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什麽是直腸前突?

什麽是直腸前突?

直腸前突概述

直腸前突(RC)的翻譯是直腸前突,即直腸前壁突出,也稱直腸前突。它是出口梗阻綜合征的壹種。直腸陰道隔薄弱,直腸壁突入陰道也是排便困難的主要因素之壹。此病多見於中老年女性,但近年來在男性中也有報道。

診斷

根據以上典型病史、癥狀和體征,直腸前突的診斷並不困難。正常人強行排便時,有時會在肛門直腸交界處的前上部向前隆起,長度較長,但深度壹般不超過5cm。國內醫學界提出直腸前突排糞造影檢查,分為三度:輕度,直腸前突深度0.6 ~ 1.5cm;中度為1.6 ~ 3 cm,重度≥3.1cm。

此外,Nichols等人建議將直腸前突分為低位、中位和高位三種類型。低位直腸前突多為分娩時會陰撕裂所致;正中脫肛最常見,多為產傷所致;高位脫肛是由於陰道上的1/3、主韌帶、子宮骶韌帶的破壞或病理松弛,常伴有陰道後疝、陰道外翻、子宮脫垂。

處理措施

壹是采取保守治療,但不提倡瀉下和灌腸,而是更強調吃粗糧主食或富含膳食纖維的果蔬。每日飲水總量為2000 ~ 3000毫升;更多活動。通過以上治療,壹般患者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經過三個月的正規非手術治療,癥狀無改善,療效不明顯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有三種主要類型的手術:

直腸修補術後:患者取俯臥位,雙下肢下垂45?左右、小腹、恥骨聯合微擡。可采用脊髓麻醉或骶管麻醉。用寬膠帶把屁股貼在兩邊,拉開露出肛門。臀部、肛門、陰道常規消毒,用手指輕輕擴張肛門,以容納4 ~ 6指為宜。將直角牽開器或S形牽開器放入肛門,助手幫助顯露直腸前壁。有兩種具體的手術方法。

1.Sehapayah法:在直腸下端,齒線以上0.5cm處作縱向切口,長約7cm,達粘膜下層,顯露肌層。根據突起寬度,兩側黏膜瓣遊離,為1 ~ 2 cm。左手食指插入陰道,陰道後壁向直腸方向上推,有助於止血,防止陰道損傷。然後用2/0鉻羊腸線縫合。進針點和中間張力之間的距離可以根據突出程度來確定。壹般進針點可選擇在突起邊緣的正常組織處,從外到內從右肛提肌邊緣進針,再從左肛提肌邊緣進針,用右手食指可觸到壹個垂直、堅實的肌柱。縫合時,針尖不得穿過陰道後壁黏膜,以防陰道脫肛瘺。最後改良雙側膜瓣,用鉻羊腸線間斷縫合黏膜切口。凡士林紗布嵌入直腸,從肛門引出。

2.Khubchandani法:在齒線處做壹個水平切口,長度為1.5 ~ 2 cm,在切口兩端做壹個垂直切口,每邊長約7cm,呈“U”形。遊離寬基粘膜肌瓣(瓣內必須有肌層),粘膜肌瓣向上分離必須超過直腸陰道隔薄弱部位。先做3 ~ 4次間歇橫縫,將松弛的直腸陰道隔橫縫;然後做2 ~ 3針間斷垂直縫合,縮短直皮瓣前壁,降低縫合黏膜肌層皮瓣的張力,促進愈合。切除多余的黏膜,用牙線間斷縫合肌皮瓣邊緣,最後間斷或連續縫合兩側縱向切口。

雙向閉合直腸修補(阻斷)法:根據突起的大小,用弧形血管鉗垂直夾住直腸黏膜層,然後用2/0鉻羊腸線自下而上連續縫合黏膜肌層,直至恥骨聯合。縫合時要上寬下窄,以免上端形成粘膜瓣,影響排便。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小脫肛(1 ~ 2 cm)。

經直腸途徑修復直腸前突的優點:①方法簡單;可同時治療其他相關的肛腸疾病;②可采用局部麻醉完成手術;③更接近上括約肌區,可使恥骨直腸肌向前折疊,重建肛門直腸角。這種方法的區別在於它矯正的是膀胱突出或陰道後疝,對於肛管狹窄者不是經肛門修補。陰道修補術適合有以上情況者。

直腸三縫閉合法修復直腸前突:手術的要點是在直腸前突處進行雙連續交鎖縫合,將直腸黏膜、黏膜下組織和肌層縫合在壹起,消除直腸前壁的小袋。連續的交鎖縫合要收緊,達到絞窄效果,從而引起黏膜壞死脫落,創面可由該處黏膜下層和肌層組織迅速愈合。這種手術適用於中間型直腸前突,具有快速、簡便、出血少的特點。缺點是有時直腸前突未完全閉合,術後可復發。

必須註意的是,單純直腸前突較少,常伴有直腸前壁黏膜脫垂、直腸內腸套疊、會陰下降、腸疝等。合並疾病要同時治療,否則會影響療效。此外,要認真做好術前準備和術後護理。術前第3天口服腸道抗生素,術前第2天軟食,手術當天禁食,清潔灌腸,沖洗陰道。術後繼續使用抗生素或甲硝唑預防感染,進食流質食物,5 ~ 7天不排便。

