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傣族的起源是什麽?

傣族的起源是什麽?

傣族人口654.38+0.25萬。傣族主要居住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雲南各縣市。戴自稱“戴”、“戴”,後改姓戴。

傣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系,傣語是壹種傳統的表音文字。

傣族人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歷史悠久,在公元前1世紀的中國史書中就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建立宜州郡,傣族地區歸宜州郡管轄。公元69年,傣族地區屬永昌縣。明清時期,傣族地區在實行廢除世襲土司、由臨時官員(即流官)統治的政策後,逐漸納入朝廷的直接統治。民國時期,傣族地區設立縣、局。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壹種幹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正方形,由幾十根大竹子支撐,樓板懸空;屋頂用茅草排覆蓋,竹墻縫隙大,既通風又透光。屋頂兩側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打稻織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壹般穿無領雙排扣袖襯衫和長袖長褲,裹以白色或藍色布料。傣族婦女的服飾因地而異,但基本上都是以束發、裙、衫為特征。裙子到腳,衣服又緊又短,下擺只到腰,袖子卻又長又窄。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有特色的是竹筒飯。制作方法是將大米裝入新鮮竹筒中,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味道清香可口。雲南西雙版納的特產普洱茶,唐代遠銷中國各地,清代遠銷東南亞、南亞,如今已打入日本、西歐等國家和地區市場,成為國內外名茶。

傣族人有自己獨特的歷法。傣歷與公歷相差638年,即公歷639年為傣歷元年。傣歷的年是陽歷年,但月是陰歷月。傣族日歷分為三個季節,從1月到4月為冷季,從5月到8月為熱季,從9月到12月為雨季。

傣族人非常喜愛詩歌,尤其是長篇敘事詩。趙樹理、南蠻那、何鄂、洛桑·尼瑪等敘事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傣族舞蹈種類繁多,其動作和內容主要模仿當地常見動物的活動,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個性化。孔雀舞不僅來源於對孔雀優美動作的模仿,還來源於傣族美麗動人的傳說。著名舞蹈家道美蘭以其孔雀舞的表演聞名中外。

潑水節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日歷的新年,從6月6日持續到7月6日,相當於公歷的4月。在潑水節,人們會拜佛。姑娘們會用飄著鮮花的淡水為佛祖洗塵,然後互相潑水,互相祝福。壹開始是用手和碗潑水,後來是用鍋和桶,潑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連成壹片。潑水節期間將舉行賽龍舟、飛高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這裏動植物種類繁多,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之稱。1991年,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對外開放,人們可以親臨大自然的寶庫,領略濃郁的亞熱帶風情。

(內容來自亞嘎熱、魏鵬飛、齊崇海主編的《中國民族》壹書。)

/right.htm?msn _ sa & ampfm = msn _ tb & amp名稱=%B4%F6%D7%E5

傣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壹,與生活在老撾的阿呆泰語(Thai Lue)是同壹個分支,是泰語的壹個分支,語言、文化、風俗習慣與泰國、老撾接近。主要分布在雲南省部分地區,人口115000。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新平、元江等縣,少數居住在景谷、景東、金平、雙江等縣。

目前泰國人口約5885萬,其中以傣族為主。泰國人民經歷了多次民族遷徙。推測他們的祖先居住在印度尼西亞等南洋群島,後渡海至中國南部和西南沿海地區,後遷居泰國北部,最早的泰國王朝建立於13世紀。

根據泰國移民的歷史,傣族人從中國南方沿著肥沃的山谷向南遷移:從中國南方的紅河谷到布拉瑪的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下遊),到湄公河流域等。但在13世紀中葉,在中國北方蒙古人的壓迫下,血液向南方遷移。在遷徙過程中,傣族不斷與當地民族融合,包括孟高棉人和藏緬人。從目前出土的資料來看,傣族能夠與當地民族和平融合,吸收當地文化,很可能是因為少數傣族人在遷入地定居,所以容易以合作而非強迫的方式與當地人相處。

