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當代大學生生命意識調查報告

當代大學生生命意識調查報告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尋找有效的教育對策,我們對上海市1008名大學生的生命意識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大學生對生命現象已形成基本認識,但對死亡現象存在壹定程度的認知偏差;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持積極的態度,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對人生的價值有壹些體會和感悟,但層次淺,視野窄,缺乏自覺和主動的意識;大學生基本具備承受生活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和耐力,心態積極向上,但生活質量有待提高。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幫助生命力的正常發展,教育就是提倡生命力發展的壹切。”的確,教育是以育人為本,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人。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本質、最高的價值和目標。大學生是否具有清晰的生命意識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關系到他們的人生命運,關系到無數家庭的幸福與和諧,關系到國家的未來。所謂生命意識,就是讓個體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存在,他人生命的存在,世界上所有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和關系。生命意識是生命認知、生命情感和生命行為的統壹。當人有了生命意識,就會明白生命的價值,從而珍惜和保護生命。因此,培養、發展和提升生命意識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壹.研究設計

65438+

本研究是基於定量研究的解釋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的結合。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和文獻分析的定量方法實現客觀描述和宏觀預測;同時考慮到研究事實的豐富彈性,輔以自由訪談,以達到對社會事實深入細致的了解。

2.樣品提取、數據收集和處理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來源於2005年6月上海市大學生生命意識調查。在上海10所高校發放、回收問卷並進行訪談。調查的抽樣方法是先選取10所有代表性的大學,然後從這10所大學中隨機抽取學生。問卷是匿名的,由回答者自己填寫,然後由工作人員收回。

本次調查在100所高校發放11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08份,有效回收率為91.6%。經過驗證和編碼後,將所有問卷數據輸入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邏輯糾錯和統計分析。

3.樣本的基本信息

在調查樣本中,男女比例適當,涵蓋大壹、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文理生比例合理。其中男生占54.4%,女生占45.6%;文科生占38.5%,理工類占61.5%;大壹占15.0%,大二占15.2%,大三占31.9%,大四占24.1%,研究生占13.8%。

二、當代大學生生命意識的描述

1.對生命現象的理解

人總是要認識某個對象,有壹定的知識,才有意識。生命意識的核心是生命認知。人對某個生命客體的意識總是融入到客觀事物中去感知和觀察,從而認識到這個生命客體的意義。但壹切生命都有始有終,對生命現象的基本認知就是對生與死的認知。

對於死亡現象,調查顯示,69.30%的大學生認為“壹個人死了,他的生命就結束了,再也不會復活”,25.10%的大學生認為死亡是“在這個世界消失,去了另壹個世界”,甚至有5.60%的大學生認為“壹個人可以死而復生”。由於閱歷的增加和各種宗教思想的影響,大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更加復雜和混亂。大學生不再像中小學生那樣,在機械記憶的層面上認識抽象的死亡概念。另壹方面,這也反映了我們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的薄弱和不足。

大學生雖然長大了,但有壹定的生存和自我保護能力,比未成年人更成熟,更有自覺性。然而,隨著當今世界經濟、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大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生困境。甚至有些大學生對生活缺乏應有的愛、尊重和珍惜。壹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就會做出極端的行為,甚至走上人生的不歸路。調查顯示,出事時,6.80%的大學生經常有自殺念頭,25.40%偶爾有,只有67.80%沒有,不到70%;被他人嚴重冒犯時,7.40%的大學生經常有殺人的念頭,27.20%偶爾有,71.10%沒有。

性別差異與自殺念頭出現頻率的交互統計與測試顯示,出問題時,7.7%的男生“經常”有自殺念頭,女生為5.9%,略低於男生。可以看出,性別差異與自殺念頭出現的頻率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性別差異與殺生念頭頻率的交互統計和測試表明,在被他人嚴重冒犯時,10%的男生經常有殺生念頭,25.9%偶爾有,64.1%沒有。女生中,4.6%經常有殺人的想法,16.3%偶爾有,79.1%從來沒有。由此可見,性別差異與殺生念頭出現的頻率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調查顯示,大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壓力”(27.2%),其次是“沒前途”(26.6%)、學業壓力(20.6%)、失戀(15.4%)和“其他”(65438+)。大學生是壹個介於成熟與不成熟、獨立與不獨立之間的特殊群體,特定的時代背景使他們承受著更加尖銳的挑戰:他們必須努力完成學業,同時還要關心所學知識能否滿足未來的需要;要掌握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同時具備信息時代獲取新知識的基本素質;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要塑造能夠融入和諧社會的健全人格。如此高的期望值必然會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緊張和壓力。

2.對生命價值的感知

人生的價值,簡而言之,就是活得有意義。霍普金斯大學的社會科學工作者曾經對48所學院的7948名學生做過調查。當被問及目前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麽時,78%的學生回答說他們的首要目標是找到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本研究對“人生價值”的操作性定義首先是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其次是肯定自己活動的價值,再次是肯定自己對他人的價值。問卷涉及的項目有:自信心、對學習生活的評價、友誼、生活的主體性等。

(1)“妳喜歡自己嗎?”

