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作為針灸師,妳有什麽經驗?

作為針灸師,妳有什麽經驗?

在所有的養生和治療手段中,挑石療法是最古老的,因為古人遇到疼痛或痛苦時,會自然地用手或借助石頭等工具進行按摩,所以他們發現這樣可以減輕疼痛,這就是最古老的針灸按摩療法。針灸和按摩是中國治療疾病的獨特方法。它通過經絡和穴位的功能以及某些技術來治療全身性疾病。中醫將人體視為與自然密切相關的有機整體。通過適時適當刺激經絡穴位,激發機體的自穩能力,使機體維持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患於未然,防止疾病發生變化的目的。

針灸、推拿的方法不同,但基本點是壹樣的。都是基於中醫的經絡理論。針灸、艾灸或按摩用於作用於人體的經絡和穴位系統。刺激穴位、調整經絡是刺激營衛氣血運行的基本手段,從而起到調和陰陽、滋養臟腑的作用。

我們來看看保健的七個穴位:

1 .足三裏

足三裏位於小腿外側前部,外側膝下3寸,脛骨外緣橫指。足三裏穴是全身強項,能健脾胃,助消化,益氣強身,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1)針刺法:用毫針針刺1 ~ 1.5寸,可選擇單側或雙側同時針刺。

(2)艾灸:艾灸足三裏是最經典的保健方法之壹,民間有“艾灸足三裏不如吃老母雞”的說法。具體方法是:點燃艾條,掛在穴位上10 ~ 15分鐘。艾灸宜隔天1次,每月壹次10次。

(3)自我按摩:用拇指揉捏足三裏。具體方法:用拇指指腹在足三裏穴上用力,垂直用力,下壓,揉搓。其他四指握緊或張開起到支撐作用,以便共同發力。讓刺激充分作用於深層肌肉組織,產生酸痛、麻木、腫痛、走步等。幾秒鐘後,它逐漸放松。重復此操作幾次。

2.三陰交

三陰交穴位於足內踝尖上方3寸,脛骨後方凹陷處。“三陰交穴”因該穴位於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匯處而得名。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活血,是後天之本;腎藏精為先天之本;肝藏血,精血同源。三陰交穴,通達三經,具有滋陰補腎、疏肝理氣、健脾利水、調和氣血、通經活絡的功效。被歷代醫家視為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之壹,被譽為“婦科聖穴”。此穴對改善腹部器官特別是生殖系統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1)針刺法:用毫針直刺1 ~ 1.5寸,針耗完即可出針。弱的可以留針5 ~ 10分鐘。每天1次或隔天1次。

(2)灸法:虛寒體質者,可用艾條灸三陰交穴,每次10 ~ 15分鐘,以局部溫熱發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虛寒體質的女性長期堅持艾灸,調理月經,預防婦科病,強身健體。另外,睡前艾灸這個穴位也可以幫助睡眠。

(3)自我按摩法:用拇指或中指指尖垂直用力,下壓對側三陰交,按壓。然後順時針揉三陰交20次。讓刺激充分作用於深層肌肉組織,產生酸痛、麻木、腫痛、走步等。幾秒鐘後,它逐漸放松。重復此操作幾次。

3.關元

關元位於腹部中線,臍下3寸。取穴時,將四指並攏,水平放在肚臍下,小指下的位置即為該穴。關元穴可用於治療腹瀉、腹痛、遺尿、尿失禁、外陰瘙癢、陽痿、早泄等。同時,此穴有補虛的作用,對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有壹定療效。

(1)刺法:斜刺0.5寸,上火後再拔針。65438+每周0 ~ 2次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2)艾灸:艾條灸。取壹根綠色艾條,點燃,在關元穴附近抽。艾條距離穴位3厘米左右。如果當地有溫暖舒適的感覺,就會固定下來。艾灸每次持續10 ~ 15分鐘,以艾灸至局部略有紅暈為度。艾灸後,施灸者壹般會感到下腹溫熱發熱。隔日灸1次或每月灸10次,可達到保健治療的目的。

(3)自我按摩:用拇指或食指按壓關元。具體方法和足三裏壹樣。

4.齊海

氣海位於腹部中線,臍下1.5寸。取穴時,先取關元,關元與肚臍距離的壹半為氣海。此穴確實具有調節全身虛弱、增強免疫力和防禦的作用,對先天虛弱、後天勞損、大病初愈或產後體虛有效,是補虛的重要穴位。被稱為“氣海壹穴暖全身”,意思是氣海穴有強身健體的作用。

針灸、艾灸和自我按摩:通關元穴。

5.神闕

神闕位於腹部肚臍處,是胎兒臍帶脫落的地方,就像瓜的蒂從瓜身脫落壹樣,被譽為“先天之源,生命之根”。神闕穴屬於任脈,與脈聯系緊密,由表及裏與督脈相連,連接五臟六腑和四肢。它是人體元神的門戶和經絡的樞紐,具有溫補元陽、健脾和胃、益氣延年的作用。

(1)艾灸:鹽灸神闕穴。中醫認為,鹽性鹹寒,入胃、腎、大腸、小腸,有清火、涼血、解毒的功效。隔鹽灸神闕結合了鹽的藥性和灸的溫經散寒功效,具有回陽救逆、固本補腎的作用。壹般艾灸1 ~ 2強。第壹步,用純凈幹燥的鹽填滿肚臍。如果肚臍突出,可以用濕面包住肚臍,然後用鹽覆蓋。第二步,將艾條放在鹽上點燃。如果病人感到有點灼痛,就應該更換艾條。

(2)自我按摩:以神闕為中心摩擦腹部。站著或躺著,將手掌按在腹部,先順時針再逆時針,各揉腹部20次,飯後揉腹部有助於消化吸收;睡前揉揉腹部,可以健脾胃,助消化,有助睡眠的作用。

6.中灣

中膈在前正中線上,臍上方4英寸。取穴時,從胸骨往下看,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的中點為穴。中脘穴是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具有健脾和胃、滋補後天的作用。

(1)刺法:直刺0.8 ~ 1.2寸,上火後拔針。

(2)艾灸:艾條灸。拿壹根綠色艾條,點燃,在鐘健附近熏烤。艾條距離穴位3厘米。如果局部感覺溫暖舒適,就固定了。艾灸每次持續10 ~ 15分鐘,以艾灸至局部稍發紅為度。

(3)自我按摩:用指尖在穴位上搓或擦5 ~ 10分鐘,可治療胃腕疼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7.湧泉

湧泉位於足底,屬於足少陰腎經。卷腳時,在足心前三分之壹的凹陷處。

自我按摩:拇指尖按在穴位上,會有明顯的酸痛感。湧泉穴有補腎壯陽、養心安神的作用。

  • 上一篇:奧德賽可以換旋轉座椅嗎?
  • 下一篇:廈門上路旅遊線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