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真正的健康從何而來?

真正的健康從何而來?

1

健康是“正常”和“中性”的

當妳生病的時候,妳其實是被上帝踢出去的。所以這種病在古代被稱為“失序”,病因被稱為“失節”或“失勢”。

那健康是什麽?健康是“不變”的。

健康並不意味著妳面色紅潤,精力充沛,不是這些東西,也不是多少肌肉力量或心跳...

什麽是“常”?與自己、與社會、與世界處於壹種相對和諧的關系,能夠順應自然的節奏,這才是最重要的。

天氣熱,別人都出汗的時候,妳也可以出汗;別人走兩個小時妳也能走不累。但如果別人都怕冷,妳還是覺得熱;別人都困了,妳半夜三點都睡不著。其實妳已經開始掉隊了。

如果妳認為妳很健康,妳已經病得很重了。中醫眼中的疾病有幾個階段。第壹階段是“神”病。

神散,神不定,註意力不集中。這是壹種。

敏感,容易被外界感動,動心,情緒化,性欲強,自制力差,這是第二。

平常生活中,睡不好,容易醒,怕噪音,怕黑,怕鬼,都是上帝的弱點。

神重病,形神分離,心有異,表裏相沖。妳不是和自己在壹起,妳也不是這個意思,甚至妳無法表達妳的情緒,或者妳無法表達太多。

比如現在很多綜藝節目“過分”,目的就是渲染和煽動情緒爆發,制造粉絲,容易混淆視聽。

還有“小於”。該開心的時候就要壓抑。習慣了,真的會不開心。

太多,不夠,都是不正常的。

“有時候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也是不正常的。本該開心的時候突然哭了。本來我很難過,但是我強迫自己堅強。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這是不正常的。

健康是什麽?健康是“正常”和“中性”的。

所以,學了中醫之後,妳會知道“祝妳每天都正常生活”才是最大的福氣。

以前老師教過我壹招看病:西醫不知道什麽是病,中醫看不出原因是什麽,妳又不知道怎麽治,怎麽辦?調整正常。

每次患者來復診,都要詢問他的生活狀況,吃喝睡,這是中醫的基本指標。

妳吃得好嗎?妳睡得好嗎?妳搬家順利嗎?妳玩得好嗎?出汗正常嗎?尤其是慢性病,如果這些基本指標調整到正常,就說明元氣恢復,氣也越來越正常。這時人體的原始活力就可以化解這種疾病。

任何疾病都是這樣的。

現在有壹個很大的誤區:有病就壹定要治,壹直治,壹直治。

因此,患者乃至整個家庭都會忘記正常的生活,沒有運動,沒有生活,沒有娛樂,沒有愛,什麽都沒有,只有緊張和焦慮與病魔作鬥爭。

這是什麽?不正常。

妳的揮桿正在被幹擾甚至停止!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妳有資源找到世界上最好的醫生,也沒有用。

壹個人要想康復,就必須進入真實有序的正常生活,與壹切都處於起起伏伏、相互同情的狀態,才能慢慢擺脫疾病。

所以,關於養生和調理,找到壹個讓自己盡可能安心舒適的狀態真的很重要。健康人也是如此。要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和對的人,用對的方式做對的事。這就是養生。佛教裏還有壹種說法,這叫“行正”,“行正”。

2

所有的疾病首先都是“神”病。

中醫認為所有的疾病首先是精神疾病,然後是氣機疾病,然後是血液疾病,最後是什麽?形態學疾病。

疾病從生活中無形的部分開始,即從精神和信息的層面開始;第二階段,氣部分能量模式和運行規律紊亂;第三階段,到有形的疾病層面。

很多人的病的源頭是某種很大的煩惱,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困惑。很多時候,他們生病是因為不願意面對,不願意澄清,不願意解決。