是否喜歡自己是自信的基礎。調查顯示,67.1%的大學生喜歡自己,23.1%的大學生不置可否,9.8%的大學生表示“不喜歡自己”。交叉分析顯示,在這個問題上男女存在性別差異,其中68.8%是女生喜歡自己,65.6%是男生。相比較而言,女生更“自戀”,比男生高出近3個百分點。

(2)“做不好壹件事會怎麽樣?”

自信與否,還體現在遇到挫折時,是否還能相信自己,願意努力克服困難。調查結果顯示,64.60%的大學生態度積極,認為“沒關系,下次會努力做好的”,其中男生占65.90%,女生占63.30%。27.80%的大學生否定自己,覺得自己“沒用”,其中男生28.40%,女生27.20%,性別差異不顯著。相比成績,76.90%的大壹、大二學生對挫折的態度更積極,52.30%的大壹、大二學生對挫折的態度更積極。年級差異明顯,大三學生態度更積極,大四學生傾向於消極對待挫折,采取無所謂的態度。

(3)“妳有幾個好朋友?”

人際交往,尤其是同齡人之間的交往,也是體現自身存在價值的重要方面。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有好朋友,而且好朋友的數量比較多。擁有10以上好友的比例最高,占34.80%,其次是擁有3-6個好友的,占34.40%。

交叉分析顯示,有較多好朋友的大學生經常有自殺念頭的比率為1.80%,而沒有好朋友的大學生經常有自殺念頭的比率高達26.10%。因此,培養大學生積極樂觀的人格,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於緩解大學生的壓力,降低自殺的概率。

(4)“妳能自己做決定嗎?”

生活中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也是體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重要方面。“自主”是指壹個人有決定權,而“主動”則體現了壹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大學生身心基本都發展了。60.10%的人認為自己有主見,但同時也有28.60%的人容易受他人觀點影響,甚至有2.80%的人聽父母的。

3.生活質量體驗

生活質量(QoL)又稱生活質量和生活質量,是基於世衛組織倡導的健康新概念,是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體現。大學生生活質量是指大學生對當前生活體驗的客觀狀態和主觀感受。為了全面了解大學生的生活質量,本次調查作為衡量大學生生活質量的指標,包括基本情緒、對生活的滿意度、日常生活的充實程度。

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活的質量。美國心理學家威斯曼(Wieseman)用“個人感受”量表測量,幸福是因為生活是壹種完整的體驗而感受到的。快樂能激勵人前進,積極向上;快樂能讓人精神煥發,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快樂能激勵人努力完成任務;幸福可以讓人承受生活的壓力和負擔,提高承受挫折、戰勝痛苦的能力和耐力。快樂的人善於適應困難,能在黑暗中尋找和等待光明。但在我們的調查中,只有34.7%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壹直很開心,58.10%的人有時開心有時不開心,7.20%的人經常不開心。

關於“今天有沒有讓妳開心的事”,36.50%的大學生在正常的壹天裏都能感到開心。對於那些“快樂”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快樂大多來自於日常生活,比如“吃壹頓熱騰騰的早餐”、“和朋友壹起玩”、“看到令人眼花繚亂的畫讓人墜入愛河”、“和男朋友壹起散步”、“逛街”。但有29.20%的同學直言當天“沒什麽開心的”,34.30%的同學舉棋不定。壹個人快樂與否,取決於他的心態是否積極。生活中不缺少快樂,只是缺少壹雙可以尋找的眼睛和壹顆感受快樂的心。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是直接相關的,妳是否擁有快樂積極的心態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生活質量。

根據受訪者的內容發現,大學生的煩惱主要來自四個方面,其中最大的煩惱是“對自己的某些方面不滿意”,占45.10%。首先,我對自己的長相不滿意,比如矮,太胖,塌鼻子。其次是粗心大意;第三,有壹些身體或性格上的缺陷,如性格孤僻不愛說話,太笨,口吃。需要指出的是,這些不滿是大學生的主觀感受,與其客觀現實沒有絕對聯系。

第二大擔心與學習有關,占21.50%。學習是大學生最基本的任務。雖然這種壓力的強度是緩和的,不是永恒的,但由於持續時間長,其影響不可低估。特別是大學生,必須進壹步創造條件,進壹步努力,以適應社會激烈競爭的需要。他們要麽為了考研而奮鬥,要麽為了獲得各種“證書”而參加各種技能的培訓班。過多的學習線索和繁重的學習任務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第三大擔心來自人際交往,占15.60%,主要包括和同學吵架,受委屈或被嘲笑,受委屈,被欺負,沒人玩,沒朋友,害怕孤獨。

第四大擔心是家庭,占9.00%,主要包括父母處處幹涉自己,與父母溝通困難,父母不了解自己,與父母關系不好。

三,研究結論及對策

(壹)研究結論

1.大學生對生命現象形成了基本的認識,但對死亡現象存在壹定程度的認知偏差。

2.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持積極的態度,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對人生的價值有壹些體會和感悟,但層次淺,視野窄,缺乏自我意識和主動性。

