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老子三章中的“智、明、力、強、富、誌”是什麽意思?

老子三章中的“智、明、力、強、富、誌”是什麽意思?

《道德經》在古今中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學習邊肖為大家整理了《道德經》第三十三章原文和譯文。我希望妳喜歡它。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作者:李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贏的人強,贏的人強。知足者富有。力者有誌。不要長期失去它的位置。死而不亡的人還活著。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註釋:

1,強:堅強果斷。

2.逼: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3、死而不亡:身雖死,道猶存。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翻譯;

能夠理解和認識別人叫智慧,能夠認識和了解自己叫聰明。能夠戰勝別人才是強大,能夠克制自己的弱點才是強大。懂得滿足的人是富有的。堅持不懈,不懈努力,是誌向。不失本分的人才能長久,死而“道”猶存的才是真正的長壽。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解讀;

中國有句話叫“人有自知之明”。最早表達這句話的是老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是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是最聰明也是最有價值的。在這壹章中,老子提出了精神修養的問題。任說,這壹章“宣揚了壹系列消極的、保守的、反思性的精神修養觀”,“也宣揚了精神勝利法,說死而不死就是長壽。這些都是唯心主義的思想。”(任著《老子新譯本》)

壹些學者不同意這壹觀點。例如,張認為老子的觀點是“為什麽是唯心主義?‘不死’是鬼的理論嗎?”他認為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他認為個人的精神修養可以使人具有聰明、智慧、力量、強壯、財富、誌向、長壽、長壽等品質,這些品質都是有積極意義的。老子極力宣揚“不死”,這是他壹貫的思想主張,體現了“無為”的思想主題,“死而不死”不是宣傳鬼神論,也不是宣傳靈魂不滅,而是說人的肉體雖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永恒的,這當然可以看作是長壽。

清末民初同樣研究《道德經》的著名學者梁啟超曾說,人的肉體壽命只有幾十年,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但人的精神卻可以長生不老,因為他的肉體雖然消失了,但他的理論、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會對現在和後世的人產生長遠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完全可以“死而不亡”。梁啟超的觀點應該說主要不是受佛教影響,而是受老子思想影響。

論《道德經》的思想:

《道德經》中的道可以聯系德性來理解。《道德經》主要討論“道”和“德”兩個問題。“道”既是宇宙自然之道,也是個人修行的方法,即修道;“德”不是通常的道德或美德,而是壹個出家人應有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待人接物的方式。總論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大多是討論修道的“德”。《道德經》,用三個字概括了全文的內容。

《道德經》的內容很難理解,但不同版本的《道德經》對其內容的理解卻大相徑庭。例如,道德經典的內容被描述為待人接物、管理家庭、管理國家的方法等等。老子的本意應該是教人如何修佛。道德是基礎,道家是道德的升華。沒有德行的基礎,妳很可能會在待人接物、管理家庭、治理國家方面失敗,妳將無法“修佛”。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壹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需要的;出家需要有壹顆寧靜的心靈,超然的生活,這也是德行所不可或缺的。《道德經》的道德部分占了經書的很大壹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每個人對《道德經》的內容都有不同的看法。

古今中外,研究和註釋《道德經》的人不計其數,從養生、哲學、政治、兵法、自然科學等角度都有不同的見解。這些認識既片面又合理。“道”是整體的樸素,“萬奇之門”從某種角度來說,把它當作局部的東西來看待,顯然是片面的,這是瞎子摸象。另壹方面,“道”生成萬物,也包含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物通過不同的路線通向“道”。從這方面理解也有其合理的壹面。

按照西方哲學的概念,有人片面地把“道”解釋為“物”、“神”或“法”。這些解釋都不符合老子的本義。道不僅是壹種有形的物質,壹種有思想的精神,壹種理性的法則,而且是壹種無形的,無形的宇宙根源,它導致了這壹切。物質、精神、法律都是道的衍生物。“道”是先天無限的。“道”是自然之祖,是宇宙萬物之源,是宇宙萬物之本。只有正確理解“道”,才能正確理解“德”,從而把它作為正確理解《道德經》全書的關鍵。

  • 上一篇:媽媽經常給自己泡壹杯枸杞紅棗水。這種水有什麽好處?
  • 下一篇:經絡養生歌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