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宇易長壽的秘密

宇易長壽的秘密

保持冷靜,不要著急。9月29日上午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授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獲獎者中,有壹位在中學教室裏長大的“人民教育家”宇易。她是基礎教育領域唯壹獲此殊榮的人。距離去年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她“改革先鋒”榮譽稱號已經過去了9個月。

1951年,宇易從復旦大學畢業,開始擔任教師。68年來,她從未離開過基礎教育的講臺。她壹生堅守三尺講臺,以壹顆河山世界的胸懷,穿越無數人與千萬桃李;她堅持教書育人,在市級以上公開課上講了2000次課,寫了上百萬字的教育著作,讓各種“不可能”成為可能;她從語文教學改革入手,推動全國語文課程教學綜合改革,獲得了政府和業界的壹切榮譽。

宇易可以說是整個中國教師群體的偶像。雖然她有很多名字,但她最喜歡的名字是“老師”。今年9月,上海等6個省市的壹年級學生開始使用教育部統編的語文等3科新教材。90歲時,宇易拖著病體,為制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建言獻策。她依然以奮鬥的姿態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師培訓的最前沿,踐行著“讓生命與使命齊頭並進”的錚錚誓言。

老師首先是壹個大寫的人。

宇易有句名言:“當壹輩子老師,學壹輩子老師。”教師這個職業,寄托著她畢生的追求和熱愛。

宇易成長在壹個風雨飄搖的時代。1937年,侵華日軍長驅直入,家鄉危在旦夕。宇易所在的江蘇鎮江薛家巷小學即將被解散。最後壹節課,音樂老師教學生們唱《蘇武牧羊》,這喚起了宇易幼小心靈的愛國覺醒。在持續的炮火中,宇易考上了鎮江中學。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她深刻地認識到,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拯救苦難的人們脫離水深火熱,從愚昧走向文明。

1947年,宇易,18歲,考入復旦大學教育系。在大學裏,曹福教授和周瑜教授嚴謹的治學品格和精神深深地影響了她。22歲的宇易畢業了,被分配到上海第二師範學校當語文老師。她第壹次登上講臺時非常緊張。快下課的時候,組長徐老師說:“雖然妳在教學方面有很多優勢,但是妳還是不知道語文教學的門在哪裏。”

語文教學的大門在哪裏?宇易壹生都在尋找它。從復旦大學第四宿舍到四平路,幾條路的距離,宇易已經走了34年,走過了忙碌的人群,走過了喧囂的城市聲音,但她的腦海裏卻是課堂上表演的場景。“每天早上散步壹刻鐘,腦子裏就在看電影。這堂課怎麽講,怎麽開始,怎麽鋪開,怎麽形成高潮,怎麽結束。”

宇易為自己準備了“兩把尺子”:壹把量別人的優點,壹把量自己的缺點。白天,她站在教室窗外,觀察其他老師是如何教學的。晚上,仔細琢磨參考書。就這樣,奇妙的思維成了她教學中的養分,她的缺點也逐漸被克服,教書育人越來越好。

1977,電視直播了宇易教授的壹堂漢語課《海燕》。當時全國人民都站在電視機前看她的班風。在中國老師的眼裏,宇易先生是教育界的“明星”。也是在那壹年,宇易教的77屆兩個畢業班,原本基礎薄弱的,畢業時居然是1000%考上了大學。1978,工作出色的宇易被授予全國首批特級教師。

宇易說,教育的秘密在於從不以分數來判斷學生,而是提倡“以教文育人”。那壹年,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發表,激動的宇易找到學校數學老師說:“我們來唱壹首‘雙簧’,妳給學生講陳景潤的科學貢獻,我來講陳景潤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在宇易看來,語文教育壹方面要教會孩子理解和運用語言,更重要的是要建設他們的精神家園,塑造他們的靈魂。

就這樣,憑借著先進的教育理念,宇易從65438到0985走上了上海第二師範學校的校長崗位。在教師隊伍分散、校舍衰敗的困難條件下,宇易進行了大刀闊斧、顛覆性的改革。比如老師實行輪班制,學生剪頭發穿校服。重視兩代師德教育,規定學校不得老是提倡社會流行的東西,邀請盲人樂隊講生活中強者的故事,退休幹部做革命傳統教育。

