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介紹壹下安徽霍山的經濟發展?

介紹壹下安徽霍山的經濟發展?

做自己明白的,想明白的。

——霍山縣經濟發展調研

圍繞新形勢下如何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我們最近對霍山縣進行了調研,感到該縣發展經濟的做法和經驗值得關註和總結,也對全省加快發展縣域經濟作了壹些思考。

(1)霍山縣是典型的山區、庫區、老縣城,區位相對封閉,資源有限,先天條件不利。但經過多年的探索,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發展道路,成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典型,引起了廣泛關註。通過座談和調研,有五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壹,面對宏觀環境和經濟周期的變化,大部分地方的經濟發展都出現過起伏,但霍山的經濟始終保持著平穩健康的發展態勢。從1990到2004年14,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7%,比全省縣域平均增速高2.2個百分點。第二,霍山曾經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目前,工業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相當突出。1989年,全縣工業增加值僅占GDP的24%,去年達到53%,居全省各縣之首;2004年,該縣63%的財政收入來自工業稅收。再次,作為大別山區的邊緣縣,外向型經濟已經形成了壹定的氣候。霍山大興開放之勢,形成了大家談開放、招商引資的良好氛圍。2004年,該縣出口創匯5047萬美元,位居全縣前三。第四,面對宏觀調控和各種因素,霍山的園區經濟依然蓬勃發展。縣工業園區成立於2002年。短短兩年多時間,20家企業入園,其中宏觀調控後企業16家,項目26個。第五,霍山的發展不僅僅是壹個獨特的工業經濟,而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生動局面。他們註重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註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他們明確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讓汙染不進霍山”“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絕不做勞民傷財的事”。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們打造出了享譽全國的四張“名片”: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全國社會治安模範縣、全國文明村鎮先進縣、浙商最佳投資城市。

(2)在同樣的宏觀環境下,為什麽基礎條件並不優越的霍山縣能夠突破自身局限,加快發展?通過研究,我覺得有三個根本的東西:

壹是霍山縣在發展過程中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賦予解放思想新的內涵和實踐內容。在他們看來,對於壹個信息相對閉塞、市場化進程起步較晚的山區縣來說,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是決定性的主導力量,必須牢牢把握。為此,他們在提出每壹個發展思路和戰略部署前後,都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動員工作。“工業強縣”戰略剛提出時,縣委、縣政府就先後組織各級黨政幹部、企業家等代表“到寧國去”,先後舉行了多輪思想討論,形成了* * *識,使工業強縣戰略在全縣牢牢紮根。從某種意義上說,霍山發展的過程是壹個與時俱進、解放思想的過程,是壹個從認識到實踐、從精神到物質的過程。

二是霍山縣在發展中抓住了人才興縣這個關鍵,培育了壹批高素質的市場主體,形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力量。他們善於發現和利用市場經濟的遠見卓識者,重視本土人才的作用,鼓勵黨政機關中懂管理、會經營的人才發展企業,催生了壹批企業家和高素質的企業集團,促進了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為營造優秀人才創業、企業家成長的良好環境,重點扶持大戶,註重資源配置向優秀人才和優秀企業家傾斜,給予有貢獻的企業家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推動企業資本積累進程,激發企業家創業發展熱情。從1992開始,霍山縣按照1%的稅額對年納稅百萬元以上的創業者給予獎勵,激勵作用很大。“人”的作用還表現在幹部隊伍建設上。他們有明確的用人導向,真正把懂經濟的幹部充實到經濟主戰場,讓能幹事的人有舞臺。特別是霍山有很好的包容環境,很多外來的優秀幹部紮根,影響和促進了本地幹部的成長。

第三,霍山縣處理好了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走上了“政府創造環境,社會發展經濟”的良性循環。作為縣級,霍山和大多數地方壹樣,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但也面臨調控手段和要素資源不足的制約。霍山縣可以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為加快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當地企業和群眾反映,霍山黨政幹部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發展和經濟建設上。大家的興奮點不在於座位和帽子,而在於如何做好工作,如何抓經濟;工作的重點不是如何奪權、如何管理企業,而是真心實意為企業辦實事、解難事,為市場主體提供優質服務。

