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虛勞形成分那些類型?如何辨證論治?

虛勞形成分那些類型?如何辨證論治?

1.辨證要點

(1)首辨氣血陰陽的虧虛:氣虛者多以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自汗,活動時諸證加劇為主。血虛證則以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色、眼瞼、爪甲淡白,手足發麻,皮膚幹澀,婦女經血量少色淡、衍期甚則閉經為主。陽虛證則以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熱飲,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氣短自汗,大便溏薄為主。小便清長或尿少身腫,或脘腹冷痛喜按;舌淡胖嫩,舌苔白滑,脈沈遲無力。陰虛證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兩顴潮紅,口幹咽燥,形體消瘦,小便短赤,大便於結,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為主。

(2)次辨臟腑氣血陰陽虧虛:肺氣虛以短氣自汗,聲音低怯,時寒時熱,平素易於感冒為主。脾氣虛以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黃為要。心血虛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或結代為主。

肝血虛以頭暈,目眩,脅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或驚惕肉瞤,婦女月經不調甚則經閉,面色不華為要。肺陰虛以幹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熱,盜汗,面色潮紅,舌紅少津為主。心陰虛以心悸,失眠,煩躁,潮熱,盜汗,或口舌生瘡,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為主。脾胃陰虛以口幹唇燥,不思飲食,大便燥結,甚則幹嘔、呃逆,面色潮紅,舌幹,苔少或無苔為主。肝陰虛以頭痛,眩暈,耳鳴,視物不清,目幹畏光,急躁易怒,肢體麻木,面色潮紅,舌幹紅為要。腎陰虛以腰酸,遺精,兩足痿弱,眩暈耳鳴,甚則耳聾,口幹,顴紅,咽痛,舌紅,少津為要。心陽虛以心悸,自汗,神倦嗜臥,胸中憋悶,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為主。脾陽虛以面色萎黃,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腹痛腸鳴為主。腎陽虛以腰背酸痛,遺精陽痿,多尿或不禁,面色白光自,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為主。

2.分證論治治療原則總以補益為主,正如《素問·三部九候論篇》說:“虛則補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還具體指出:“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分別采用益氣、養血、滋陰、溫陽的治療方法。兼結合五臟病位采用針對性治法。

此外,由於脾為後天之本,是水谷、氣血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寓元陰元陽,是生命的本元,所以補益脾腎在虛勞的治療中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1)氣虛

①肺氣虛

主證:短氣自汗,聲音低怯,時寒時熱,平素易於感冒,面白;舌質淡,脈弱。

治法:補益肺氣。

方藥:補肺湯加減。人參12g,黃芪15g,熟地黃9g,五味子10g,桑白皮9g,紫菀9g,牡蠣9g,地骨皮12g,秦艽9g。

②脾氣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加味四君子湯加減。人參12g,黃芪15g,白術10g,甘草6g,茯苓12g,扁豆10g,陳皮9g,半夏9g,神曲12g,麥牙12g,肉桂9g。

若脾氣虧虛而主要以中氣不足,氣虛下陷者,可用補中益氣湯來補益中氣,升舉陽氣。心氣虛見有心悸、氣短、自汗、面白,神疲,脈微者,可用六君子湯加玉竹、五味子、黃精等益氣養血。

(2)血虛

①心血虛

主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或結代。

治法:養血安神。

方藥:養心湯加減。人參15g,黃芪15g,茯苓12g,甘草6g,川芎9g,當歸12g,五味子9g,柏子仁12g,遠誌9g,半夏曲12g,肉桂10g。

②肝血虛

主證:頭暈,目眩,脅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或驚惕肉瞤,婦女月經不調甚則經閉,面色不華;舌質淡,脈弦細或細澀。

治法:補血養肝。

方藥:四物湯加減。當歸12g,川芎9g,白芍12g,熟地黃10g,制何首烏15g,雞血藤15g,枸杞子10g,柴胡9g,郁金9g,決明子12g。

血虛之中,以心、脾、肝血虛較多見。脾血虛常與心血虛同時並見。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又由於血為氣母,故血虛均有不同程度的氣虛證候,而且在中醫的臨床實踐中,認為補血不宜單用血藥,當配伍氣藥,以達到益氣生血的目的。

(3)陰虛

①肺陰虛

主證:幹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熱,盜汗,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養陰潤肺。

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10g,玉竹10g,麥冬10g,天花粉9g,桑葉12g,甘草6g,百部9g,鮮茅根30g,地骨皮12g,銀柴胡12g。

②心陰虛

主證:心悸,失眠,煩躁,潮熱,盜汗,或口舌生瘡,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陰養心。

