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中醫治療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中醫治療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下面介紹壹些中醫治療中常用的穴位,可以根據圖片在按摩中使用。

(1)頭面部頸部常用穴位①百會:屬督脈。

位置在發際線以上7寸,相當於頭頂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

治療頭痛、子宮脫垂和神經衰弱。

②煙囪會:屬督脈。

位置百會前3寸。

治療頭痛、頭暈、面部腫脹和鼻塞。

③上星:屬督脈。

位置:發際線中間以上1英寸。

治療頭痛、眼痛、鼻炎、鼻塞、鼻出血。

④率谷:足少陽膽經。

姿勢耳尖直上直進發際線1.5寸,咀嚼時有觸感。

治療偏頭痛。

⑤額中:外感奇穴。

位置:唐寅點上的1網格。

治療瞼緣炎、嘔吐、頭暈和額竇炎。

⑥唐寅:經絡之外的怪穴。

位置是兩個眉毛之間的線的中心。

治療前頭痛、頭暈、鼻病、眼病、高血壓。

⑦孫:通過外面的怪點。

姿勢:在眉毛和外眼角之間向後凹陷1英寸。

治療頭痛、頭暈、牙痛、三叉神經痛、面癱。

⑧魚腰:通外奇穴。

位置:眼睛直上,瞳孔直上眉心。

治療眼角膜翳、結膜炎、面癱和上瞼下垂。

⑨竹:足太陽膀胱經。

身體位置,額頭內側的凹陷。

治療頭痛、流淚、紅眼、腫痛、視物模糊和角膜白斑。

⑩四柱空:手中少陽三焦經。

體位:眉梢側端凹陷處。

治療偏頭痛、眼病和面癱。

明眸: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內眥1點,向上2點。

瞳孔:足少陽膽經。

姿勢:眼角外5分。

治療屈光不正、角膜白斑、角膜炎和視神經萎縮。

承氣:足陽明胃經。

位置:眼睛水平,瞳孔直下,在下眼眶邊緣。

可用於治療急性結膜炎、慢性結膜炎、風淚、近視、遠視、散光、視神經炎、視網膜炎、白內障等。

四自:足陽明胃經。

位置:眼睛水平,瞳孔直下65438±0寸內,相當於眶下孔位置。

治療面癱、三叉神經痛和眼睛疼痛。

骨補:足少陽膽經。

姿勢性乳房從下面的凹陷處突出,彎腰去拿。

治療耳鳴,牙痛,臉頰腫脹,面癱。

風府:督脈。

位置在發際線上方1英寸,相當於枕骨粗隆正下方的凹陷。

治療感冒、頭痛、落枕和中風。

啞門:督脈。

位置在第壹、二頸椎棘突之間,相當於發際線中間5點。

治療腦性癱瘓、頭痛、癲癇、耳聾、咽喉痛。

天竺:足太陽膀胱經。

身位:1.3寸開於杜門穴旁,發際線在凹陷處5分。

治療後頭痛、頸痛、咽痛、神經衰弱。

頸部:壹個新的點。

體位:風池穴馮明點連線下2寸,胸鎖乳突肌後緣。

治療半身不遂,落枕。

頸根:體驗點。

位置:肩關節點前2寸。

治療落枕、肩背痛、頸椎病。

(2)胸腹部常見穴位①突:任脈。

姿勢:胸骨柄上緣凹陷。

治療哮喘、支氣管炎和咽炎。

②中府:手太陰肺經。

位置是鎖骨下1寸,前中線旁6寸。

治療肺炎、支氣管炎和哮喘。

③雲門:手太陰肺經。

位置:鎖骨下緣,前中線旁6寸。

治療咳嗽,哮喘,胸痛,胸悶。

④俞府:足少陰腎經。

姿勢:鎖骨內側下緣凹陷。

治咳喘,嘔吐,胸痛。

