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歷史上的竹林七賢是壹種怎樣的存在?為什麽世界認可這七位名人?

歷史上的竹林七賢是壹種怎樣的存在?為什麽世界認可這七位名人?

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的七大名人。他們經常壹起在竹林下玩耍,感情堪稱永不回頭的朋友。也許他們的生活方式是當時很多文人羨慕的,可以不受各種束縛的縱情玩樂,盡情宴飲。但對於竹林七賢帶來的風俗,也有壹些貶義的看法,但在當時,大多數人還是認可這七位名人的。那麽竹林七賢到底有什麽厲害的地方,可以受到各方的尊敬呢?這次來說說竹林七賢的故事。想了解的朋友來看看吧。

第壹,“竹林七賢”和而不同

事實上,“竹林七賢”並非楊珊人。據有關史料記載,只有嵇康(224-263),僑居。阮籍(210-263)和阮賢(222-278)是魏家的人,阮籍是阮賢的叔叔,他們是叔侄關系。(221-300)是人,湘繡(227-272)和(205-283)是河內懷縣人,(234-305)是著名的郎岱王氏。

他們七個人都有很好的名字,都崇尚玄學,但又有區別。向秀認為,明教可以與自然融為壹體;單濤和王戎傾向於“混儒”;嵇康、阮籍、阮鹹、劉玲更推崇老莊之學。

魏晉時期分別有7人做官,但情況不同,政治態度也不同。

嵇康、劉煉、阮籍只在曹魏時期做過事,對晉入仕不感興趣。

季康子大叔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有壹次壹個官員向仲三大夫頂禮膜拜,稱他為“冀中三”。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孫女長樂閣主人。

劉玲,字伯倫,人稱“醉鬼”。她只在王戎幕府的軍隊裏服役,壹個建偉的將軍,再也沒有參軍。

宗室後裔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後從事中郎將、三七常侍等職。

項修早年原是壹位“好學者、大才子”的隱士。嵇康被殺後,以不惑之年被迫入晉為官,任黃門侍郎,散騎常侍。

阮賢字鐘嶸,因為晉武帝不器重他,從壹個走散騎的侍郎被貶為太守初平,後又無故死去。

單濤,本名菊園,早年孤苦伶仃,四十歲才擔任公主書。後入晉朝,擔任大洪連、侍中、吏部尚書、少府太子、左仆射、司徒等要職,後又被任命為新棧“博”。

王戎,本名卓崇,因戰功顯赫,攻打其父爵制師,遷居安豐縣。後來,他連續擔任的職務幾乎與單濤相似,他占據了很高的地位。

總的來說,“竹林七賢”都有任職,但都主張“清靜無為”的玄學思想,沒有正式的禮儀。

這些“和而不同”使他們在老壹輩單濤的組織下,經常以嵇康所在的楊珊寓所為活動範圍,在楊珊竹林中相聚暢遊,縱情宴飲,其樂融融,結成了感情上的“不離不棄的摯友”。

因此被稱為“竹林七賢”。

二、“竹林七賢”的異同

在清靜主義形而上觀念的指導下,“竹林七賢”的生活方式都以超脫於物、追求自由、不隨波逐流而著稱,呈現出壹種兼收並蓄的同中有異: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飲酒上,“竹林七賢”都是愛酒的,只是喜好不同。

葡萄酒中最著名的是劉玲,他被稱為“劉玲的病酒”和“劉玲的醉酒”。他是七個人裏最醉最瘋狂的壹個,經常“只有酒才是正事,其他的他都不知道”。然而,劉玲雖然整日醉醺醺的,但醉後便睡去,絲毫不影響他人,留下了“劉玲醉了”的千古絕唱。

阮籍的好酒也是有名的。為了步兵營三百迎賓酒,他自告奮勇去那裏當步兵隊長;和別人下棋的時候,聽說媽媽去世了,我卻堅持喝酒,直到和棋手下棋後吐血,然後大聲哭了起來。

阮賢喝酒的時候不用玻璃杯,而是用大碗,看起來像個豬拱。他還壹邊喝酒壹邊彈琴,這讓他很開心。所以阮賢留下了“與貘共飲”的笑話。

另壹方面,單濤喝得很少,從不超過八桶。王戎不僅能狂飲,還能節制。只有湘秀壹個人不善於飲酒,更不用說飲酒過度。

他們七個人聚在壹起喝酒,很隨意。他們都是根據各自的酒量,想喝什麽就喝什麽。我們不勸酒,也不賭酒,不比誰喝多誰喝少。他們只在乎縱情山水,得到幸福。

這種宴飲方式很受人們歡迎。

其次,“竹林七賢”也留下了壹些異於常人的驚人之舉:如阮籍“酒後避親”、“藍眼”待人接物的奇聞,大受歡迎。

司馬昭想娶阮籍的親家,這使得人們前來求婚。他總是看見阮籍喝酒,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壹連60天,求婚的人說不出話,只好回兵。因此,司馬昭不得不放棄說,唉!算了,這個醉鬼,讓他走吧。

阮籍母親去世後,如果他對待前來吊唁的人,說明此人是心腹;如果妳以白眼待人,說明這個人是個有風俗習慣的人,以至於阮籍後來被稱為“以藍眼待人”。

而阮賢卻經常在別人炫耀華麗的衣服時,曬自己破舊的衣服。

劉玲經常坐在鹿車上,提著壹壺酒,讓人提著鏟子跟在後面,說:“妳死了就埋了我吧。”

