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如何給小學生做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潘佳穎家長轉載)

如何給小學生做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潘佳穎家長轉載)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上和諧發展,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也可以說是其整體優化教育。這種教育是建立在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發展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礎上的。但長期以來,很多人更關註健康,卻較少關註心理健康。事實上,只有身體(生理)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成為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壹部分,重點是自我意識、自我保護、自我調節和自我保健的教育。世界衛生組織對人的健康的定義是:不僅沒有身體上的殘疾和疾病,而且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可見,人的健康不僅僅指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這壹觀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接受。現代心理學家認為,教育必須把保護學生生命、促進學生健康放在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同時,應該關註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壹、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原則:(1)客觀性原則:根據教育心理現象的本質特征,研究教育心理現象的本質、規律、機制和事實。堅持這壹原則,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從人們外部活動的客觀事實出發,如實反映心理健康現象的真實面貌,用實踐檢驗的標準。因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客觀社會中的人,所以在開展教育活動時必須遵循客觀性原則。為了更好地貫徹客觀性原則,在研究中應做到以下幾點:壹是研究設計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第二,在收集數據時,要如實記錄受試者的外界刺激、身體反應、行為和口頭報告,不能用推測和臆測代替客觀事實;第三,要對獲得的所有信息,包括相互矛盾的事實進行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出最終結論。(2)動態性原則:由於教育對象的年齡、文化、生理都在不斷變化,其認識水平、忍耐力、內心體驗、行為方式都是變化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在教育中,我們應該堅持動態原則,而不是所謂的“最終決定”。(3)系統性原則:就是用系統論的基本原理來考察心理現象,把人的心理作為壹個整體、動態的系統來考察。系統論的原理主要體現在整體性、層次性、動態性、環境適應性和自組織交流是人的重要特征。任何壹個個體,無論其內心想法和實際表現如何,都是系統的壹部分,是各種因素的“交匯點”和“聚集地”。所以要從心理狀態、過程、特點、意誌、道德等方面去分析。進行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4)具體性原則:雖然學生整體水平基本壹致,但對於具體階段、具體時間的具體人、具體事,要具體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具體性原則。(五)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所謂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從選題到具體研究過程都要以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從教育的實際需要出發,最終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在選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課題、方法和途徑時,要考慮教育的意義,使研究結果有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方案的設計和實際過程中,既要考慮對學生的良好教育影響,又要註意不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二、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很多問題,包括主觀問題、客觀問題和行為習慣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抑郁。小學生在情感上通常表現為悲傷、孤獨和消極頹廢。他們認為自己不如其他同學,對學習缺乏信心,從小就對人生前景持消極態度。這些學生不調皮,不影響課內外秩序,經常被老師和家長忽視。但隨著心理障礙和不良情緒的發展,他們內心的緊張情緒越來越嚴重,有可能發展成抑郁型精神病患者,有的甚至會出現自殘、自殺等行為。2.劣質產品。壹些小學生沈迷於玩電子遊戲和看視頻,遲到,早退,甚至逃課。紀律松散,學生責任心差。壹些人玩撲克、賭博和偷竊。經常躲躲藏藏,撒謊欺騙老師和家長,不團結同學,獨行其是,不合群,容易生氣,攻擊性強,兇多吉少,對老師的教導感到厭煩,對同學的幫助有抵觸情緒,無理反駁家長的教育,容易生氣和抵觸。比如我班有個女生,平時在老師眼裏是個乖巧老實孝順的孩子,可她居然連續三次偷同學的東西。結果她最後壹次被同學抓住問為什麽,因為她看別人的東西很漂亮想占為己有,而且早在壹年級就有小偷小摸的不良做法。這說明這也是壹個習慣問題。3.厭學。有些小學生,因為某壹科基礎差,有時補課不及時,不能及時理解所學內容,進而失去興趣。他們上課不能認真聽講,註意力分散,作業不能及時完成,或者抄襲別人,或者幹脆不做,也不在乎老師的批評。這些學生消極、自憐、內向,對學習失去信心,對班級集體活動失去興趣,產生厭煩感,不願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平時也很任性,甚至頂撞班主任。這種厭學有時候是受別人影響,有時候是在影響別人。4、叛逆憤怒。由於家庭不和、父母離異、身體缺陷等負面影響,少部分學生出現心理異常,事事與人作對。他們中的壹些人暫時沒有明顯的表現,但由於他們平時性格內向,不受他人關註,他們的憤怒會以某種方式得到釋放和發泄,比如無視學校紀律,與老師和家長發生矛盾,公然離家出走,觸犯法律,甚至犯罪。5.挫敗感。在日常生活中,這個詞指的是不順利、失敗、失敗、達不到預期目的的事情。另壹方面是小學生需求得不到滿足,產生內心沖突時的情緒狀態。這是小學生存在的客觀問題。