⑤鐘山:仁麥。

位置在乳房之間,前中線。

治療咳嗽、哮喘、胸痛、乳腺炎和肋間神經痛。

⑥天池:手厥陰心包經。

姿勢:乳頭外1英寸,第四肋間區。

治胸肋疼痛,腋下腫痛。

⑦朱雀:任脈。

姿勢前中線在劍突下1寸。

治療心悸、心跳、胃痛和嘔吐。

⑧不準:腳擋住了胃經。

該位置在臍上6英寸,巨穴旁2英寸。

治療胃脹和肋間神經痛。

⑨商祺:任邁。

該位置前的中線在臍上方5英寸。

治療胃炎和潰瘍。

⑩仲愷:任邁。

該位置前的中線在肚臍上方4英寸。

治療胃炎、潰瘍、嘔吐、腹瀉、消化不良、便秘和高血壓。

口沖門:足太陽的脾經。

位置:恥骨聯合上方3.5英寸。

治療精索疼痛、睪丸炎和子宮內膜炎。

氣沖: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臍下5寸,曲谷穴旁2寸。

治療生殖系統疾病和下肢畏寒。

曲骨:任脈。

該位置的前中線在臍下5英寸,恥骨聯合之上。

治療遺尿、排尿困難、陽痿、遺精、白帶過多、宮縮乏力。

會陰:任脈。

男性的位置在陰囊和肛門之間,女性的位置在大陰唇後連合處和肛門之間。

治療痔瘡、陰道炎、尿道炎、陰莖疼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

(3)背部、腰部常見穴位①大椎:督脈。

位置在第七頸椎棘突下。

治療發燒、頭痛、外感疾病、落枕、背痛、支氣管炎和哮喘。

②肩關節:足少陽膽經。

位置:從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與肩高處取。

治療肩痛、落枕、乳腺炎和功能性子宮出血。

③肩外俞:手太陽小腸經。

位置:第壹胸椎棘突下3寸。

治療肩痛和落枕。

④氣門: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在第二胸椎下棘突下1.5寸。

治療感冒、支氣管炎和蕁麻疹。

⑤體柱:督脈。

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下。

治療肺炎、支氣管炎、胸背痛。

⑥舒菲: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第三胸椎下棘突1.5寸。

治療肺炎、支氣管炎、感冒、咳嗽、腰痛。

⑦天宗:手太陽小腸經。

位置:肩胛下窩的中心。

治療肩、背、臂和肘疼痛。

⑧厥陰俞: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第四胸椎棘突下側1.5寸。

治療神經衰弱、胸悶、胸痛、頭痛、呃逆。

⑨: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第四胸椎棘突下3寸。

治療支氣管炎、胸膜炎、神經衰弱和慢性病。

主治心俞:足太陽膀胱經。

姿勢:第五胸椎棘突下側1.5寸。

治療心律不齊、心悸、神經衰弱。

神堂: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3寸。

治療心臟病、氣管炎、哮喘、肩背痛。

至陽:督脈。

位置在第七胸椎棘突下。

治療肝炎、膽囊炎、胃痛、肋間神經痛、腰酸背痛。

惠陽:足太陽膀胱經。

姿勢尾骨下端距中線約5分鐘。

