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查閱資料,談談魏晉佛教的盛行對當時文化藝術的影響。

查閱資料,談談魏晉佛教的盛行對當時文化藝術的影響。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劉徽、祖沖之的數學成就,賈思勰及其《齊·姚敏書》,裴秀、李道元及其《水鏡筆記》;道教的發展,佛教的盛行,範真的神仙滅道論,北魏武帝和北周武帝滅佛;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特點,建安文學,陶淵明與山水田園詩,南北朝民歌;書法藝術的發展與王羲之等書法大師,曹步行,顧愷之及其代表作,石窟藝術珍品。

2.能力和方法

魏晉南北朝文化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特點。通過聯系上壹代人的文化成就學習本節內容,學生可以了解文化發展的連續性,培養理解和綜合的能力,通過把握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的歷史關系,學習研究歷史的基本方法。

結合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情況,學習這壹節關於道教的發展和佛教的傳播的相關內容,學習“在分析任何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是把問題帶到壹定的歷史範圍內”(列寧:《論民族自決權》)的科學方法,從而培養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建安文學和陶淵明的田園詩代表作,是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瑰寶。與語文老師合作,結合學生的創作環境,引導學生閱讀原著,欣賞其詩歌,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水平和能力。

3.情感和價值觀

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戰爭破壞和阻礙了科技文化的發展,但中國的科技文化仍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並在民族融合中吸收了新的營養。文化的長期持續發展是中國文明史的壹大特色。通過學習,可以進壹步了解中華文明對人類的巨大貢獻。

魏晉南北朝時期湧現出壹大批科學家、詩人、書法家和藝術家。許多科技成果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許多文藝成果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魅力。通過學習,我們可以進壹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習他們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聚焦:祖沖之、賈思勰及其貢獻;魏晉南北朝文學;書法藝術。

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班級安排

二等艙。

課前準備

老師:收藏圖片:王羲之的《蘭亭序》(或其他書法作品),顧愷之的畫,雲岡石窟的照片,龍門石窟(最好的是賓陽中洞帝後佛的圖)。選印曹詩、陶淵明詩各三首(各2 ~ 3首)。

學生:復習《秦漢時期的文化》(重點閱讀和理解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佛教的傳播、道教的形成、樂府詩等相關內容)和本章介紹。讀壹些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品,陶淵明的詩詞,讓他們自由閱讀,不指定具體書名。收藏和流通魏晉南北朝藝術成就的各種圖片、照片、郵票。去過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的同學,準備給全班同學介紹壹下參觀的感受。

教學設計

第壹類

復習本章緒論,進壹步了解魏晉南北朝社會狀況的基本特征,介紹新的教訓。魏晉南北朝時期,封建國家處於分裂狀態,長期戰亂,社會動蕩,對經濟和文化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然而,我們的民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進取的活力。這壹時期,中國文化有了新的發展和新的成就,隨著民族聯系的加強,民族融合使魏晉南北朝文化更加豐富多彩。這壹時期的文化繼承了先秦和秦漢,又有所創新,成就了隋唐的繁榮。

壹、科學技術的進步

1.數學的新成就

數學是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中最卓越的學科之壹。漢代的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魏晉數學家劉徽撰寫了《九章算術筆記》,創造性地提出了圓周率求圓周率的方法。他認為圓內接的正多邊形的面積小於圓的面積,但當邊數反復加倍時,面積更接近圓的面積,從而得到圓周率。這其實就是用極限的概念來解決求圓周率的問題。

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傑出的科學家。他知識淵博,在許多領域都有成就。在數學上,他的成就是第壹個精確計算圓周率,得到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有效數字,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用這個值計算壹個直徑為1000m的圓的周長,誤差小於1cm。這在5世紀是壹項偉大的成就。直到15世紀前期,才有人得到了圓周率更精確的數值。祖沖之還寫了《作曲》,壹部博大精深的數學著作,作為國學數學的教材被列入唐代《十算經》,但後來失傳了。直到今天,國內外的數學史家仍在探討這部專著的內容。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是中國人的驕傲,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月球背面有“祖沖之隕石坑”,紀念這位偉大的數學家。

