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中醫的傷寒和西醫的傷寒有什麽區別

中醫的傷寒和西醫的傷寒有什麽區別

傷寒或說傷寒病,原先出自中醫學的範疇,有廣義與狹義的區別。而在現代西醫學傳入東方後,其中細菌學有種傷寒桿菌(Salmonella typhi)造成之疾病,亦稱為傷寒病。中西醫學對傷寒的概念並不相同,不可混淆。

中醫學

定義:廣義傷寒是壹切外感熱病的總稱。狹義傷寒是外感風寒之邪,感而即發的疾病。

《素問·熱論》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指的是廣義傷寒。

《難經·五十八難》:“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中“傷寒有五”之傷寒為廣義傷寒,五種之中的傷寒為狹義傷寒。

有關傷寒的記載,始見於《內經·素問》。繼後,《難經》明確指出,傷寒的涵義有廣有狹,廣義傷寒包括狹義傷寒以及中風(感受風邪所致的外感病,不同於雜病中風)、溫病、熱病、濕溫等疾病,即以傷寒名稱兼賅風、濕、熱等病邪所致的多種外感疾病。漢代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以六經證治為綱要,撰寫了《傷寒論》壹書,使中醫學理法方藥得到和諧統壹,從而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無論對外感熱病和其他系統疾病,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傷寒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內因。廣義傷寒各種疾病的外因為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狹義傷寒由冬令感受風寒所致。傷寒發病的內因為正氣虛虧,如果素體虛弱,或勞倦饑餓 ,起居失常 ,寒溫不適 ,房事不節 ,均可導致正氣虛虧,易被外邪侵犯成病。

現代醫學

傷寒桿菌(Salmonella typhi)造成之傷寒病,常稱“傷寒熱”(typhoid fever),其癥狀包括高燒,可達39°至40°C(103°至104°F);其他癥狀有腹痛、嚴重腹瀉、頭痛、身體出現玫瑰色斑(rose spot)等。腸道出血或穿孔是其最嚴重的並發癥。其傳染途徑為糞口途徑,傳染力很高。

在19世紀50年代克裏米亞戰爭爆發時,因傷寒而死亡的士兵是因戰傷而死亡的10倍。傷寒可引起高熱和腸道出血,具有很高的傳染性。

到了1898年,盡管這種疾病在當時仍然無法治愈,賴特卻研制出了傷寒疫苗。在次年爆發的布爾戰爭期間,士兵死於傷寒者仍然要5倍於因戰傷而死亡者。然而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時,這種疫苗得到了采用。數百萬的士兵因戰壕內惡劣的條件而死亡,但死於傷寒的只有100人。

1907年,廚師瑪莉·馬龍造成傷寒瑪莉事件,可說是醫學史上有名的案例。

傷寒的癥狀包括高熱、皮疹、寒戰和出汗。

壹個賴特未能預料到的問題是“傷寒瑪麗”。瑪麗這位婦女是位廚師,她所到之處都引發了傷寒的蔓延,盡管她本人並未患病,但卻把所攜帶的病菌傳染給了吃她食物的人。當最終被證實為傳播病菌的人後,她被扣留並終生隔離。

傷寒常見的傳染源為遭病菌汙染的水源,或者是被傷寒病人或帶菌者接觸過的食物。今天,傷寒可用抗生素治愈。現代醫學采取的抗生素有安比西林(ampicillin)、氯黴素(chloramphenicol)、磺胺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及fluoroquinolone類如ciprofloxacin。

  • 上一篇:陳氏太極拳招式名
  • 下一篇:安徽省人試考試網?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