍品。屋頂上雕刻著各種具有江南潮汕地區民俗風情的屏風,18根直立的大理石柱上雕刻著十二種肖像動物,個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幽靜的花壇,花木掩映,草木蔥郁,生機盎然。

開普綠洲

甘泉角位於神泉鎮東南角。它在宋代是海灘上的壹個淡水泉,在明代被建成壹口泉井。清朝乾隆年間的知縣王瑋在井邊建了壹座亭子,在亭柱上刻了扶蘇的對聯,並在碑上題了壹篇文章。清代歌頌神泉的詩詞中有壹句“天涯何處無奇觀,天涯何處無甘泉”,由此產生了“天涯何處無甘泉”的雅稱。

黃光山北寺

惠來縣黃光山北幸。位於惠來縣西北部,距縣城17.3公裏,西溪鎮蘆洋村與曲溪村之間的山區。原名“黃藤崗”,曾名“黃庭崗”,後改名“黃光山”。清宣彤三年(1911),桂月(農歷八月)碑文為“皇光山”,後於1997年更名為“皇光山北幸”。2004年,布谷寺被省民族宗教委員會命名為“廣東省委文明宗教活動場所”。5438年6月+2005年10月,應惠來縣佛教協會和寺內僧人的邀請,南華寺住持講經,鄭達和尚正式由布科吉主持。

榮氏永福寺

榮氏永福寺在惠來縣北部。石頭上原來有壹座廟,供奉九母,到了明朝,旁邊又建了壹座容氏廟。歷經數百年滄桑,這座寺廟幾經廢棄。解放後,用華僑捐款重建了壹座新寺廟,名為“榮氏永福寺”。現在有大雄寶殿、東西閣、功德殿、祖師殿。

空中樓閣

神泉港西南方不時出現海市蜃樓,多在春夏之交,暴雨來臨前。“海市蜃樓”的出現因時而異,從古代的亭臺樓閣到現代的高樓大廈,也出現過日本侵華的戰爭場景。

靜海古城堡

靜海城堡位於惠來縣靜海鎮,古稱靜海所。靜海地處高山地區,周長1.500米,高度近5米。東北的城是完整的,有骨灰盒和塔。城墻用石頭砌成,上面有城垛和了望孔。靜海院壹直是潮汕地區的軍事重地。在明朝,附近有南北炮臺和烽火臺。

鳥尾石筍

靜海鎮科鳥尾石筍區距離惠來縣城僅30公裏。壹路上都是美麗的海濱長廊,有中國第壹座烽火臺,有中國在建最大的風力發電站。這是旅遊的黃金路線。

金海灣國際高爾夫俱樂部

金海灣國際高爾夫俱樂部位於廣東省惠來縣鹹安鎮東埔村金海灣植物園。這是壹個國際標準的高爾夫球場。俱樂部由澳大利亞T.W.P .公司的PeterThomson、Ross、Peter和中國的梁國坤先生設計造型。它有國際標準的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球道和壹個標準的72洞高爾夫球場。在金海灣島的果嶺上配備了很長的練習場。

莊嚴的寺廟

百花山莊嚴寺位於惠來縣城東三十裏的周田鎮石家村,俗稱“百花澗”。始建於宋代,明、清兩代進行了改擴建,規模較大。1983 10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於8月獲準登記開放,是嶺東景區之壹。

惠來是宋大豐的創始人。

惠來縣宋大豐創始人位於惠來縣龍江鎮鋼鉗村。它是獻給大豐的創始人的。它是由人民集資700多萬元建成的。歷代木雕都出自名師和能工巧匠之手。是傳統民間藝術的精品,極具欣賞價值。

文昌塔文昌塔位於惠來縣南部。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清順治年間毀於大火。康熙二十六年(1687),知縣張修繕寶塔,由北向南遷移。乾隆二年(1737),知縣楊在寶塔原址建文昌塔第三層,稱“奎光塔”。此塔為風水塔,屬於古代磚石結構。它是用貝殼灰搗成的,有三層八角形,屋檐很密。它有23米高。每層都有石柱支撐,外面有欄桿,裏面有螺旋梯。藻井上畫有八卦圖。三樓北門,清知府周碩勛篆刻“朝淩風韻”楷書。登上塔頂,遠眺大海、燈光和群山。

  • 上一篇:肝火泄瀉與五變概述
  • 下一篇:發燒的緊急治療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