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袋泡茶的歷史

袋泡茶的歷史

袋泡茶的歷史並不是設計師們辛苦思考的結晶,而是飲茶者的壹次不經意的疏忽。

1908(說1904)年,美國紐約茶商托馬斯·沙利文(Thomas Sullivan)將少量茶葉樣品裝入素袋,寄給潛在客戶試吃。顧客收到了這些奇怪的小袋,但是沒有任何說明等等告訴他們如何使用它們和裏面的茶,所以有人把它們吞進了壹杯開水中。壹時間,茶香四溢。

沙利文的顧客認為用素袋裝茶很方便。然後,訂單紛至沓來。沙利文實現了他賣茶的目標。但是送來之後,客戶很失望——茶葉還是散裝的,沒有方便的素袋,引起投訴,甚至退貨。

聰明的商人沙利文從這件事得到了靈感。他很快設計了壹個薄紗布袋,並將其加工成壹個小茶包。不出所料,這種小茶包很受消費者歡迎,給沙利文帶來了可觀的利潤。

就這樣,袋泡茶誕生了。沙利文的無心之舉成就了袋泡茶行業的今天。不過最近的專利信息顯示,1903已經出現了手工縫制的絲棉包。不管真相如何,袋泡茶已經改變了人們的飲酒習慣。《每日郵報》曾援引英國泰特利茶葉公司公關部主任莎拉·豪的話說,“我無法想象沒有袋泡茶的生活會是什麽樣子。”

自誕生以來,袋泡茶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變化。1930年,美國人威廉·赫爾曼森獲得了熱封紙茶包的專利權。

在英國,tetley Tea公司於1953開始大規模生產茶包,並不斷改進茶包的設計。1964對茶包的材質做了更細致的改進,也讓茶包更受歡迎。如今,每個茶包裏大約有2000個微孔,以便茶葉在沸水中充分溶解。

從65438到0989,泰特利茶業公司改變了標準的方形茶包設計,推出了圓形茶包。幾年後,泰特利茶葉公司推出了壹種帶繩子的茶包,茶包裏有30種不同的茶葉。此後,金字塔形茶包和尼龍茶包相繼進入英國市場。

英國茶葉委員會主席威廉·戈曼說:“如今生活節奏快,人們沒有那麽多時間,也不願意自己泡茶。”

茶包的材質幾經演變。

從65438年到0945年,袋泡茶開始大規模進入市場。袋泡茶以其快捷、衛生、方便的優點被消費者接受,成為茶葉消費的主要品種。僅在英國,人們每天就要喝掉大約65438+3億杯袋泡茶。2000年以來全球茶葉消費總量為284萬噸,其中袋泡茶消費總量為54萬噸,占茶葉消費的23.5%。

國際上,英國袋泡茶市場自1995以來壹直保持在85%以上。65438-0993年加拿大袋泡茶消費占國內茶葉消費總量的96%。相關數據顯示,袋泡茶自投入市場以來,發展迅猛。尤其是1985之後,袋泡茶消費增速整體高於茶葉消費增速。袋泡茶已經成為發達國家茶葉市場的主要消費品種。

立頓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品牌。1890年,蘇格蘭人湯姆斯·立頓創立了立頓紅茶,1898年,立頓紅茶獲得了“世界紅茶之王”的美譽。如今,立頓每年銷售360億袋茶包、7萬噸茶葉,產值約230億元,而中國茶產業產值為300億元,相當於中國茶葉產值的三分之二以上。65438-0992,立頓進入中國市場,推廣立頓紅茶。從65438到0997,立頓在中國茶包市場排名第壹。從立頓在中國茶包市場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立頓在中國茶包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占中國茶包市場的70%以上。

隨著當今袋泡茶的發展,袋泡茶的材料、形狀和種類都有了很多改進和豐富。

首先,茶包的材質從最開始的絲綢,變成了後來的絲棉編織的紗布。直到1930年,袋泡茶的發展在材料上又有了壹次飛躍——美國人威廉·赫爾曼森獲得了熱封紙質袋泡茶的專利權。這種設計過程壹直沿用至今。

