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老年人脾胃虛弱怎麽調理最靠譜

人老了,身體各方面功能逐漸衰退,尤其是脾胃功能。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當脾胃功能虛弱,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時,人體所需的氣血和營養就會不足。這個時候,調養脾胃就顯得尤為重要。老年人的脾胃應該如何調養?名老中醫有良策!

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對於老年人來說,保持脾胃健康意義重大。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經典《內經》中就有“夫老則

老年人脾胃虛弱怎麽調理最靠譜

人老了,身體各方面功能逐漸衰退,尤其是脾胃功能。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當脾胃功能虛弱,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時,人體所需的氣血和營養就會不足。這個時候,調養脾胃就顯得尤為重要。老年人的脾胃應該如何調養?名老中醫有良策!

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對於老年人來說,保持脾胃健康意義重大。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經典《內經》中就有“夫老則

老年人脾胃虛弱怎麽調理最靠譜

人老了,身體各方面功能逐漸衰退,尤其是脾胃功能。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當脾胃功能虛弱,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時,人體所需的氣血和營養就會不足。這個時候,調養脾胃就顯得尤為重要。老年人的脾胃應該如何調養?名老中醫有良策!

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對於老年人來說,保持脾胃健康意義重大。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經典《內經》中就有“夫老則求政”(政指脾胃)的說法,意思是人老了,腎氣漸虧,先天之性衰退,必須靠後天之源滋養,才能長壽。金元時期,李東垣壹生致力於脾胃的研究,寫了壹本關於脾胃的書。他是補土學派的大師。他認為“人應以脾胃之氣為本”,“百病生於脾胃”。所以調理脾胃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1.調理脾胃的意義

《脾胃學說》指出“土為萬物之母”,“治脾胃則固五臟”。他還說:“善於治病的人,只是在調和脾胃。”《林逸生脈經》說:“人以脾胃為主,治法以健脾為先。”《雜病源流》說:“脾為後天之本,但也可靠。脾病了,就會擴散。如果四臟有病,也會養在脾,所以脾氣飽滿,四臟依賴余旭;如果妳脾氣不好,四臟是不能自己生出來的...凡治四臟者,不能養脾。”(四臟指心、肝、肺、腎)《神齋遺書》說:“百病不醫,在脾胃尋,無所失。為什麽,脾胃虛寒,四臟無生氣,所以病久生,萬物生於土,補脾不如補腎。這也叫,病不治好,很多人就找脾胃。”

以上論點都強調了調理脾胃的重要作用。因為人體的元氣是健康的基礎,而脾胃是元氣的基礎,元氣的生成在於脾胃,胃氣足則滋養先天。五臟六腑都是從胃中受氣,胃氣可以支持它們,從而起到藏精、潤膚、養血管、強筋骨的作用。五臟受六腑之氣,六腑受胃之氣,胃為十二經脈之源,水谷之海,胃在五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胃平,則病危。”所以要把胃灌滿氣,才能使五臟安靜,維持正常的生理代謝。張仲景有“脾四時旺,不受邪”之說。李東垣還提出“脾在胃中完全和平,就會得到滋養(養分),周身的四臟就會旺盛...外邪不可欺”。以上說明脾胃健康,元氣充沛,內傷外感皆可抵禦,是防病保健的關鍵。

2.脾胃功能失調的原因

1)內臟內傷

《內經》認為,男人到了40歲,女人到了35歲,氣血就開始下降了。他還說,等到男人到了“八八”(64歲),女人到了“七七”(49歲),腎氣就衰了,日子也就到頭了。因為氣血的生化依賴於腎氣,也就是先天之氣,又稱元氣,是推動人體氣化的動力。脾胃的成熟和運化(指消化吸收)不僅依賴於腎陽的溫暖蒸騰,還依賴於腎陰的滋養潤澤。腎陽溫熱時,脾胃之陽能旺盛,使脾氣能受鼓舞而上升;腎陰滋養脾胃,使胃氣減少。可見,脾胃升降的動力來自腎陰腎陽。雖然《內經》中腎氣虛衰的年齡只能作為參考,但說明中年以後腎氣開始衰退,會影響脾胃的功能。

此外,氣機失調也是臟腑內傷的表現。臟腑學說指出,脾胃的主要功能是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使營衛協調,五臟相安。但“升降,無器”,如肝氣的釋放,肺氣的宣發,心火的溫煦,腎水的滋養等。,也是臟腑的升降,但都是以脾胃為升降運動的樞紐,從而形成壹個統壹的整體。《內經》說:“不升則降,不生則長,不化則化,不收則藏。”由於升降出入臟腑相互促進、相互影響,脾胃功能失調與其他臟腑密切相關。反過來,其他臟腑功能失調也影響脾胃,但關鍵在脾胃。

2)外源性病原體

外邪包括六淫和瘟疫。“六淫”是指人體對風、寒、熱、濕、燥、火的感覺。“疫氣”是指壹些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和病原體。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或致病因素過於嚴重時,致病因素就會侵入人體。如果不能及時消除,就會傷及脾胃,發生疾病,如感冒引起的胃痛、腹瀉,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腸道傷寒等疾病都是由外因引起的。老年人抵抗力弱,容易引發此類疾病。

3)飲食不當

人靠飲食滋養全身,但飲食入胃,就要靠脾胃運化精血供臟腑需要。老年人的脾胃功能自然趨於下降,飲食攝入不如青壯年旺盛。吃多了消化吸收不了,吃少了營養不夠,這就需要知道要調養什麽。此外,對食物有偏愛,如飲酒、濃茶,或吃寒、熏、肥、甜之物,特別是黃昏後,長期食用油膩之品,必然導致消化不良等疾病。《內經》所謂“飲食不當,傷胃”就是這個意思。

