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女性養生補血穴位有哪些?

女性養生補血穴位有哪些?

壹、天樞穴

經常按壓天樞(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可以保持胃經和大腸經的活動,促進胃經氣血的循環,幫助氣血從胃經運化到大腸經。

胃經氣血充盈,消化功能增強,為生血系統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本的動力;大腸經氣血充盈,能保證循環和循環的正常排泄功能,即止瀉通便,保持腸道清潔,避免“毒素”的困擾雙手大拇指向下(適度)按壓左右健康穴位,由外向內打圈按摩,每日100-200次,補血排毒。

第二,雪海角

俗話說,補血找血海,補氣找氣海。雪海穴(屬於足太陰脾經)是脾經產生的血液聚集的地方,具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的作用。還有導血通絡,治療血液病的作用。針刺雪海穴可以消除人體內的瘀血,促進新生血液的產生。趙東奇松原市中醫院按摩科

拍打或按摩雪海穴對女性痛經、經血過多或不足有效,按摩三陰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按摩此穴同時按壓足三裏穴可立即緩解癥狀。

每天早上9-11: 00(每次10秒,連續3-5次)或按摩(每側輕輕按摩3分鐘)雪海穴,然後晚上21-23: 00艾灸此穴,對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肥胖、氣滯血瘀引起的關節痛有效。

三、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足太陰脾經穴)為肝脾腎三臟交匯之穴,脾主血,肝藏血,腎生血。所以三陰交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作用。

每天早上11點,在左右小腿內側按壓此養生穴20分鐘,可排出體內濕氣、濁氣、毒素,對濕疹、蕁麻疹、皮炎有療效。

經常按壓三陰交穴,可以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特別適合低血壓人群。

四、足三裏穴

刺激足三裏穴(足陽明胃經穴位),補益氣血,滋養元氣,滋養腦髓。保證肝血充足是首選。

對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耳鳴、神經衰弱、胃動力不足的人,胃氣不足的人,用眼過度或失眠熬夜引起的肝損傷的人,在此穴位上輕拍、按摩、艾灸效果很好。

按摩或艾灸足三裏,溫中散寒,健脾補陽,補中益氣,適當通風,導下氣,強身健體。胃酸過多、空腹燒心者不宜灸足三裏,可選用陽陵泉穴,效果較好。

五、關元穴

足三裏、關元、氣海是人體的三大支撐點。古有“針必取三裏,灸必加關元”之說。說道。關元穴是人體袁茵和元陽的交匯點,是“男儲精女儲血”之地,統轄足、小腸三陰經和任脈病。按摩關元穴,改善脾胃生化氣血功能。每輪輕輕按8下,每次8下,補血消小肚子。

第六,隱藏的白點

白胤穴(足太陰脾經穴位)調血止血。

此穴對於鼻出血、月經量多可以按摩或艾灸。

“太陰根於隱白,故稱陰中之陰。”按摩此穴可以刺激脾經,促進氣血的持續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壹大穴位。

七、追關穴

追關穴(足陽明胃經之穴)是脾土顆粒沈降於胃經的地方,是小腹之陰與大腿前部之陽的交匯處,是調節下肢胃經的總穴。

此穴用法:寒則補灸,熱則瀉而用針。

多按此穴,健脾祛濕,固脾土。理氣和胃,治胃痛。此外,按壓此養生穴對風濕、關節炎、臀部和大腿肥胖的人減肥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八、下官點

下關穴(屬於足太陰脾經)是膽經和胃經的交點。

功效:疏通經絡,放松經絡,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按摩此穴對腎虛缺血或胃火引起的牙痛有很好的效果;同時改善腎虛血虛的狀況;促進陰陽平衡,祛胃火。

腎虛缺血引起的牙痛:隱痛,偶有痛但不痛,持續性,伴有牙齦萎縮、牙齒浮脫和牙痛,腰膝酸軟。(用顴骨穴位和腎經按摩。)

胃火牙痛:牙痛厲害,牙齦腫,臉頰腫,口渴口臭,咀嚼困難。(用臉頰點、分支溝、腹部脂肪按摩。)

九、奇門穴

祁門穴(足厥陰肝經)是足太陰、厥陰、印偉三經的交匯處。

功效:呵護肝臟,避免肝血不足。常按此穴對肝血不足有很好的效果。

X.掌門穴

掌門穴(足厥陰肝經)是足厥陰與經脈交會之處。

功能:疏肝健脾;調節五臟的氣血,使之相互協調。

脾不好的人按摩這個穴位會有疼痛感。艾灸章門、奇門、足三裏、內關,可以協調五臟,調理肝胃氣血。

  • 上一篇:看望心臟病患者送什麽?
  • 下一篇:開小吃店如何選擇店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