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臨床醫師內科學:黃疸

臨床醫師內科學:黃疸

膽紅素與黃疸的關系。掌握膽紅素來源、運輸、攝取、結合和排泄。按病因分類,黃疸分為溶血性、肝細胞性、膽汁淤積性、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掌握溶血性黃疸的發生機制和7個特征。掌握肝細胞性黃疸的發生機制和6個特點。膽汁淤積性黃疸的發生機制和6個特點。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的發生機制。結合上述內容黃疸的鑒別診斷要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1)正常膽紅素代謝

 黃疸為壹種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由於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增高(高膽紅素血癥,)使鞏膜、皮膚、粘膜、體液和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的現象。

 正常血清總膽紅素濃度為1.7~17.1μmol/L,其中壹分鐘膽紅素低於3.4μmol/L.如總膽紅素為34μmol/L,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如血清總膽紅素超過正常範圍而肉眼看不出黃疸,則稱為隱性黃疸。

 2.正常膽紅素的代謝

 (1)膽紅素的來源:衰老紅細胞所釋放的血紅蛋白為膽紅素的主要來源,占80%~85%,10%~15%膽紅素來自骨髓中未成熟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即無效造血),另1%~5%來自肝的遊離血紅素及含血紅素的蛋白質。正常成人每日生成膽紅素總量為340~510μmol/L,平均425μmol/L.

 (2)膽紅素的運輸:上述膽紅素是遊離膽紅素,又稱非結合膽紅素。遊離膽紅素於血循環中附著於血清蛋白上,形成膽紅素-清蛋白復合物,運載到肝。

 (3)膽紅素的攝取:在肝竇內,膽紅素被肝細胞微突所攝取,並將清蛋白與膽紅素分離,膽紅素進入肝細胞後,由胞漿載體蛋白Y和Z所攜帶,並轉運到光面內質網內的微粒體部分。

 (4)膽紅素的結合:遊離膽紅素在微粒體內經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催化,與葡萄糖醛酸基相結合,形成結合膽紅素。主要為膽紅素葡萄糖醛酸酯,約占結合膽紅素總量的75%.

 (5)膽紅素的排泄:可能經高爾基器運輸到毛細膽管微突、細膽管、膽管而排入腸道。但無疑是主動轉運、限速和耗能過程。結合膽紅素進入腸腔後,由腸道細菌脫氫的作用還原為尿膽原,大部分隨糞便排出,稱為糞膽原;小部分回腸下段或結腸重吸收,通過門靜脈血回到肝,轉變為膽紅素,或未經轉變再隨膽汁排入腸內,從腸道重吸收的尿膽原,有很多部分進入體循環,經腎排出。

 (2)黃疸分類

 1.溶血性黃疸

 (1)病因和發生機制:凡能引起紅細胞大量破壞而產生溶血現象的疾病,都能發生溶血性黃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貧血;②獲得性溶血性貧血。

 紅細胞大量破壞時,生成過量的非結合膽紅素,遠超過肝細胞攝取、結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時溶血性貧血引起的缺氧、紅細胞破壞釋出的毒性物質,均可削弱肝細胞的膽紅素代謝功能,使非結合膽紅素瀦留於血中而發生黃疸。

 (2)溶血性黃疸的特征:①鞏膜多見輕度黃染,在急性發作時有發熱、腰背酸痛,皮膚粘膜往往明顯蒼白;②皮膚無瘙癢;③有脾大;④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現;⑤血清總膽紅素增高,壹般不超過85μmol/L,主要為非綜合膽紅素增高;⑥尿中尿膽原增加而無膽紅素,急性發作時有血紅蛋白尿,呈醬油色,慢性溶血時尿內含鐵血黃素增加,24小時糞中尿膽原排出量增加;⑦在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時,紅細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貧血時脆性降低。