當然,霍山的經歷不止這些。縱觀全省,最值得總結的就是他們能理解自己理解的,想理解的。對於縣域經濟的發展,很多縣都有很多好的思路和想法,很多人都能看得出來,解釋得很清楚。但是如何把想法變成行動,真正理解自己理解的和想理解的,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霍山的價值在於,他們始終如壹,堅定不移地做自己認準的事,不跑偏,不翻餅幹;就是他們對決策的執行有很強的執行力,做到方向明確,措施具體,可以調動壹切積極因素,協調各種手段和資源,保證政令暢通。從工業富縣的提出,到山口經濟的推進,再到園區經濟的發展;從提出想法,形成* * *認識,再到取得成果,從霍山的發展軌跡中,我們看到了壹種求真務實的精神,壹種執著的作風,壹種上下齊心協力,壹種資源運作的能力。更難能可貴的是,霍山的經濟發展是壹場“接力賽”,而這場“接力賽”源於領導班子的相對穩定。在霍山,經常提到的幾個縣委、政府的負責同誌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任期長,有壹個從副職到正職、從政府到黨委的經歷;而且在霍山,歷任領導人都相繼繼承和發展,達到了繼承和創新的統壹。正是這種氛圍和傳統,讓縣城的發展少了折騰,形成了多幹多懂的良性循環。

(3)霍山的經驗表明,加快縣域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的是縣壹級本身。只要各縣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總能找到適合當地情況的方式方法。發現霍山的發展也面臨著壹些自身難以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如,霍山縣作為壹個人口少、資源少的偏遠縣,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經濟質量,都面臨著巨大的實現新突破的壓力。霍山的產業發展雖然起步較早,但已經形成了壹定的領先優勢。但山區縣由於地理位置先天不足,要素供給和配套環境相對薄弱,發展能力有限。壹方面,縣裏要千方百計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另壹方面,縣域的弱功能難以承擔大企業的需求,成長起來的優勢企業不得不走出去,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縣域面臨著“做大”和“留大”的困境。同時,金融服務薄弱的問題在霍山十分突出,每年招商引資吸引的資金不足以覆蓋存款流出的金額。另外,縣裏對縣職能缺失的反映也比較強烈,感覺上面管的還是有點多,縣級政府事權、財權、管理權之間的矛盾對工作的制約比較大。

(4)縣興則省興。霍山的發展經驗和問題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從中可以得出壹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啟示。

第壹,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確立正確的定位。我省縣域經濟的整體基礎還比較薄弱。全面振興縣域經濟,需要有加快發展、迎頭趕上的決心,也要有持之以恒、長期奮戰的思想。首先,要用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來指導縣域經濟的發展。要充分尊重縣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循序漸進地推進發展,形成有利於縣域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正確導向。壹方面,省市要在上級和下級的指導下,為縣壹級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形成有利於縣壹級幹部長期討論的預期,引導縣壹級把更多精力放在強基礎、強基礎上,放在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上;另壹方面,縣壹級本身,尤其是領導班子,要進壹步加強控制力、執行力和轉化力,堅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執行已經確定的發展路徑,把好的思路轉化為好的發展業績,真正做到自己明白的、想明白的。其次,正確的導向需要科學的激勵機制。在激勵支持政策上,要實行分類指導、區別對待,重點支持相對薄弱的地區做壹些基礎性的事情;對於發展相對較好的地區,支持其更快更好發展,發揮乘數效應,形成縣域經濟的排頭兵和壹流隊伍;激勵政策必須打破“平均用力”的現象。比如,經濟強縣應在體制上給予更大的自主權,使其管理範圍和深度與經濟擴張能力相匹配;獎勵方式也要改革。比如對於經營好的園區,可以給予用地指標獎勵,或者園區建設引導資金傾斜。第三,正確的發展導向歸根結底是壹個用人的問題。縣域經濟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選準用好黨政主要領導。要強化任期觀念,處理好幹部提拔和穩定任期的關系,避免領導幹部過多流動,影響縣域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同時,加大幹部“雙向”交流力度,選拔壹批視野開闊、熟悉經濟、作風務實的年輕省市幹部到縣級任職,選拔壹批縣鄉幹部到省市機關和發達地區鍛煉。

