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人少吃對身體好嗎?求求各位大神

人少吃對身體好嗎?求求各位大神

早在兩三千年前,《黃帝內經》就主張:“飲食適度”,“飲食加倍,傷胃。”梁代醫學家陶弘景在《養生增年錄》中指出:“吃得越少,心胸越開闊,壽命越長;吃得越多越有感覺,減的年也越多。”可見古人早就發現,飲食限制可以抗衰老,延年益壽,而頻繁飽腹則使人過早衰老,對人體有害。國內外病理學研究表明,經常暴飲暴食不僅會使消化系統長期超負荷運轉,導致內臟器官早衰,免疫功能下降,還會引起體內脂肪沈積,導致“富貴病”和“文明病”。日本科學家發現,長期飽腹感會導致大腦提前衰老。因為飽腹後,胃腸道循環血量增加,導致大腦供血相對不足,影響腦細胞正常的生理代謝,甚至引起冠心病患者心絞痛,誘發膽結石、膽囊炎、糖尿病等。所以,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壹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七分飽,通過調整食量來延緩大腦的衰老過程。◆饑者善,惡者惡?不,餓是有回報的!2007年6月5438日至10月065438日,澳大利亞科學家發表的研究表明,少吃20%可以讓妳的壽命增加20%!因為如果吃得少,可以:第壹,避免胃超負荷。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多,使消化系統負擔過重。如果胃壹直處於飽脹狀態,胃的容量就會過大,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容易導致消化不良。這樣,未消化的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長了,會產生很多毒素和致癌物質。這些毒素和致癌物不僅容易使人患上腸道疾病,還會被腸道吸收,通過心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衰老。第二,避免飽腹感導致的大腦代謝紊亂。科學研究證明,飽腹後,大腦中有壹種叫做“成纖維細胞”的生長因子,會比未飽腹時增加數萬倍,而這種生長因子會使脂肪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變大,促使腦動脈硬化,大腦皮層缺氧,腦組織萎縮,腦功能退化,最終導致癡呆,縮短人的壽命。第三,避免暴飲暴食損傷細胞,造成早衰。人呼吸時,吸收的氧氣中有2%被氧化酶催化形成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氧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可引起細胞損傷、動脈硬化、疾病、衰老甚至死亡。人體消耗的能量越多,產生的活性氧就越多,人體衰老的程度就越快。少吃可以減少活性氧的產生,保護細胞免受其害,從而延緩衰老。第四,避免長期飽腹導致的肥胖。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就會大量儲存,導致營養過剩、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腸道腫瘤等疾病。第五,忌酸性體質。現代人普遍喜歡吃肉類、精制谷物等酸性食物。如果過量攝入,會造成人體內環境的酸化,形成酸性體質,為各種疾病的發生提供了溫床。第六,保持清醒的頭腦。壹些節食者發現,當他們只吃適量的食物時,他們的思維變得活躍,他們的創造力變得更加豐富。這是因為飽餐後,胃腸道負擔加重,血液集中在胃腸,幫助飯後壹定時間的消化代謝。大腦缺氧供血不足,人處於困倦狀態。如果總是吃得太多,大腦總是處於缺血缺氧的狀態,自然會覺得“笨”!吃的少了,這種狀態就不存在了。七、理財專家沒有告訴妳,面對快速上漲的cpi,少吃也是壹種“攔截”的解決方法。◆ 11饑餓法則的小貼士擊退食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想要擺脫食物的誘惑是非常困難的!好在相關專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實驗,經過深入研究和嚴格使用,相信妳壹定會看到效果的!1.在體積相同的前提下,用細長高挑的容器盛食物更好。2.將食物放在透明容器中有助於防止吃得更多。3.把食物放在廚房、冰箱、食品櫃等遠離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所的地方,有利於控制食欲。4.盡量避免壹次買太多食物,以免造成“堆積”效應。因為當人們看到更多的食物時,他們想盡快吃掉它。5.有意營造單調有序的視覺效果。人在吃飯的時候,單調的食物顏色會限制食欲。把不同的食物有條不紊地擺放比堆在壹起要好。6.在餐廳用餐時,不要被菜單上構思精巧的菜肴所吸引,提高自己內心的期望。7.慢慢吃。人的大腦對食物滿足感的反應時間因體質而異,瘦人約為12分鐘,胖子約為20分鐘。“慢食”可以保證大腦有足夠的時間對食物產生滿足感,從而避免暴飲暴食。8.最初的幾口是最重要的。美國營養學教授琳達?培根博士認為,最大的食物享受來自最初的幾口。嘗幾口後,味覺開始對食物中的“美味”化學物質失去敏感性。註意享受飲食的前幾口將有助於防止暴飲暴食。9.換壹個小盤子。10.吃“飽腹感”的食物。11.吃點糖吧。糖通常被視為節食者的敵人,但糖實際上是壹種天然的食欲抑制劑。壹組人飯前吃了壹些葡萄糖,結果比不吃葡萄糖的人吃得少。兩周後,他們的體重減輕了。◆把吃飯變成壹種儀式。目前歐美流行壹種兼顧心理減壓的飲食方法,那就是“吃得津津有味”。這種飲食關註妳是否饑餓、孤獨、痛苦、無助,並給出藥方。其實,為什麽吃,怎麽吃,比吃什麽更重要。