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中醫養生拔罐療法

中醫養生拔罐療法

中醫拔罐療法是祖國的醫學遺產之壹,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拔火罐和針灸壹樣,也是壹種物理療法。那是什麽?跟我壹起來看看吧。

1.拔罐前:

1仔細檢查患者,確定是否有適應癥和禁忌癥。根據病情確定處方。

2檢查所用的藥品和器械是否齊全,然後逐壹擦拭,整理整齊。

向患者解釋手術過程,減輕患者恐懼心理,增強治療信心。

2.患者* * *:患者的* *是否正確,關系到拔罐的效果。正確的體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肌肉能放松,手術部位能充分暴露。壹般用的* * *有以下幾種。

1仰臥位:適用於前額、胸部、腹部、上下肢前方。

俯臥位:適用於腰、背、臀及上下肢背部。

3側臥位:適用於側頭、側臉、側胸、側臀、側膝。

4俯臥坐位和坐姿:適合頸背、背部、上肢和膝蓋。

3.罐的選擇:根據部位的大小、患者的體力、病情,選擇大小合適的火罐或竹罐等盆、器。

4.擦洗消毒:在選定的治療部位,先用開水浸泡過的毛巾清洗患處,再用幹紗布擦幹。為了防止燙傷,壹般不使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因治療需要在有頭發或頭發附近的地方拔罐,應進行剃毛,防止火燒傷面板或引起感染。

5.溫熱拔罐:冬季或深秋、早春,天氣寒冷,拔罐前,為了不讓患者感到寒冷,可以提前將拔罐放在火上。加熱罐子時,要註意只烤底部,不要烤口部,以防過熱造成燙傷。花盆孵化時間應等於花盆和面板的溫度,或略高於體溫。

6.操作:首先暴露所選部位,操作者靠近患者,方便地或用左手或右手握住火罐並以不同方式扣緊。通常有兩種類型:

1密裝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不得超過1英寸。用於身體強壯且有疼痛癥狀的人。具有鎮靜、鎮痛、抗炎作用,又稱“* * *法”。

2排水方式:罐間距1-2寸。用於身體虛弱,四肢麻木,酸痛無力的人。又稱“弱* * *法”。

7.詢問:拔罐後,應不斷詢問患者感覺如何。如果使用玻璃罐,應觀察罐內板的反應。如果易拉罐的吸力太大,引起疼痛就要放少量空氣進去。方法是用左手握住罐體並稍微傾斜,用右手的手指壓住對面的面板,形成壹個微小的縫隙,讓空氣慢慢進入,到壹定程度時,停止放氣,重新緊固。如果患者拔罐後感到無力,可以起身拉1次。

8.拔罐時間:大壺吸力強,1次可拉5-10分鐘,小壺吸力弱,1次可拉10-15分鐘。此外,還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病程、拔罐部位等情況靈活掌握。

9.拔罐次數:1次壹天或隔天。壹般10次為1療程,休息3-5天。

拔罐療法在中醫養生中的適應癥

1.內病:感冒、咳嗽、肺膿腫、哮喘、心悸、失眠、失眠、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嘔吐、惡心、呃逆、飽脹、腹瀉、便秘、腹痛、胃下垂、飲酒綜合癥、痿證、頭暈等。2.外科疾病:赤蘚炎、丹毒、頭壞疽、癤腫、乳房膿腫、脫肛、急性闌尾炎、急性膽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輸尿管結石。

3.骨科疾病:落枕、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癥、腰肌勞損、急性腰扭傷、肩周炎、頸肩纖維織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經痛、股外側皮神經炎、肋軟骨炎、肋間神經痛、類風濕性骨關節炎等。

4.婦科疾病:經前期、月經後期、月經不調、月經過多、月經量少、閉經、痛經、白帶、黃帶、赤帶、妊娠嘔吐、產後缺乳、產後腹痛、人工流產綜合征、急躁、陰僵、陰道吹氣、瘙癢、不孕、產後排便困難、產後發熱等。

5.兒科疾病:發熱、嘔吐、腹瀉、厭食、夜啼、遺尿、百日咳、腮腺炎等。

6.面板疾病:藥活丹、銀屑病、牛皮癬、斑禿、濕疹、毒癮、風癢、漆瘡、疥瘡、糠疹、皮關節痛、白癜風等。

7.五官科疾病:針眼、眼瞼串紅、流淚、沙眼、眼睛癢、眼睛紅腫、眼睛會聚、遠視、近視、視神經萎縮、鼻塞、鼻塞、咽喉痛、蛀牙、口瘡、牙痛、下頜關節紊亂。猜猜妳感興趣的文章:

  • 上一篇:太極與人生感悟
  • 下一篇:懷化金口銀行在哪裏?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