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補氣養血最應記住的七點

補氣養血最應記住的七點

1.陽陵泉穴——膽經與氣血交會之處。

陽陵泉穴是足少陽膽經的主穴,這裏是膽經局部水濕大量氣化的地方,是膽經與氣血交會的地方。此穴具有祛濁除濕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腰痛、膝腫痛、脅痛、足癱、消化不良、口苦、嘔吐、膝關節炎、抽筋、下肢癱瘓、腰腿疲勞、胃潰瘍、坐骨神經痛、膽囊炎、高血壓、遺尿等。

取穴方法:找陽陵泉穴可能要花點功夫。膝蓋彎曲90度,膝蓋外側有兩個突起,脛骨小頭在前上方,腓骨小頭在後下方。將兩點連成直角三角形,第三點就是陽陵泉穴的位置。

使用方法:大拇指用力按壓,其余四指並攏托住腿部和腹部,用力按壓揉捏3分鐘;也可以用艾條灸10分鐘,直到皮膚微熱發紅。

區別於足三裏

2.陰陵泉穴——脾水運大本營

膝下內側穴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壹,水和脾土的混合物在此積聚。此穴主要用於調節脾水運化,清熱利濕,主要用於治療腹脹、腹痛、腹瀉、腹部水腫、黃疸、排尿困難、尿失禁、膝痛、厭食、腰腿痛、頭暈、糖尿病、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附件炎等。

取穴方法:取此穴時,患者應采取坐或仰臥的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蓋脛骨內側凹陷處,陽陵泉穴對面。

用法:每次按摩100 ~ 160次,每日早晚各壹次,按摩雙腿。壹般按摩兩周有效。

3.雪海穴是治療血證的關鍵。

雪海穴,屬於足太陰脾經,是脾經所生血液的聚集之地,是生血活血化瘀的重要穴位,也是治療血證的重要穴位。此穴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導血經絡的作用。適應癥: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疼痛、風疹、濕疹、睪丸炎、蕁麻疹、皮膚瘙癢、神經性皮炎、貧血、小腿內側及膝關節疼痛等。

取穴方法:位置好找。用手掌蓋住膝蓋骨(右手掌壓左膝,左手掌壓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張開,此穴位位於拇指端下方。

4.梁丘穴——胃經氣血的調節器

梁丘穴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主要穴位,它阻擋了從印石穴傳下來的地面經絡水,使之向下排泄。此穴具有抑制胃經積水的作用,能以最快的速度調整胃經氣血的虛實,可治療胃脘痛、急性胃痛、乳腺炎、膝關節腫痛、下肢癱瘓、腹瀉等疾病。

取穴方法:膝關節用力拉伸時,肌肉突出部分的凹陷處;從膝蓋骨右端開始,上方約三指處也是穴位。

5.列確穴——補肺益腎的關鍵。

此穴位於三經交匯處,故不僅對肺經有調節作用,對大腸經、任脈的經氣也有調節作用。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偶爾感冒而有壹種說不出的頭疼。這時候可以通過按壓缺失的穴位來疏風解表,也可以配合熱毛巾敷額頭的方式壹起做。

列確穴補益肺腎的功效還來源於它與任脈的聯系,任脈本身就是“陽脈之海”,可以補充肺腎的陰虛。因此,列確穴也遵循任脈的功能,對腎陰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鳴、眼幹等疾病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取穴法:雙手緊握虎口。這時,左手的食指在右手腕的背面,指尖下面的點就是列確。

按摩列確穴時,雙手輕握拳,拳心朝上放在桌上,然後像法壹樣按或捏或揉。按摩的時候這個點會有酸脹或者疼痛,酸脹的感覺比較好。

6.內關穴——心臟保健的重要穴位

內關穴具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作用,所以往往是中醫治療心臟系統疾病和胃腸不適的首選。

取穴方法:手臂和手掌向上伸展。然後握拳擡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根肋骨,內關穴在距離手腕第壹橫條紋兩寸的兩根肋骨之間。

7.改善腦供血不足的重要穴位。

此穴是胃經水的向外發散,是胃經水的交通樞紐。從這個穴位流回的水或多或少能很快改變胃經的火熱性質,所以這個穴位屬於火。

解溪穴在腳踝上。“流”就是流的意思,人體內的流就是血液。“解溪”就是把腿部的血液輸送到足部,打開壹條通道。所以,瀉溪穴是放松全身的重要穴位。揭西穴對老年人尤為重要。除了使人放松,也是治療腦供血不足的重要穴位。

取穴方法:解溪穴在平時系鞋帶的地方,也就是腳踝和腳背交匯的地方。先用拇指按這裏,然後擡起腳趾。馬上,壹根硬筋從妳手上彈開,硬筋旁邊的窩就是解溪穴。

穴位療法的使用說明

通過氣血養生按摩穴位要找準位置,遵循壹定的手法,不能犯忌諱,否則有害無益。

  • 上一篇:香草的主要功能
  • 下一篇:讀100本書的活動應該讀什麽?列舉幾篇。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