治療月經腰痛、帶下、腹痛、腹脹、腹瀉。

常強:省長。

姿勢後中線尾骨尖下5分。

治療痔瘡、脫肛、腰痛。

(4)上肢常見穴位①提肩:新穴位。

位置:肩峰下1.5英寸。

治療肩痛、肩周炎、上肢擡起困難。

②巨骨:手陽明大腸經。

姿勢:鎖骨肩峰端與肩胛骨脊之間的凹陷處。

治療肩膀和手臂疼痛不應彎曲或拉伸。

③馮冰:手太陽小腸經。

位置:肩胛上窩中央,天宗穴直上,擡臂時呈凹形。

治療肩胛疼痛和上肢麻木。

4肩節:手太陽小腸經。

姿勢:手臂下垂腋下折疊,腋後皺襞末端1寸(5 ~ 59)。

治療肩胛疼痛,不能高舉手臂和耳鳴。

⑤肩骨骺:手陽明大腸經。

當姿勢是掛在肩膀上時,鎖骨的肩峰端在骨縫中直下約2英寸。

治療肩臂疼痛、上肢關節痛、偏癱。

⑥曲池:手陽明大腸經。

肘部彎曲90度時,橈骨頭略向外。

治療上肢關節痛、肩背痛、發熱、高血壓、蕁麻疹。

⑦手三裏:手陽明大腸經。

泳池點下2英寸。

治療肩臂疼痛、上肢癱瘓、腹痛、腹瀉。

⑧扭傷穴:新穴位置壹點點時,拳頭半握拳,掌心向內,陽池穴與曲池穴連線的1/4與下3/4交界處。

治療急性腰扭傷。

⑨頭痛點:經驗點。

位置:前臂橈曲池與陽西連線上1/3。

治療頭痛、頭暈和頭部腫脹。

⑩溫滑:手陽明大腸經。

身體位置在陽溪穴上方5寸,在陽溪穴和曲池穴之間的線上。

治療口腔炎、腮腺炎、牙痛、舌炎、肩臂疼痛。

陽西:手陽明大腸經。

姿勢:腕背橫紋徑向末端凹陷處。

治療頭痛、眼痛、牙痛、兒童消化不良和手腕疼痛。

合谷:手陽明大腸經。

拇指和食指結合後的姿勢,突起肌肉的最高點。

治療頭痛、牙痛、鼻痛、眼疾、發燒、面癱。

惠宗:手裏拿著少陽三焦經。

在姿勢分支溝點的尺骨側旁邊打開橫向手指,姿勢分支溝點是尺骨的徑向邊緣。

治療耳聾,臂痛,失語癥。

手少陽三焦經。

定位外部閉合1英寸。

治療肩臂疼痛、脅痛和便秘。

手握少陽三焦經。

1寸在姿勢的分支溝的點上,在兩塊骨頭之間。

治療耳聾,臂痛,失語癥。

外國人:手少陽三焦經。

姿勢:手腕背面的橫紋是2英寸直的,在兩塊骨頭之間。

治療上肢關節痛、腮腺炎、落枕。

陽池:手少陽的青焦經。

位置:腕背橫紋中心略在尺骨凹陷處。

治療手腕疼痛和肩臂疼痛。

中柱:手少陽三焦經。

位置是半握拳,在手背第四和第五掌骨之間。

治療耳聾耳鳴,肩背疼痛。

腕骨:手太陽小腸經。

姿勢:手背尺側,第五掌骨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

治療肘、腕、指關節炎,頭痛、耳鳴、嘔吐。

後溪:手太陽小腸經。

位置是半握拳,第五掌骨小頭後方,手掌水平頭。

治療肩背痛、頭痛、肋間神經痛和腰痛。

少澤:手太陽小腸經。

位置在小指尺側,距離釘角1分。

治療頭痛、眼疾、乳腺炎和缺乳。

赤澤:手太陰肺經。

位置:橈側至肘橫紋中心,橈側至肱二頭肌腱。

治療咳嗽、哮喘、肘部和手臂腫脹和疼痛。

魚際:手太陰肺經。

姿勢第壹掌骨掌中點紅白相間。

治療哮喘,咳嗽,發燒,喉嚨痛。

尚笑:太陰手肺經。

位置:拇指半徑距離指甲角約1分鐘。

治療咳嗽、中風和喉嚨痛。

曲澤:手厥陰心包經。

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外側緣為尺骨。

治療心悸、心痛、肘痛和手顫。

