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吳鞠通簡介

吳鞠通簡介

目錄 1 註解 這是壹個重定向條目,***享了吳塘的內容。為方便閱讀,下文中的 吳塘 已經自動替換為 吳鞠通 ,可 點此恢復原貌 ,或 使用備註方式展現 1 註解

吳鞠通,清代醫學家(17581836年)。字鞠通、配珩。江蘇淮陰縣人。初習儒,因哀其父及侄相繼病故,而專心攻醫。後至京師,參加《四庫全書》之抄寫與校檢;又獲見《溫疫論》(吳又可),嘆服其說,遂究心醫術達十余年。後逢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師大疫,市醫多以傷寒之法療治失效。瑭以溫病之法治療,竟獲全活達數十人,自是聲名大震。後又總結其經驗,復習古代醫經及溫病諸家包括葉天士之學著成《溫病條辨》壹書。書中提出分辨陰陽,別水火之理論,以三焦進行溫病辨證,上焦心包絡與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腎,系指病之階段。此說與葉桂之衛氣營血辨證法,構成溫病學說之核心。除三焦外,書中亦涉及六經辨證,互相發明,使其學說更臻完善。在治法上,鞠通註重清絡、清營、養陰三法,並倡辛涼法療溫病初起,鹹寒苦甘法清熱養陰。又制壹甲、二甲、三甲復脈湯。其辛涼劑如桑菊飲等為後世所倡用,影響深遠。吳塘成為溫病學派的代表人物之壹。此外,《溫病條辨》中尚有《解產難》、《解兒難》,可見其對兒科、婦人科也有所研究,另有《吳塘醫案》、《醫醫病書》,均有刻本行世。

吳鞠通曾在北京檢核《四庫全書》,得見其中收載了吳又可的《溫疫論》,深感其論述宏闊有力,發前人之所未發,極有創見,又合於實情,便仔細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他對葉天士更是推崇,但認為葉氏的理論“多南方證,又立論甚簡,但有醫案散見於雜證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於是他在繼承了葉天士理論的基礎上參古博今,結合臨證經驗,撰寫了《溫病條辨》5卷,對溫熱病學說做了進壹步的發揮。

《溫病條辨》

他認為溫病有9種,吳又可所說的溫疫是其中最具傳染性的壹種,除此之外,另外還有其他八種溫病,可以從季節及疾病表現上加以區分,這是對於溫病很完整的壹種分類方法。書中創立了“三焦辨證”的學說,這是繼葉天士發展了張仲景的六經辨證,創立衛氣營血辨證方法之後,在中醫理論和辨證方法上的又壹創舉。“三焦辨證”法:就是將人體“橫向”地分為上、中、下三焦。上焦以心肺為主,中焦以脾胃為主,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及膀胱。由此創立了壹種新的人體臟腑歸類方法,此法十分適用於溫熱病體系的辨證和治療,診斷明確,便於施治。而且確立了三焦的正常傳變方式是由上而下的“順傳”途徑,“溫病由口鼻而入,鼻氣通於肺,口氣通於胃,肺病逆傳則為心包,上焦病不治,則傳中焦,胃與脾也;中焦病不治,則傳下焦。始上焦,終下焦。”因而,由傳變方式也就決定了治療原則:“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降不安;治下焦如漚,非重不沈。”同時,吳氏對《傷寒論》的六經辨證,同樣采取了積極采納的態度,認為“傷寒六經由表入裏,由淺入深,須橫看;本節論三焦,由上及下,亦由淺入深,須豎看。”這些理論,雖然從立論方式和分析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實際上仍是對葉天士的衛氣營血辨證法的繼承,並對其進行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對疾病變化的認識上,是可以權衡協調的,二者並無矛盾之處。同時,三焦辨證法也完善了葉天士衛氣營血說的治療法則。葉氏的《溫熱論》中沒有收載足夠的方劑,而吳塘的另壹重大貢獻,就是在《溫病條辨》當中,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優秀的實用方劑,象銀翹散、桑菊飲、藿香正氣散、清營湯、清宮湯、犀角地黃湯等等,都是後世醫家極為常用的方劑。現在臨床上使用的方子,《溫病條辨》方占十之八九。

  • 上一篇:精滿自溢什麽意思?
  • 下一篇:木姜子和香茅區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