2.農學巨著──《齊姚敏書》

中國是壹個農耕文明高度發達的國家。自古以來,農業就被視為“天下之本”。漢代以前,中國有很多農業著作,可惜都失傳了。賈思勰所著的《齊·姚敏書》是中國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賈思勰是北朝傑出的農學家。他以“集君經、情、謠”和“從舊日問而踐之”,繼承和總結了中國古代農學遺產。他以嚴謹的科學態度,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農學體系,撰寫了《齊·姚敏書》。

內容全面是《齊·姚敏書》的突出特點。除了“商之商,而不錄”,“資之商,永不完書。”本書系統全面地總結了北魏末年以前黃河中下遊地區的種植業、畜牧業和糧食加工儲藏等生產經驗,反映了北魏時期中國北方的科學和生產技術水平,具有較高的科學和實用價值。

3.地理學的重大發展

地理在中國古代也是壹門非常重要的科學。魏晉南北朝地理學在漢代地理學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發展。北魏的裴秀和李道元是為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地理學家。

裴秀是西晉時期的制圖家。《龔宇》是壹部珍貴的中國古代地理誌,記述了禹治水後以政區劃分為幌子的地理情況。西晉的裴秀認為,“龔宇的山川地名,從來都不是很久以前的,變化很多;後人說,還是強力牽引,漸漸隱晦”,於是他繪制了龔宇地區的地圖,並提出了繪制地圖的重要原則。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上盛贊裴秀為“中國科學地圖學之父”。

北魏的酈道元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了水經註。本書以前人的《水經註》為綱,通過收集大量文獻和實地考察,擴充和豐富了《水經註》的內容。全書40卷,30多萬字,20倍於原著的“註釋”,堪稱傑作。《水鏡筆記》詳細記錄了中國65,438+0,000多條大小河流和水道,全面系統地記述了這些水道的起源和發展,詳細生動地記錄了它們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經濟地理、歷史地理等方面的情況。“道元好學,讀奇書”,李道元知識面廣,文學修養高。水鏡朱的文筆生動流暢(讀《水鏡朱》中“三峽”或“孟門山”的段落),李道元筆下的長江三峽、黃河龍門,以文字的藝術美表現了祖國山川的自然美。北宋大文豪蘇武說:“嗯,我很開心,水鏡我讀過很多遍了。”。《水鏡朱》不僅是壹部地理學名著,而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第二,道教和佛教的傳播與反佛教

漢代,佛教傳入中國,道教在民間興起。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發生了變化和發展。佛教廣為傳播,大行其道;與此同時,反佛教也隨之展開,佛教的“神滅論”和“神不滅論”成為這壹時期影響較大的思想鬥爭。

1.道教的發展變化

道教起源於民間。東漢中後期,逐漸獲得了宗教的基本特征,形成了獨立的宗教。起初對下層社會影響很大,成為民間結社乃至農民起義的精神工具。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出現分裂。壹些道教理論家對其進行了改造,使這壹宗教逐漸被統治意識形態所接受。葛洪,東晉人,著名的道家理論家。他把儒家的社會倫理作為道家的指導思想,同時大談吃藥煉丹、養生延年、修仙。他的《抱樸子》分為兩部分:內部分主要講“神仙方子,鬼神變化,養生延壽”,外部分講“世間得失,惟世間藏否”,崇尚名教的儒家戒律,他痛斥民間流傳的道教為“邪道”,葛洪把道教和儒家思想結合起來,非常適合統治者的需要。所以道教在官僚上層風靡壹時,《抱樸子》也被奉為道教經典。葛洪是煉金術士,煉金術在無意中為早期化學做出了巨大貢獻。《抱樸子》裏有很多化學知識。他還是壹位醫學家,收集整理了許多有效的方劑成書。

南朝時期,道教理論家寫了壹些書,道教經典增多。梁肖統治時期,陶弘景進壹步將儒學融入道教教義,吸收佛教教義,將封建等級制度引入道教神仙世界,從而建立了道教神仙體系。經過陶弘景的改革,道教的轉型基本上進入了壹個階段。民間道教完全變成了正統道教。陶弘景在醫學上也有卓越的成就。