在手臂:通過外面的怪點。

身體位置:腕橫紋和肘橫紋連線的中點,在兩塊骨頭之間。

治療上肢偏癱、前臂神經痛、胸痛。

祁門:手厥陰心包經。

姿勢:手腕橫條直5寸,兩筋之間。

治療心動過速、心絞痛、乳腺炎和胸膜炎。

內關:手厥陰心包經。

姿勢:手腕橫紋在中心以上2寸,兩筋之間。

治胸痛,胃痛,心悸,心跳,惡心,嘔吐,胸悶。

神門:手少陰的心經。

體位仰臥手掌,手腕橫紋處凹陷在尺側頂端上方。

治療失眠,多夢,心悸,心跳和歇斯底裏。

大令:手厥陰心包經。

姿勢腕關節手掌上的第壹個橫紋在中間,兩根肌腱之間。

治療心肌炎、肋間神經痛和扁桃體炎。

老公:手厥陰心包經。

體位:第壹指握拳,中指與無名指尖相對的掌心(第三、四掌骨之間)。

治療脅痛、中風昏迷、中暑、癱瘓、驚風、精神病。

小海:手、太陽、小腸經。

姿勢:肘關節後,屈肘,尺骨鷹嘴和肱骨內上髁之間。

治療頸肩背痛,臉頰腫脹和癲癇。

落枕:通過外面奇怪的點。

姿勢:手背第二、三掌骨間掌指關節後方約5分。

治療落枕、肩臂疼痛、胃痛和喉嚨痛。

足跟穴:手穴位。

體位在腕關節內側1/4和下3/4的大令、勞宮穴交界處。

治療足跟痛。

坐骨神經穴位:手穴位。

位置:手背上,第四掌骨關節附近,第四、五掌骨關節之間。

治療坐骨神經痛,臀部痛,臀部痛,下肢痛。

夜尿穴:手穴位。

姿勢:手掌小指末端指關節橫紋中點處。

治療夜尿癥和尿頻。

商老:手陽陰大腸經。

食指和指甲角之間的徑向距離是65438±0分。

治療耳聾,牙痛,手指麻木,發燒。

中沖:手厥陰心包經。

位置在指尖中央,距離指甲1分鐘。

治療心絞痛、心痛、休克、耳鳴。

管沖:手少陽三焦經。

將無名指的尺骨端定位在距離指甲角1分鐘的位置。

治療頭痛、咽喉痛、發燒、胳膊肘疼痛不能解除。

少沖:手少陰少心經。

小指的位置是放射狀的,距離指甲角1分。

治療心悸、胸痛、中風和昏迷。

牙疼點:新點。

姿勢:掌面第三、四掌骨之間,掌骨、指紋後方約1寸。

治療牙痛。

十宣:經典之外的怪點。

位置:雙手指尖距離指甲約1分鐘。

可用於治療昏迷、中暑、驚風、癔病和癲癇。

秋天五:壹個新的點。

落枕點上5分。

治療胃痙攣和高血壓。

(5)下肢常見穴位①巨秀:足少陽膽經。

仰臥位,位於髂前上棘和大轉子最高點之間直線的中點。

治療坐骨神經痛、腰痛、下腹痛和子宮內膜炎。

②袢跳:足少陽膽經。

側臥或俯臥,尾骨尖上方2寸(骶管裂孔)與股骨大轉子中、外連線的連線為1/3。

治療腰腿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和癱瘓。

③風市:足少陽膽經。

位置:大腿外側,直立,雙手自然下垂,指尖所及之處。

可用於治療關節痛、癱瘓、癱瘓和下肢坐骨神經痛。

④極門:足太陰脾經。

位置:髕骨的上邊緣是8英寸直的。

治療排尿困難、遺尿、腰痛和腹股溝淋巴結炎。

⑤膝陽關:足少陰膽經。

位置:股骨外側髁上方凹陷處,屈膝取穴時,陽陵泉穴在上方3寸。

治療膝關節疼痛,下肢癱瘓,癱瘓。

⑥五裏:足厥陰肝經。

位置:大腿內側陰連穴下1寸。

治療下腹痛,尿失禁和遺尿。

⑦椎關:足陽明胃經。

浮圖點的位置在銀輝點水平線交點上方6英寸處。

治療下肢癱瘓、腰痛和腹股溝淋巴結炎。

梁丘:足陽明胃經。

姿勢:髕骨外上緣凹陷2寸。