為什麽儒釋道這麽重視“恥”、“反省”、“懺悔”?妳要認識到自己錯了,才能“知錯就走”。

心壹轉,空氣也跟著轉,人生列車的方向也跟著轉。

當壹個人的身體生了重病,人生的列車早就走錯了方向。

但是有壹點壹定要記住,信仰隨時可以回頭,壹旦信仰轉過來,態度隨時可以端正。

很多人對自己的生活,內心狀態,身心感受都壹無所知,卻指望吃壹把綠豆,幾根蟲草就能改變很多。這對於單純輕浮的雞和鳥來說還不錯。對於身體和思想如此龐大復雜的人來說,要靠它改變不是那麽容易的。除非妳是壹個身體非常幹凈,頭腦非常幹凈,生活非常簡單的人,壹把綠豆調節不了妳,壹包湯也不好做。

《黃帝內經》中有壹段對話:

黃帝問齊伯,當壹個人身體殘破,氣血衰竭時,很難得到有效的治療。為什麽?

病人的空氣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醫生也沒有辦法調動。

讓我們慢慢琢磨這段話。為什麽現在的病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治?妳可以從這裏找到原因。

壹切的源頭在於看不見的思想和精神,然後有能量,然後轉化為物質。

所有的疾病,或者說世界的開端,都來源於此。

真正的養生是感受自己。

壹個人帶著自己的感情生活,是從內心出發的,原點是自己,沒有錯位。

現代人容易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如果我們以外物為原點,我們就會失去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感覺。

這種狀態在中醫裏叫什麽?是“形神分離”。

冥想的寧靜狀態是怎樣的?是《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合壹”或“形神合壹”。

現在說到營養,要吃好,早上壹個雞蛋,晚上壹個肉,對吧?

小時候,我們都燒過爐子。爐子的大小決定了妳應該加多少木柴。簡單嗎?

那麽,在吃飯這個問題上,我們為什麽不明白這些道理呢?

妳的火明顯很小很弱,沒有消化力。煙道堵了,大便堵了,妳不出汗,妳不運動。妳還吃牛排喝牛奶,只會徒增肥充血,碾壓火勢。

這些道理不用學醫學知識就能明白,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識,應該在生活中體會。

吃點東西和有意識地生活有什麽區別?如果妳吃了某樣東西後感到不舒服,即使到第十次才發現,這也是意識的開始。

最好是適合自己的,而不是去外面找壹個外在的統壹標準。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養成用心的習慣,去感受和觀察自己,然後至少知道:

第壹,吃什麽舒服,吃什麽不舒服;

第二,跟誰在壹起舒服,跟誰在壹起不舒服;

第三,想什麽,說什麽,做什麽才會更有安全感,否則反而會睡不著,糾結,難過。

生活中時時刻刻觀察自己,妳就可以時時刻刻調整自己。這才是真正的養生。

軟化身心

《黃帝內經》對養生和精神修養也有更高的要求——“淡泊虛無”,接近道家和佛家有成就者的境界。

“天”的意思是安靜和安全,味道輕松,略帶甜味。

電視劇裏常見的喜怒哀樂,都是比較偏執的,失落的,失落的,不是壹種正常的中立狀態。

如果把這個“甜”換成“甘”,就是“甘”,中醫裏有壹個原則叫“放輕松”,意思是所有的藥物,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都可以軟化和緩解人的精神和身體機能,包括人看待問題的方式和態度。

現在很多疾病都源於缺乏“緩解”。

例如:神經衰弱、焦慮、躁郁癥等。,都是這個時代常見的。其實每個人都陷入了壹種太快太急的精神心理生活狀態。

過於焦慮,神會飄在外面,氣機也會波動,就會緊繃混亂,生理機能就會失常。

“光”是什麽意思?“如果妳不在乎那麽多,妳可以做任何事情。”所以有很大的空間,這個可以做,那個可以做;而不是期待什麽,執著於目標,不去努力控制局面。

少問少想,做事習慣淡壹點。

佛教常說的“自凈”,儒家說的“思無邪”,道家說的“為道害人”,都是在說簡單樸素。

我對身體不好的人有壹個建議:不要學太多太多。

現在很多人身心疲憊,但學習熱情很高,對中醫、國學、身心什麽的都不放過。不管是善意還是惡意,都是有意義的,最好不要動太多。身體虛弱時,氣不易憋。

從中醫養生來說,從道教和佛教來說,修心是第壹位的,因為那時候妳的身體就像電子天平壹樣靈敏,壹個念頭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南懷瑾的書中經常提到,當妳以壹種微妙的方式冥想時,妳的身體會發生變化,妳會有所感受。這時候妳自然就不敢亂動了。想想就難受。