2.佛教的廣泛傳播

魏晉南北朝時期,封建國家分裂。社會動蕩、戰亂不斷的亂世,為佛教的廣泛傳播提供了社會環境。在苦難中掙紮的窮人希望在精神上得到解放。佛教宣揚靈魂不朽,生死輪回,因果報應,他們從中獲得虛幻的安慰。統治者也需要佛教,佛教有壹套系統的教義,可以用來控制人的思想,麻痹人的鬥誌。就這樣,南北朝時期的很多統治者都信奉佛教,並大力宣揚,以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法顯是當時著名的和尚。他由陸路西行,“天上無鳥獸,四下裏望無垠,變幻莫測”,卻“壹意孤行,翻越山險”,到達天竺,再由海路回國。他帶回並翻譯了壹些佛經,還把自己西行取經的經歷寫成了《佛國故事》。這本書是研究當時西域和南亞各國交通、地理、歷史和社會風俗的重要著作。法顯和壹批西行的高僧大多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因此他們能夠更好地吸收印度文化的精華,同時傳播中國文化。以佛教為載體,印度文化和中亞文化也傳入中國,在語言、藝術、天文、醫學等諸多方面對中國文化產生了積極影響。教師要讓學生課前查閱參考書,了解法顯和佛陀的故事,否則無法通過閱讀理解和掌握這段話。另壹方面,教師應該準備壹些關於印度文化對中國的積極影響的例子,以回答對此感興趣的學生提出的問題。

3.佛教盛行與反佛教的危害。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空前繁榮,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第壹,“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宗教的天國是“那些戴著鐐銬裝飾的虛幻的花朵”(馬克思:

由於佛教的興盛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不斷有人站出來提出反佛教,壹些統治者為了維護官方利益也大規模滅佛。

南朝有些皇帝信佛,但齊梁時期傑出的思想家範真卻宣稱無佛,提出“神滅論”,從理論上沈重打擊了佛教。他在《論神之滅》中指出“佛教中形神分離時神是不朽的,死後靈魂可以脫離肉體獨立存在”,“神也在形中,形也在神中,以致形存在時神存在,形謝時神滅”,他還指出“神在質,但益於刃,形有用,刃益於舍利...範真關於人的靈與肉關系的思想是對中國和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壹大發展,對“長生不老”的說教進行了強烈的批判。範真堅持自己的觀點,不利誘,不怕圍攻,這是很難能可貴的。

北朝北魏太祖、北周武帝兩次滅佛(指導學生閱讀《北周武帝滅佛》課文,結合課後習題中的“讀書與思考”問題,要求學生註意這次滅佛的背景、目的、措施及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壹些新的成就,特別是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計算和賈思勰的《齊·姚敏疏》。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道教變了,佛教盛行南北,反佛滅佛也有很大影響。

第二節課

文學藝術是人類的精神財富。中國是詩的國度,幾千年來詩人的優秀創作都是美的(問題:先秦兩漢詩歌創作的傑出成就,請壹個學生背誦壹首他最喜歡的先秦兩漢詩歌)。教師欣賞和評論學生背誦的詩歌,並介紹新課。

第三,承上啟下的文學。

1.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歷史地位

魏晉南北朝文學在漢代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社會的急劇變化豐富了文學的內涵,為文學創作提供了現實基礎。而且北方遊牧民族內遷,以牧歌、戰歌為主的北方民歌也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新鮮血液。

這壹時期的文學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許多詩歌直接繼承了漢代樂府詩的現實主義傳統,反映了人民的疾苦。這些傑作對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詩歌體裁上,許多詩歌繼承了前代的傳統,並對其進行了改造。這壹時期的詩歌完成了從四言詩、五言詩、騷體詩到七言詩的過渡,使七言詩獨立形成。這些都為唐詩創作的空前繁榮做了準備。

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文學批評、散文、小說都有所發展,最突出的成就是詩歌。時代造就了壹批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著名詩人。