原因論

直腸前壁由直腸陰道隔支撐,直腸陰道隔主要由盆腔筋膜組成,包含肛提肌中線與纖維組織和會陰相交。如果直腸陰道隔松弛,直腸前壁容易向前膨出,類似疝氣。多見於慢性便秘引起腹內壓長期升高的女性、產婦多、排便習慣不良者、會陰松弛的老年女性。

通過對我國45例直腸前突患者的常規檢查、肛門直腸動力學、盆底肌電圖、排糞造影和肛門直腸旋轉功能檢查,對直腸前突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提出以下意見,認為直腸前突是排便時直腸前壁過度突入陰道的病理狀態。正常排便時,腹壓增加,盆底肌肉松弛,肛管直腸角變鈍,盆底呈漏鬥狀,肛管成為最低點,糞便在排便壓力的驅動下排出。由於骶骨彎曲的影響,向下糞塊的垂直分力成為排便動力,而水平分力作用於直腸前壁使其向前突出。在男性中,由於前部堅實,直腸不易向前突出;但在女性中,由於前面是空的,水平分力作用於直腸前壁,使其向前突出。在男性中,由於前部堅實,直腸不易向前突出;另壹方面,因為前面是空的,水平力作用於直腸陰道隔。有腹會陰筋膜穿過直腸陰道隔,並有肛提肌纖維在中線交織,可大大加強直腸陰道隔抵抗上述水平分力的力量,使排便時直腸前壁不會過分突出,改變糞便運動方向。

分娩、發育不良、筋膜退化和長期腹壓增高都會損傷和松弛盆底。特別是分娩時,肛提肌裂內交織的纖維可被撕裂,腹部及會陰筋膜極度拉伸或撕裂,從而損害直腸陰道隔的強度,影響其抵抗排便的水平分力,逐漸向前突出。本組患者多為產後發病,提示本病的發生與陰道分娩有關;這種疾病多發生在中年,提示可能與結締組織的變性有關。

前突發生後,前突頂部突破盆膈,成為排便最低點,其縱軸與糞便向下方向壹致。沿骶曲下行的糞便首先進入前突,使糞便堅硬不易變形或盆底不能同步松弛,排便壓力將主要作用於前突頂部。雖然患者感覺會陰部很飽滿,但是很難排出糞便。由於排便壓力的方向改變,部分消散,直腸後壁壓力降低,主要位於該區域的排便感受器得不到充分刺激,使盆底肌肉不能充分放松打開肛管上口,糞便難以導入肛管。會陰部脹滿迫使患者更加用力,形成惡性循環,前突加深,盆底下降。盆底痙攣綜合征患者的盆底肌肉在排便困難時異常收縮,為直腸前壁和盆底提供主動保護,故該組盆底減少較少,直腸前突較淺。提示直腸前突與盆底松弛密切相關,盆底損傷很可能是始動因素,進而加重盆底下降,兩者可以互為因果。

當盆底下降時,支配盆底肌肉的陰部神經必然被牽拉。神經末梢長約90mm,拉伸伸長不超過12%。本組靜息時神經緊張度為65438±09.4%,排便時為365438±0.3%。這樣反復過度拉伸會導致神經功能或器質性損傷,使肛提肌和外括約肌逐漸減弱,表現為收縮壓下降。Read認為,陰部神經損傷可使直腸感覺功能降低,直腸壁張力降低,直腸收縮反射減慢。文獻證實,肛提肌直腸附著部和恥骨直腸肌內存在大量內臟神經纖維,因此直腸的排便和反射性收縮也可能與此有關。盆底異常下降必然會對上述內臟神經造成損傷。54例患者肛門收縮壓、排便感覺量、直腸收縮力和收縮率下降,提示盆底神經損傷。神經損傷可加重盆底功能障礙,進壹步損害非排便功能,形成惡性循環。

盆底神經肌肉損傷的位置異常降低,其所支撐的組織器官也隨之松弛下降,從而產生各種疾病。檢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直腸前突都伴有其他類型的松弛性疾病,這表明直腸前突是壹個復雜病理過程的壹部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直腸前突不是壹個獨立的病變,可能是盆底松弛綜合征的壹種表現。

臨床表現

排便困難是直腸前突的主要癥狀。排便用力時,腹壓增加,糞塊在壓力的作用下向前沖。停止用力後,糞塊被擠回直腸,排便困難。由於糞便硬塊堆積在直腸內,患者立即感到下墜,無休止地排便並用力,結果腹壓增加,使松弛的直腸陰道隔膜承受更多壓力,從而加深突出,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排便困難越來越嚴重。少數患者需要按壓肛門和陰道周圍以幫助排便,甚至將手指伸入直腸以挖出糞便腫塊。有的病人便血,肛管疼痛。

輔助檢查

直腸指檢和排糞造影是診斷直腸前突的主要方法。

壹指檢查:直腸指檢可觸及肛管上端直腸前壁薄弱區,向陰道呈圓形或橢圓形投影。用力排便時突出更明顯。

二排糞造影:可見直腸前壁向前突出,鋇劑難以通過肛管。突起的形狀多為袋狀、鵝頭角狀或丘狀,邊緣光滑。如果突出深度超過2cm,則鋇嵌入袋中。如果合並恥骨直腸前肌病變,多為鵝征。

三室引流試驗:將連接球囊的導管插入肛門壺腹,註入100ml氣體。讓病人強行排便,以了解直腸的排泄功能。正常人能在5分鐘內將氣囊排出,超過5分鐘者延遲。

  • 上一篇:腮腺炎有什麽癥狀?腮腺炎怎麽治療?
  • 下一篇:多年外傷後潰瘍的處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