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臆想癥患者可怕嗎?

臆想癥患者可怕嗎?

疑病性神經癥(Hypochondriacal neurosis)簡稱疑病癥(Hypochondriasis),又名疾病臆想癥。這是壹種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過分關註、擔心或深信自己患了壹種或多種軀體疾病,經常訴說某些不適,反復就醫,經多種檢查均不能證實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觀念。這是對自身感覺或征象作出患有不切實際的病態解釋,致使整個心身被由此產生的疑慮、煩惱和恐懼所占據的壹種神經癥。以對自身健康的過分關心和持難以消除的成見為特點。患者懷疑自己患了某種事實上並不存在的疾病,醫生的解釋和客觀檢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據國外報道,本病約占各種疾病的1%。壹般都發生在40歲以後,女性多於男性。我國尚無全國流行學調查資料,天津地區報告其患病率為0.01‰,男多於女。壹般認為文化落後的地區較多見,但從Gopla的研究發現,在城市白領也是壹個密集人群。這有時需要和亞健康狀態進行區別。

[病因與發病機理]

疑病癥是由於親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於曲解了醫生的言語和醫學知識,或由於誤信了不正確的科普宣傳,產生了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過度關註和擔心,誤以為自已生了重病,如擔心自已生“癌”、“心臟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輕度的身體不適、正常的血管跳動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檢查資料作為患病證據,雖多次檢查結果正常和醫生的壹再解釋都不能使病人解脫。這是壹種心理疾患。

病因未明。疑病癥患者病前常有過分關註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執、吝嗇、謹慎等性格特征,男患者常有強迫性特點,女患者中具有癔癥性格者較多。約1/3患者是由軀體疾病所誘發,當數患者可能是醫源性。心理社會因素的強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面起壹定作用。

患者病前個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自我中心、自憐和孤僻,可因軀體疾病後衰弱狀態而促發,也可由於環境的變遷、個體生理心理條件的改變,如月經初潮、絕經期等的疑慮或由於醫務人員言語不當造成。自我暗示或條件聯想,如見友人死於心肌梗塞,使患者對自身輕微胸痛過分關註,或婚外性交後染上性病而產生焦慮與恐懼等。

正常人在某壹時期過分重視自己的健康,對不嚴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適感的疑懼,可出現疑病觀念,但經檢查證實無病,給予適當解釋後可放棄疑病觀念。這類表現則不屬於疑病性神經癥。

疑病癥患者通常以身體的某個部位、某系統、某臟器有某種不適或疼痛證明自己患了某種疾病,並不斷加以強化,企圖用各種辦法以獲得別人的同情。根據其知識水平的不同,分別認為自己受了“風”、“寒”、“病毒”等侵襲,患了“痹證”、“肝炎”、“肺病”、“癌癥”、“心臟病”等,主訴喉部有異物阻塞,腸子被扭曲,血液在皮下流動,小蟲在體內行走,或為部位不恒定的疼痛。某些病人則訴述聞到某種難聞的怪味,自身形態發生了奇異的變化等。病人可出現緊張、焦慮,甚至惶惶不安,反復要求醫生進行檢查和治療,並對檢查結果的細微差異十分重視,認為這種差異“證實”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對於別人的勸說和鼓勵不是從正面理解,常認為是對自己的安慰,更證明自己疾病的嚴重性。患者受疑病觀念的驅使,東奔西走,到處求醫,尋求“最新”診斷。作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復的檢查,對反復檢查的陰性結果常感到不滿,而對於偶然出現的“陽性”結果雖認為抓住了“證據”,但也常感到懷疑。

病人除表現有日趨嚴重的疑病癥狀外,其他認識良好,主動求醫,無任何精神衰退,體檢或實驗室檢查均無異常發現,壹般診斷較易明確。

疑病癥的治療

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

病人應攜帶全部病史和檢查資料到醫學心理咨詢門診就醫。采取科學態度,實事求是地討論不適癥狀的性質和擔心患病的理由,配合醫生弄清問題。

診斷確立後,醫生應將檢查結果告訴患者,並說明不再進行軀體檢查,同時開始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目的在於讓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質,解除或減輕精神因素的影響。病人關心自身健康這是正當的,但不要反復強求醫生做重復的、不必要的檢查。