20世紀90年代初,當語文學科開始被工具性所支配的時候,宇易寫了《革故鼎新,弘揚人性》,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壹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征”。這壹觀點被寫入21世紀語文課程改革的課程標準,深刻改變了語文教學的模式。進入新世紀,她又提出語文學科要“德智體美”,倡導立體教學、全人教育,得到了全國的認可。正是宇易不變的教育初心和對民族的堅定信念,使她虛弱的身體煥發出勃勃生機。

學生是我的世界。

宇易常說,“師愛超越親子愛”,“學生是我的世界”。這位老師教過的學生,十幾年後再來看她,能壹字不差地背出她在課堂上講的內容,有的還能記得她當時的板書。

壹位年輕的老師承認,聽了1976的3000節課,她沒有發現班上有重復的情況。即使壹篇課文教了第二遍,第三遍,也是不壹樣的。

宇易認為,傳統的“我說,妳聽”的教學應該改為網絡形式的互動教學。她認為學生是變量X,老師的任務是讓每壹個學生都成為眼睛敏銳的發光體。王偉,上海市特級教師,楊浦高級中學語文教師,80年代學生代表。他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說,在宇易教他的三年裏,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第壹次”。

我記得在壹次公開課上,宇易給學生們做了壹個題為“壹件有趣的事”的口頭練習。王偉是第壹個舉手上講臺做馬戲猴子爬桿演講的,得了80分的高分。“這80給了我信心和勇氣。”每次課前,宇易只布置了壹項任務——預習課文,認真讀,仔細讀,課堂提問。最好是問對老師來說比較難的問題。這對於王維來說,也是對國學的壹次全新顛覆。

“那時候沒有網絡,沒有參考書。學生們私下裏互相追逐。《變色龍》的壹堂公開課,學生們毫無波瀾地走到黑板前,老師改完後掌聲雷動。”王維回憶說,那不是作秀,而是悄悄地解決了妳的問題。這才是真功夫。之後,王維經歷了第壹次獨立小報編輯,第壹次獨立的主題、采訪、寫作,再到排版、編輯、美化...

楊浦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幹部局局長蔔健,從16到19,在第二師範待了四年。據蔔健回憶,上世紀80年代,穿校服還是壹件新鮮事。當時第二師範的女生占80%以上,大家對學校要求穿校服這件事都很抵觸。宇易知道後,鼓勵學生參與設計、比較和決策。當大家拿到校服的時候,悲傷壹掃而光。

“校服是藏青色,西裝領外套款式,直筒褲或者a字裙,白襯衫,大紅色領帶,壹雙白色筒襪,T型黑皮鞋。穩重得體,落落大方,充滿時代氣息。當時二師的學生穿著校服,戴著校徽壹起出行,成了路上壹道亮麗的風景,贏得了很多回頭率。”蔔健說,余老師成功地用校服構建了師範生健康自律的社會形象,使二師成為上海乃至全國培養小學教師的領軍學校。

宇易老師壹生從未責罵過任何壹個學生,總是以包容的態度走進學生的心裏,與他們平等相待。在壹次家訪中,宇易看到壹家五口學生住在只有12平方米的破舊房子裏,她難過得流下了眼淚。在那個經濟條件普遍不寬裕的年代,宇易把所有積蓄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卻壹再為自己的孩子攢錢。她的兒子蘇黃曾回憶說,直到他28歲結婚時,他才穿過壹雙皮鞋。

在他80多歲的時候,宇易開始研究周傑倫和朱桓公主。因為她發現孩子們被“圈”了,她喜歡的壹些比較有經驗的歌手很難引起學生的聲音。有同學直言:“周傑倫的歌不錯,但不像學習。”

宇易發現了學生喜歡周傑倫的兩個原因。青花瓷等歌詞靈感來源於古典名著,借鑒了傳統文化元素,所以學生們都願意去親近。現代獨生子女無人傾訴。無聊的時候哼周傑倫的說唱音樂是很好的宣泄。很多學生得到了老師的理解,老師、學生、孩子壹起笑。

“對待孩子應該是有心的。是全心全意還是三心二意,同學們心裏都清楚。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把真愛傳播到學生心裏,老師才能在學生心裏有壹席之地。“宇易,憑借中國教育的精神追求,與學生壹起築起了崇高的精神大廈,啟蒙了壹代又壹代學生獨立思考、得體表達,成長為富有智慧的人。