袋泡茶的形狀也在不斷改進設計。有調查顯示,茶包的形狀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於是,市場上的茶包從最初的小袋形狀發展到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後來德國人發明了雙室茶包。這種茶包底部呈W形,入水後可打開,沖泡效率高,泡茶更有趣。

但是這些紙袋設計都是裝茶粉的,裝不下茶葉的原葉。2013年,英國立頓公司推出最新的茶包形狀的三角形立體設計。金字塔形狀的茶包使茶香溶解得更快更徹底,並給茶葉最大的伸展空間。立體的三角袋,壹般都裝的是原葉,讓飲茶者返璞歸真。在中國人們註意這壹點。包包的材質上,最新最好的是玉米纖維,更健康,更環保,易降解。這種茶包是未來的方向,被稱為“宗焦包”。

不僅如此,袋泡茶的品種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從最初的紅茶、綠茶、花茶等品類,發展到如今市面上的各種茶類:保健茶、解酒茶、明目茶、吸引女性眼球的減肥茶、美容茶等。,而且幾乎已經到了“沒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的程度。

省事省時不是偶然。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說,17世紀進入英國的茶是“文明的支柱之壹”。然而,在袋泡茶發明之前,喝茶的人必須將杯中的茶葉全部過濾後才能飲用,而且過濾茶葉是壹個相當復雜的過程。

從65438到0953,泰特利茶業公司因為看好市場前景,開始批量生產袋泡茶。他們認為袋泡茶操作簡單,能使茶葉與開水充分接觸,從而沖泡出香濃的熱茶。

當然,說服英國人喝袋泡茶而不是散裝茶並不容易。據說tetley公司最初將袋泡茶引入英國時,為其設計的廣告詞相當簡潔。它只是說,“泡壹杯好茶,用茶包,簡單快捷,只要壹分錢。”

統計顯示,英國人每天喝掉654.38+0.3億杯袋泡茶。甚至有媒體報道:“英國人每天消費的液體中有40%是茶,而且大部分用的是袋泡茶。”

與其他喝茶方式相比,袋泡茶有著獨特的優勢,最明顯的就是省時省事。要知道,時間和效率對現代人來說已經不像以前那麽重要了。茶包攜帶方便,可以隨時沖泡,不用隨身攜帶大茶壺。從省事的角度來說,當妳想喝茶,但又不想經歷傳統方式復雜的沖泡程序時,袋泡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比如做奶茶的時候,抓壹把茶葉扔到容器裏,喝之前要過濾,過濾工具要清洗幹凈。這樣的麻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用袋泡茶就沒那麽麻煩了。放壹個茶包進去,出來的時候容器裏壹點茶渣都不會剩下。而且茶包裏的茶葉重量是壹定的,註入的水量也是標明的。

其實還有壹個傳統制茶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就是茶葉的營養經過研磨後釋放得更完全。從茶葉所含維生素、氨基酸的溶出來看,80%的袋泡茶在第壹次沖泡時就被浸出;第二次釀造浸出率達到95%以上;茶葉中含有的其他有效成分也是如此,如茶多酚、咖啡因等。

如果說偶然發現袋泡茶只是因為壹次疏忽,那麽袋泡茶的流行不是偶然,而是刻意設計。創意是偶然的,設計是必然的。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越來越忙碌,所以人們更多時候需要的是壹種簡單的生活方式。袋泡茶這種簡單的喝茶方式,正好滿足了人們省事省時的需求。把復雜的事務簡化壹步到位,是當今人們最需要的。袋泡茶的設計以規範簡單的方式省略了傳統飲茶方式的復雜流程,卻保留了飲茶的效果。袋泡茶形成的新的飲茶方式方便了人們的現代生活。

為什麽中國人不認可袋泡茶?

