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季羨林不運動,康德不吃藥,如何正確學習各種名人養生?

季羨林不運動,康德不吃藥,如何正確學習各種名人養生?

有朋友發現,這些小故事和小技巧聽得越多,就越加深對保健的困惑。有些說法自相矛盾,有些似乎與通常的健康常識不符。那麽如何才能正確的學習這些名人養生知識呢?

學習知識有壹個原則:永遠不要斷章取義、生搬硬套。

長壽名人的養生知識是建立在自身經歷的基礎上,受當時生活環境、個人地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都是特定的,不具有普適性。

我們每個人身體條件不同,環境不同,這很正常。在學習這些經驗的時候,要多思考,多提煉,不要盲從。

*國學大師季羨林逝世,享年98歲。他奉行的“三不”法則第壹條就是不運動。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在98歲時仍然精神飽滿。他分享養生的時候說自己很懶,很少運動,只喜歡喝茶看書。

現在大家都提倡運動健身。兩個大學怎麽讓他們的專家反其道而行之?具體分析壹下,這兩個人在分享養生之道的時候就老了,太多太多的運動都會對老人的身體造成傷害。

可見不能斷章取義。其實季羨林壹直保持著散步的習慣,只是不參加劇烈運動;楊振寧年輕時熱愛運動,但年老時,他擔心摔倒,偶爾改騎健身車。

運動量因人而異,運動量的增加需要循序漸進。我們應該借鑒的是,無論身體狀況如何,都不應該過於迷信運動,也不應該完全不運動。適當的運動對健康非常重要。

而且在季羨林的“三不”原則中,不挑食,不交頭接耳,這是對飲食和心態的要求,值得借鑒。

最著名的哲學家康德有壹個獨特的健身秘訣:他每天定時散步,幾乎像鬧鐘壹樣準時,以至於他出去散步的時候,他的鄰居都把表調好了。康德不想吃藥。他堅持把健康托付給大自然。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當他認為自然質量無法支持時,他才會求助於人工藥物。

康德的規律走法雖好,但顯得過於死板。我們現在實施起來沒那麽容易,抓住本質就行了。規律的飲食和作息可以帶來健康。

不吃藥,很多人都跟風了,小毛病自己背。這種絕對的觀點是非常危險的。疾病的大小,是否應該攜帶,需要專業醫生的判斷,否則小病拖大病,妳會後悔的。

據說康德在67歲時感冒,天生的態度使病情加重,甚至成為他日後健康衰退的轉折點。

對於這壹點,我們只需要向更自然的生活學習就可以了,真的不用學得那麽具體。

*英國首相丘吉爾經歷了二戰,在險惡的環境中努力工作,活到91歲。他的健康方式是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吃肉;他還發明了壹種養生和休息的方法:織毛衣。妳覺得不可思議嗎?當德國人咆哮著轟炸倫敦時,他在地下室裏平靜地織了壹件毛衣。

織毛衣需要手和腦的配合,可以平復心情,讓丘吉爾在緊張的工作中得到放松,是非常適合他的保健方法。

但是為了健康,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必要織毛衣。很多人對編織不感興趣,也不需要強迫自己跟風。我們需要借鑒的是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能放松身心的,對身體有益的活動。

歷史學家周古城活了98歲。他曾說:“我的養生之道就是不養生。我從來不考慮養生和不養生。吃飯睡覺活動都是自然的。”

這樣的養生法壹定會讓很多人大吃壹驚。其實不應該拘泥於“不養生”這個詞本身。周老傳達的是壹種心境。

健康的關鍵來自於這種心態。不要把養生看得那麽重,會成為心理負擔,背離養生的初衷。讓自己處於壹種自然放松的狀態,這樣健康自然就來了。

現代健康觀認為,決定健康的因素是醫療、環境、遺傳和生活方式。

改變醫療、環境、遺傳,我們幾乎無能為力。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找到壹種適合自己,能帶來健康的生活方式。

長壽的名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別人的經歷不壹定適合自己。在借鑒的時候,不妨多思考多嘗試,慢慢積累,摸索出壹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 上一篇:血壓130怎麽養生?
  • 下一篇:95歲的人熬夜,白天睡壹點,沒有大病。妳吃什麽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