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探尋“佛、道、儒”三家思想的精髓

探尋“佛、道、儒”三家思想的精髓

1,佛教思想

(1)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不鼓勵人向命運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創造命運。佛教主張壹切法都是因緣而生,所以命運也是因緣而生。壞的命運可以通過種下善果來改變。既然命運可以通過慈悲、修煉和懺悔來改變,那就不壹定那麽不可改變。

(2)即使是最壞的命運,也可以通過各種實踐來轉化。相反,壹個好的命運如果沒有很好的維護,也會退化。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謹慎!《論中國》說:“因緣而生的法,我說是空的,亦稱化名,也是中國的道德”。他還說:“從來沒有不是因緣而生的法,所以壹切法都是空的。

(3)佛教認為,因果報應不到,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現象就是“空”。那麽,什麽是因果報應呢?原因是主要條件,原因是輔助條件。當主要條件和輔助條件都不具備時,就沒有事情。業力有了,事物就存在了;當業力不可得時,事物就消失了。

2.道家思想

(1)道教認為“身與國共治”、“內聖外王”,無為而治是治國修身的普遍原則。細讀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壹個秘密: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宋代的仁宗盛世、明代的洪武之治、清代的康幹盛世,都在鼎盛時期采用了“內用黃老,外顯儒術”的政策。

(2)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與西方“看不見的手”的市場經濟思想不謀而合。實際上,每當統治者以黃老學說為指導思想,就會休養生息,疏於賦稅,拱而治之,這樣天下就會“自以為是”,生產就會恢復發展,經濟就會繁榮,就會出現太平盛世。

(3)封建統治者往往利用道教來鞏固自己的統治,祈求國家的長治久安。秦皇漢武熱衷仙術,唐宗宋祖尊崇扶植道教,明代崇道之風盛行;民間道教往往成為農民起義的思想武器和組織形式。從漢末的黃巾起義、南北朝的李鴻章起義,到元末的安百裏起義、清末的義和團運動,各種起義層出不窮,“為天做事”成為農民起義的鮮明旗幟。

3.儒學

(1)儒家的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禮制”,理想是“大同”、“大壹統”。其政治學主要闡述君臣關系和官民關系。孔子說“君要禮待臣,臣要忠”,人民最重要,國家次之,君最不重要。荀子說“道不隨君,義不隨父,為大者”,是儒家政治的代表性命題。

(2)在現實政治問題上,儒家要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承擔義務。從理論上講,被統治者有權反抗通常沒有義務的統治者。“仁政好辦”主張區分“不能”和“不做”的區別,即“不能”和“不做”的區別。而其“無恒產,無恒心”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3)在國際政治上,儒家主張“華夷之辨”。在古代,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區分促進了先進文化在中原的傳播,但在近代卻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障礙。

1.佛教的起源

(1)佛教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由古印度迦毗羅衛王國(今尼泊爾)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創立(參考佛誕)。

(2)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印度實際上是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的形象。

2.道教的起源

(1)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關於中國古代鬼神崇拜的觀念,是以黃、老道教思想為基礎,繼承了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

(2)東漢末年,出現了大量的道教組織,包括太平道、五鬥米道等。石天始祖張道陵正式創建青年團,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

3.儒家思想的起源

(1)儒學是由孔子創立,孟子發展,荀子積累的學術流派,壹直延續至今,至今仍有壹定的生命力。儒家原本是先秦諸子百家之壹,創始人是孔子。(2)儒家在先秦時期與百家爭鳴平起平坐。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儒學受到重創。

百度百科-佛教

百度百科-道教

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 上一篇:為老人養狗的利與弊
  • 下一篇:茶文化論文2000字作文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