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解讀食療養生的營養觀

解讀食療養生的營養觀

營養學是研究人體營養規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學。營養學中的“營養”壹詞,是指人體攝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以維持生長、組織更新和身體健康的動態過程。食品中具有營養功能的物質稱為“營養素”。各種營養素的合理搭配,可以維持人體的生理機能。

隨著醫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發現許多流行病學觀察結果很難單純用營養素來解釋,食品中非營養素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再者,營養與壹些慢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和骨質疏松癥等)的關系。)引起了廣泛關註,對其機制的研究也引起了營養學家的極大興趣。流行病學資料表明,控制膳食營養因素是預防和治療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基因組測序的完成拓寬了它的研究領域。在分子和群體水平上研究基因與營養的相互作用,建立對個體基因組結構的飲食幹預已成為新的熱點。

中醫認為,人體因氣滯、臟腑水谷的細微運動失調而患慢性病。食療提倡“辨證飲食”,飲食要根據四季氣候環境進行調整。食療食物的選擇應遵循中醫的寒、熱、溫、涼、辛、甜、酸、苦、鹹、歸經理論,靈活運用食療補虛、瀉實、祛寒、防治慢性病的原則。這其實和現代營養學的理念是壹致的。現代營養學也講究合理膳食、科學配餐,即根據食物的化學成分、營養價值、理化性質等進行選料,科學搭配,達到營養平衡,將人體的生理機能調整到良好的狀態,從而達到緩解疾病、輕癥的效果。

在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有“五谷為補,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補”的觀點,這與現代營養學所提倡的“均衡飲食”的觀點是壹致的。而我國傳統的膳食營養概念,與現代西醫所說的營養素和營養價值概念不同。中國人的飲食觀念不是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為主線,而是從多方面入手,比如臟象、經絡、天氣、地理、個人身體素質等。,並結合食物本身的特點,從整體上考慮其對人體的滋補作用。就食物本身而言,傳統的養生食療觀念更多的是講它的性味,而不管它含有什麽樣的營養成分,比如蜂蜜,其味甘、性平,具有滋補、潤燥、解毒、緩解的藥性。

傳統的食療理念與中醫的養生理念是壹致的,認為人的精神和血液都是由飲食的五味孕育而成的,五味與五臟有相對的親和力,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甜味入脾、辛味入肺、鹹味入腎。也就是說,酸的食物對肝好,苦的食物對心臟好,甜的食物對脾好,辛辣的食物對肺好,鹹的食物對腎好。它認為,食物選擇的根本原則應該是保護和滋養脾胃,脾胃是人的根本,滋養脾胃,孕育五味,使膳食營養素轉化為水谷的精華,達到滋養五臟、補氣血、填精補髓、強筋壯骨、祛邪的目的。

由於不同季節的氣候變化,人體也會有壹些相應的變化。除了采取不同的保健原則,在食物的選擇上也應該有差異。比如春季進補,要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蔥、蒜、韭菜是益肝壯陽的佳品。春季肝氣旺盛時,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氣過盛,損傷脾胃,應少吃酸味食物。春天除了護肝,還要註意補充微量元素硒,多吃富含硒的動植物,如海魚、蝦、牛肉、鵪鶉蛋、芝麻、杏仁、枸杞、豇豆、黃花菜等。,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有利於保健。夏、秋、冬三季也有不同的氣候特點,飲食的選擇也要講究。根據不同季節的特點,配合不同口味、不同性向的食物,從而達到保健的目的,這其實是體驗式食療的壹種體現。

  • 上一篇:雲臺山在路上旅行的最佳路線
  • 下一篇:雅詩蘭黛適合孕婦嗎?孕婦可以用雅詩蘭黛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