潑水節是傣族壹年壹度的節日,傣語稱為“多桑雜誌”,是傣族壹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時間是在傣族歷的六月和七月,大約在農歷清明節後十天。具體時間根據傣歷計算。節日持續3到4天。第壹天是送老,傣語叫“麥日”。男女老幼沐浴更衣,來坡上采山花樹枝做“花房”,將花房和供品由井邊送到佛寺,再用沙築三五座高約壹米的佛塔,以畫佛像,潑水洗塵。然後人們圍坐在沙塔周圍,祈求新的壹年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丁興旺。第二天,傣語叫“怒日(空日)”,人們穿上喜慶的服裝,先去佛寺給佛洗澡。然後大家提著桶或盆來到街上,互相潑水,祝新年好運、幸福、健康。潑水是好運的象征,人們對此非常重視。可以分為兩種:潑水的對象是長輩,潑水的人舀起壹勺水,扒開對方的衣服,邊潑水邊加持,使之順著脊柱流下;武術有多種形式。人們互相追逐,迎頭掩面。人們認為潑的水越多,祝福越大,因此節日的最後壹天是最快樂的,這壹天被稱為元旦。元旦的具體時間在傣歷的6月6日至7月6日之間,大致相當於公歷的4月15日或4月16日。節日中間的時間是新年和新年之間的空白,傣語稱為“腕腦”。潑水節期間,經常舉行許多文體活動,主要項目有:加高(自制土火箭)。以村為單位,以竹竿為建築高度搭建高層框架。屆時,每架飛機將由兩個年輕人點燃,從飛機上冒出白煙,伴隨著嗖嗖的聲音直沖雲霄。頓時,場上的人熱情地為他們村的晉級幹杯。人們認為壹個村莊的升遷越高,就越光榮,越吉祥。比賽的獲勝者將得到獎勵。二是扔花包。花袋是用棉布為女孩做的,裏面裝有棉紙或棉籽。包的四角和中央裝飾有五個鞋釘。這是愛的象征。拋花拋袋是嫁給朱的青年男女玩的遊戲,通常在村裏草地上的拋袋場舉行。剛開始的時候,男女排著三四十步的長隊,漫無目的地扔著花和包。小夥子沒抓到花包,就往丟包女青年的發廊裏插壹束花;如果少婦沒有接住花包,女孩就會把壹束花放在男孩的胸前。壹場歡快的遊戲過後,互相喜歡的男女廉價地拿起鮮花互扔。當女生故意把花包扔得遠遠的,對方抓不到或者假裝抓不到的時候,小夥子心甘情願的讓給了女生,送了她壹份禮物。如果女孩害羞地接受了禮物,就意味著婚姻已經完成。此外,還有賽龍舟、象腳鼓舞、孔雀舞等。傣族有壹個關於潑水節起源的神話故事。傳說很久以前,統治傣族地區的火魔亂行使權力,導致民間無風無雨,莊稼無法生長,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火魔從民間女孩那裏搶走了七個妻子。他們目睹了火魔的殘暴,非常同情百姓的疾苦,決心為百姓擺脫詛咒。七個女孩設法殺死了火魔,因為他練習魔法。後來他們假裝逗他開心,用巧妙的招數找出了根除火魔的秘密。有壹天,他們舉行了壹個豪華的宴會,以幫助說服火魔鬼喝酒。聰明勇敢的七姑娘趁火魔酒醉熟睡之機,從他頭上拔下壹根頭發,迅速將其勒死。果然,火妖的頭立刻掉在地上,滾到哪裏就燒到哪裏。隨著火勢繼續擴大,即將燒到附近的房屋。大姑娘急中生智,壹把抱起惡魔,地上熊熊的火光立刻熄滅,火魔也消失了。為了讓百姓不再遭受火魔的迫害,七個姑娘輪流擁抱惡魔,在輪番上陣的間隙用水沖洗身上的汙穢,直到火魔的頭化為塵土。後來,為了紀念戴家七姑娘的英雄氣概,人們在每年消滅火妖的那壹天互相潑水祝福。事實上,潑水節起源於印度。潑水曾是婆羅門教的壹種宗教儀式,後來被佛教采用。從12世紀末到13世紀初,這壹儀式通過緬甸傳到雲南傣族地區。由於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擴大,潑水習俗在民間廣為流傳,並與當地神話融合,形成了盛大的固定節日。1961年4月,周恩來總理陪同緬甸領導人身著傣族服裝,來到雲南州府雲景洪,與各族人民共同慶祝潑水節,在潑水節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壹頁。現在很多節日裏的刻板印象都被廢除了,增加了健康的內容。通常,第壹天是慶祝大會,各族軍民歡慶節日:第二天,舉行歡快的潑水儀式;第三天趕去參加物資交流活動。

  • 上一篇:瘀血阻絡方
  • 下一篇:問妳壹個問題:大腿圍和比圍。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