年輕教師的敲門磚

有壹年,在農歷新年的第二天,壹個媒體記者去宇易家采訪。壹開門,房間裏的學生都很活潑。宇易喜歡和年輕人在壹起,為他們搭建壹個成長的平臺對她來說是最重要的。“所有年輕老師都來我家,讓我給他們的新書作序。我從不拒絕。現在的年輕人要成長出人頭地並不容易。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宇易笑著說道。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當宇易剛剛退休時,壹所私立學校向她提供了60萬元的年薪來做“特別顧問”,但她婉言謝絕了。當時,宇易的退休工資是每月壹千多元。在談到為何拒絕高薪時,宇易說:“我還有些技能,可以培訓老師。我帶出了幾代特級教師。壹個人的精力有限,我可以做大家的墊腳石。我壹輩子都是幸運的。”

之後,宇易開創了“師徒制”的模式——師傅帶徒弟,教研組集體培訓,組長親自負責給全國各地的青年教師授課;到去年為止,這位老人已經連續八年擔任上海市語文學科德育培訓基地的主持人,在遠郊培訓青年教師,壹個月做壹次八小時的活動,她從不缺席。

上海市特級教師、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譚宜斌,有幸在10年前“回爐”,成為上海市語文教師培訓基地的壹名學員。至今,她都忘不了和80歲的宇易老師的“金山之旅”。基地活動在偏遠郊區金山的華師大三附中舉行。大家花了很多時間勸說老師不要親自去,於拒絕了:“只要是我基地的學生所在的學校,哪怕很遠,也不能落下。”

壹大早,宇易準時來了。在面包車裏坐了近兩個小時,於腿腳都腫了,但壹到華師大三附中,她就壹頭紮進教室聽課。中午,她趕緊吃了兩口飯,放下筷子,匆匆趕到教室見同學。孩子們的問題就像連珠炮壹樣。譚宜賓試圖“擋駕”,但宇易拒絕了。她說她不會拒絕孩子們的要求。

正是這種精神,激勵著壹批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形成了國內少有的“超壹流教師”隊伍。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她培養了三代特級教師,* * *“教”了全國100多名青年教師,湧現出壹批知名教學專家。宇易很感慨,也很欣慰:“我真的很累,但我覺得能把自己有限的經驗帶給別人,是壹種幸福。”

在新教師的培訓中,宇易多次引用英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來闡明自己的觀點:第壹,妳心中要有月亮,也就是理想信念,要真正尊重妳的職業,尊重妳的孩子,妳也要有知識,這樣妳才能看透“六便士”和物質的誘惑。“到處都是便士。作為老師,壹定要擡頭看月亮。”

要想走進學生的心裏,還必須“學為人師壹輩子。”宇易告訴青年教師,最重要的是在實踐中不斷攀登,這不僅是壹種教育技能,更是壹種生活態度和情感世界。

宇易的孫女黃寅現在從事教育工作。在她小時候的記憶裏,做完家務後,奶奶總是坐在臺燈旁,翻著資料,記著筆記,沈迷其中。不到三平米的陽臺上,放著爺爺的藤椅,壹本書,壹個茶壺,這是壹個擺滿書的下午。“從小到大,奶奶就像壹座燈塔,指引著我。”

在宇易的家裏,有壹本專門為她準備的日歷。日歷上的每壹天幾乎都是圈出來的,很多方格裏不止壹個圈。她形容自己的工作“太晚了”,因為有太多值得她“較真”的東西,中國教育必須有自己的話語權。

當教育的功利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家長忙著幫孩子報補習班,學校只看重升學率的時候,她呼籲:“教育不僅要教育學生,更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當宇易看到小學生寫下“祝妳成為百萬富翁”和“祝妳成為總統”的畢業賀詞時,她深感憂慮。“‘學生為誰學習,教師為誰教學’這個問題很少有人問,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動力上多下功夫。"

從教68年,從為人師表到教書育人,宇易從未離開過講臺。她的手臂細而挺拔,永遠挺立著中國教師的脊梁。她說:“老師讓我從無知到有知識,從壹知半解到懂得做人。當老師是壹件了不起的事情,是我壹生中最崇高的目標。”

  • 上一篇:妳職業生涯中遇到的最差的公司是哪家?
  • 下一篇:小米粥怎麽煮才能讓孩子喜歡?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