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醫如何認識潰瘍性結腸炎?

中醫如何認識潰瘍性結腸炎?

中醫沒有潰瘍性結腸炎的名稱,其臨床表現應屬於中醫腹瀉、痢疾、便血、腸風或臟毒的範疇。

本病主要病變在脾胃、大腸、小腸,但與肝腎關系密切。脾虛濕盛是導致本病的重要因素。外因與濕的關系最大,內因與脾虛的關系尤為重要。

(1)感外邪。因邪致瀉以六淫為主,暑濕寒熱之邪較為多見,尤以濕為甚。因為脾喜燥惡濕,感受濕邪,最容易困於脾土,脾失健運,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氣紊亂,傳導失常,水谷不分,混降,導致泄瀉。所以有“濕盛則五瀉”、“無濕則不瀉”之說。此外,寒熱均可侵犯肺衛,由表及裏,損傷脾胃,因升降失調而致瀉,不分清濁,常與濕邪同時發生。

清代金申敖《雜病之源與泄瀉之源》壹文說:“濕盛則泄,單因濕耳。不知風、寒、熱、虛皆可致病,脾強無濕,何樂而不為?雖有風、寒、熱、虛之別,必有異於濕之別。”

(2)飲食不當。食欲過盛,暴飲暴食,停滯不前;或食高亮之厚味,辛辣肥膩,濕熱內生,積胃;或者誤食生冷不潔之物,都導致脾胃受損,運化失職。水谷的精微能量不能被轉移和吸收,而是作為濕停滯停止,導致腹瀉。明代張介賓《凈月全書瀉》中說:“飲食不節,起居頻繁,致脾胃受傷,則水濕,谷滯,精氣不能失,致汙衰瀉。”

(3)肝郁脾虛。當肝失疏泄之功,脾虛弱,或有食滯或濕阻,進而因情誌失調、生氣而氣郁化火,導致肝失疏泄之功,使脾失攻胃,脾胃失和,運化失常,產生泄瀉。如果患者情緒仍然抑郁,又沒有食滯阻濕因素,那麽每次遇到大怒傷或精神刺激,就可能出現腹瀉。正如《凈月全舒瀉》壹文中所說:“凡怒而瀉者,必先怒而食,傷脾胃,故犯之,即隨觸而發。這個肝脾病也是肝木所蓋,肝強脾弱,脾氣受傷。”

(4)脾胃虛弱。長期不吃東西,或者疲勞造成的內傷,或者久病不愈,都可能導致脾胃虛弱。脾氣虛,運化不健,食欲不好,濁濁不交,甚至水轉濕,谷轉郁,濕不去,濁濁不分,就成了泄瀉。

(5)人生之門正在衰竭。脾之陽與腎之真陽關系密切,命門之火可以幫助脾胃分解水谷,幫助脾胃消化吸收。如果年老或久病後腎陽受損,命門之火不足,脾土不能溫煦,運化失常,引起腹瀉。另外,“腎為胃”,腎陽不足,腎陽閉,便排出。如《凈月泉謝舒》壹文指出:“腎為胃之要,受二陰開竅,故二便開合由腎主。腎陰不足,命門就衰。

  • 上一篇:肺癌早期可以手術嗎?
  • 下一篇:手怎麽治?能治好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