第二,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找準方向和突破口。縣域經濟必須走特色發展之路。無論每個縣的情況如何不同,加速工業化是基本的取向。抓住了工業化這個主要矛盾,其他很多縣域經濟的衍生矛盾就會迎刃而解,這就是霍山的成功。當然,工業化的方式可能不壹樣,有的優先發展加工制造業,有的從農業工業化入手,有的可能先突破第三產業,但無論如何,工業化都是壹個不可逾越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快產業向園區集聚,資本向人才集聚,人口向城鎮集聚,更好地把工業化和市場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結合起來。當前要在兩個方面尋求突破:壹是要在開放型經濟上有所突破。通過外向型經濟,可以植入先進理念、技術、人才等稀缺要素,有效突破縣域工業化的瓶頸制約,實現產業的快速擴張。要進壹步強化開放觀念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意識,全力推進東向發展戰略,把招商引資和開放經濟作為推進工業化的主要途徑。二是在工業園區取得突破。越是宏觀調控收緊,越要大力發展工業園區,不能猶豫和退縮。要把招商引資與園區產業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以主導產業和骨幹企業為重點,加強產業鏈招商引資,引導關聯企業入園,促進企業集群發展。

第三,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著力培育內生力量。要著力培育內生力量,讓壹切有利於創業的思想活躍起來,激活各類創業主體,釋放各領域的創業潛力。首先要培育市場主體。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營造適合民營企業發展的氛圍,采取具體措施,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讓民營經濟發揮主導作用。其次,要加快培養壹批有能力的人和企業家。目前,我省很多縣域企業家存在素質不高、“小富即安”等問題,部分企業家缺乏職業企業家精神,“官本位”意識強烈。我們必須加大引進、培養和開發的力度,創造有利於人才和企業家成長和發展的良好環境,讓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

第四,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有效化解瓶頸制約因素。重點是三個方面:壹是金融支持體系。在繼續加強與國家有關銀行合作,爭取更多支持的同時,加快地方金融發展勢在必行。發掘民間資本的力量,引導、鼓勵和支持縣域民間資本發展縣域金融組織和資本市場。二是人才保障問題。要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通過在大中城市設立窗口或建立R&D基地,搭建吸引外地優秀人才的平臺。各縣可依托縣級職業技術學校等教學設施,圍繞企業用工需求組織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第三是土地供應問題。全省要堅持“總量控制、動態平衡”的原則,根據當地發展的不同情況,優先保障重點園區和重大項目的合法用地需求。

第五,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大力推進城鄉規劃。首先,要堅持以城帶動力,加快城鎮化步伐,引導人口向城鎮聚集。要以縣城建設為戰略支點,推進我省城鎮化進程,增強載體功能,提升人口和產業集聚度。其次,堅持以工促農,以工促農,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要用產業合作的理念,加快培育農業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行業協會、買賣大戶和農村商品經紀人,從根本上解決“大市場”和“小農戶”的矛盾。第三,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豐富農村公共產品供給。重點增加農村公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集中財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完善農村低保、合作醫療、社會救助等制度,為農民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和服務。

第六,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我們必須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把縣級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創造環境上,並推動整個政府行政理念的改革。圍繞建立“服務型政府”,大力推進行政資源重新整合,推進制度創新和政府管理創新,真正把政府職能轉移到服務市場主體和創造良好環境上來。省級層面要圍繞縣域實際需求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給”,核心是簡政放權,從根本上改變縣域治理結構,為縣級政府轉型提供支撐。當前要進壹步下放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讓它放得下、放得下。同時,大力推進縣域綜合改革,加大對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農村基層工作運行新機制,提升省級部門對縣域的服務方式和服務水平,全面改善縣域經濟發展環境。

  • 上一篇:梁實秋散文劄記
  • 下一篇:女性春天喝哪些花茶養生?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