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優秀,不勤奮≠不優秀,不優秀≠不好活,有錢≠活得開心。這樣的毒雞湯,有時候真的能把人治好。
其次,糾結、攀比、嫉妒、悲傷都很可怕。我是壹個特別敏感的人。當我受到批評時,我經常懷疑自己做得不夠好,然後我想了很多。比如在工作中,領導跟我說壹件事,我答完之後會很有想法。他會因為我的話生氣嗎,會解雇我嗎?而這種擔心逐漸轉化為悲傷,再加上生活中的瑣事,有時候感覺要爆炸了。但是後來我拿到了高額年終獎,年中還是優秀員工。才發現自己太在乎別人的看法,讓自己的情緒完全支配了自己。然後我就在消極的海洋裏遊來遊去,為自己的擔憂和悲傷感到難過,不斷自責。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邏輯應該是這樣的:
思考和感受行動的結果,但是我發現我沒有思考就直接進入了感受狀態,包括我寫文章。如果我不列出結構,我所有的手稿都是片段的形式。所以,我給自己定了壹個目標。我總是三思而後行。壹旦我進入了行動的範疇,我就不能再後悔了,隨它去吧,然後在出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
最後,運動帶來正能量。雖然沒看過心理醫生,但我能感覺到,我總是滿嘴氣喘。但是每次運動的時候,心情都會變得很開心。比如爬山之後,我會很開心。我可以保持興奮大約三天。雖然腿疼,但是激情緩慢,特別是刷壹會YouTube體育音樂的時候。聽這些動感的音樂也會讓我感覺很舒服,工作狀態至少提高20%。
技巧
如果妳有愛好,那就去學吧。比如我很喜歡英語,很喜歡跳舞,很喜歡乒乓球,但是工作以後就沒碰過。最近壹有時間就會在公司跑步,打乒乓球,狀態變得很好。
和積極健康的人交朋友。以前特別懶,最近發現同事都是帶飯的。我也跟著他們,早起做飯,改變了我懶惰的習慣,讓我更健康。
愛自己。生孩子之前我總是以家庭和老公為重。我會給老公準備生日禮物,慶祝每壹個紀念日。但是在我幾乎下不去的那壹瞬間,我真的想,我超了怎麽辦?寶寶怎麽辦?我的父母在做什麽?所以,只有愛自己,保護自己,才有愛和照顧別人的資本和資格。現在,我會盡力滿足自己的小需求。比如我會偶爾吃點酸辣粉,滿足味蕾的需求。雖然要管身體,但偶爾有個短暫的快樂對我來說也不錯。
記錄變好的過程。如果在過去的很長壹段時間裏,我發現我的日記裏寫滿了悲傷的故事,我發現我哭著寫下這些不好的事情,然後達到放下的效果。但是每次回憶起來都很不開心。所以,我改變了我的方法。每次我覺得開心的時候,我就寫日記,記下來。寫日記很開心,然後每次回憶起來都覺得很開心。妳發現自己處於流動性、生產力、滿足感、幸福感等快樂狀態,就用同樣的模型逆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