飯前用這個小“魔法”,用“心”去品味,妳會有壹種前所未有的清新感:1。拿起妳手中的壹片面包,仔細看著它,想想妳會用什麽詞來形容它;2.把面包拿近壹點,試著“看透”它。妳看到了什麽?3.閉上眼睛,花半分鐘仔細聞壹聞,想象壹大片麥田在風中搖曳;4.撕下壹小塊面包,輕輕放在嘴上,試著感受它的觸感;5.把壹小塊面包放在嘴裏,感受它豐富的味道;6.慢慢品嘗每壹口面包,想象食物能給妳帶來能量和營養,直到妳吃掉整片面包;7.我的心裏充滿了對所有制作這個面包的人的感謝:農民、廚師、司機和銷售人員。◆吃多少合適?每天吃多少是有科學標準的,當然也要結合具體情況。以壹個1.70米左右的小夥子為例。體重正常,體力勞動也不是很重。那麽他每天的能量需求大概是2000大卡,其中谷物應該占50%左右,數量大概是250 g到400 g,蔬菜水果分別是300 g到500 g和200 g到400 g,魚禽蛋應該是65438。零食,甜點,酒之類的應該夠了。如果體力勞動有點重,那麽這些東西也可以適量增加。從我自己的感覺來看,每次飯後都覺得精力充沛,下次吃飯前有點饑餓感就好了。如果每頓飯吃完都放下筷子,直到有飽腹感,其實已經超標了。如果長期飽腹,人體對食欲的調節機制會慢慢失效,飽腹感會變得遲鈍,導致越來越胖的惡性循環。饑餓的奧秘人腦中有饑餓中樞和飽腹中樞,它們與大腦皮層壹起,通過胃腸道的反應,有效地控制人的食量。當胃空的時候,大腦皮層接收到饑餓信號,神經中樞向饑餓中樞發出進食指令,向飽腹中樞發出抑制指令,這樣我們就開始進食了。當胃腸道感覺腫脹時,會通過反射發回飽腹信號,於是進食停止。貪吃多吃並不總是因為饑餓,而是壹種長期的習慣。人在吃飯或邊吃邊想其他事情時,往往會花很長時間專註於聊天或其他事情,飽腹感相對較慢,容易暴飲暴食。吃飯時狼吞虎咽,吃得比飽腹信號的傳遞速度還快,也會暴飲暴食。1.饑餓等於食欲?不對!饑餓是由體內的刺激引起的。當胃裏什麽都沒有的時候,它就會收縮。如果不補充食物,會引起輕微的頭暈、顫抖和血糖降低。與饑餓感的形成相反,食欲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比如食物光鮮亮麗的外表和美味可口的味道。食欲和饑餓感經常被混淆,因為兩者都有相同的現象——唾液開始增多,胃開始收縮。不同的是,如果妳不註意,妳的食欲很快就會消失。經常節食的人不太可能分辨出他們是真的餓了還是只是貪吃。壹旦他們屈服於自己的胃口,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渴望高熱量的食物。超重的人要麽讓自己挨餓,要麽吃得太多。所以他們更容易陷入饑餓→暴食的陷阱。少吃多吃,就不會有這種不可抗拒的強烈欲望。2.天生貪婪?不太好。研究人員發現了壹種叫做瘦素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在決定食欲的大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壹個生理正常的人飯量很大,很可能是童年時的家庭餵養習慣造成的。用奶瓶餵養的寶寶,往往會被餵太多奶,形成吃得比需要的多的習慣,這個習慣會伴隨壹生。出生的季節也可能影響食欲。出生在寒冷天氣的人通常比出生在溫暖季節的人胃口更好。3.運動後食欲更強?不對。許多人認為運動讓他們更餓。事實上,運動後身體會釋放壹種可以抑制饑餓感的化學物質。從長遠來看,運動有助於穩定食欲。經常鍛煉的人可以更好的控制食欲。研究表明,經常鍛煉的人會吃更多高碳水化合物低熱量的健康食品。4.眼睛大肚子小?是啊!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營養學教授布萊恩?沃辛克將54名誌願者分成兩組。第壹組喝的是普通碗裏的湯,而另壹組的碗卻被偷偷做成壹個機械裝置——底部連著壹個大湯鍋。結果,第二組的人比第壹組的人多喝了73%的湯,平均消耗了113卡路裏。但兩組的自我滿意程度基本相同。沃辛克教授評論說:“這表明人們是用自己的視覺,而不是胃的實際感覺,來判斷攝入了多少卡路裏。這對飲食控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健康抗衰老的老鼠吃得少,活得長,這是壹個結論。那麽,人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是否也有這種現象呢?這是壹個有趣的實驗。48只兩周大的狗被分成兩組。壹組每日熱量攝入為1745?6千卡,另壹組少吃了25%,然後養在狗圈裏。這個實驗持續了14年,直到最後壹只狗死去。結果發現,每天進食量少於25%的狗,除了進食量少的狗體重輕了20%之外,在快樂程度和活動能力方面與另壹組沒有區別。在第壹個五年裏,兩組狗之間沒有任何區別。五年後,食物充足的狗狗開始出現肥胖、骨質疏松和糖尿病,到第七年,狗狗迅速衰老,相繼死亡。但是,吃不飽的狗還是很健康的,衰老的時間晚了好幾年。最後,如果狗的進食量低於25%,壽命會延長50%,平均壽命是全餵狗的1.5倍。而且,這些狗的晚年生活質量比那些餵養良好的狗要好得多。美國南佛羅裏達大學的專家也對恒河猴進行了類似的研究。這項已經進行了近20年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入低於30%熱量的猴子的壽命從平均23年延長到了30年,而且這些猴子更有活力,患糖尿病、肥胖癥和高血壓的機會也更少。這項對大約300只猴子的長期研究再次驗證了限制熱量攝入可以延長壽命的假設。事實上,因為猴子最接近人類,這個假設很可能和人類壹樣有效。人不需要過度節食,只要每天每餐都能吃到7分飽,就能健康生活,長壽。
  • 上一篇:健康油炸蛋糕
  • 下一篇:求壹些煲湯食譜?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