中國的袋泡茶主要是方袋包裝,以茶粉為主。中國人對茶的認識還是傾向於原型茶,對茶粉有低端的認識。因此,袋泡茶雖然誕生於上世紀初,但在中國壹直沒有引起業界的重視,甚至被認為是茶產品中的臟角色。

在中國,茶葉銷售仍以散茶為主。中國茶葉長期處於有品種無品牌的尷尬境地。龍井、普洱、鐵觀音、大紅袍、太平猴魁、信陽毛尖、鑾瓜片、茉莉花茶等。都是茶葉品種。雖然有壹些區域性的老字號茶葉店,但在當地知名度並不高。哪壹種才是真正的優質茶,就不得而知了。不產茶的英國有壹個世界知名的茶葉品牌——立頓。品牌是標準和質量的代名詞。袋泡茶適合品牌運營。大中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工作生活節奏快的城市對袋泡茶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隨著設計服務與茶產業的融合,加強中國茶品牌建設,打造強勢品牌,將為中國茶打開更廣闊的海外市場。

目前全球每年袋泡茶的消費量占茶葉總消費量的23.5%,而我國目前袋泡茶的消費量僅占茶葉總消費量的3%左右,因此國產袋泡茶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巨大。國際茶葉委員會主席米歇爾·本斯頓曾表示,茶作為壹種健康飲品,正在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過去20年,全球茶葉產量和消費量增長了50%。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發展茶產業具有很大的優勢。當袋泡茶行業發展風起雲湧的時候,我們迫切需要改變。

整個廣闊的世界

作為茶包

遭遇創意設計

現代生活中,很多產品都與創意設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袋泡茶遇到創意設計會有怎樣的火花?2011年春天,威廉王子大婚的時候,市面上出現了壹款印有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卡通圖案的袋泡茶,非常受歡迎!大概英國人還是很期待看到他們談戀愛吧。

其實把名人圖案做成茶包標簽的想法早就有了。奧巴馬、普京、英國女王等政要都被這樣“包裝”過。人們似乎對這樣的產品情有獨鐘,這樣的創意設計還在繼續。也可以說,當茶包遇上創意設計,就有了特殊的附加值。每壹個創意設計都是獨壹無二的,新穎的,袋泡茶總是可以變得新穎。茶包行業也會因為經常創新的設計而不斷培養新的消費群體。

未來趨勢

方便茶

創造喝茶的“快速時間”。

據調查,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80%的消費者需要簡單、方便、安全、有味道的茶。因此,中國茶亟待創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創新的突破口在於袋泡茶、速溶茶、茶飲料等“速溶茶”的開發。其實開發袋泡茶也是對茶葉資源的充分利用。名茶、油茶。而茶梗被稱為附腳茶,但也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袋泡茶的出現與消費群體的多元化有關,尤其是國外品牌袋泡茶的出現,將消費者帶入了飲茶的“快時代”,而以中端人群為主的國產袋泡茶的出現,為消費者提供了全新的飲茶理念和選擇。我國袋泡茶起步較晚,1991產量8000噸,僅占全國茶葉總量的1.6%。到2001,產量達到2萬噸,十年內袋泡茶產量增長250%。

隨著三角錐形包裝袋的誕生,袋泡茶的體積增大,可以用來包裝鐵觀音等大葉種茶葉。由於其便攜、衛生的優勢,雖然三角錐形包裝袋的成本比普通方形茶粉袋高100倍,但這是壹種消費趨勢,在國際消費市場上已經得到認可。

其實,邊上的茶包就是茶產業發展的開闊地,也是中國茶未來走向世界的制高點。以包裝茶包的形式,融合中國茶資源和茶文化,根據不同的消費需求,為消費者設計開發方便、快捷、經濟、衛生的飲茶體驗,全面打通茶產品的現代渠道。

