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頸椎不舒服肩膀疼怎麽辦?

頸椎不舒服肩膀疼怎麽辦?

妳的情況不詳細。只能自己對比了。中醫壹般主張分為肝腎陰虛、氣血兩虛兩類,肝腎陰虛、氣血兩虛包括風濕寒邪入侵、痰濕內阻、氣滯血瘀。

(1)中年以後,外感邪氣阻中年,肝腎虧虛,氣血漸虧,表防不固,風濕寒邪乘虛而入,導致氣血凝滯,頸部筋骨停滯,經絡不通,氣血失溫失養。

癥狀:頭頸部、肩背部及四肢疼痛,局部疼痛,惡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有索狀物及壓痛點,上肢沈重無力,並伴有頭重、胸悶、厭食等癥狀,舌正常或暗沈,舌或齒痕胖,脈緩或滑。

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消痹。

處方:蠲痹湯。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白芍12g、炙黃芪15g、莪術12g、生姜6g、蘇木10g。這個方子是專為感冒高人壹等,麻木嚴重的人設計的。若疼痛劇烈,寒邪旺盛,加制川烏、附子、阿莎麗、桂枝散寒止痛;若濕邪優於勝者,可加海桐皮。野草路路通祛風除濕,疏通經絡。

(2)痰濕阻滯中年後,腎氣逐漸衰弱,氣化無力,水不能化氣,即停貯飲痰;而且體質虛弱容易吸引邪風入侵,風痰互搏,堵塞頸部經絡而得病。癥狀:頭頸部劇痛,肩臂不適,四肢沈重,頭脹腦脹,胸悶,少食多眠,苔白膩,脈沈滑。

治療:祛濕化痰,理氣通絡。藥方:指加味的密茯苓丸。茯苓12g、黃芩10g、陳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龍12g、膽南星10g。

本方祛濕化痰,理氣通絡。如果同時看到經絡不通,可以加入三七、穿山甲、地龍,幫助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若同時見風寒,可加桂枝、羌活、靈仙等。祛風除濕,止痹。若同時出現眩暈,加天麻、白術;胸痹患者加丹參、瓜蔞、郁金。

(3)氣滯血瘀,因外傷、勞損,造成椎體邊緣組織間隙淤血,瘀血阻滯經絡。

癥狀:頭、頸、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疼痛,拒按,夜間加重,伴有頭暈、視物模糊、失眠、健忘、焦慮、胸悶、胸痛、煩躁、面色晦暗、舌質紫,或有瘀斑,脈細弦澀。

治療: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處方:化瘀通痹湯。當歸18g、丹參30g、雞血藤21g、丹參9g、延胡索12g、葛根18g、透骨草21g、姜黃12g、穿山甲10g、地龍12g。本方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感冒時加入桂枝、制草烏、阿莎麗;熱者加敗醬草、牡丹皮。氣虛者加黃芪;若同時見痰濕,加白芥子、膽南星;胸痹患者加薤白、郁金、瓜蔞、半夏。

(4)氣血虧虛,年老體弱,氣血下降少,氣虛導致病機不清,虛則風濕寒邪入侵,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血虛則筋骨失養。癥狀:頭痛不適,肩臂麻木,少睡多夢,自汗盜汗,頭暈心慌氣短,面色蒼白,女性患者每次月經後癥狀加重,或月經失調,舌淡苔薄白,脈弱。治療:益氣養血,通絡活痹。

處方: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15g,赤芍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雞血藤15g,生姜6g,大棗4枚。本方有益於溫經、和營、除痹。風濕患者可選用靈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蒼耳子等。應加祛風除濕止痹。血瘀者,加地龍、桃仁、紅花、當歸尾,幫助其活血化瘀。腎虛者,淫羊藿、菟絲子、狗脊等。宜加補腎陽,通督。

(5)肝腎不足,腎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體衰,肝腎精血越來越少,筋骨失光。

癥狀:肩頸部不適,腦脹疼痛,頭暈耳鳴,不能側轉,伴有精神疲乏,健忘失眠,腰膝酸軟,舌淡少苔或無苔,脈細。

治法:滋陰補腎,滋陰熄風。

方藥:左歸丸加減。熟地黃15g、山藥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絲子10g、白芍12g、石決明15g、當歸9g、炙甘草9g、黃精24g。本方能滋補肝腎,息風。有風濕者,加淩仙、豨薟草、鹿銜草,祛風除濕,止痹。

  • 上一篇:疥瘡偏方的民間方法
  • 下一篇:史聖華府壹次性祛斑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