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得了結腸炎,身體哪個部位會痛?形成的原因是什麽呢?

得了結腸炎,身體哪個部位會痛?形成的原因是什麽呢?

結腸炎,以潰瘍性結腸炎最常見,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多見於20~40歲,亦可見於兒童或老年人。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近年來我國潰瘍性結腸炎患病率明顯增加,以輕中度病人占多數,但重癥也不少見。

壹、得了結腸炎,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呢?

反復發作的腹瀉、黏液膿血便及腹痛是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癥狀。起病多為亞急性,少數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經過,發作與緩解交替,少數癥狀持續並逐漸加重。病情輕重與病變範圍、臨床分型及病期等有關。

(壹)消化系統表現

1、腹瀉和黏液膿血便

是本病活動期最重要的臨床表現。大便次數及便血的程度與病情輕重有關,輕者排便2~3次/日,便血輕或無;重者>10次/日,血顯見,甚至大量便血。

2、腹痛

多有輕至中度腹痛,為左下腹或下腹隱痛,亦可累及全腹。常有裏急後重,便後腹痛緩解。輕者可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重者如並發中毒性巨結腸或炎癥波及腹膜,可有持續劇烈腹痛。

3、其他癥狀

可有腹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

4、體征

輕、中度病人僅有左下腹輕壓痛,有時可觸及痙攣的降結腸或乙狀結腸。重型病人可有明顯壓痛。若出現腹肌緊張、反跳痛、腸鳴音減弱等體征,應註意中毒性巨結腸、腸穿孔等並發癥。

(二)全身反應

1、發熱

壹般出現在中、重度病人的活動期,呈低至中度,高熱多提示病情進展、嚴重感染或並發癥存在。

2、營養不良

衰弱、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等多出現在重癥或病情持續活動者。

(三)腸外表現

包括外周關節炎、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病、鞏膜外層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復發性潰瘍等。骶髂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及少見的澱粉樣變性等,可與潰瘍性結腸炎***存,但與潰瘍性結腸炎本身的病情變化無關。

二、潰瘍性結腸炎的病理變化

病變主要限於大腸黏膜與黏膜下層,呈連續性彌漫性分布。病變多自直腸開始,逆行向近段發展,可累及全結腸甚至末段回腸。活動期時結腸黏膜固有層內彌漫性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可見黏膜糜爛、潰瘍及隱窩炎、隱窩膿腫。慢性期時隱窩結構紊亂,腺體萎縮變形、排列紊亂及數目減少,杯狀細胞減少,出現潘氏細胞化生及炎性息肉。

由於結腸病變壹般限於黏膜與黏膜下層,很少深入肌層,並發結腸穿孔、瘺管或腹腔膿腫少見。少數重癥病人病變累及結腸壁全層,可發生中毒性巨結腸。表現為腸壁重度充血、腸腔膨大、腸壁變薄,潰瘍累及肌層至漿膜層,可致急性穿孔。病程超過20年的病人發生結腸癌的風險較正常人增高10~15倍。

三、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分型

按其病程、程度、範圍及病期進行綜合分型:

1. 臨床類型

①初發型,指無既往史的首次發作;②慢性復發型,臨床上最多見,指緩解後再次出現癥狀,常表現為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

2. 疾病分期

分為活動期與緩解期。活動期按嚴重程度分為輕、中、重度。輕度指排便<4次/日,便血輕或無,脈搏正常,無發熱及貧血,血沈<20mm/h。重度指腹瀉?6次/日,明顯血便,體溫>37.8℃、脈搏>90次/分,血紅蛋白<75%正常值,血沈>30mm/h。介於輕度與重度之間為中度。

治療目標是誘導並維持癥狀緩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並發癥,改善病人生存質量。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病變部位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包括控制炎癥治療和對癥治療。癌變多見於廣泛性結腸炎、病程漫長者。病程大於20年的病人發生結腸癌風險較正常人增高10-15倍。

活動期病人應有充分休息,調節好情緒,避免心理壓力過大。急性活動期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病情好轉後改為富營養、易消化的少渣飲食,不宜過於辛辣。註重飲食衛生,避免腸道感染性疾病。按醫囑服藥及定期醫療隨訪,不要擅自停藥。反復病情活動者,應有長期服藥的心理準備。

  • 上一篇:近視眼的早期癥狀表現預防近視的好方法?
  • 下一篇:廣西有什麽特色的東西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