延伸閱讀

古代人用《茶經》喝茶。

中國是世界茶和茶文化的發源地之壹。我們的祖先給後人留下了許多關於茶學的古籍,其中最早、最全面的是唐代“茶神”陸羽的《茶經》。論述了茶的起源、品種、分布、制作、沖泡水、器具、軼事等,對中國乃至世界茶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飲茶起源於生吃茶樹的鮮葉,是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而與自然鬥爭的產物。在原始社會,人類在山野狩獵動物和尋找植物作為食物,采摘各種植物的葉子,並試圖用嘴咀嚼它們。有時候遇到壹些毒草,吃了就中毒了。鮮茶葉的味道雖苦,但食用後能使人興奮,排毒。

因為去山野采摘生茶樹的葉子很不方便,下雨的時候更是難上加難。況且茶樹的生長是有季節性的,采集的鮮葉不耐儲存。所以,人們在晴天就把新鮮的葉子放在太陽底下曬幹,以便隨時取用。這是最原始的茶葉加工方法,現在被稱為“青片”。但幹葉吃起來很難下咽,後來從吃發展到喝。

中國制茶歷史悠久。野生茶樹自發現以來,經歷了從生煮湯到餅茶,從綠茶到多茶,從手工制茶到機械化制茶的復雜變化。各種茶葉品質特征的形成不僅受茶葉品種和鮮葉原料的影響,還受加工條件和制作方法的影響。

茶的使用始於咀嚼茶樹的鮮葉,並發展成為生煮湯,類似於現代的煮蔬菜湯。記載春秋時期齊景公宰相晏嬰生平事跡的史書《晏子春秋》中有以茶為飯的記載:“嬰兒美態時,食除粟之米,煮三五蛋,只飲茶。”據說燕英作為壹個國家,吃的都是糙米,除了幾個葷菜,就是用茶葉做的“茶菜”。三國時期,魏出現了對茶葉的簡單加工,將采集的茶葉先制成餅,曬幹或曬幹,這就是制茶技術的萌芽。

三國時魏人張儀所作《廣雅》中有這樣的記載:“荊、巴之間采茶做餅,用米糊做餅。”據說人們會先將采集的茶葉做成餅,曬幹或曬幹,飲用時磨碎沖泡,加入調料做成湯。到了晉代,越來越多的文人加入了飲茶的行列。不僅出現了《登成都塔》、《楚歌》等品茶詩,還出現了杜宇的《詞澤自東隅來,形如公柳》。可見文人“以茶待客”的禮儀是顯而易見的,泡茶也是顯而易見的。

從唐代到宋代,貢茶興起,建立了貢茶院,組織官員學習制茶技術,從而推動了茶葉生產的不斷改革。蒸青餅在唐代已逐漸改良。陸羽《茶經創作三》記載:“清,采之。蒸、搗、拍、烘、穿、封、幹茶。”在晴天采摘茶葉,在甑中蒸,用杵臼搗碎蒸過的茶葉,將茶粉拍成餅狀,最後將茶餅放上,烘烤,密封。經過這樣的加工,去除了生草的味道,茶葉變得鮮美醇厚。

制茶技術在宋代迅速發展,出現了奶茶和蠟茶。後來,龍鳳圖案被添加到餅茶的表面,被稱為龍鳳餅。隨著唐宋元時期的進壹步發展,炒綠茶的數量逐漸增多。其制作方法壹般如下:高溫殺青、揉撚、復炒、焙幹,與現代炒綠茶的方法十分相似。在制茶過程中,由於對保證茶葉香氣和滋味的探討,人們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從不發酵到充分發酵的壹系列不同的發酵程序,摸索出壹些規律,從而制成了具有不同色、香、味、形、質特征的六種茶,即綠茶、黃茶、紅茶、白茶、紅茶和綠茶(烏龍茶

  • 上一篇:11月1日壹個人在深圳呆兩天,去哪裏玩?請推薦壹下。
  • 下一篇:?養生小貼士如何喝舌尖上的養生湯更健康?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