方藥:天王補心丹加減。生地黃9g,麥冬10g,天冬10g,玄參9g,人參12g,五味子9g,當歸12g,茯苓12g,丹參9g,棗仁12g,柏子仁12g,黃連6g,竹葉12g。

③脾胃陰虛

主證:口於唇燥,不思飲食,大便燥結,甚則幹嘔、呃逆,面色潮紅,舌幹,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和胃。

方藥:益胃湯加減。麥冬10g,生地黃10g,玉竹12g,沙參12g,冰糖6g,石斛15g,天花粉10g,麥芽12g,扁豆9g。

④肝陰虛

主證:頭痛,眩暈,耳鳴,視物不清,目幹畏光,急躁易怒,或肢體麻木,面色潮紅;舌幹紅,脈弦細數。

治法:滋養肝陰。

方藥:補肝湯加減。當歸12g,川芎9g,白芍9g,熟地黃9g,木瓜10g,甘草6g,麥冬12g,棗仁12g,石決明15g,鉤藤12g,枸杞子10g,黃芩12g。

⑤腎陰虛

主證:腰酸,遺精,兩足痿弱,眩暈耳鳴,甚則耳聾,口幹,顴紅,咽痛;舌紅,少津,脈沈細。

治法:滋補腎陰。

方藥:左歸丸加減。熟地黃10g,山藥12g,龜板膠12g(另包烊化),枸杞子12g,牛膝9g,鹿角膠9g(另包烊化),山茱萸9g,菟絲子9g,知母9g,黃柏9g,地骨皮9g,芡實12g,蓮須12g。

(4)陽虛

①心陽虛

主證:心悸,自汗,神倦嗜臥,胸中憋悶,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舌淡或紫黯,脈細弱或沈遲。

治法:益氣溫陽。

方藥:拯陽理勞湯加減。人參15g,黃芪15g,五味子12g,甘草6g,生姜6g,肉桂9g,陳皮9g,當歸12g,白術12g,大棗9g,丹參10g,郁金9g,三七9g。

②脾陽虛

主證:面色萎黃,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腹痛腸雞;舌質淡,苔白,脈弱。

治法:溫中健脾。

方藥:附子理中湯加減。人參12g,白術12g,甘草6g,幹姜6g,附子9g(先煎),高良姜9g,吳茱萸6g,砂仁9g,陳皮9g。

③腎陽虛

主證:腰背酸痛,遺精陽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胱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沈遲。

治法:溫補腎陽,兼養精血。

方藥:右歸丸加減。附子9g(先煎),肉桂9g,熟地黃12g,山藥15g,枸杞子15g,當歸12g,杜仲10g,菟絲子9g,鹿角膠9g(另包烊化),山茱萸10g。

將虛勞歸納為氣、血、陰、陽虧虛四類,便於辨證和治療。

在臨床往往錯雜互見。壹般來說,病程短者,多傷及氣血,見氣虛、血虛以及氣血兩虛之證;病程長者,多傷及陰陽,可見陰虛、陽虛以及陰陽兩虛之證。

而氣血和陰陽的虧虛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如精血津液都屬於陰的範圍,但血虛與陰虛的區別表現在:血虛主要表現血脈不充,失於濡養的證候,如面色不華、唇舌色淡,脈細弱等;而陰虛多表現虛熱的證候,如五心煩熱、顴紅、口幹咽燥,舌紅少津、脈細數等。陽虛則兼有氣虛,但陽虛往往由氣虛發展而來,氣虛表現為短氣乏力,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脈弱等;陽虛則在氣虛證候的基礎上進壹步加重,並表現裏寒的證候,如倦怠喜臥,形寒肢冷,腸鳴腹瀉,舌淡胖,脈虛弱或沈遲等。

虛勞患者因體虛衛外不固,易感外邪。感邪後,更傷元氣,治宜扶正與祛邪兼顧,可用薯蕷丸加減。虛勞日久,氣血運行不暢見血瘀者,可用大黃廑蟲丸加減。

虛勞的治療除藥物外,應從多方面著手,如養身功、針灸、按摩等都可以配合使用。治療中還應註意生活起居和飲食調攝,保持樂觀心情,以提高療效,促進康復。

虛勞壹般病程較長,多為久病,其轉歸和預後,與體質的強弱,正氣的盛衰,能否祛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護理等因素有關。壹般脾腎未衰,元氣未敗,納食可,脈和緩者預後良好。反之形神疲憊,不思食,喘急氣促,腹瀉不止,脈象微弱或遲甚,或數者,預後不良。

預防

(1)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促進脾胃功能的康復。

(2)心情愉快,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 上一篇:通州市人民醫院的醫院歷史
  • 下一篇:有哪些平價壹點的氨基酸洗面奶?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