4)七情刺激

中醫的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懼、驚七種情緒變化,屬於精神致病因素。過度的情緒刺激會影響脾胃的功能。比如大怒之後,肝氣逆風,導致肝木乘脾,引起腹痛、消化不良;思慮過度,氣滯不暢,導致運化失常,厭食,飽脹。人是壹個有機的整體,壹個臟氣會相互影響,而脾胃是氣機的樞紐,所以任何過度的情緒都會影響脾胃的功能。

5)失去工作和休息

勞動是指疲勞和受傷,逃避是指過度逃避。中醫的傷包括三個方面:疲勞、勞動、家務勞動。勞累過度,暗耗氣力,脾胃郁結,會產生心悸、失眠、厭食、腹脹等癥狀。勞動過度,臟氣消耗,體力暗耗,會導致精神疲勞,氣不足,說話懶,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等癥狀。至於性不道德和疲憊,則會出現精神疲勞、腰酸背痛、頭暈目眩、食欲不振或腹脹便溏等癥狀。住房勞動在生活中往往被忽視,老人的腎氣自然下降。如果性交不當,危害特別大,所以為了引起註意,特意提出來。

人體氣血運行不貴,停滯不前。正常適度的勞動可以促進氣血的循環,刺激新陳代謝,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過於舒適,則氣機停滯,影響脾胃功能,妨礙身體健康,出現精神萎靡、肥胖、心慌、乏力、腹脹、厭食等癥狀。

以上事例說明,脾胃不僅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也是易受內外邪侵襲的臟臟器官。不平衡的原因雖然很多,但其危害是壹個。雖然脾胃受損不限於任何年齡,但老年人的脾胃已經衰退,如果不加以維護,更容易紊亂。

3.脾胃失調的危害性

在生命活動中,人體各組織器官都在不斷運動,其活動的能量主要靠營養素維持。水谷入胃,經胃消化後,其中的精微物質被脾吸收,轉化為營養、健康、氣血、津液、津液等不同性質的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進行生理活動。可見,脾胃在人體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脾胃受損,元氣不足,不足以維持裏面的身心活動,不足以抵禦外面邪氣的侵襲,就會導致很多疾病,所以李東垣說:“百病生於脾胃。”

脾胃失調的後果是清陽之氣,不能應用(遍布全身);後天之精,不可歸藏(滋養臟腑);飲食精華,無理由進入;廢物和渾濁的東西不能排出;許多疾病發生。臨床上,如果脾氣不升,水谷太精微,不可失,就會出現精神疲乏、食欲不振、食積臃腫、大便溏薄、四肢浮腫等癥狀。胃氣不降不升,就會出現便秘、腹脹、呃逆、嘔吐等癥狀。

脾胃的疾病也會影響上部的心肺和下部的肝腎。如果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心火旺盛,血虛,那麽就會發生心臟病;脾胃虛弱,註意力不能集中在肝上,或土滯(腹脹、肝氣郁結)可引起肝病;脾胃虛弱,土不生金(脾胃不能失精於肺),肺失養,可致肺病;脾胃虛弱,土不制水,水就會泛濫(脾胃不能運水,濕浮腫),可引起腎病。這是由於脾胃功能失調,引起其他臟腑的病變。

還必須指出,脾胃不僅是氣血生化之源,也是人體內部致病因素產生的場所。就痰濕(此處指內濕)而言,痰濕的形成是由於食物的消化改變了正常的新陳代謝,津液(津液指正常的津液)停滯所致。停滯的主要原因是脾失健運,津液代謝受損,停滯成痰,所以有“脾為痰之源”之說。濕也是脾氣不能運化水濕,水液代謝受阻,滯留所致的濕病,所以有“濕皆脹滿,屬脾”之說。這說明水濕痰飲是壹種病,雖然和其他臟腑(肺腎)有關,但關鍵在脾。痰濕還可引起嘔吐、咳嗽、脹滿、疼痛、腫脹、哮喘、心悸和頭暈。從痰濕的發生及其對人體的巨大危害可以看出,脾胃在人體發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脾胃功能失調對老年人的危害尤為顯著。老年人的壹些常見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慢性心力衰竭、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便秘、貧血、萎縮性胃炎等。從中醫的病理分析,都與脾胃功能失調有關,尤其是老年人,他們的生命力不足,沒有養育就不能享受他們的自然生活。

4.調理脾胃的原則

調理脾胃的原則在清代被葉總結為“升則脾宜健,降則胃宜和,太陰(脾)得濕土,陽明(胃)得燥土,陰得靜”,這是至今臨床上壹直沿用的調理脾胃的總原則(得陽即得溫藥,得陰即得涼濕藥)。

至於調理方法,要根據脾胃和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來考慮。壹般來說,藥物調理應以健脾養胃陰為主,使中焦有序升降。但用藥要謹慎,進補不能太油膩,攻不能太過,寒不能太偏,熱不能太燥,抓住身體好的時機,謹防傷胃。在飲食上,要適度衛生,如五味,有時飲食宜寒宜熱,宜淡宜熟,所有麻辣熱炒的都要少吃。還是要溫涼防邪傷,調神疏肝調脾,經常運動幫助腸胃消化食物,防止疲勞滋養脾氣,處處維護胃氣,讓後天的基礎在健康長壽中發揮重要作用。

清代著名養生家曹廷棟說:“晚年調理脾胃更重要。”對老年人健脾和胃的意義進行了高度概括,言簡意賅,寓意深刻,可以作為延年益壽的座右銘。

  • 上一篇:東阿阿膠怎麽吃?
  • 下一篇:梅州安琪英皇子曰中心子曰中心的聲譽如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