嵇康和單濤關系很好。然而,當身居高位的單濤推薦嵇康到晉朝為官時,嵇康卻詛咒了單濤,並寫下了著名的《親愛的菊園》。

王戎是“竹林七賢”中最年輕的。母親過世,服喪,他也不拘泥禮節,就看棋喝酒吃肉。

這就是“竹林七賢”的同而不同,大多體現了他們的率真。

第三,“竹林七賢”的才華與名望

“竹林七賢”不僅和而不同,而且才華過人,為後人留下了許多賢名:

嵇康是最突出的壹個。他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他不僅擅長詩文,而且註重養生。著有《哀怒詩》、《贈士從軍》、《養生論》等名作。他還熟悉音律,特別愛彈鋼琴。著名音樂人,著有《長卿》、《短卿》、《長卿》。此外,嵇康崇尚“靜而無欲”的玄學思想,擅長書法,草書作品,擅長繪畫,有《獅子打大象》、《窩洗耳朵》等名畫。

可惜的是,這樣壹個集思想、文學、藝術、音樂於大成的名人,卻因為得罪了當政壹時的校尉鐘會,而被司馬昭在其讒言下殺害。他四十歲,是“竹林七賢”中最矮的壹個。

嵇康去世前,父親演奏了《廣陵散》,這首歌後來成了名曲。金庸在其代表作《笑傲江湖》中引用了這首歌,這首歌家喻戶曉,流傳甚廣。

其次,音樂家阮賢,我們今天使用的彈撥樂器“大阮”,就是起源於他。這個狂放不羈的阮賢,其實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他懂得理解旋律,彈得壹手好琵琶,法門代代相傳。後人為了表彰阮賢傑出的音樂才華,以他演奏的古琵琶命名,這就是“大阮”的由來。

然後是劉玲、王戎、阮籍、向秀和單濤。

劉玲的詩《北邙客舍》和駢文《酒德頌》代代相傳,他還留下了《揭屋》、《雞肋敬拳》、《用枕解難》、《五鬥解難》、《陶陶武功》、《用酒解難》

王戎則留下了“不摘路邊梅”和“博學多聞”的千古佳話。

當王戎七歲的時候,他和他的朋友在路邊玩耍。路邊的李子樹長滿了李子。朋友們正忙著摘李子。只有王戎沒去。鄰居們很好奇,問王戎為什麽不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子是苦的。如果它們又脆又好吃,就會被采摘。果然,事實證明了王戎所說的話。

王戎對他的人民有先見之明。他看到哥哥王彥對瑯琊郡的使者孫秀恨之入骨,就勸王彥給孫秀好好評評理。孫秀上臺後殺死了朝廷官員,但對王彥和王戎很好。王戎知道他的哥哥王敦“無情無義”,經常說自己生病,所以他和他交朋友,兩人逐漸疏遠。後來,王敦起來造反,王戎沒有受到牽連。

阮籍以寫五言詩聞名,詠鄉情詩佳作,傳世詩八二十首(即詠鄉情詩82首),散文9篇,詩歌6首。代表作有《成人先生傳》、《論大莊》、《清四賦》,均收錄於《阮籍集集》。

文學家向秀,有許多傳世名作,如《懷古》、《莊子·隱解》、《莊子筆記》、《南叔夜養生論》等。

單濤的主要成就在於他的仕途,有舉賢與“善政”之名;還擅長書法,如《春華亭帖》;大部分文學作品已經失傳,現存的五卷本系列被收錄在《文》中。

4.集才情與奇趣於壹身的“竹林七賢”如何才能得到世人的認可?

生於魏晉的“竹林七賢”,在“誇詩誇書”的同時,又是離經叛道,脫俗自然,真正做到了才情與奇詭的結合。那麽,為什麽“竹林七賢”是世人公認的呢?

究其原因,不僅在於他們真實本性的展示,更在於他們偉大的文學藝術成就,他們審時度勢的能力,以及他們作為護身符的怪異行為,以立足現實尋求適應環境所需的生存發展空間。

於是乎,他們在綻放才華的時候,註重的是離經叛道,精益求精,避免了魏晉政治家的瘋狂血腥殺戮。

當時魏晉時期有很長壹段殺名人的歷史,影響非常惡劣。

自曹魏以來,首先是“寧失天下,不可天下失我”的曹操,大肆殺士,如孫榮、於迅、楊修之死,讓當時的名士都覺得自己的命是處於危急關頭的。後來曹丕登基後,殺了丁儀等人。司馬氏建立西晉後,對士子的殺戮依然如壹,如桓範、王陵、夏侯玄、諸葛誕等。尤其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因為誠實坦率的言行得罪了鐘會,不肯歸附西晉。在被司馬昭錯誤地傷害後,他引發了壹場殘酷的事件。

在這樣悲慘的環境下,後來的魏晉名士不得不委屈求全。

向秀的經歷就是壹個很好的說明。40歲時,原本是隱士大師的向秀遇到了司馬昭,殺死了嵇康,並威脅他離開大山。無奈之下,項修只好答應做官,先後擔任三水侍郎、黃門侍郎、三水常侍。

這在《晉書》中有所描述,書中寫道,項秀無奈之下只好違心地回答:和這樣的人不理解堯帝對智慧的渴求,所以他的隱居不值得羨慕。

由此可見,“竹林七賢”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狂放不羈的怪異行為,是因為他們無法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不得不用含蓄曲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高尚的感情。

換句話說,“竹林七賢”是在“裝糊塗裝明白”,通過為所欲為來隱藏自己。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落得和嵇康壹樣的下場。

作者簡介李大奎,男,漢族,70年代出生,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 上一篇:美容師應該如何與顧客交談?
  • 下一篇:宋磊簡介和詳細信息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