治療胃痛、腹瀉、乳腺炎和膝蓋疼痛。

⑨合頂:經絡外的奇穴。

位置:髕骨上緣中間凹陷處。

治療膝蓋疼痛和腿無力。

膝眼:足陽明胃經。

姿勢屈膝,從髕骨下凹陷處和髕外側韌帶處取。

治療膝關節炎。

足三裏:足陽明胃經。

位置: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手指約1。

治療胃病、潰瘍、腹瀉、腹脹、消化不良、便秘和高血壓。

闌尾穴:外感穴。

位置:足三裏穴下2寸。

治療急性和慢性闌尾炎。擡腿無力。

上巨虛:足陽明胃經。

位置:足三裏穴下3寸。

治療腹痛、腹脹、腹瀉。

口:足陽明胃經。

姿勢上巨虛穴下2寸。

治療膝蓋疼痛和肩周炎。

下巨虛:足陽明胃經。

姿勢上是巨虛穴下3寸。

治療急慢性腸炎和肋間神經痛。

承府: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臀肌橫紋的中心。

可用於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尿失禁和便秘。

公孫:足太陽關節痛經。

姿勢:腳內側,第壹跖骨基底下緣凹陷紅白肉。

治療胃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和痛經。

隱白:足太陰痹經。

位置在大腳趾內側,離腳趾甲角1分鐘。

治療腹脹、崩漏、多夢、驚風。

李覯:足厥陰肝經。

位置:內踝尖端向上5英寸,在肝骨的內緣。

治療絞痛、排尿困難、月經不調和腿痛。

太沖:足厥陰肝經。

位置:1腳背第壹趾與第二趾之間的接縫上方?五英寸。

治療頭痛、頭暈、高血壓、閉經和乳腺炎。

間:足厥陰肝經。

位置在大拇趾、第二趾縫、趾蹼邊緣背面5點左右。

治療頭痛、頭暈、月經過多、驚風、肋間神經痛、盜汗。

朱斌:足少陰腎經。

體位太溪穴直上5寸,脛骨內側緣後約2寸。

可用於治療胃腸痙攣和癲癇。

太溪:足少陰腎經。

腳踝尖端和跟腱之間的線的中點。

治療膀胱炎、遺尿和月經不調。

據海:足少陰腎經。

內踝的位置是1英寸直下。

治療月經不調、子宮脫垂、扁桃體炎、神經衰弱和便秘。

夏溪:足少陽膽經。

位置:第四、五趾蹼緣後5分。

治療耳聾、頭痛、頭暈、胸痛和肋間神經痛。

谷窪:足陽明胃經。

位置:第二、三跖骨關節前方凹陷處。

治療面部浮腫、水腫、腸鳴音、腹痛、腳背腫痛。

湧泉:足少陰腎經。

姿勢:在腳掌前中交界處1/3處,第二、三趾跖關節後方蜷曲時呈凹形。

治療兒童頭痛、昏迷、驚厥、中暑、腦出血。

調經穴:經絡外的奇穴。

身體位置在腳的底部,與腳背的落點相對。

治療痛經和月經不調。

大屯:足闕陰肝經。

位置在大腳趾外側,離腳趾甲角1分鐘。

治療子宮脫垂、絞痛和遺尿。

歷法交流: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第二個腳趾甲的外面,離腳趾甲角1點。

治療面癱、鼻出血、牙痛、扁桃體炎和消化不良。

銀翹:足少陽膽經。

位置在第四趾外側,距離腳趾甲角約1分鐘。

治療胸膜炎、哮喘、頭痛和咽喉炎。

  • 上一篇:中醫之河
  • 下一篇:配方實用,人命關天處於危急關頭——建安神醫華佗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