3.大學生基本具備承受生活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和耐力,心態積極向上,但生活質量有待提高。

(2)對策

現代教育應擔負起生命教育的重任,重視情感的培養,教育學生尊重生命,實現生命的價值和可愛,從而從珍愛生命轉變為追求生命的意義,提高生命的質量,創造生命的價值。

1.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人生意義,升華人生價值。

“‘生活’本身就意味著人的感受、享受、激情、甜蜜與苦澀、悲傷與歡樂、愛與恨、束縛與自由。生命的運動中有活動,衰落中有重生,釋放中有實現,壹切都在矛盾和張力中展開。這是人生的‘命’,也是人生的‘命’。”【3】我們希望學生通過了解生命的起源、發展和終結,認識、理解、欣賞、尊重和珍惜生命,從而樹立樂觀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均衡發展。

著名哲學家蒂裏希指出:“作為精神完成的人生,既包含真理,也包含激情;它既包含臣服,也包含力比多;它既包含正義,也包含堅強的意誌。如果這兩個方誌中有壹方被其利益相關者吸收,那麽剩下的要麽是抽象的法律,要麽是混亂的運動。”[4]事實上,人的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更為廣闊的人生理想和境界,以達到真善美的和諧統壹,從而為人類的壹切思想和行為提供最高的支撐點,即人類生存的根本。生活是生活世界的生活。以學校為空間範圍的教育世界也與生活世界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高等教育要讓大學生正確認識和熱愛生活世界,成為生活世界中的人。幫助受教育者從自然生物生命向社會意義生命轉變,從低級意義生命向高級意義生命轉變,逐步促進個體社會化,形成健康的生命人格,是當代大學教育的重要使命。

2.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主渠道,構建生活化課堂,開發課堂潛能,激發大學生人生價值。

臺灣輔仁大學早已將“人生哲學”這門課程列為必修課,並成立職業道德委員會,在各系推廣職業道德課程,將人生哲學、大學入門、職業道德作為“全人教育”的基礎課程,希望學生經過這樣的學習後,能更加珍惜生命。我們應該借鑒這些經驗,開展生命教育,將生命教育課程納入大學教育計劃。在中國大陸的德育課中,現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中沒有關於生命教育的詳細章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也很少關註這壹內容。我們應該增加生命教育的章節,更加關註學生的生存和發展,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在生命教育過程中,應以大學生個體生命價值為出發點,以培養健全的生命意識為核心,以培養珍愛生命的良好行為為目標。讓學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價值,懂得如何將這種價值最大化,進而珍惜他人的生命,以愛待人,追求智慧和道德,積極投身於自己的勞動和創造,回報世界,奉獻他人,從而達到超越生命的最高境界。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體驗生活,培養人生感悟。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使個體不僅能學到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豐富的生命修養,並與他人、社會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通過各種形式的校園課外活動,在實踐中掌握生活知識,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和意識。因此,高校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科學人生觀,為學生的不良情緒提供健康合理的疏導渠道,避免破壞性的爆發;為大學生的社會行為創造成功的機會,避免長期的挫折和內心沖突;培養大學生有效的心理防禦機制,幫助他們學會保護自己和他人;引導大學生理解生活消極狀態的積極意義,比如,引導他們學會在痛苦中尋找樂趣,善於在更強烈的痛苦背景下對待生活痛苦,幫助他們在痛苦中尋求生命獨特的意義和價值,使他們重新發現和體驗生活的美好,堅強地生活。

4.積極發揮高校輔導員的作用,建立積極有效的預警幹預機制。

大學輔導員和學生是“三位壹體”(壹起吃飯,壹起生活,壹起同學),朝夕相處,是最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群體。可以充分發揮輔導員的這壹優勢,建立積極有效的預警幹預機制。輔導員要經常與學生談心,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業、人際交往、經濟、就業等方面的心理問題和矛盾,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把自殺的念頭扼殺在萌芽狀態。通過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形成集普查、咨詢、隨訪、幹預調整為壹體的心理健康預警幹預機制,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以便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5.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功能的整合,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人生價值觀教育環境。

生命是整體的、完整的,生命教育的實施不能局限於學校。整個社會環境是學生學習的大環境,是生命教育的最好教材。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包含著生命教育的因素。為了給大學生創造良好的人生價值觀教育環境,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整合各自的教育職能。生命教育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我們需要良好的學校教育、和諧的家庭關系、和諧的鄰裏交往和積極的社會氛圍等。只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現代社會,以人為本和理性的生命終極關懷是世界發展的趨勢。高校肩負著為構建和諧社會培養人才的重任。我們必須從根本上反思高校生命教育價值凸顯與缺失的矛盾,努力探索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推動高校生命教育的蓬勃發展。

  • 上一篇:用200字介紹溫州茶葉的成分。
  • 下一篇:《紅樓夢》中的人物都是誰?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