挫折原因:客觀原因。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自然規律的制約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學生無法達到預定的目標,陷入了沮喪的境地。比如,壹個渴望完成學業,背負家庭重擔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好,不能如期畢業;壹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剛步入社會,找不到理想的職業,得不到人們的信任和重用,就會產生挫敗感。自然災害的發生,妳會去哪裏的親戚等。,都是挫折的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個人身體和心理條件差,知識和能力不足,阻礙目標的順利實現,也有挫折。比如:太矮當不了籃球運動員,身體殘疾的學生不能參加體育活動,智力水平不高,考不上重點中學,天生殘疾,不能如願實現理想等等。這些主觀的個人原因使他們的願望無法實現,也容易造成小學生的挫敗感。面對挫折,學生的應對方式往往有以下幾種:自尊心受到傷害就生氣,直接發泄憤怒或者找替罪羊;不成比例的幼稚行為;堅持自己的觀點和錯誤;推卸責任,壓抑情緒,感到壓抑和壓抑;用過分的手段傷害自己或他人。挫折的負面心理表現:(1)攻擊。受挫者將攻擊直接指向讓他受挫的人或事。因為受挫而引起內心的憤怒和怨恨,表現為怒目而視、反駁、破口大罵、挖苦和打擊他人。有時會找個“出氣筒”,把“氣”發泄在不相關的人或事上。(2)固執。有些小學生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而感到沮喪。而不是去分析原因,總結教訓,壹味的采取壹些無效的行動,我行我素,不理會父母老師同學的勸告。(3)倒退。有些小學生在受挫後,表現出與年齡不符的幼稚行為。如果在學習中被老師批評了,就會像幼兒園的孩子壹樣哭,或者裝病不來學校。(4)反向。沒有人會聽,不僅壹意孤行,而且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情緒,盲目地堅持對右派的抵制、抗拒和排斥的態度。(5)妥協。表面上看起來是同意或者接受,但是從學生的內心來說,是不願意接受的。委托太多人,為了釋放各種精神壓力,心理壓力。(6)抑郁癥。受挫後用意誌力壓抑憤怒和焦慮,埋在心底,流出正常的情緒狀態,對身體有害。第三,可見上述不健康的心理問題確實是不容忽視的大事。為此,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1)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兒童教育觀是對兒童的總體認識,即各種兒童觀的總和;教育觀念是對兒童的態度,是在壹定的兒童觀念指導下實施的教育思想。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是教師發展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前提。贊科夫說:“作為壹名教師,最本質、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愛孩子。”教師心理健康是學生個性和心理發展的需要。學生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總是要承受環境和成長帶來的壓力和矛盾。這些困惑、不理解、矛盾和壓力,必然會給學生帶來壹定的心理沖突和心理障礙。這時,教師要隨時隨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消除疑慮,最終達到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目的。從這個層面也可以看出,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學生個性和心理發展的需要。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學家勒溫曾經做過壹個實驗。他把學生分成幾個班。每個班的學生做同樣的作業,但是每個班的老師對學生的態度不同。有的表現出獨裁的態度,有的則表現出對學生的特殊照顧。實驗表明,前者變得抑郁,學生之間相互爭鬥,無法合作,對無辜學生對老師的怨恨進行報復;後者彼此和諧相處,充分發展了公平、善良、正直、互助、合作等社會品質。(2)多關愛學生,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護小學生心理健康,克服小學生心理障礙。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有壹顆愛心,用熾熱的母愛、飽滿的熱情、真摯的感情去教育他們,用母愛的溫暖去感化他們,用真摯的感情去啟迪他們的心靈。因為妳有愛,妳有高度的責任感。妳要勤於觀察和關註學生的言行,及時發現那些由心理引起的負面情緒和不良行為,分析其原因,並采取相應的措施,給予及時的引導和教育。比如,有些後進生幼小的心靈負荷太大,心理脆弱,情緒低落;有的學生因為家庭不和,缺乏適當的溫暖和愛撫,使他們形成孤僻的性格;有時候因為學習成績不好,逃學自暴自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多關註這些學生,用真摯的愛去塑造他們的心靈,開發他們的智慧。有這樣壹個例子:壹個五年級的小學生不幸失去了母親,父親癱瘓在床多年。她陷入極度悲痛之中。她覺得天塌了,從此沒有了支撐,感情瀕臨崩潰。她不敢上學,甚至不敢上街,整天在家淚流滿面。班主任到她家看望她,安慰她,關心她,鼓勵她,把無限的溫暖和母愛寄托在她身上。老師還經常組織同學三五成群去看望她,輪流給她補課,重溫班級的溫暖。在學校、老師、同學和社會的關愛下,這位同學重拾生活勇氣,重返學校班級,表現更加突出。他各科成績都是年級第壹,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壹所重點初中。這真的是救了壹個孩子,培養了壹個孩子的母愛。壹位哲人曾說過:真正的老師不僅是傳授知識的老師,還是學生的保健醫生,學生生活的向導,盲人的藝術家。因此,有必要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當壹些小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家庭生活受到挫折,情緒低落,情緒失落的時候,老師要及時幫助他們,進行談心。教師要以真誠的態度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讓他們發泄心理壓抑的情緒,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積極開展班級問題活動,讓他們過度的情緒在文體活動中得到釋放,幫助部分學生克服自卑和焦慮情緒。教師要大力鼓勵他們在各種活動中取得的成績,哪怕是壹點點進步,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優先鼓勵,好孩子誇。營造充滿信心的積極氛圍,激勵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和長處,繼續努力,更加勤奮,爭取全面發展。經常進行集體主義教育,讓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讓獨居的學生感受到群體的溫暖,幫助他們矯正不健康的變態心理。