首先應盡量避免可能產生的醫源性影響。醫源性影響指醫生不恰當的言語、態度和行為對病人所起的不良心理影響。醫源性影響有以下幾種:(1)錯誤的診斷;(2)反復檢查和長期不能確診;(3)錯誤的治療;(4)其他。因此,在治療實踐中需註意以下幾點:(1)註意醫患關系,對患者的疾病和癥狀不要急於否認,也不要對治療輕易下保證。應告知患者不要對治療抱過高的期望與要求;(2)不要遷就病人作進壹步檢查的要求,在理解患者的基礎上,巧妙地婉拒不必要的檢查,否則極易引起醫患間對立情緒的出現;(3)治療過程中,當患者出現新的癥狀與訴述時,切不要簡單地把他們歸入疑病癥狀之中,須認真檢查是否確實伴發了軀體疾病,以免延誤治療。

要全面準確地理解醫學知識和有關信息,註意心理衛生。

總之,疑病癥的心理治療要取得滿意的效果,是困難而費時間的。但是,只要病人並非處於精神病狀態和沒有顯著智力缺陷而又願意接受心理治療,從實踐的角度說,心理治療總是可以有所作為和對病人多少有些好處的。

對疑病癥的藥物治療主要在於解除患者伴發的焦慮與抑郁情緒,可用苯二氮?FDD6?類、三環抗抑郁劑以及對癥處理的鎮痛藥、鎮靜藥等。少數病例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可獲緩解。根據筆者的用藥經驗,舒必利不但有抗幻覺妄想作用,又有抗抑郁作用,對疑病癥有較好的療效,劑量可從每次0.1g,每日2次開始,逐漸增至每日0.6~0.8g,同時服用苯海索每次2mg,每日2次,以免發生錐體外系的不良反應。

采用電抽搐治療要慎重,因為電抽搐治療,不僅無利於癥狀的緩解,而且使這類治療的病例焦慮、緊張情緒加重,思想負擔沈重,日後再予精神治療往往發生困難,影響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疑病癖又在醫學上稱之為疑病觀念或疑病癥,是指個體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或身體的某些功能過份關註,以致懷疑患有某種軀體或精神疾病,而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且醫生的解釋及客觀的醫療檢查的正常結果不足以消除其固有成見。患者往往感覺過敏,除對壹般性強度的外來刺激不堪忍受外,對體腔內臟的正常活動,也能“清晰”的感知並過份關註,如感到體內膨脹、跳動、堵塞、牽扯、扭轉、纏繞、流竄、熱氣上沖等。這些內感性不適便成為疑病者的始因和基礎,加上固執多疑和易受暗示等個性特點,即可發展成為疑病癥。

導致疑病觀念的原因還有:壹些不負責任的醫學科普雜誌危言聳聽,其嘩眾取寵之言,或個別醫護人員輕率武斷的議論判斷,也可引起或加固患者的疑病觀念。此外,疑病性神經癥患者大多具有疑病觀念。

對這類病人的治療,可從幾個方面同時進行:

1.消除心理壓力,即證明無病。要對心懷疑病觀念的患者進行全面、細致的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化驗及儀器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表明他(她)並無軀體性疾病,以打消其思想顧慮。

2.完善個性。疑病癥患者往往具有固執、多疑、敏感、謹慎等性格特點。遇事總是過多地考慮悲觀或不幸的壹面,缺乏自信,這是疑病癥發病的主要原因之壹。為此,疑病癥患者要做到心胸寬廣,努力培養樂觀情緒,提高生活信心。要走向社會,豐富自己的生活,如養花、釣魚、下棋、繪畫等。還應做壹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務活,每天堅持體育鍛煉,要多與朋友和親人交流,培養幽默感,從而戰勝消極悲觀情緒和不良心理狀態,最終治愈疑病癥。

3.心理治療。對疑病癥的治療,采用認知領悟療法的療效較好。

  • 上一篇:托珠單抗醫保如何報銷
  • 下一篇:頭昏是怎麽回事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