 2.肝細胞性黃疸

 (1)病因和發生機制:各種肝病肝細胞廣泛損害而引起黃疸。因肝細胞病變,對膽紅素攝取、結合和排泄功能發生障礙,以致有相當量的非結合膽紅素瀦留於血中,同時因結合膽紅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細小膽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結果發生黃疸。尿內有膽紅素,尿膽原的排泄量視肝細胞損害和肝內淤膽的程度而定。

 (2)肝細胞性黃疸的特征:①皮膚和鞏膜呈淺黃至深金黃色,皮膚有時有瘙癢;②血中非結合和結合膽紅素均增高;③尿中膽紅素陽性,尿膽原常增加,但在疾病高峰時,因肝內淤膽至尿膽原減少或缺如,同樣,糞中尿膽原含量可正常、減少或缺如;④血清轉氨酶明顯增高;⑤血中肝炎病毒標記物常陽性;⑥肝活組織檢查對彌漫性肝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3.膽汁淤積性黃疸

 (1)病因和發病機制①肝外阻塞性膽汁淤積:引起膽總管內阻塞的有膽石癥、膽道蛔蟲、膽管炎、癌腫浸潤、手術後膽管狹窄;膽管外阻塞的有壺腹周圍癌、胰頭癌、肝癌、肝門或膽總管周圍淋巴結癌腫轉移等引起膽管壓迫。阻塞上端的膽管內壓力不斷增高,膽管逐漸擴大,最後使肝內膽管因膽汁淤積而破裂,膽汁直接或由淋巴液反流入體循環,結果使血中結合膽紅素增高;②肝內阻塞性膽汁淤積:包括肝內泥沙樣結石、原發性肝癌侵犯肝內膽管或形成癌栓、華支睪吸蟲病等;③肝內膽汁淤積:見於病毒性肝炎、藥物性黃疸、原發性膽汁硬化及妊娠期復發性黃疸等。

 肝內膽汁淤積分子細胞學上是指膽汁的生成和分泌減少,以及膽汁流淤滯和濃縮。

 (2)膽汁淤積性黃疸的特征:①膚色暗黃,黃綠或綠褐色;②皮膚瘙癢顯著,常發生於黃疸出現前;③血中膽紅素增高,以結合膽紅素為主,膽紅素定性試驗呈直接反應;④尿膽經素陽性,但尿膽原減少或缺如;⑤糞中尿膽原減少或缺如,糞便顯淺灰色或陶土色;⑥血清總膽固醇、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轉肽酶增高、脂蛋白-X陽性。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考試大網站整理

 系指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及排泄有先天性酶缺陷所致。

 (1)Gilbert綜合征:系因肝細胞攝取遊離膽紅素障礙及微粒體內葡萄糖醛酸轉移不足所致。血清內非結合膽紅素增高,肝功能試驗正常,紅細胞脆性正常,膽囊顯影良好,肝活組織檢查無異常。

 (2)Dubin-Johnson綜合征:系因肝細胞對結合膽紅素及其他有機陰離子向毛細膽管排泄障礙,致血清結合膽紅素增高,但膽紅素的攝取和結合正常。口服膽囊造影劑膽囊常不顯影。肝外觀呈綠黑色,肝活組織檢查見肝細胞內有彌漫的棕褐色色素顆粒。

 (3)Rotor綜合征:由於肝細胞攝取遊離膽紅素和排泄和排泄結合膽紅素均有先天性缺陷,致血中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吲哚菁綠(ICG)排泄試驗有減低。膽囊造影多顯影良好,少數不顯影。肝活組織檢查正常,肝細胞內無色素顆粒。

 (4)Crigler-Najjar綜合征:系由於肝細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轉移酶,致不能形成結合膽紅素,因而血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很高,可並發核黃疸。預後很差。

 (3)黃疸鑒別診斷,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肝功能、免疫學檢查、血液學檢查等

  • 上一篇:菠菜燉豆腐應該怎麽做?
  • 下一篇:2020年立秋準確時間是幾點,立秋下雨有什麽說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