2.建安文學

首先,師生欣賞和點評曹操的《好李星》(建議老師在課前打印曹操的詩《好李星》、《苦寒行》、《看海》)。

關東軍的戰士們起來反抗殘暴的人民。當初,我遇見了金夢,但我的心卻在鹹陽。董卓的大軍壹起來,各有打算,面面相覷,不肯出頭。這兩句話引出了諸路軍之戰,隨後各路大軍互相廝殺。袁紹的堂兄袁術在淮南稱帝,皇帝袁紹謀在北方刻皇。由於戰亂,士兵們早已無法脫下戰衣,盔甲上布滿了戟虱,許多人也因連年戰亂而死去。白骨裸露在田野裏,它們中間沒有壹個人,也沒有啼叫聲。壹百個人裏只有壹個人活著,想起來極其難過。

這首詩展現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百姓受難的歷史畫卷,社會內容豐富。過去的學者稱贊它是“漢末真正的史詩”。全詩只有80個字,語言很簡潔,但是場面很宏大。曹操的這首詩用了樂府“好李星”的老題材來寫時事。《好》原是壹首挽歌,曹操用它來表達對萬百姓在戰爭災難中慘死的哀思。他的感情深沈真摯,有壹種蒼涼激越的風格,這在漢樂府詩中是前所未有的。他繼承了漢樂府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又有所創新和發展(如學生提出對曹操其他詩歌的欣賞,教師應予以肯定和引導;如果有不同意見,老師不要下肯定或否定的結論,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比較好)。曹操的《短歌行》、《龜雖長壽》、《觀滄海》表達了他的個人情懷和他的政治理想與抱負。作為壹個全能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審美趣味與壹般文士截然不同,個性鮮明。

建安是漢獻帝的國號。建安時期(196 ~ 219),以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詩人創作了許多內容豐富、風格蒼涼、富有生命力的詩歌,史稱“建安文學”。代表作品有曹操的《好李星》、王參的《七傷詩》、蔡文姬的《傷逝》。他們直接繼承了漢樂府中的民歌精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風格慷慨悲涼,形成了壹種新的文學風格,稱為“建安體”,對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陶淵明和他的田園詩

師生第壹次欣賞陶淵明《歸園》(陶淵明田園詩在課前打印發給學生,建議打印五本《歸園》);

很少有人不入鄉隨俗,他們的天性是熱愛自然。我溜進了仕途網,已經離開賽場十幾年了。籠中的鳥常常依戀過去的森林,池裏的魚向往過去的深淵。南方開荒,回歸農村。房子周圍是十畝左右的土地,茅草屋的茅草屋。柳樹掩映屋檐,桃樹掩映院前李烈曼。鄰村的鄰村隱約可見,村裏飄著裊裊炊煙。巷子裏幾聲狗吠,桑樹被公雞叫了壹聲。院子裏沒有灰塵雜物,安靜的房間裏有些舒適和悠閑。長期被困在沒有自由的籠子裏,我今天終於回到了森林。

方屋、茅草屋、榆柳、桃李、偏僻的村落、炊煙、雞犬、幽深的小巷、桑樹,這些在普通人眼裏很常見的東西,在陶淵明的詩中構成了壹幅美麗、幽靜、迷人的田園風光。他把金朝黑暗的官場斥為“塵網”和“牢籠”,把退隱田園視為回歸自然。詩人將淳樸寧靜的鄉村與虛偽詭詐的官場進行了對比,表現了他遠離汙穢的崇高自由。陶淵明描寫農村的技巧遠超常人。他特別善於從平凡的風景中捕捉美,並表現出來。他的作品語言自然清新,樸實無華,但仔細研讀和欣賞會讓人體會到他的獨到之處。壹些很普通的土家語,經過藝術的高度提煉,因此,他的詩性語言平淡無奇,但絕不淺薄,相反,讓人覺得真摯而有味道。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首詩也很有名,向人們展示了詩人心中的理想世界。陶淵明的田園詩對後世影響很大。李白、杜甫等詩人都寫過詩來表達對陶淵明的崇敬。