微妙的感知——自我否定的功夫

人類認知有兩種模式:

壹個是元神,壹個是識神(現代會用心或腦來指代)。

認識上帝是壹種邏輯思維和經驗判斷,傾向於社會化。它是“我”使用的,通過長期的後天教育、環境暗示和媒體引導從外界加載的認知模式。

“申遠”指的是本能和直覺。中國文化中常說的“心法”和“悟性”,比如書畫、古琴、中醫、武術,能不能做到“融會貫通、物我合壹”,都是在直覺和本能的層面上講的。

易經裏有壹句話:

中國古代先賢認為,對宇宙和人生的真正認識不是通過思考獲得的,而是當心靈處於壹種寂靜的狀態時,自然就達到了壹切。

通過傳統的訓練方法,比如打坐、站樁、太極,逐漸學會不要過分依賴五官和邏輯思維,用心就能直接了解當下的現實。

記得大學裏有些課真的很無聊,我走不開,就坐在那裏玩:放松,把手指輕輕放在足三裏上幾分鐘,看看會怎麽樣。這就是玩的心態。

“玩”在傳統文化中是壹個很重要的詞。很多事情都是在放松的狀態下不經意間體會到的。想的太苦,有目標,往往會落空。

手指放在那裏,剛開始沒有感覺,但是穴位凹進去凹進去的,是“虛”的;過了壹會兒,開始“忽、忽、忽”“經氣已到”,氣血開始有感覺;過壹段時間就會慢慢開始起起伏伏,開合自如。

它將保持增長勢頭。有時候,它會感覺下面的力在向上推。到了壹定的時間,會沿著胃經,沿著小腿,壹直連到腳踝。為什麽?有關節,這些地方不好流通,容易藏邪氣,要打通關節。

過壹會兒,它繼續獲得動力,“砰”,到達腳底。原來體內的冷熱空氣“呼,呼,呼”的就出來了。

當妳的感知越來越細微的時候,妳就可以直接知道了。

我大學畢業後,每個周末都幫媽媽艾灸,當時還幫壹個老師艾灸。壹天晚上,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我把他背部的膀胱經穴位艾灸到某壹點,感覺穴位像噴泉壹樣漲了起來,像是把掛著的艾條撐起來了的感覺。

這種感覺說明它是真實的,其實是開放的。人體內部有多余的能量,自然會向外擴散。空虛是什麽感覺?艾灸掛在穴位上有被吸進去的感覺。

後來我發現,如果我足夠放松,拿著艾條的手會自己移動,艾灸時病人背上的氣場會發生變化,這樣妳的手,其實就是艾條,就可以被引導到身體需要的地方。

這種狀態往往出現在雙方都放松,艾灸大師“忘我”的時候。艾灸大師如果是不確定的,不專心的,或者是有目的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的,就不會感受到這些。

針灸也是如此。學針灸的話,經常可以休息壹個小時,待在房間裏給自己紮針。戴上之後,冥想是什麽感覺?以前就像往池塘裏扔壹塊石頭,層層漣漪擴散開來,妳會漸漸知道自己的身體哪裏受阻,哪裏有利。

當妳放松下來,沒有那麽多念頭、想法、情緒、欲望、計劃和各種煩惱在身邊湧動的時候,妳的內心就像壹面相對幹凈的鏡子。

壹切都清清楚楚的擺在那裏,等著妳去發現。

妳每天面對這個世界,妳每天都在經歷新的東西,就像童話裏的那些畫面:哎,孫爺爺今天很開心,花兒對我笑,壹只蜜蜂飛過,好像有什麽話要對我說。

靜心體驗自己的內心,感受天地四時,花鳥魚蟲的沈浮,靈與肉的相互感受,取遠取近。

答案就在這裏。

  • 上一篇:夏季水果保健
  • 下一篇:妳明白“孩子若平安,必饑寒交迫”的意思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