開展以“立大目標,創大事業”為主題的班會,消除壹些人的虛榮、驕傲、自大。通過壹系列的活動,我們可以增進人際交往,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全面的身心健康。當然,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壹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心理障礙也因人而異。要投入母愛,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出發點和基礎。愛是信任,愛是尊重,愛是鞭策,愛是投入,愛是力量,愛本身就是人類最美的語言,無論妳有沒有明確的承諾,它都會像春風壹樣潛入學生的心裏。如果壹個老師對他的學生沒有愛,他將成為無水之源。如果對具體的人格區別對待,靈活運用,標本兼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壹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3)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個別心理輔導主要是對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輔導,幫助他們緩解心理問題,克服心理障礙,使他們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學生心理咨詢的內容包括人格咨詢、學習咨詢和生存咨詢。比如,小學生感受和接受愛的情感體驗,知道與同伴、老師交往時的基本交往原則,對尊重、合作、幫助等良好的交往品質有了初步的體驗;有初步的真善美意識,可以用來衡量他人和自己的行為;培養小學生的初步學習能力,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和獨立意識。個體心理咨詢應該註意的幾個問題是:1。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問題學生的人格,讓自己成為這些學生的朋友,從而搭建起與他們心靈溝通的橋梁。2.慎用測驗,科學準確地診斷心理問題,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3。與家庭密切合作,幫助家長提高心理咨詢水平,準確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行為,形成學校和家庭心理咨詢的合力。小學生個體心理輔導方法:1,心理談心輔導。了解個別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並在談話過程中對其心理問題進行解釋和輔導,指出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2.心理和行為訓練。即針對個別學生突出的心理問題,設計專門的活動,對他們進行心理行為訓練,以提高壹些心理素質;3.心理診斷和心理治療。對於有嚴重心理問題(疾病)的學生,通過科學的心理測試和診斷,找出心理原因,運用心理治療方法,如在職治療、系統脫敏、放松訓練、模仿學習、行為排練、精神分析、森田療法等,是科學有效的。(四)開展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班級活動。班級主題活動是班級活動的主要類型,而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班級活動是圍繞壹個明確的主題開展的活動,內容集中,教育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是教師集體教育學生,學生自我教育記憶的有效形式。許多班級活動都滲透著心理健康教育。壹個人的心理怎樣才算健康,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應該是什麽?可以這樣理解:學生學習生活愉快,情緒狀態積極樂觀。學生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保持冷靜,經受困難和挫折的考驗。與同齡人、同學、朋友的關系友好和諧。(五)向學生傳授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利用課後、黑板報、公告欄、讀書角等輿論陣地開展壹系列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為集體或個人舉辦定期和不定期的心理咨詢活動,努力消除學生心中的不自然感,營造濃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全面推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6)註重家長和社會力量的參與。除了學校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還受到其他社會因素的制約。其中,家長作為學生成長發展中的重要人物,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這些學校的意義在於,培養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攜手夏令營”或“少年軍校”活動,在教育現狀上得到充分體現,充斥著高質量的食物,三兩天參觀壹次。此外,各種社會現象、社會輿論、影響文化和媒體等社會因素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任務和責任;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認可,才能真正開展起來。也就是說,學校要註意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獲得社會的支持和認可,首先要獲得家長的支持和認可。因此,我們建議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註意與家長達成* *諒解。通過各種活動和宣傳,打破家長認為只要好好學習就會發展好的舊觀念和成見,幫助家長樹立現代科學的人才觀,獲得家長的支持和認可,鼓勵家長參與,營造全員參與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和氛圍,使心理健康教育紮實開展。總之,小學階段是人生生長發育的初始階段。這期間身體發育很快,而心理幾乎是從零開始。雖然孩子在入學前受到了家庭的影響,但這與學校教育的接管相比是非常少的。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壹定會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打下基礎。壹個人的性格、情感、意誌品質、性格、愛好、各種技能都會在這個階段初步形成,人的潛能也會初步建立。只有從小抓起,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壹班潘佳瑩(12)(轉載)
  • 上一篇:兒童和青少年提高智力和大腦的養生食譜。
  • 下一篇:阿膠糕的創意廣告詞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