南宋齊時期,山水詩開始興盛,謝靈運的山水詩非常有名。鮑照擅長寫樂府詩。他的準《難去》是壹組極為成功的樂府詩,表現了他不屈的人格和強烈的豪放情懷。

4.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時期,民歌非常流行。“吳歌北方有不同的曲調”和不同的風格。南方民歌多為情歌,特點是纏綿悱惻,委婉含蓄,采桑都是結合勞動的壹組情歌。北方民歌中也有情歌,但其牧歌、戰歌更為搶眼,特點是粗獷樸實、慷慨激昂、雄壯豪放。大家耳熟能詳的《敕勒歌》、《木蘭詞》等北方民歌代表作,都充滿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第四,大放異彩的藝術

1.書法藝術

東漢末年,書法逐漸發展成為壹門獨特的藝術。漢末著名學者蔡邕是壹位著名的書法家。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第壹個黃金時代,名家眾多,風格多樣。在曹魏時代,鐘繇以楷書聞名,並開始將隸書轉化為楷書,為漢字的定型做出了貢獻。“書聖”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並稱為書法“二王”。王羲之博采眾長,在草書、隸書、行書上都有所創新。他壹改漢魏時期單純的書法風格,致力於發展草書與楷書相結合的行書,創造了壹種美觀方便的新體式,將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起來(展示王羲之的《蘭亭序》或其他書法作品)。他的書法“飄然如雲,靈巧如龍”,飄逸靈動,結構非常嚴謹,開創了書法的新意境。

以渭北為代表的北朝書法藝術,氣勢磅礴,古樸凝重,保留了隸書的特點,在的古樸中透露出強烈的美感。

2.繪畫藝術

曹步興是三國時期吳國著名的畫家,擅長畫佛像和“造佛畫”。他的畫非常傳神,在歷史上留下了壹個“誤墨為蠅”的故事(他為孫權畫屏,“誤筆為蠅。皇帝生蒼蠅,舉手打之”)。

金代大畫家顧愷之,被後人譽為畫家四祖之壹。他畫的題材很廣,尤其是人物畫,畫龍點睛,超過了前人。代表作有《壹幅婦女史》、《壹幅洛神圖》等。《唐女史真圖》原本藏於清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被英國人洗劫壹空,現在存放在倫敦大英博物館。

3.石窟藝術

石窟寺和石窟藝術的出現是隨佛教傳入中國的,也是中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民族藝術寶庫。十六國和北朝的許多統治者熱衷於雕刻洞穴和制作雕像,石窟藝術蓬勃發展。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雲岡石窟、洛陽的龍門石窟都是魏晉南北朝興起的(請參觀過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同學介紹壹下)。北魏時期,文成帝首次開鑿雲岡石窟時,基本上保留了印度和中亞的藝術風格。雲岡第20窟大佛高13.7米,莊嚴肅穆。龍門石窟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開始開鑿的。由於孝文帝提倡吸收中國文化,龍門石窟的藝術風格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很大。佛像具有骨美、衣雅、飄逸、瀟灑的特點。

4.音樂和舞蹈

對於這段話,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要求學生註意總結具體史實,提出魏晉南北朝樂舞的發展特點。即引進和吸收少數民族和外國的樂舞,創新傳統音樂。

教學過程指導

在本節文藝內容的教學中,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努力提高學生的文藝鑒賞能力,因此,學生要多讀壹些文學作品。事實表明,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思想感情不能只靠政治、思想教育,還要靠文化教育。

老師提供與本節相關的詩歌代表作,讓學生自由閱讀。教師不應指定“必讀”文章,讓學生有選擇的自由;對於同壹首詩,不是堅持統壹評價,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得到自己的感受和感悟;詩歌不需要逐句講解,學生可以通過查參考書或者跳讀來應對,只要基本理解就可以體驗。如果效用不強,就會適得其反。文化素養和詩詞散文鑒賞能力都是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絕不可能壹蹴而就,壹蹴而就。老師要用自己的喜好感染學生;他們應該為自己的體驗式閱讀創造良好的氛圍,形成環境與客體的互動、師生的互動。有條件的話,老師還可以組織壹些課外活動,比如魏晉南北朝詩歌朗誦會。如果壹個學生能找到與他背誦的詩歌相匹配的音樂,他的文學欣賞能力將會大大提高。

  • 上一篇:石斛怎麽吃?
  • 下一篇:冬季至日推文復制_冬季至日朋友圈復制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