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妳吃什麽就是什麽1:膳食營養素和慢性病

妳吃什麽就是什麽1:膳食營養素和慢性病

壹般來說,當細胞死亡數量達到總數的20%時,人就會死亡。在沒有外界幹擾的情況下,細胞的生命周期基本是固定的。比如血管內皮細胞會在1天死亡;胃黏膜細胞每3 ~ 5天更換壹次;肺表面細胞的壽命為2 ~ 3周;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細胞,大約28天就會被替換;肝細胞可存活約150天。心臟細胞更新的速度要慢得多,大約需要20年;而且腦細胞壹輩子都不會更新。所以在人的壹生中,體內大部分細胞都在不斷更新,通過再生來修復損傷。這壹生就是細胞不斷自我修復的過程。生病的本質是細胞損傷的速度超過了細胞修復的速度。

去除遺傳(如染色體或基因異常引起的疾病)和外因(如感染他人疾病或車禍、燒傷等外傷)等先天的、不可抗拒的因素。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不健康的心理或飲食、運動、睡眠等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造成細胞損傷,影響細胞修復。我們最常見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腫瘤、抑郁癥、氣管炎、哮喘、慢性腎臟病等,都是不恰當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醫務工作者將這些疾病統壹歸類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性病”。慢性病是錯誤的行為造成的,糾正錯誤的行為才是根本。

睡眠、運動、吸煙、飲酒等。都屬於生活方式,但作者之所以在本書中單獨提出飲食作為重點,是因為在細胞損傷與修復的博弈過程中,只有飲食才能為細胞修復提供原材料。就像壹個天平,左邊有五個砝碼——睡眠、運動、抽煙、喝酒、心態,右邊只有壹個砝碼——飲食。左邊誤差的累積將要求右邊的權重增加。左邊是傷耗,右邊是補傷補耗。左邊每壹項的不準確,都是對右邊飲食營養補充的挑戰。

人體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取決於兩個主要因素,壹是先天的細胞生命周期,二是後天的營養狀況,即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先天因素(細胞固有的更新周期)決定修復速度,後天因素(營養狀況)決定修復質量。當細胞修復的速度低於損傷的速度時,病情就會加重。當細胞修復的速度與受傷的速度相等時,病情就會常年拉鋸,表現為病情穩定,但始終揮之不去。當細胞損傷速度降低,修復物質增多,也就是營養方向正確,疾病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甚至可能長期治愈。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疾病的發展是細胞損傷與細胞修復的博弈。

慢性病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實際上給了我們修復自身細胞的機會,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有時間找出細胞損傷的原因,去除損傷因素,添加針對性的細胞修復成分。換句話說,慢性病是可以預防和治愈的。當然這裏有壹個前提,就是細胞損傷的程度不是不可修復的。有些嚴重的損傷是無法修復的,如腎功能衰竭、組織有心肌梗塞、腦血栓後腦組織壞死等。

食物造就人。因為對於人體來說,除了“吃”是攝入,其他所有的活動都是消耗輸出,比如運動、思考、熬夜等等。

我們常說要吃各種各樣的食物,合理搭配,均衡飲食,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獲得所有需要的營養。這些營養素,從臨床醫學角度準確描述,稱為七大營養素,包括:

準確地說,均衡飲食是指選擇的食物能夠滿足成人和兒童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這裏的需求是指人每天的輸出,包括:為細胞代謝提供能量,為新細胞更新提供結構原料,為人體代謝提供介質,維持腸道細菌平衡等等。這些都消耗各種營養物質,如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等。了解消耗量,以此作為每天攝入食物的標準,堅持完成自己應該達到的營養平衡。這個人很健康。

如果壹個人躺著不動,室溫保持在20 ~ 25℃,測得的能量消耗稱為基礎代謝。壹般來說,男性約為1400大卡/天,女性約為1300大卡/天。此外,人的消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體育。運動量因人而異。經常鍛煉的人和體力勞動者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更多。

第二,心理方面。大腦消耗的營養和肌肉消耗的不同。用腦越多,就越需要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膽固醇、脂類中的磷脂和大家關心的DHA、EPA。

第三,熬夜。多攝入營養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B、磷脂、蛋白質等。

第四,吸煙。需要更多的抗氧化劑來對抗尼古丁和其他毒素對人體的危害。

第五,喝酒。肝臟的損傷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來修復肝細胞,如維生素B和蛋白質。

營養要“量入為出”,如果我們吃的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與上述各項的消耗量相等,基本上就平衡了。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良方,肯定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身高,不同的性別,不同的環境,必然會產生不同的輸出。這樣細微的差別只有自己清楚,所以為了健康,每個人都要掌握壹點營養學的知識。

作者舉了壹個小例子。比如我們現在都提倡低鹽,要求每天吃鹽不超過6克。但在南方潮濕悶熱地區,尤其是夏季,不能要求低於6克。在多汗地區,可以喝湯、米線或面條,甚至可以吃壹些鹹菜,但北方人和整天在空調房裏工作不出汗的人,壹定要減少鹽的攝入。

如果把細胞比作工廠的車間,細胞膜相當於車間的外墻、門窗,細胞器相當於車間裏的機器,細胞核裏的DNA相當於車間的總指揮,細胞質相當於車間裏流動的空氣。讓我們來看看他們使用了什麽營養物質:

事實上,人體所有細胞的膜(包括細胞膜和核膜等。)主要由三種成分組成:蛋白質、磷脂和膽固醇。磷脂約占50% ~ 70%,膽固醇約占30%,蛋白質約占20%。還有少量的糖,如糖蛋白或糖脂,占膜重的2% ~ 10%。

除了水分子,很多營養物質都不能隨意進出。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根據DNA的指令決定哪些營養素采取開放政策。這些批準的營養素必須是有助於修復細胞結構或細胞代謝的營養素,如氨基酸、葡萄糖、鉀、鈣、磷等。能輸送多少取決於細胞需要多少。

細胞核裏有DNA,是細胞的總部,記錄著所有細胞應該執行的程序。細胞核的核膜上有許多小孔,細胞質中的營養物質可以通過這些小孔進入細胞核。核膜上有大量的酶,可以進行各種生命活動。

內質網是細胞中的細胞器之壹,負責細胞內物質的合成和運輸。比如合成蛋白質,參與激素的合成和運輸等等。還有壹種高爾基體,主要功能是對內質網合成的蛋白質進行加工、比較、分類、包裝,然後送到細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細胞外。這兩個重要的細胞器也是膜結構,裏面含有大量的酶和蛋白質。

所有的細胞工作都需要能量。負責產生能量的線粒體很像工廠裏的大鍋爐。在這個大鍋爐中,葡萄糖(碳水化合物之壹)通常被燃燒。葡萄糖不足時燃燒脂肪,蛋白質不能直接燃燒,只能在肝臟轉化為葡萄糖後成為能量。

人體細胞每天都需要更新。新生細胞的出生程序是由細胞核中的DNA控制的,是與生俱來的,幾百萬年來壹直被祖先不斷修正。我們稱之為“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生物體內所有有序化學變化的總稱,是生命現象最基本的特征。如果新陳代謝停止,生命就結束了。在如此重要的過程中,通過對細胞的壹些重要成分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新陳代謝過程中的每壹分每壹秒都離不開七種營養素的支持。

第壹,為細胞代謝提供能量。主要靠碳水化合物,也就是食物、水果等。

第二,為新細胞的更新提供結構原料。人體結構包括身高、胖瘦、肌肉發達、毛發濃密、皮膚有彈性等等。

人體主要由蛋白質、脂類(脂肪酸、磷脂和膽固醇等)組成。),並且需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輔助。主要依靠蛋白質和脂類,主要在肉、蛋、奶、魚中。

第三,為新陳代謝提供介質。人體的新陳代謝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新陳代謝越快,需要的酶就越多。酶是由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轉化而來的。酶的主要部分是蛋白質,輔助部分叫輔酶。輔酶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內分泌系統在調節細胞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激素可分為蛋白質激素和膽固醇激素。比如甲狀腺素和胰島素屬於蛋白質激素,腎上腺素屬於膽固醇激素。所以,壹個人吃動物性食物,比如雞蛋、內臟、肉類,這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質和膽固醇,而這些正是形成激素的前體。主要靠蛋白質和膽固醇,還有維生素和礦物質。

第四,養腸道細菌。腸道內有大量的細菌,尤其是結腸內的細菌非常少,數量也非常多。人體由40萬億到60萬億個細胞組成,我們體內的細菌數量是人體細胞數量的10倍,而且主要在腸道,細菌是靠食物中的膳食纖維餵養的。

  • 上一篇:吳式太極拳基本功訓練課程
  • 下一篇:黑色食物有什麽作用?黑色食品功能簡述。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